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2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母亲归来”:学前教育的根本之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 20:5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见7月30日<<新京报>>)。它体现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诚意,然而,笔者担心,这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普及学前教育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性质截然不同。
 
  学前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是母亲。幼儿对母亲的依恋,是人之天性;母亲对幼儿的倾心呵护,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保证。在六岁以下的学前教育阶段,母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幼儿的成长过程极其复杂,抚育幼儿的工作极其艰辛,它需要无限的爱心、耐心、细心,除母亲之外,旁人很难胜任。一个母亲照顾一个孩子都常常力不从心,在幼儿园里,一个班级常常十几二十几人,怎么可能照顾周全呢?


  工业社会到来之前,不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因为那时幼儿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工业社会来临之后,因为多数妇女也要出来工作,才出现孩子没人抚育的难题,从而出现专门为别人抚育孩子的幼儿园。现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多数城市家庭都是双职工,农村家庭也大多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保姆,或者干脆早早地送到幼儿园。有些父母,孩子一两岁就迫不急待要送出去,有些农村年轻父母,孩子刚出生几天就交给老人,自己一走了之,美其名曰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母亲”,是多么美好的字眼,母爱,是多么伟大的情感,然而,我们看到,如今的女性,已经离“母亲”越来越远了,日渐成为在社会上奔波忙碌、与男人面目难辨的一分子。这是进步呢,还是倒退?我们应该记住,“母亲”这神圣的称谓,并不是生下孩子就可以受之无愧的,她真正的含义是对子女无限的爱心和责任!

  为了孩子,为了女性自己,也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呼吁:母亲归来!

  有人会说,母亲不上班,家中收入不够怎么办?其实,问题并没有到如此严重的地步,母亲外出工作的收入,并不一定是家庭必不可少的支撑。再者,是挣点钱重要,还是把孩子培养好重要?我们须知,少挣点钱、生活上吃点苦是一阵子的事,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时机,造成孩子这样那样的心理伤害,却是再也弥补不了、遗憾一辈子的事!

  母亲回来亲自照顾孩子,可以避免给老人增加负担,让孩子免受溺爱(老人带孩子常常流于溺爱);可以不必交一笔不菲的幼儿园学费;可以让家庭更和睦,让爸爸没有后顾之忧。更重要的,它符合人之天性,它成全了母爱,幸福了孩子。母亲一回,“老者安之,少者怀之”,一家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其乐融融。社会也不必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建设幼儿园,来培养老师,减少了多少麻烦,多少纷扰!

  所以,要根本解决学前教育问题,不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幼儿园的扩建上,也不要以为把九年义务教育向下自然延伸,就可以达到目的。幼儿教育的灵魂是母亲,学前教育的根本之道是母亲回归。我们要让母亲们认识到自己的本位,鼓励母亲回家抚育孩子;要开设母亲学校,提高母亲学识修养和育儿能力;鼓励母亲们互助联合,开设家庭式小型自助幼儿园……此外,还要为母亲回家创造条件,如是否可以考虑出台制度,让母亲在抚养孩子期间可以停薪留职;为母亲自主开设的家庭式幼儿园提供补助,等等。我们只是让母亲回归她的本位,发挥她的特长,来自自然然地解决问题,这应该比大规模地扩建幼儿园、从上而下地普及学前教育更符合实际、更简便易行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举双手赞同!
深海鱼 -1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8-3 14:17:13 | 只看该作者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8-4 21:00:57 | 只看该作者
谈到给老人增加负担,老人还就是要带,觉得让母亲出去赚钱更重要,要是放弃工作在家里带小孩,老人还不高兴,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8-4 21:04:13 | 只看该作者
谈到给老人增加负担,老人还就是要带,觉得让母亲出去赚钱更重要,要是放弃工作在家里带小孩,老人还不高兴,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8-5 20:18:31 | 只看该作者
请楼主不要打我哈,我是赞同你的观念的,也认同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可是我评错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22:45:49 | 只看该作者
回linlin124:
  带孩子其实是件非常辛苦的事,让老人家带孩子,作为儿女于心何忍?不过,如今老人带小孩子已成普遍现象,大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了。但不管再普遍,只要不对的,仍是不对。
  老人是真的喜欢带孩子吗?我看不一定。他们只是喜欢孩子,把孩子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喜欢孩子不一定就得负起带孩子的责任。我想恰当的做法可以是:由母亲承担带孩子的责任(主要由母亲来带,包括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老人想和孩子玩一会就玩一会,想看看就看看,完全自由。如果你坚持自己带孩子,又能让老人随时可以见到孩子,他们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反对。
  关键是,老人很难带好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你坚持自己带,老人的不高兴应该是暂时的,毕竟你的做法既是尽孝,又有利于孩子。
  从种种因素考察,自己带孩子的好处远远大于把孩子交给父母。请把握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22:51:41 | 只看该作者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苏 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 处转悠。苏珊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最后,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 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托比,对他说:“把 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 室,关了禁闭。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托比的外婆却拦住我,说:“这 是苏珊的事。”

  过了一会儿,托比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 妈,我错了。”苏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 道该怎么做了吗?”“我知道。”苏珊打开 门,托比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 啦地洗起衣服来。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 了。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 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

  后来,我和 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托比的外公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 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 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 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托 比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托比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托比想 要一辆玩具挖掘机,我可以买给他吗?”苏珊想了想,说:“你 们这次来,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机当礼物送给他吧!”

  我 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么告诉小家伙的,后来我带托比去超市,他指着玩具挖掘机说:“外公说,圣诞节 时,给我买这个当礼物。”语气里满是欣喜和期待。

  虽 然苏珊对托比如此严格,托比去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 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

  想到很 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学习的地方。

            转自http://www.byscrj.com/viewthread.php?tid=2935&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22:53:34 | 只看该作者
回深海鱼:
不会的,我刚上网时也做过这样的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8-6 09: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空山泠雨 的帖子

我也是这样的看法,所以在孩子3岁的时候,辞职回家带孩子,虽然错过了孩子的前三年,但是希望自己不要错过孩子的后三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8-6 15:43:17 | 只看该作者
我和我爱人也是这么想的。爱人的大哥大嫂把他们的俩小孩全丢给老人去带,大儿子今年初中毕业,其他方面不去评论,学习成绩不到总分的三分之一,天天嚷着不读书。我们也只能看着干着急。老人说,他们挺多让孩子吃饱穿暖,其他的就没有精力照顾了。小女儿今年才四岁,他们还是打算让她走她哥哥的老路——由爷爷奶奶带,在农村上学。真的是搞不懂啊。他们在省城也有房子,孩子的户口也可以迁到省城去,爷爷奶奶在农村也没有其他的事,也是可以迁到省城去的啊。
也许我又会好心做坏事了,下个月我叫他爷爷带小女孩来我们这里,和我家小孩一起读诵经典。爱人的大哥大嫂很是赞成。试试看吧,也许这样那个小女孩以后学习会好些!
至于我本人嘛,很多人会以为我是全职妈妈,其实我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非常多,带孩子也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可我想了,现在多花费时间就是将来少花费点时间吧。只要孩子成材,比什么都强。就算将来实在是不成器,我也无话可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19 , Processed in 0.140630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