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9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素质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7 14: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其德文原版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据说是美国的惟一珍本。而且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
名家点评  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美)塞德兹(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                    ——(日)木村久一(日本儿童早期教育创始人)   
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烦恼。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中)陶行知(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介绍怎么教育卡尔威特成为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对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其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著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

  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才的典范。更令人兴奋的是,在200年后的中国,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在这些片断理论的启迪和指点下,将女儿培养成出色的人才。所以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她妈妈感慨道:"应该永远感谢这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许多父母已经按书中的方法培养了数百个中国早慧儿童……我根本想不到,由哈佛图书馆里的孤本藏书所传播的教育思想,最终会把刘亦婷引向哈佛。"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之所以被如此推崇,正是因为它适用于普通家庭,只要理解其教育智慧,对孩子早期教育投入足够的关注,普通家庭也完全可以培养出杰出、优秀的天才孩子。我们相信,中国的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能够借鉴其经验,让子女像刘亦婷一般快乐成才,但真正理解、活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当下社会现状,及早为子女规划一条明确的早教路线。

  肖川和唐玉光--两位来自中国顶尖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学者,就认为鉴于此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成型较早,在阅读中,家长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国情进行具体分析,充分把握,才能让子女最好地获益。在这种想法的支持下,两位教授欣然为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早教奇书撰写导读,并结合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原书进行良好补充(包括添加了许多实用的早教方法),便于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之中把握原书的脉胳,更容易理解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从而活学活用。

  如果这本被埋没已久的关于早期教育的书能够对我国的年轻父母有所帮助,通过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方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4:18:10 | 只看该作者

卡尔威特的教育-目录

卡尔威特的教育-目录
目录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代序)
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
第一章 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
第二章 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
第三章 我抓住了儿




卡尔威特的教育-目录
目录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代序)
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
第一章 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
第二章 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
第三章 我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第四章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五章 怎样培养儿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
第六章 我教儿子另一种智慧
第七章 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八章 千万不要小看他
第九章 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第十章 我如何教儿子玩和选择朋友
第十一章 我时刻注意夸奖儿子的妙处
第十二章 在培养儿子的善行上下功夫
第十三章 我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第十四章 我如何防止儿子“自满”
第十五章 我不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第十六章 教儿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十七章 我教儿子与人相处
第十八章 我的教育理想
第十九章 比任何一个儿童都要幸福
献给我的朋友们(后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4:19:29 | 只看该作者

卡尔威特的教育第1、2节

卡尔威特的教育
第1节: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代序)

  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代序)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对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其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著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

  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才的典范。更令人兴奋的是,在200年后的中国,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在这些片断理论的启迪和指点下,将女儿培养成出色的人才。所以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她妈妈感慨道:"应该永远感谢这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许多父母已经按书中的方法培养了数百个中国早慧儿童……我根本想不到,由哈佛图书馆里的孤本藏书所传播的教育思想,最终会把刘亦婷引向哈佛。"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之所以被如此推崇,正是因为它适用于普通家庭,只要理解其教育智慧,对孩子早期教育投入足够的关注,普通家庭也完全可以培养出杰出、优秀的天才孩子。我们相信,中国的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能够借鉴其经验,让子女像刘亦婷一般快乐成才,但真正理解、活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当下社会现状,及早为子女规划一条明确的早教路线。

  肖川和唐玉光--两位来自中国顶尖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学者,就认为鉴于此书的理论和方法成型较早,在阅读中,家长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国情进行具体分析,充分把握,才能让子女最好地获益。在这种想法的支持下,两位教授欣然为这本早教奇书撰写导读,并结合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原书进行良好补充(包括添加了许多实用的早教方法),便于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之中把握原书的脉胳,更容易理解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从而活学活用。

  如果这本被埋没已久的关于早期教育的书能够对我国的年轻父母有所帮助,通过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第2节: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1)

  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

  这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诚然,儿童教育方面的书在欧洲是非常多的,尽由一些大教育家写作出来。而我--老卡尔·威特,哈勒附近一个叫洛赫的小小村庄的牧师,作为一名神职人员,充当上帝与凡人之间的信使才是我的天职--竟来写作一本教育孩子的书,何况下面发的一些议论可能会与教义格格不入,这无疑是不得体的且是不合时宜的。

  但是我决定将我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这里诚实地写出来,因为我对现时流行于世的教育思想不仅不表赞同,而且站在与之完全相反的立场上。我以为这样才能显示我对上帝的忠诚。

