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xly20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昀的国学诵读(6岁)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11-5-2 16:15:48 | 只看该作者
爬完了楼。我们刚开始读易经,希望能有一天可以做到这么出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xly2004 + 2 + 2 我们哪里是出色啊? 我们是被小学逼的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23:01:29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不散的宴席。

明早,外公外婆就出发了。

不到一月的时间,为了儿,外公

好想他们多住段时间啊

今早,听儿跟外公说:你们再多玩儿几天嘛,看我的表现。

好好玩儿了一天。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小孩子好象都喜欢家里人多一些,这样热 ...
tracylin2002hk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1-5-8 15:40:03 | 只看该作者
昀妈节日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xly2004 + 2 + 2 谢谢您,同乐!哈哈,做妈妈真幸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23:32:19 | 只看该作者

2011.05.06. 起,开始攻论语。

姐提醒了:不管儿读多慢,都要有耐心,多鼓励。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WINGOO + 2 + 2 功是啥意思?想达到啥状态?
tracylin2002hk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23:46: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tracylin2002hk 的分享。




从容易的事情开始

  铃木认为,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从简单的会做的事做起,不断反复训练,总有一天孩子会感到容易,这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且是自信心的培养。铃木把初级阶段的指导方法要点做了如下的归纳:
  ——从少量的、会做的内容开始;
  ——经过训练,内容达到运用自如;
  ——把运用自如的内容中不正确的部分纠正为正确的;
  ——注意不断培养能力;
  ——再增添少量同等程度的内容;
  ——完成的速度出现差异能力开始萌芽?;
  ——要把前面学过的内容和新内容结合起来训练;
  ——要不停地训练,使前边的内容学得更好,新的内容得到纠正;
  ——前面的内容要学得更加熟练,培养能力,新内容达到灵活运用;
  ——在实现的基础上,再增添新内容。
  通过上述指导方法反复训练,就会使孩子总感到一点儿也不难,随之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在训练过程中已经掌握的能力,进入新的阶段时,并不是说不需要了。例如,人的身体能自由操纵自己的手足,而手足则能进行更复杂、更微妙的动作。孩子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它与人的发育过程一样,是逐步提高的。父母和老师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认识。一般孩子到五六岁时,都能熟练掌握4000左右的词汇及其语言自由表达的能力。这是因为在孩子记住的词汇上不断增加新词汇,并通过每天训练自然而然地掌握其全部内容。
  孩子的能力一旦提高,就必须增加新词汇,其速度也要逐渐加快,而且每天要讲述掌握的全部词汇内容。这就是所谓的训练,铃木把它命名为“加算式训练法”。这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重要的方法。
  铃木在教育孩子学音乐时,不管是弹钢琴还是拉小提琴,都是让孩子每天在家里一边听已学过的5支曲子的标准录音,一边反复练习。因为都是已演奏过的曲子,所以孩子们都能看着优秀的曲本愉快地弹钢琴或拉小提琴,都能自然而然地掌握出色的演奏能力。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新曲子。
  与以上指导方法相呼应的,铃木提出了能力训练方法:
  ——给他们几次同样难度的内容,用处理的速度和完成的好坏程度来判断孩子能力发展状况;
  ——若能力掌握熟练的话,再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
  ——能出色地完成已学过的内容后,要为培养其他才能、提高应用能力及下一步处理能力做好准备;
  ——教育者若以推进教学计划为目的,那必然会失败。换句话说,只有在注意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推进教学进度;
  ——若有更好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应用能力的话,那么必然会产生能力的飞跃,指导者的作用就在于是否注意到这种飞跃,是否推进了与这种飞跃相适应的教材改革。
  这些培养能力的要点不光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否则人的更大能力就得不到发挥。这是铃木毕生所获得的能力开发的核心所在。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才能教育,首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他取得的成绩经常予以表扬,同时不断增加新内容,以促进孩子的上进心。

