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共有四首诗、一首词和一篇古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语文活动主题教学”中提出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这一知识点。
一、 先了解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学习情况。我们整合了教材中的古诗文内容,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在开始学习前,我们对本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小学生学习古诗问卷调查表
1.( )你喜欢读古诗文吗?
A.喜欢 B.不喜欢 C.无所谓
2.( )你有固定的读书环境吗?
A有 B没有
3.( )你认为学古诗文对你的语文有用吗?
A用处很大 B没有用处 C不一定有用 D不知道
4.(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以学过的诗句?
A能熟练运用 B有时使用 C根本不会用 D用不着
5.( )你对新的古诗文学习
A.很渴望 B.有点渴望 C.怕学不会,有畏惧感 D.无所谓
6.( )你是否有科学的古诗文学习方法
A.有 B.没找到 C.没有
7.( )你对已学过的古诗知识掌握情况是
A.完全掌握 B. 基本掌握 C. 没有掌握
8.( )课堂上,你对老师的提问。
A.思考回答 B.讨论回答 C.不思不答
9.( )你是否能够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
A.能 B.差不多 C.不能
10.( )你的课堂表现自我评价是
A.较好 B.一般 C.较差
11.( )你的古诗文作业完成情况是
A.独立完成 B.帮助完成 C.抄袭
12.( )在学习古诗文时,你遇到难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A.反复思考,不轻言放弃,直到弄懂为止。
B马上询问周围的同学、老师或家长。
C觉得自己不可能解答出,放弃这道题。
13.( )你喜欢老师用哪种教学方式教古诗文?
A老师讲学生听 B自主学习 C合作交流 D实践探索
14.( )你喜欢老师用哪种辅助教学手段?
A自制教具 B挂图 C幻灯机()投影仪
D多媒体课件 E小黑板
15.( )在古诗文学习中,你愿意与他人讨论交流吗?
A愿意 B想交流但不敢 C.不愿意
16.( )你希望学校开展什么样的古诗文学习活动?
A古诗文兴趣小组 B智力竞赛活动 C古诗文实践活动
17.( )你希望自己在学习古诗文上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A得高分,受老师表扬 B 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 C无所谓
18.你对学习古诗文有何好的建议?
关于小学生学习古诗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这次在本校对五年级学生进行“小学生学习古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25份,结果如下:
1喜欢读古诗文情况: 喜欢204 人 不喜欢21人
2有固定的读书环境: 有205 人 无16人
3.认为学古诗文语文有用: 用处很大160人 没有用处20人
不一定有用21人 不知道20人
4.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以学过的诗句:
能熟练运用122人 有时使用60人 根本不会用 5人
用不着37人
5.对新的古诗文学习: .很渴望180人 .有点渴望20人
.怕学不会6人 有畏惧感15人
6.是否有科学的古诗文学习方法: 有60人 没找到145人 没有16人
7.对已学过的古诗知识掌握情况是:
完全掌握130人 基本掌握91人
8.课堂上,你对老师的提问:
思考回答167人 .讨论回答占31人 .不思不答23人
9.是否能够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
.能188人 差不多33人
10.课堂表现自我评价是:
.较好168人 .一般53人
11.古诗文作业完成情况是:
独立完成150人 帮助完成71人
12.在学习古诗文时,遇到难题:
反复思考,不轻言放弃,直到弄懂为止158人
马上询问周围的同学、老师或家长41人
觉得自己不可能解答出,放弃这道题22人
13.你喜欢老师用哪种教学方式教古诗文:
老师讲学生听101人 自主学习75人
合作交流12人 实践探索33人
14.喜欢老师用哪种辅助教学手段:
自制教具33人 挂图22人 幻灯机18人
投影仪19人 多媒体课件129人
15.在古诗文学习中,你愿意与他人讨论交流:
愿意200人 想交流但不敢15人 不愿意6人
16.你希望学校开展什么样的古诗文学习活动:
古诗文兴趣小组 100人 智力竞赛活动21人
古诗文实践活动100人
17.希望自己在学习古诗文上取得的成就:
得高分,受老师表扬188人 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33人
18.你对学习古诗文有何好的建议:
(1)多读、多写,增加知识面。
(2)有固定的时间去阅读古诗文。
(3)写写读书日记。
调查结果分析:
这次调查采用无记名答卷的方式进行,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同学是喜欢学习古诗的,认为认真学习古诗对学习语文知识是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自己的知识的积累,并且表示要长期地坚持学习下去。
二、 将古诗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到课文学习中
(一)、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比如学习苏轼的《牧童评画》,在课前预习时,就应大致了解苏轼的生平,了解他中国文坛的杰出贡献,顺便复习、拓展一下苏轼诗文中的名句,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并了解了解“苏门四学士”有关对联方面的一些奇闻趣事。
(2)了解写作背景。尽管这一点不能一概而论,但对于有些课文的学习,则是十分必要的,如《忆秦娥。娄山关》,就很有必要在课前了解写作背景。
(3)结合课文注释,基本疏通文意。记下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等到课堂上再向老师提问。《牧童评画》是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文言文跟现代文比较,语言上有不少差异,表现在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的活用、句式的不同等方面。学生读起来会感到晦涩难懂。阅读文言文强调整体意识,这个整体意识,是指不拘泥于个别疑难字词的解释求证,能从整体上大致读懂文意。至于有些费解的字词,我们可以跳过。教材在出现文言文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把课文注释一起出现。课前预习掌握课文大意。
(4)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争取解决“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两个问题。以《忆秦娥。娄山关》为例,在预习时,应思考:作品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反映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和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方法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我们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
1、直观性和形象性的图画、音像
借助图画、音像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学《春日》时,出示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的春景音像资料,给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印象。
2、绘声绘色的范读
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句时,教者先急促后低沉的朗读和作马蹄奔跑的手势,似乎使学生看到在残月点缀着寒霜的清晨,马蹄声急促细碎,军号声时断时续,低沉呜咽,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挺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3、加强诵读指导
朗读,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诵读过程中,我们分四步走: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二、熟读古诗,自悟自得;三、师生交流,加深理解;四、拓展阅读,适当延伸。
4、丰富的想象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引导学生在意读诗文时,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诗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站在娄山关放眼望着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峦,好象翻腾的大海,彩色浓丽的夕阳好象一团殷红的鲜血。感悟到诗人喜悦的心情。建议小学生熟读和理解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的内容和句意。
(2)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5、抓重点词句和诗眼理解
6、在实践中感悟
诗,源之于景,抒之于情,只有面对真真切切的自然环境,并让身心陶然其中,才会有牧童的天真和顽皮,小池的温柔与恬静,柳树的翠绿与妖娆,人与景的和谐与浪漫……知晓了诗的成因,倘若避开如诗如画的景色,实在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我们把学生带出教室,引导学生在公园里、小溪旁、柳槐下、草地上、花从中吟诵、体味,从而把被动的学习语文,变为自主而快乐地学习语文。
诗从自然中来,从劳动中、从生活中来,还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读古诗,学古诗,让古诗融于生活。在大扫除拔草时,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吟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天赏菊时,孩子们又会兴致勃勃地吟咏:“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冬天,百草枯萎,唯见寒梅,学生又乐滋滋地诵起“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三、由学生归纳,运用
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学生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古诗方法。逐步领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文修养,我们的学生与古诗文来了个愉快的“约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