  为了消除对我写作此书的资格的质疑,请允许我首先向诸位介绍我的儿子--小卡尔·威特的经历。小卡尔出生于1800年7月,八九岁时他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国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而他尤为擅长的是数学;9岁时他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他于1812年冬天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受到一些学者的好评;13岁他出版了《三角术》一书;1814年4月,他由于提交的数学论文卓而不群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小卡尔已经获取了这样非凡的成就,而我不得不说,他在今后还会获取更为非凡的成就。虽然人应该以谦逊为美德,但是我对用自己的一套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坚定的信心。

  人们都说我儿子是天生的天才,不是我教育的结果。如果上帝真给了我一个天才的儿子,这是上帝对我的仁慈,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我和我的妻子一直盼望着得到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这方面我们非常不幸,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没有几天就夭折了。这件不幸使我们想再次拥有孩子的愿望变得愈加强烈。也许这个愿望终于感动了上帝,在我52岁时,我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我给儿子取名为卡尔·威特,以表达我的喜悦之情。可是他并不是一个称心的婴儿。儿子一生下来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这孩子明显先天不足。

  婴儿时期的卡尔反应相当迟钝,显得极为痴呆。我无法掩饰作为父亲的悲伤,曾经哀叹:"这是造的什么样的罪孽呀!上帝怎么给了我这样一个傻孩子呢?"我的邻居们常常劝我不要为此过分担忧。他们是一些善良的人,可是在心底里的确认为卡尔是个白痴,而且还在背地里为孩子的未来和我们的处境犯愁。

  我对他们并无丝毫的抱怨之辞。当时就连卡尔的母亲也不赞成我再去花工夫培养儿子了,她绝望地说:"这样的傻孩子教育他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是白费力气罢了。"

  我尽管很悲伤,可是没有绝望。上帝怎样去安排这孩子谁都无能为力,但我却要尽到作父亲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我在给我堂弟的信中写道:"我52岁才得到一个儿子,怎么会不爱他呢?我要用我以为正确的方法去爱他。我已制定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案。现在儿子看起来虽然毫无出色之处,但我必将他培养成非凡的人。"

  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的话,甚至我的许多亲友都不相信。相信我的话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生前在哈勒远近闻名的格拉彼茨牧师。格拉彼茨牧师自幼就是我的好朋友,是最了解我的人。

  为了鼓励我将自己的教育方法传播于世,格拉彼茨牧师曾经对我说过:"正如你所说的,卡尔的非凡禀赋确实不是天生的。他之所以能成为天才,完全是你教育的结果。人们只要了解了你的教育方法,他们对于卡尔能成为这样一个天才就不足为奇了。我坚信,卡尔今后一定会更加轰动世界的。我了解你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也深信,你的教育方法最终一定会取得最大的成功。" 另外,下面的事实将更进一步证实我的说法。

  在孩子生下来之前,玛得布鲁特市的几个青年教育家和该市周围的几个青年牧师曾共同发起组织了一个探讨教育问题的学会。格拉彼茨牧师也是该会的会员。本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教育方法,格拉彼茨牧师就尽力为我创造各种机会让我宣讲。现在经他介绍,我也成了该会会员之一。 在一次聚会上,有一个叫希拉德的牧师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教育家无论怎样拼命施教,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4:20:57 | 只看该作者

第3节: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2)