孩子失去兴趣的原因

  有许多人说:“现在努力干事的孩子很少。”这话难以置信。铃木认为:“没有培养好孩子的大人首先不要发牢骚,应该分析一下没有培养好孩子的原因。”
  从孩子“失去兴趣”这一角度认真分析就可明白其原因。这并不是孩子们不努力,而是对假装积极的那套表面做法失去了兴趣,你能说他们怪癖吗?相反,孩子们比起那些表面积极的人们要强得多。
  当今时代,任何一件事情,大人都是从表面上进行评价。孩子们失去兴趣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对表面评价的无意识的反抗。
  另一个要考虑的是,孩子们干事“想干得轻松愉快”,而那种表面的紧张状态并不表明轻松愉快,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一种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感觉。
  孩子们对只从表面进行评价的培养方法是抵触的。父母应注意改正仅从表面评价的方式,否则容易助长孩子们的反抗心理。孩子们这种反抗心理的具体表现是:不活泼、不积极主动、干事吊儿郎当等等。换句话说,大人总是从表面进行评价,这是导致孩子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
  通过分数、偏差值等表面数字评价孩子好坏的倾向越严重,孩子的败兴心理就越强,到最后将变成一个做什么事情都无干劲的孩子。
  因为如此,才使我们痛感到加强培养孩子心灵的才能教育该是何等的重要!

“玩”学习

  小孩都喜欢玩游戏,选择孩子喜欢的游戏,通过反复让孩子练习来增长其能力,是才能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游戏似乎与“教育”这个词没有多大联系。一说教育往往认为是让孩子做些不太喜欢的事。真正的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是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而是以“喜欢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能力。这种教育方法绝不是“光玩不培养能力”。
  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始于游戏的欢乐中,以此引向正确的方向。铃木在《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孩子,3岁时父母就让他每天坚持练3个小时的小提琴。有的人认为:这么大运动量的训练,有点太过分吧。而实际上完全不是什么过分,因为对他来说只是游戏,通过这种游戏获得欢乐。每天玩3个小时小提琴,怎么算过分呢?
  孩子的母亲让他练小提琴代替了玩木偶人,还让他像听情调音乐那样,多听几次刚学过的曲子的录音。他整天把小提琴作为玩具独立演练。
  如果父母总摆出一副严肃的“教育”架势,孩子心里紧张就不可避免。如果能激发孩子对接受教育的兴趣,孩子的能力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铃木才能教育学校开始并不让收留的幼儿拉小提琴,而是先对其母亲进行指导,以便她做到也能拉小提琴。然后,在家里让孩子先听将要练习的小提琴曲子的录音。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母亲想让孩子练习,孩子也不完全都有愿拉小提琴的心情。
  为了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养成自己也想练的心情,就要让孩子在家里听录音,在教室里旁听其他孩子演奏的曲子。并且,孩子的母亲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教室里都要拉适合自己孩子练习的小提琴。总有一天,孩子会从母亲手里拿过小提琴,并主动说:“我也想玩一玩。”
  在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方面,铃木也强调“玩”的意义。
  幼儿期是记忆力成长最快的时期,要训练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务必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因此铃木想到日本的俳句。俳句是诗词中最精炼而简朴的形式,既优美又朴素的语言,对孩子一生的记忆大有裨益。
  于是,铃木从许多短俳句中,挑选出易被孩子理解的俳句作为教材。当时,铃木执教的“幼儿园”定员为60名,其中3岁、4岁和5岁的儿童各20名。4月份新入园的3岁儿童同高年级的儿童一起,每天新学一个短句,反复背诵,以加强记忆。
  这种训练法会大大增强记忆力。通过每天的训练,孩子学习俳句的速度逐步加快,记忆的持续时间也逐渐延长,记忆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为了加强娱乐性和趣味性,铃木把选出的100个短句分别写在纸牌上,用这种纸牌形式让孩子们高兴地玩游戏。那些未记熟这些短句的孩子,玩这种游戏是很难取胜的。伴随掌握的句子增多,孩子们说话的技巧和语调也逐步掌握,甚至进一步向独立创作的方向发展。
  彩票学习法也是铃木独创的新颖的学习方法。
  无论是弹钢琴还是拉小提琴,只要坚持每天练习,其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但是,铃木发现有的孩子不能坚持每天练习,总是无精打采地消磨时间。老师察觉后,常常让这样的孩子在每节课长时间地反复练习同一首曲子,并说:“还不行,再加把劲儿,一直到熟练为止!”而学生由于对每节课总是练习同一首曲子感到厌烦,渐渐滋生了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不只限于弹钢琴和拉小提琴,做任何事都是如此。铃木先生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的学习风气,便采用了“彩票学习法”。
  授课一开始,首先用抽签的方式从想要学的几首曲子中选出一首,然后讲授和练习中签的曲子。
  孩子通过抽签游戏对学习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无论是演奏已学过的曲子,还是新学的曲子,孩子们信心都很足,相信自己会演奏好,中签的曲子更别说。
  其实,在家里也可以让孩子用彩票学习法练习学过的曲子和课外作业留的曲子。尤其对初学的学生来说,运用彩票学习法,可以促进其在家里主动练习的热情。四五岁的孩子有的竟能用钢琴熟练地弹奏巴赫的《小步舞曲》和《快步舞曲》,有的也能熟练地用小提琴演奏比巴鲁特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与任何孩子到5岁都能培养出成熟地练说日语的能力的情况完全相同。对成长期的幼儿只要注意教育,其能力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因此,父母和老师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鼓励孩子不贪玩,乐于主动地进行练习。而对厌烦练习的孩子,父母只是喋喋不休地反复催促他练习的做法是无济于事的。
  彩票学习法也适用于其他各个方面。无论孩子做什么,只要有兴趣,就要让他试一试。抽签时,孩子们期待着“什么能中呢?哪个中了都可以!”因为里边都是孩子喜欢的曲子和擅长拉的曲子。再说“这次没中签的曲子,也许下次能中呢!”
  对幼儿来说,没有“练习”的自觉性。只要是喜欢的游戏才愿意做,这是孩子的禀赋。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家长也不要责备,而要进一步寻找孩子喜欢练习的方法。