第3节: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2)
  由于我向来持有与这种观点完全相反的意见,所以就立刻站起来反驳:"请恕我直言,我不赞成您的这种说法。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在我看来,别说那些生下来就具备非凡禀赋的孩子,即使仅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正如爱尔维修所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坚信这一论断。"
  我在会上发表的这番言论,使我成了众矢之的,他们一起向我发起围攻,这真是叫我无可奈何。最后我只得说:"你们有十三四个人,而我只是一个人,我寡不敌众,是辩不过你们的。所以,与其跟你们辩论,不如拿事实来说话。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认为他不是白痴,我就一定能把他培养成一个非凡之人。这是我由来已久的决心。"
  这些会员气势很盛,纷纷回答说:"行,我们等着瞧!"
  讨论会结束以后,希拉德牧师仍言犹未尽,又邀请我去他家谈谈,我就与格拉彼茨牧师一起去了。在希拉德牧师家中,我们继续讨论会上争论的问题,但是仍然毫无结果,我们只是不断地重复着各自在会上已经说过的话。
  在讨论会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格拉彼茨牧师现在却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对我的观点的支持。
  他说:"我确信,威特先生的誓言一定会实现,他的教育方法一定能取得相当的成功。"
  可是希拉德牧师根本不相信这一点。他断言,那是不可能的。
  其后不久,我有了儿子。格拉彼茨牧师立即把这个消息通知了希拉德牧师,希拉德牧师又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会员,并让他们来验明正身,确信小卡尔刚出生时,确实不是一个天赋非凡的孩子。
  于是自从卡尔出世后,他们就都注意着我的儿子。周围的人们也因此而多了一桩事,那就是议论卡尔的成长,那意思似乎是说:"好,这回就看你的本事了!"当然我知道,那些议论很少有对我表同情的,大家更像在等待着一个注定失败的实验结果。
  每次见到我和格拉彼茨牧师他们就试探性地问:"怎么样,有希望吗?"
  对此,我和格拉彼茨牧师总是坚定地回答:"是的,一定会给你们一个惊喜的。"
  尽管如此,他们依旧以一种怀疑的眼光注视着卡尔的成长过程。
  感谢上帝,我的心血没有白费。没过多久,当初的"傻"孩子就轰动了邻里和方圆左右。当卡尔长到四五岁时,他在各方面的能力已大大超过了同年龄的孩子。
  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终于快要结下硕果,也看到这场在自己儿子身上所做的"天才是天赋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试验快要产生明显的结果,我便找到一个机会,让希拉德牧师首先来看看我的儿子。 "哎呀,真是个好孩子!"希拉德牧师一见到卡尔就非常高兴,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卡尔。
  其后,希拉德牧师也看出我的儿子不是普通的孩子了。由于他是看着卡尔如此神速地进步的,他也就逐渐开始相信我的教育学说了。
  在前面拉拉杂杂说上这么多,诸位一定觉得过于嗦。可是我的教育思想与时下流行的完全不同,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一直受到教育家们的怀疑,也许是因为我的教育观念冒犯了这些权威们业已成形的信条吧。
  好在我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我始终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连我的儿子这样生下来毫不出色的孩子,在经过精心培养以后,也能获得如此成功。
第4节: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3)
  可是人们似乎并不理解。在我的孩子成名以后,人们只是一味谴责其他教育家的无能,甚至责怪他们为什么不能把孩子教育成像卡尔那样的人。这样其实毫无益处,只会让那些教育家们对我更加敌视。
  我写作此书的目的既是为了减少反对派对我的敌视,也是为了向人们阐明正确的天才观。我要说的观点只有一个:对于孩子来说,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当然,我将自己的教育方法公开也是为了答谢朋友们的关心。要知道,儿子的成名,使我在面对许多敌人的同时,也结识了很多朋友。
  朋友们对我的教育方法很关注,常常用谈话或通信的方式来鼓励我,他们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慷慨地给我支持和帮助。因此我常常被他们的好意所感动,有时甚至感动得流泪。
  应该说,我的成功大半在于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因此,我终生难以忘却他们对我的一片好心。
  我的朋友们都希望我把我的教育方法编写成书公之于众。而我屡屡拒绝,但是到最后还是被他们说服了,他们的好意是无法抗拒的。我就是在他们的再三劝说下,才决定公开我的书的。
  不过,我不能断言,运用我的教育法的人就一定能像我一样获得成功。另外,也没有必要让旁人的孩子都像我儿子一样接受那样的教育。但是我相信,不管谁使用我的教育法,肯定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在我就开始介绍我的儿子小卡尔·威特成长的整个过程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虽然十分琐碎,但我会尽力让大家看得生动有趣,使诸位既获教益又不嫌烦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4:23:01 | 只看该作者

卡尔威特的教育5---8

第5节: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1)
  第一章 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
  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母亲的愿望对其腹中的胎儿不断产生影响,母亲的意志、希望、恐惧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对胎儿的严重影响,大大超过对母亲本身的影响!所以,教育孩子,首先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意]达·芬奇
  我选择了一个合格的女人为妻
  孩子顺从上帝的意愿来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对于孩子是奇怪的、陌生的,孩子对于世界则是无力的、软弱的。作为上帝的子民,我的使命是竭尽全力使自己的孩子坚强有力,使他顺顺当当地成长,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孩子成人之前,我想应使他尽量具备人性的美德和健康的体魄。
  多数父母都是在孩子长到两三岁时才注意到这一问题,但若要完成这一义务,则必须从尚未为人父母起就开始注意,也即是说,我们自己应合乎上帝的要求,必须健康、合格。
  虽然人们流传说"近亲可以培养出最好的马和最好的狗",可是这并不适用于人类。在我身边的例子是:邻村的木匠汉森跟他表姐结婚,他们一共生了10个孩子,其中3个夭折,其余7个都患有不同的疾病。汉森和他妻子的两个家庭在我们这地方世代人丁兴旺,但汉森居然没有后代来延续他的家族。现在已进老年的汉森常常因此伤心落泪,但为时已晚。
  我之所以要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往往弄得人们焦头烂额,这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些人在寻找自己的婚姻伙伴时,常常根据自己的情况,暗藏不同的动机,这种人让我感到厌恶。有人说,你看我的家境不佳,难道还能挑三捡四吗?为了婚后的生活,我非得找一个有钱人家的姑娘不可;也有人说,为了今后飞黄腾达,在人世间取得令人顶礼膜拜的地位,别的都在所不计,我必须娶一个出身名门的姑娘为妻;还有人说,我是对我妻子的舞蹈着了迷才向她求婚的;也有人说,由于妻子长得漂亮,我才和她结婚的。
  要知道,这些都是错误的。为了自己和后代的幸福,很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选择身体健康、内秀、善良的女人做妻子。我认为,只要对方没有家族病症和众所侧目的缺陷,大可不必为了某种目的去选择配偶。
  我的妻子不算是那种非常漂亮的女人,但我们非常相爱。我之所以选她,是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勤劳,知书达礼,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理解和支持我。虽然我是一个清贫的牧师,没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但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她任何的抱怨。
  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能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恐怕是她最大的心愿。我的妻子也不例外。
  第一个孩子的夭折,使妻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难以言说的沮丧之中。直到怀上卡尔,她才渐渐从那种令人不愉快的心境中走出来。
  "我们即将出生的宝宝会是怎样的呢?他漂亮吗?他聪明吗?"妻子常常怀着憧憬之情问我诸如此类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总会肯定地回答:"我们的孩子一定是聪明的,他一定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婴儿。"
  然而,即使我和妻子正怀着激动的心情盼望着孩子的出生,但第一个孩子夭折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我们。
  有一天,妻子突然问我:"这个孩子会不会……"
  虽然妻子没有把话说完就停住了,但我已经明白她想说什么。其实,妻子的那种担心也常常萦绕着我。
  我一句话也没有说,不自由主地皱起了眉头。
  见我这样,妻子颇感内疚地对我说:"卡尔,对不起。都怪我不好。我不应该那样想……我们的这个孩子一定会很健康的。"
  "是的,我想是这样的。"我笑着对妻子说,"上帝是仁慈的,他不会让我们再失去第二个孩子。"
  在我和妻子的婚姻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如此地互相安慰和体谅。