给予具有希望的表扬

  一旦鼓起劲来就有了积极性,但干劲并不是从外界可以注入的,而是从人的内心迸发出来的。
  积极性是最重要的。而积极性与干劲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如何才能调动积极性呢?
  最有效的方法是:要给予具有希望的表扬。铃木在教学过程中对拉得十分糟糕的孩子也说:“拉得不错呀!要是克服了缺点……”
  也就是说,最好是采取幽默的方法,首先要表扬。对孩子们来说,如果对表现不好的地方只是进行失望的指责,而对表现好的地方连声“挺不错的嘛!”都不肯说,会使他们感到难堪的,从而孩子的干劲也就没有了。除了表扬以外,还要明确指出不足的地方。这样既能使孩子改正缺点,又会促使他做得更好。
  当孩子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时,就加以表扬也是应该的。同样的道理,在幼儿牙牙学语时,不管嘴里说些什么,没有家长会指责说:“那嘴是怎么张的呀,声音高或声音低啦”等等。
  可是,小提琴拉不好的孩子,当练习得会拉时,家长却不仅不表扬,反倒还找茬儿挑些毛病,孩子的积极性又怎能调动起来。
  “与过去比,现在拉得相当不错了呀!再加把劲儿还会更好,将会叫老师大吃一惊的。”铃木希望家长多用这些鼓励的话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鼓励的目的是要让他从“要求他做”变成“要让他想做”。因此,应该在给予希望的表扬方式上下些功夫。“呵,拉得挺不错呀!”就这么一句话,孩子就会变得使大人想像不到的高兴起来,充满了自信和热情,于是积极性也就产生了。

不要任意指责孩子

  父母对孩子好像总是爱责备,而不善于表扬。
  有许多父母为纠正孩子的缺点,总是先情绪激昂没完没了地责备孩子。有的父母曾找铃木座谈,说最初对孩子“因不责备就不改”而责备,后来因“即使责备也不改”而苦恼,最后又认为孩子“不可救药”而放弃不管了。
  一味地责备,不用说孩子,就连大人也会失去信心的。这样下去,孩子就会逐渐被培养成为因设法保护自己而产生反抗心理的孩子。
  通过责备让孩子做与通过表扬让孩子做,二者对孩子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要用冷静的态度和温暖的心去对待孩子,注意和发扬孩子的优点。
  有人说:“处于反抗期的孩子,难以对付。”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反抗期,但因孩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若不给予正确引导,孩子就会以“反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说,“反抗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父母方面培植起来的。
  如果总责备孩子,任何孩子都会产生反抗的心理。正如能力法则所确定的那样,若给孩子以反复的刺激,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反抗”的能力。例如,常用烈性药物,细菌就会迅速产生抗药性,不久这种药就会对细菌完全不起作用。同样,对孩子越是一味地责备,其反抗心理就越强,最终父母还是以屈服于孩子而告终。
  有人对铃木说:“请教给我好的责备方法。”铃木说:“我没有那种好方法。”又有人说:“现在孩子不听话,难道不责备就算好吗?”铃木认为即使不听话,也不能责备,要真心实意地、正确地培养孩子的能力。
  责备当然也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的,父母为了责备往往采用令人可怕的脸、声音或表情动作。不妨用摄像机把它录下来,自己亲眼看一看会有何种感觉呢?大概心情是不舒畅的吧。这同样也会使我们明白责备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如果孩子感到恐惧可怕,那家长不管怎样责备和说教他也都听不进去了。就算孩子停止做坏事,那也是因为他讨厌再次经受以前那种可怕的体验,并不表明他懂得了“这件事不能做”的道理。
  总之,大人责备孩子时,多多少少会感情冲动,气血上升,这样就会缺乏冷静的头脑和客观的判断力。因此,首要的是大人要以宽大的胸怀和极大的热忱去培养孩子的能力。
  孩子有许多幻想,其中隐藏着实现的可能性。为实现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大人对孩子决不能指责。指责会打消孩子向往的欲望,就会剥夺孩子发展的可能性。
  有的父母听到孩子唱歌调子拿不准时,就说:“你的调子怎么拿不准呀?”孩子听了这番话该怎么想呢?也许他会认为:“我连音都发不准,还能唱好歌吗?”
  事实上,这样的话在我们的家庭或学校里是能经常听到的。我们能从学生的父母和老师那里听到许多这种指责的话:
  “像你这样的笨蛋,什么也搞不成。”
  “仅这点成绩,你还想当医生,真是自不量力,白日做梦!”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满不在乎地说出这些不该说的话,甚至想通过刺激疗法使孩子面对现实,但孩子却不懂得这种意图。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来说,是孩子难以想像的巨大存在,是作为社会的代表者说话。因此,孩子认为受到的指责就等于断定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不应加以种种限制,应该开辟他们向更高能力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的道路。而不指责孩子是促进孩子发展的可能性的最起码条件。