  我想,上帝给我这样的妻子是他对我的最大恩赐。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妻子的支持和帮助,我不可能拥有虽然不富有却幸福的生活,更不可能将我的儿子卡尔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人才。
  对于儿子的培养,我曾遭遇过无数困难,这些困难其实从儿子诞生起就已经存在了。可是,最终我成功地逾越了这些困难,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我的妻子。
  儿子出生以后,妻子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孩子身上。不难想象,面对一个弱智的新生儿,母亲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
  面对上帝我时常这样想:卡尔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与他母亲那一颗天生善良的爱心是分不开的。
  小小的过失:妊娠期与宠物为伴
  所有的父母们都渴望生下天才,希望他出人头地,我和妻子也不例外。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楚,世上事往往难如人意。在儿子未出生之时,我和妻子都沉醉在即将为人父母的激动之中。虽然那种喜悦让人难以控制,但我们常常询问自己:"这孩子行吗?"
  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在妻子还未怀孕之时,我们就开始充分注意自己的精神和体质。
  我认为奢华往往使人易于沉溺于享乐的心情之中,不易做到神清气爽。所以我和妻子在衣、食、住上都非常朴素、节俭。为了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不应该老是整天呆在屋子里,所以我和妻子时常到户外散步走动,在田野之中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那样很容易使我们的心胸开阔。我和妻子的性格都很好,对身边任何琐事始终是心平气和,很少有感情冲动的时候。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的生活是安宁和称心如意的。我想,在这种情况下生下来的孩子一定会身心健康。
  虽然德国人都喜欢饮酒,但幸好我没有这种爱好。我在此也奉劝那些好饮酒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必须放弃饮酒的习惯。我们夫妇在要孩子时,我的一位医生朋友就告诫过我,如果酒后受孕,胎儿往往发育缓慢,智力也较为低下,特别是妇女饮酒,后果尤为严重。因此,夫妻双方至少应在受孕前3个月开始戒酒。
第6节: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2)
  我和妻子在怀孕之前都非常注意这一点。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经常运动,无论到哪里都是步行着去,不到非常必要的时候绝对不坐马车。那时我们都对未来的儿子充满信心,而妻子的性格也很开朗。我们时常到田野散步,或者去周围的山坡上徒步爬山,我还经常帮着她去摘野花呢。在一次短暂的徒步旅行中,我和妻子进行了一场极为有趣的谈话。那天的情景和对话至今仍然保留在我的记忆中。
  看着田间迷人的风景,我不由感叹起来:"感谢上帝,这里真美啊!"
  "田园风光当然迷人!你能说出它美在什么地方吗?"妻子笑着问我。
  "这是上帝的杰作!"我兴致勃勃地高谈阔论起来,"那些岩石是力量的象征,它们强壮、坚不可摧。那些花草又是那么秀丽、漂亮。"
  "是啊,它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妻子说道。
  "如果我们的孩子是个男孩,我一定要让他成长得像岩石那么强壮、有力。"我说。
  "如果是女孩呢?"妻子问。
  "如果是女孩,我希望她长得美丽、可爱,就像那些盛开的鲜花。"我说。
  "你的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妻子说,"仅仅这样,我们的孩子不会成为优秀的人。"
  "什么?"我奇怪地问,"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我想,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她)都应该成为健全的人。他(她)应该有岩石一般坚强的性格,有强壮的体魄,最好也拥有漂亮的外表。当然,对于孩子的外表,我们谁也无法控制。但我想我们的孩子不至于丑陋得像撒旦吧。"妻子说道。
  "当然啦!我们的孩子肯定不会丑得下地狱的。"我笑着说。
  "哦,卡尔,他(她)应该拥有全德国最不平凡的智慧。"妻子满怀憧憬地说道。
  是的,让我的儿子拥有不平凡的智慧,这才是她和我一生中最重要的。
  事实上,我们的这些希望也成了我们后来培养小卡尔的准则和目标。
  我和妻子的感情一直很好,几乎没有什么争吵。我认为,仅仅为了未出生的儿子我们也应该和睦相处。
  在儿子出生之前,我们一切都做得很好,唯有一点过失,使我至今有所遗憾。医生曾告诉过我,有一种弓形寄生虫对胎儿的危害特别严重,这种寄生虫就常常出现在猫狗的粪便及其生肉中。但当时我们都没有引起重视。为了让妻子心情愉快,除了原有的猫,我还从邻居家抱养了一只小狗,供妻子解闷。儿子生下来不太健康,我想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上帝是不会辜负我们的
  一旦妻子怀了孕,就更应当过有规律的生活。不仅是妻子,我也毫不例外。我们安排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尽量做到早睡早起。以前我有深夜祈祷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在年轻求学时养成的。因为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夜深人静之时更容易让我有清晰的思路。每当人们熟睡之后,我总会独自一人在灯光下看书,静静地品尝书本的滋味。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自从妻子怀孕后,我不得不改掉这种习惯,因为我知道怀孕时的女人特别需要丈夫的体贴。何况,我在深夜读书,一定会影响妻子的休息。虽然失掉了深夜读书和与上帝交流的乐趣,但为了妻子和将来的孩子,我认为是值得的。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说过:"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母亲的愿望对其腹中的胎儿不断产生影响……母亲的意志、希望、恐惧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对胎儿的严重影响,大大超过对母亲本身的影响。"怀孕是很辛苦的,作为丈夫,我尽力在每一件事上给予妻子更多的关怀、理解和体贴。有时候妻子的情绪不好,我就耐心地引导她和我说话,在感情上进行交流,尽快让她从不好的心境中摆脱出来。
第7节: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3)
  有一天,妻子的情绪突然被笼罩在一种不安和恐惧之中,那天我从外面布道回来,按平常的习惯我首先要做的是去向妻子问好并亲吻她,可当我一走进房间就发现妻子有些不对劲。
  "亲爱的,你怎么啦?"我问妻子。
  妻子只是哀怨无助地看着我,一句话也没有说。
  当时我真感到奇怪,因为妻子的性格一直很开朗,有什么事让她如此忧伤呢?她一直呆坐在那里,两眼无神,满脸的忧郁。
  我赶忙过去将她轻轻搂住,并柔声地问她:"有什么不舒服吗?告诉我,我们不是一直都很幸福吗?你不是什么话都要给我说吗?今天究竟怎么啦?!"
  "卡特琳娜的儿子死了。"妻子的语调无助之极。
  卡特琳娜是我们镇上的一位妇女,她的儿子刚刚一岁,身体一直不好。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得了一种怪病,全镇的人都知道。没想到那个可怜的孩子这么快就离开了人世。由于那天我去了另外一个教区,否则我一定不会让妻子知道这个消息。因为对于一个已经怀孕的妇女,这种消息是最难以接受的。
  "今天,他们来找你,可是你不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你不知道我有多难过。我突然想到了我们的孩子。"妻子悲伤地说道。
  "哦,亲爱的,千万不要那样想。"我完全能理解妻子的苦恼,连忙劝慰她:"卡特琳娜的孩子生下来就有病,虽然我没想过这么快就……但是,我们的孩子一定没有问题的。"
  "可是,我们第一个孩子不是也夭折了吗?"说到此处,妻子大哭起来。
  当时真让我手忙脚乱,但我还是竭力地控制住自己,帮助妻子从悲伤之中挣脱出来。
  "亲爱的,不要想得太多。我们第一个孩子的夭折,是上帝的安排,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应该向前看。我每天向上帝祈祷给我们一个健康的孩子,我想上帝是不会辜负我们的。我听说卡特琳娜在怀孕时就成天和丈夫吵架,每天都处在不愉快之中,所以她的孩子才不健康。为了我们的孩子,我希望你快乐起来。"
  "这个我知道,可我就是忍不住。"妻子哭着说。
  "来,让我来帮你。你应该尽快忘掉不愉快的事,想想我们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模样,他一定是个很棒的小子。试试看,做一个深呼吸。"我一边说,一边给妻子做示范。
  妻子也跟着我做起深呼吸来。一会儿,她的心情好多了。那天晚上,我特意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妻子,给她谈我的工作和我最近看的一本书。第二天,妻子已经完全从悲痛中走了出来,恢复了往常的开朗。
  在关心妻子上,我自认为是个合格的丈夫。为了让她保持愉快的心境,我想尽了一切办法。不管是在她的饮食或其他方面,我都力求尽善尽美。
  妻子很喜欢泡烫水澡。她把一天劳累后洗一个烫水澡视为一种享受。但是在她怀孕期间,我坚决制止了她的这一嗜好,因为过高的水温对她虽然很舒服,但对胎儿却有极大的害处。