“要用功学习”造就了不用功的孩子

  家长告诫孩子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要用功学习。”
  “要用功学习”,这句话对不用功的孩子来说,是特别感到不愉快的命令之一。如果经常这样催促,孩子就会感到厌烦而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慢慢地连老老实实地坐到书桌前都办不到了。
  讨厌被家长反复催促学习的孩子,渐渐地从坐下来到开始学习的时间拉长了。特别是当受到训斥而坐到书桌前的时候,由于不是出于自愿的,所以学也根本不像学的样子。作为家长总以为,不管怎样只要叫孩子坐在书桌前,就放心地完事大吉了,其实反倒把孩子的心搅乱了。尽管从表面看成功了,但实际效果恰恰相反。
  “要用功学习!”这句话最初的意思只不过稍微提醒孩子注意而已。可是每天这样说,久而久之,无形之中就使孩子心里感到有压力,产生反抗心理,从而由提醒注意的含义变成了命令,接着又变成了严厉的训斥,这样便完全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结果,“要用功学习”这句话造就了不用功的孩子。
  在某一个家庭,夫妻俩从孩子小的时候起,3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教孩子画画儿和识字,养成了一起愉快游戏的习惯。生了第二个孩子以后,这个习惯仍然保持着,老大读书时,老二就学画画儿。不久,又生了第三个孩子。老三在桌上学画画儿时,老大就到另一张桌子上去独自学习。这是由于同一张桌子太拥挤和他的两个小弟弟吵闹的缘故吧。
  老二见老大每天独自一人学习的样子,没过多久,一吃过晚饭,他也找了一张自己专用的桌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样一来,很快老三想跟两个哥哥学,也找了一张自己专用的桌子,开始独自学习起来。
  年幼时养成的生活习惯,不论是好是坏都是很顽固的。不管是让人喜欢还是讨厌,孩子都认为这种行动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最好的是,为孩子着想,家长要静下心来多花费些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围坐在桌前娱乐一番。每天这样做,不久就会使孩子养成平心静气伏案学习的自觉性了。

与孩子交心

  当今,耐心地听孩子的话的大人越来越少了。常常看到有的人当小孩子靠近而不得不应酬一下时,会说出“不善于与孩子打交道……”之类的话,说完就急忙躲开了。另外有的父母,也不面对面与孩子主动交谈,而是只顾看着报纸或电视随声附和地聊上几句。现在已经很少看到父母面对面地耐心地听孩子说话的情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的父母叹息说:“孩子有什么话也不给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入耳。”另一方面,孩子也诉怨说:“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或者“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话,父母都不听。”这种令人痛心的事态还在蔓延之中。这种事态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
  父母不光要听孩子的话,还要与孩子“交心”,这样孩子和大人才能共创一个共享快乐的世界。如果大人只是以“听你的”、“陪伴你”的姿态出现,那么就会使孩子感到有一堵“墙”似的不能越过它,从而形成了得不到父母理解的心态。
  与孩子打交道感到痛苦是因为还没有与孩子交心的缘故。如果能与孩子交心谈心,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快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人和孩子就处在没有“墙壁”、“互相理解”的安全感之中。如果孩子从幼小时期就有这种体验的话,那就决不会出现家长与孩子断绝关系的现象了。
  只有把耐心听孩子的话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父母就能渐渐地看清楚孩子的世界了,并能从中发现乐趣。