  虽然快要做母亲了,但妻子毕竟是个很年轻的女人,有时也会任性。对于我这个做丈夫的男人来说,哄哄她也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妻子趁我不在时,又开始泡烫水澡。后来被我知道了,便责怪她。
  "你怎么又那样做?我不是给你说过过高的水温对孩子有害吗?"
  "哼,你就知道孩子。自从怀了孩子,我发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你不像以前那样关心我了。"妻子假装生气地说。
  "怎么能这样说呢?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孩子,关心他还不是关心你吗?现在泡烫水澡确实对孩子不利,等孩子出生后,你想怎么泡就怎么泡,我才不干涉你呢。"
第8节: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4)
  "可是,这几天我没有出门,浑身不舒服。仿佛身上的肌肉都变酸了,难受死了。"妻子调皮地辩解,"你不是总是说,母亲如果不愉快就不会生出健康的孩子吗?我不泡烫水澡就不愉快,你说该怎么办?"
  虽然妻子是在与我开玩笑,但也有她的道理。于是,以后每天我都要女佣给她准备热水烫脚,并亲自用热毛巾给她擦身子。
  那段日子是我至今难忘的。我不像很多人那样在妻子怀孕后便对她有所冷落,相反那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是那么的近。那是一种特有的幸福,虽然孩子还没有出生,但我们已经感觉到他了。
  在妻子怀孕期间,我还每天从外面带回好看的鲜花,并给她推荐一些好看的书,都是为了让她有快乐的心情。
  妻子天生有一副动听的嗓子,结婚之前在我们那里她是一个有名的姑娘,谁都知道她歌唱得很好。在怀孕期间,她时常轻轻地歌唱,并对我说孩子一定听得到。
  从改造儿子的母亲开始
  有人对我说,伟人的孩子一定会是伟人,至少都会有很大的成就。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伟人过于热衷于事业而无暇关注孩子,而妻子也往往由于丈夫是伟人而无心教育孩子,她们只关心成功的丈夫,而忽略了孩子。其实,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
  在后面我会详细介绍儿子的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我认为卡尔取得了这些成就,首先应该感谢的是他的母亲。因为她不仅心地善良,而且具有丰富的知识。无论在儿子的教育方面还是在生活常识方面,她都堪称为一名合格的母亲。
  事实上,她在儿子的培育上表现得更为优秀。
  卡尔的母亲在怀孕期间非常讲究饮食,用她的说法就是"我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孩子"。她在怀孕期间从来不吃辛辣的东西,像咸菜、虾这一类的东西也都一概不吃。连她最爱吃的油炸咸鱼都戒掉了,她说我的宝贝一定不能吃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会破坏胎儿娇嫩的皮肤。她说虽然是自己吃而不是喂给孩子,但那些东西到了肚子里后肯定会被孩子吃掉。
  我妻子是个非常坚强的女人,她时常对我说为了让孩子在未出生时就能成为一个勇敢的人,自己就要变得更加坚强。所以,在怀孕期间她几乎没有哭过,即使有难过和伤心的事,她也能从瞬间的痛苦中挣脱出来。我认为妻子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怀孕期间的母亲如果心情不快乐,经常哭泣,会直接导致未来的婴儿发育不良,而发育不良是形成软弱无能者的原因之一。
  作为母亲,应该使孩子成为爱美、爱正义、爱真理的人。许多母亲只顾关心孩子的健康而忽略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这都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妻子勇敢和快乐的精神在后来深深地影响了儿子,她用坚强去武装孩子的精神,并给了他爱与智慧,使儿子后来步入社会时,即使遇到困难,也无所畏惧、永不失望。
  可以这样说,卡尔是由他母亲一手带大的,她不仅精心地养育了他的身体,也对他的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很多母亲雇人教育孩子,我认为这样的妇女不能称为母亲,因为这是在推脱做母亲的责任。我认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
  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年轻而充满活力。由于家庭条件极好,生下孩子后就去国外旅行。他们把孩子委托给一位亲戚,而这位亲戚也因为有很多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于是就把孩子交给管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4:24:37 | 只看该作者