“自己无能”的苦恼

  铃木在到柏林留学后,经过努力终于寻找到了自认为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克林古拉教授,并拜他为师。老师留给铃木的音乐作业很难,每天需要拼命练习5个小时才行。铃木有时觉得它简直像一堵巨大的墙壁阻挡着自己。
  就这样,不知练习了多少时间,但仍毫无进展。于是,铃木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有一天,铃木在柏林交响管弦乐团音乐室里聆听了著名演奏家的精彩演奏之后返回家,自己有气无力地、自言自语地说:“这是多么悲痛的生活啊!明明知道自己无能,却每天还在努力练习。这种努力又有什么价值呢,自己没有那种潜在的才能,难道不应该重新估价一下自己吗?”
  许多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特别是一心追求艺术的人们更有这种体验。当把前辈的伟大作品中所显示的巨大才能与自己相比时,更是沮丧:“人家的才能是天生的。”这种想法往往更容易引起自己的悲观和失望。一些青年因自己无能而绝望,甚至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如果这些青年知道“自己无能就应创造才能”这一道理的话,那么就不会悲叹自己无能了,就会为掌握能力至死不断地努力。这种努力虽然艰苦,但却充满希望。只要这种努力方向正确,其能力就会相应地提高。
  铃木离开日本的目的不是当一名演奏家,而是出于对音乐的迷恋,想知道人间创造的艺术秘密即“什么是艺术”。他对自己的演奏能力虽感到绝望,但正因为这一点,才促使他产生了对艺术秘密追求的强烈欲望。
  铃木想尽管自己无能,但为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在艺术方面,不能怕慢,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决不后退。这种追求艺术的坚定决心,使铃木从极度的绝望中解脱出来了。
  正是这种不急不躁,永不停息,坚持不懈地向前进的精神,使铃木的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并认识到因“自己无能”而苦恼和悲伤是多么无价值和愚蠢!
  因此,铃木说:“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培养,但能力的大小与教育方法有关,不管谁都可以培养自己的能力,但其能力大小则与自己努力正确与否有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fanguoyun + 2 + 2 真好呀!方法也可用于读经之中啊!转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1-5-9 00:05:35 | 只看该作者

春花姐回复 #638 tracylin2002hk 的帖子





从容易的事情开始

  铃木认为,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从简单的会做的事做起,不断反复训练,总有一天孩子会感到容易,这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且是自信心的培养。铃木把初级阶段的指导方法要点做了如下的归纳:
  ——从少量的、会做的内容开始;
===============================
我觉得这是对的,只是选曲的时候应该直接选最好的曲子,不要管难易,一句一句学就是了。

  ——经过训练,内容达到运用自如;
  ——把运用自如的内容中不正确的部分纠正为正确的;
  ——注意不断培养能力;
================================
这些都和读经一样

  ——再增添少量同等程度的内容;
===========================
我觉得不必如此的,一曲一曲地练就可以了吧?

  ——完成的速度出现差异能力开始萌芽?;
  ——要把前面学过的内容和新内容结合起来训练;
  ——要不停地训练,使前边的内容学得更好,新的内容得到纠正;
  ——前面的内容要学得更加熟练,培养能力,新内容达到灵活运用;
  ——在实现的基础上,再增添新内容。
=========================================
这些我觉得都是不可要求的,只要练习,量够了,结果就会自然出现。

而且也不必非得找铃木教学法,只要找到专业的人问问哪些是好曲子,先缕出十首八首的,再能找到人教读谱、指法,这要找个好的老师教,这种好老师的意义只是专业好就行,而不必用他的教学法,而用自己的方法-----同于读经的方法:洗耳朵、多遍读谱、多遍练指法、一曲一曲练。这样一定会学得非常舒服的。

说的不一定对,又没有经验,您参考,我的楼里有给您的回复。同时多谢子仁妈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INGOO + 2 + 2 昀学啥乐器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1-5-9 14:46:05 | 只看该作者

吼了儿(唉,姐的叮嘱,在那一刻,飞到……)。

正懊悔间,儿平心静气地给我一句:

“妈妈,你想嘛,你对别人凶,别人就会给你反映过来是凶还是哭。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会给你反映过来是好和笑。”

顿一顿,补充道:“就像照镜子一样。”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WINGOO + 2 + 2 昀好厉害啊。。。。孩子越大越搞不定哇
端妈 + 2 + 2 昀真棒呀
fanguoyun + 2 + 2 昀说得真好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11:28:00 | 只看该作者

听听停停,04.06.听完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三十六计》听到第29计。




谢谢M版关于吟诵详细的介绍说明,谢谢M版每周一发。

在春花姐的建议督促下,上周五,05.13.开始学习吟诵。

儿最喜爱听徐健顺老师吟曹操的短歌行。第一次听,就手舞足蹈地跟唱,自得其乐。我是竖起耳朵也听不清他哼了些啥。




儿更愿意读易经,熟悉了。
论语进展缓慢,但比起最初通读易经,又进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WINGOO + 2 + 2 我每次看着都是这样阳春白雪的,难得看 ...
端妈 + 2 + 2 等论语读完了,我们也读易经,嘻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11:42:10 | 只看该作者
转回来,春花姐的[转帖]神秘的十六号



神秘的十六号


办公室里同事们闲聊的对象常是学生。那一年,开学不久,坐在对面的王老师新接一个班级,才没几天就听到她喜孜孜的说:「我今年的运气真好!这个班的家长也挺愿意配合,班上的素质很整齐,尤其有一个学生,将来有可能当总统!」到底发生什么大事?让王老师这么看好这个学生的未来?

原来,当大部分小一新生对学校都还不太熟时,这个学生竟然在班上发送自制的注音版学校地图。王老师展示那张稚气的手绘地图,很得意的说:「我从来没遇过这么有创意的学生!这张地图让他成为孩子王,但他一点都没有霸气,跟谁都合得来。才几天而已,就显现了十足的领袖气质,真是不容易!」

王老师的运气让大家十分羡慕,「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本来就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啊!我有点扼腕,我教自然科只教一到八班,王老师却在九班。不能教到这种天才型的学生,真有点遗憾呢!

王老师本来就是个负责认真的老师,教到这一班,更激起她百倍的教育爱。她不时向我们报告班上学生的动态,那个未来可能当总统的学生,更是她的最爱。她常这样引起话题:「我们班那个十六号啊……」接着说的都是十分令人感动,不太像七岁孩子做的事。

这个神秘的十六号,曾把自己的饭盒分一半给饭盒打翻的同学;曾义正辞严的指责嘲笑别人跌倒的同学;曾在王老师感冒失声时,默默的泡一大壶彭大海加菊花!

神秘的十六号做这些事时,都是默默的做,王老师常要等其它家长的感谢在家庭联络簿上出现时,才知道十六号又做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懂得利他的行为?怎么能那么心甘情愿的把东西与人分享?每听王老师说一次,我就在心底暗暗佩服一次。

我们已经习惯把这个十六号称做王老师的「宝贝」。十六号的厉害还不只于此,他的成绩很好,字也写得很漂亮。王老师曾亮出十六号的国语习作给我们看,那端正清晰的字迹,超过许多二十岁的大人。更难得的是,十六号这些全是自动自发的。

据王老师说,十六号的爸爸只是退伍老兵,年纪超过六十了,妈妈又是领有残障手册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在家里爸妈几乎没时间管他,这个十六号还是样样比别人强。

我想到阿扁总统就是贫户出身,父母只是很平凡的农人,却能造就一个总统。每次谈到这儿,我们都不免感叹上天的安排:有的父母得花许多钱送孩子东学西学,深恐孩子输在起跑点,但是孩子却像扶不上墙的软泥,一没人叮咛就全然失控。

十六号的父母为生活奔波,忙得根本没时间给孩子「加强」,但十六号的表现却是那么的好!
第二学期,原来教王老师班自然科的秦老师请假,为了亲眼目睹这个神奇的十六号,我自告奋勇教他们班的自然课。

第一堂课点名时,我仔细的看了看十六号。他穿着簇新的衣服,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让人非常失望。这真的是王老师的宝贝十六号吗?

再一次仔细看看他的名牌:10916,没错啊!就是让我如雷贯耳的十六号!

我简单的问了几个上学期应该教过的概念,很多学生都举手发言。我一直很期待十六号的回答,可是他从头到尾只会呆呆的坐着,一双无神的眼睛盯着自己衣服上的钮扣。难道王老师一整个学期的描述都是虚构的?我绝对不敢相信!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做这么无聊的事

不用几天,我就发现:这个十六号简直是恶魔的化身!我几乎每节课都要调停他和同学间的纠纷:一下子是未经许可拿同学的东西、一下子是粗手粗脚动到同学却不肯承认。他似乎非常容易动怒,一生起气,周围的同学都遭殃。我对孩子的容忍度已经算很高的,但也已经气得快打人。

有几次我无计可施,只能从他背后紧紧的扣着他,希望他别又对同学动手动脚。我可以感觉到他原本僵硬的身体,在我的怀里慢慢的融化放松,从我怀里挣脱出去后,他会较为安分些,但也不能维持太久。
上过几堂课,我心中的疑惑已经多得快把我淹没,我实在不敢问王老师是怎么一回事?我很谨慎的回答王老师询问的问题:「我们班还好吧?有没有什么问题?」我很留意的观察王老师的容颜,在她的脸上,看不出特别的烦躁,我无法从中推断十六号是否也造成她的困扰。

除了多上两节课外,我又报名研习中心的一项长期研究计划,所以这一学期我很少在办公室待着。不是去上课,就是去找数据,我很少在加入办公室中分享经验的对话,所以也没再听到十六号神奇的事迹。

另一方面,我实在不好意思问:为什么十六号的表现这么差?我总会想到「踰淮为枳」的典故,按照理论,从学生可以看到老师的影子。十六号如果真的在王老师面前和在我面前有这么大的差异,那不是表示我教得不够专业?

一想到这点,就让我心里非常不安。我像穿新衣的国王,深怕别人戳破谎言,发现真相,知道真正的问题是在我身上。我有些后悔接了秦老师的工作,如果不接,也许我可以多两节备课的时间,也许我可以听到更多有关十六号的报导。可以确定的是,我一定不用常常生自己的气,气这个十六号打断我的上课,把我的教室弄得鸡飞狗跳。

然而,我从来不是一个容易轻易放弃的老师,既然问题是出在我的身上,就得在别人发现前赶快补救,我想好好的改变我的态度。

于是,我对十六号用了加倍的心力,两节课的下课时间,我把他叫到身边。有时不断的逗他说话,有时请他帮我做事情。

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光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题不难,又会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其它的同学老早举着手挥舞着,急切的希望我赶快点他们起来发言。我常把教室的气氛弄得像一锅沸腾的水,因为我在等,希望十六号能自动的举手发言,恢复他应有的表现。终于,有一天十六号举起了手,我像中了特奖一样,赶紧请他站起来说一说。天啊!真不愧是王老师的宝贝,他回答得非常好,我忍不住请全班为他鼓鼓掌!

有了这一次的打破僵局,我和十六号之间逐渐建立了信任。我知道他家没有很多的钱买课外书,就把自己买的科学童话借他。我不经意的问他书中的内容,他都能一一回答。当他把我这套书都看过了,我教他可以到图书馆借书。隔了一个星期,他捧着自己借的书给我看,自告奋勇的说,愿意在课堂中讲一个有关影子的故事。就像磨合过的汽车,我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

我隐约感觉到他很喜欢我,也很愿意在我面前有好表现,这点让我十分欣慰。有一次,我摸摸他的头,随口问了句:「是谁帮你洗头的呀?」下一次的自然课,他像一只甜蜜的小猫倚在我身边说:「老师你摸摸看,昨天是我自己洗头的喔!」看着那个小小的头颅,我想到这几个月驯服他的过程,心中产生了许多想法。还好,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不然传出去说,我把别人的资优生教成问题学生,那是多么丢脸的事啊!

我承认我对十六号是有点偏心,但对一个好学生有偏爱的心是应该的。自从他恢复了该有的水平,班上的气氛好极了,我教起来很有成就感。我渐渐能体会到王老师津津乐道的原因,现在连我也忍不住想把心中的得意告诉别人呢!

学期结束时,我要学生做两张图文报告。才一年级的孩子,我不敢要求太多,只要他们能正确的剪取报章或杂志的数据,端端正正的贴到数据本上,然后写一段短短的心得报告就好。

我把所有班级孩子的作业堆在桌上,如果真要仔细看完这些作业,得花许多时间,我只能走马看花的浏览过去。但是我忍不住被十六号的作业吸引住。这一学期他看了不少课外书,他的报告竟然是十篇读书心得。他用充满童心的语气写下对这些动物故事的看法,还画上美丽的插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短文,而是一篇篇精采的文学作品。我忍不住把这份作业拿到王老师面前,告诉她:「你们那个十六号真不是盖的,我看他将来别去当总统了,应该改行当动物生态作家!」

我的话让王老师足足愣了三十秒,她一脸茫然,彷佛完全不知道我说什么。我把作业推到她面前,提醒她:「你说过的呀!那个你的宝贝呀!会自动把东西和别人分享,很有领袖气质的十六号呀!你不是说他和阿扁一样,以后有可能当总统吗?」

王老师了解了,不过她张大了嘴,很惊讶的说:「你说那个十六号呀?那是上学期的事了。那个十六号转学了,来了一个转学生,因为正好是男生,我就把他安插在十六号这个号码。这个十六号是个适应不良的问题学生,在前一个学校待不住才转来的,和原来的那个十六号完全两样。
他刚来的时候,只要他一进教室,全班同学就开始神经紧张。好几个科任老师都向我反映过,只有你没来告过状。我吓也吓了,骂也骂了,还送去训导处两次。我和家长天天打电话,都快烦死了。后来不知怎么一回事,他慢慢变好了,应该是渐渐能适应学习生活了吧?」

王老师接过作业,看了看说:「这真的是他做的吗?他写在联络本上的生活小记,也没写得这么好呀!」
王老师不敢相信的翻着作业,长久以来在我心中的疑惑终于一点一点的解开:原来两个学期的十六号是不同的人呀!我在学期初见到的暴乱场面,也并不是针对我的,我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下,竟然拥抱着一个这么大的秘密

我决定不把事情对王老师说得更清楚,毕竟这是我和我自己的秘密。从这次以后,每当遇到表现失常的孩子,我总是抱着期待。始终坚定的相信,只要哪天能揭开蒙在他外表那层伪装,得到孩子诚心的信任,一切都会有转机。我愿意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穷的「神秘的十六号」!





态度啊,还是态度。
对孩子而言,父母、老师的态度是成就他的关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老师的态度是如此的重要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1:15:50 | 只看该作者
转自tracylin2002hk


视频:   耐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卻發明了一項我認為很得小朋友受落的一套方法,就是音樂停止魔法。

你看,聽上去就覺得很有趣,是嗎?其實,初學鋼琴的時候,左右手需要慢慢學習協調,有時音樂會變得不流暢,但是人總是心急的,只會不停地重覆錯處,而不是糾正錯誤,又或者,老師有時會略過這些不流暢的地方,容許小朋友由一開始就彈不流暢,每一首所學的歌曲都是只有七成彈得對。難怪當他們要上台表演時,總不能好流暢地彈好一首歌。因為他們慣了彈錯。

我們的教法就是要小朋友學會一首歌都學得全面,完整,不會有錯。方法其實只得一個,就是正確的方法和不斷練習。最難的地方是如何令小朋友不會厭惡,還要愛上練習。

於是,音樂魔法就出現了!我要小朋友處理一些較複雜的樂句的時候,不容許他們因為技巧複雜而使樂句停頓。她的困難就是雙手和腦子於短時間內未能消化樂句和轉位。於是,我索性讓他們停下來。我會跟他們說,現在我們用音樂魔法,當彈到要轉位的地方時,讓時間停頓。然後他們要思考下一個手位的位置。清楚之後,解除魔法,讓音樂繼續。之後,我會跟他們說,用魔法的數量慢慢降低,直至不需要停止魔法都可以流暢地彈好樂曲。她真的做到!

其實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練習竅門,但是經過我包裝後,就變得很好玩。音樂停止魔法比其他玩具還要有趣,就是這樣我的學生一邊使用魔法,一邊享受她不斷練習之後的成果!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在经过反复练习后,乐曲还是练不熟,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因为学生只是在盲目地追求遍数积累,这样的练习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也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倘若要真正达到相应效果,首先是在准确读谱的前提下,先分手、再双手然后把乐曲分段进行反复多次的慢速练习。对于复调音乐作品,仅仅分手练习还不够,还要进行分声部练习,要针对自己弹奏过程中最棘手的地方、最容易停顿的地方有目的地加强训练。其次,在练习时,一定要先慢速练习,再快速练习,这样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慢练是音乐快速弹奏的基础,只有在慢速练习的过程中,我们才可以集中注意力做到一方面细致准确地读谱,另一方面耐心体会弹奏的技术动作。最后,在弹奏乐曲时,通过看谱和背谱这样反复练习,达到完美表现音乐的目的。坚持按照这种科学的方法练琴,持之以恒,让它成为良好的练琴习惯,同时也培养学习者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精神。
  

铃木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培养专门的钢琴演奏人才,而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钢琴这门乐器表达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其音乐素养,健全其人格品质

[ 本帖最后由 xly2004 于 2011-5-23 11: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fanguoyun + 2 + 2 感谢摘录!我也收着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02 , Processed in 0.126872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