卡尔威特的教育9---13

第9节: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5)
  他们在英国住了一年,又去法国住了一年,后来还去了美国和非洲,他们几乎走遍了全世界。他们走之前对别人说,现在有了孩子,趁他还小的时候应该去外面多玩一下,否则等孩子长大后要教育他就没有时间了。
  多么愚蠢的父母,他们不知道孩子一出生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他们错误的观念让他们最终尝到了苦果,以至于终生后悔不已。
  当他们从国外回来后,发生的事令他们目瞪口呆。孩子根本不认识他们,把他们当陌生人看待。这能怨孩子吗?因为这时孩子已经快要5岁了。
  晚上,当这对夫妇想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睡时,遭到了孩子的拒绝。虽然他们的卧室美丽而舒适,可孩子却偏偏要去管家那间简陋的房里。
  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如今,他们的孩子满嘴粗话,成天在外面和一群捣蛋鬼玩。他在外面玩得太高兴,以至于经常和别的孩子打架、干坏事、欺负更弱小的孩子。他们想让他读书识字,但孩子根本学不进去,也一点不服他们的管教。
  每当他们教导孩子时,只会看到孩子陌生而冷漠的目光。
  终于,不应该发生的、令人心痛的一幕发生了。
  有一天,他们和孩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你要知道,我们是你的亲生父母。"对于孩子的冷漠,年轻的父母终于发怒了。
  看到他们凶神恶煞般的模样,孩子转头跑出了房间,躲在了管家身后。于是,他们把怒火全都发泄在管家身上。
  "你是怎么带孩子的,他怎么连亲生父母都不认识了?"父亲怒气冲冲地对着管家吼叫。
  "哦,先生,我想……是因为你们很久不在一起的缘故吧……我想以后会好的。"可怜的女管家战战兢兢地为自己辩解。
  "不许你们这样对玛格丽特太太说话。"孩子肯定是站在带他长大的女管家一边的。他一边为她说话,一边怒视着自己的生身父母。
  "我是你的父亲,你不懂吗?"
  "可我从来没有见过你。"
  "不管怎样,从今以后你要听我们的话,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从今天起,不许你再和玛格丽特太太一起睡,而要和我……"
  "不!"孩子打断了父亲的话,"我喜欢和玛格丽特太太在一起。"
  "那好,我今天就辞掉玛格丽特太太,看你怎么办。"父亲这时已经火冒三丈。玛格丽特太太含着眼泪离开了孩子,因为她和孩子相处了大约5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孩子变得郁郁寡欢,在睡梦中时常呼唤玛格丽特太太的名字。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有好几次离家出走。
  我认为,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一定不能雇用人来照料孩子,只是要采取正确的方式。生活比较富裕的家庭,可以把部分杂活交给女佣,对孩子的照料不一定样样都动手。但即使如此,对孩子的教育和平时的管教,母亲一定要承担起责任。
  我们家也一直雇用女佣,但没有发生上述的那种事情。主要是因为卡尔的母亲承担起了主要的工作,她时刻陪伴着儿子,哺育他、教育他。女佣只是在她忙不过来时帮助她。很久以来,我们家的女佣已经成为我们家庭中的一员,她是卡尔母亲的好帮手。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但真正理解其中意义的人却很少。很多不称职的母亲,在无意之中把孩子引向了岐途,这是人生中最大的憾事。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我希望天下的慈母都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光荣的职责。
第10节: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6)
专 家 导 读
  还是先从爱说起吧。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精髓,就在于爱的教育贯穿全书。在整个小卡尔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管是表扬还是惩罚,都体现了他的父亲老卡尔对他的爱。所以,仔细阅读本书,我们都体会到在一个个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背后的最根本的支撑,那就是无所不在的爱。爱是孩子的基本需要,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阳光和雨露,这并不是空话。
  我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认为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妻子和孩子是他最珍贵的财富;工作中相关的事务、来往的工作伙伴在他心目中并没那么重要。心理专家请他填写了一个测试表,他才发现,他把90%以上的时间、精力都给了那些工作和应酬,而在他最珍视的妻子、子女身上,他只投入了不到10%的精力和时间。
  做完这个测试,他才明白,他在那些并不喜欢的人和事上浪费了太多的生命。爱不能停留在口头或只埋藏在心中,更需要行动起来,去和孩子在一起……一个好的父亲,一开始就要陪伴在孩子的摇篮边。
  在今天的中国,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压力,很多父母都很焦虑。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觉得家庭条件一般,无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很难将孩子培养得十分优秀,而这种焦虑往往也会影响到孩子--儿童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父母的情绪会让他们也恐慌不安起来。
  殊不知,普通的家庭环境一样可以培养出天才的孩子。老卡尔告诉我们,孩子其实真正需要的,首先是父母的爱与关心,静静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关注着他(她)的成长,陪孩子一起长大。此外,佐以良好的教育方法,任何的家庭都可以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并把优良的早期教育作为传统传承下去。
  美国布什家族接连出了两位总统,就并非因其家境优越。布什夫人(巴巴拉·布什,乔治·布什的夫人,小布什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非常著名的、独特的"祖传"诀窍。她回忆说,从祖辈起,他们的家庭一直坚持组织家庭朗读活动--给学龄前儿童朗读经典,从小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审美的品味。布什家还总结出许多经验来,比如:给孩子读书的年龄原则上越早越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好书……布什家的朋友布朗夫人的儿子先天弱智,布什夫人建议她坚持给儿子读书。布朗夫人从儿子刚出生时便每天读书给他听,当他上幼儿园时,就已经可以自己朗读了。
  和布什夫人一样,老卡尔的教育智慧也来源于生活,他的众多心得全面而细致,已经帮助很多家长找到表达爱的"更明确的方式",也帮助培养出了一批快乐的天才。
  孩子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父母为之作出的努力;但是如果父母缺乏耐心,孩子本来的天赋则可能会丧失……爱是起点,也是终点,开始于父母的耐心与陪伴,行动与教养,完满于孩子光明的未来与灿烂的笑脸。曾有心理医生说,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以爱心与耐心灌溉他,培育他,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像小卡尔一样杰出,让父母骄傲与放心。
  由此我们会懂得,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不仅要有爱孩子的心,更要舍得付出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最丰满的发展,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也许是更为终极的目标。
  让我们跟随本书感受一段爱的旅程吧。
第11节: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1)
  第二章 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有发挥出来。比如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了4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了30。
  儿子的天生禀赋与后天教育
  历经了满怀希望和担心的等待之后,我们的儿子终于诞生了。其时我已经52岁了,对于一个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儿子的出生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欢乐。
  为了表达我的喜悦之情,我给儿子取了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卡尔·威特。之所以用我本人的名字,旨在于表明我一定要将他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决心。
  然而,上帝似乎在和我们开一个小小的玩笑。我们的儿子卡尔并不是一个称心如意的婴儿,他显得有些痴呆,并没有我和妻子起初想象的那么聪明。
  面对这样一个婴儿,我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他能够成才吗?
  对于妻子来说,这起初的事实更是她不愿接受的,她简直不敢相信在失去一个孩子之后得到的这个孩子居然还是那么让她失望。
  在儿子出生的头几天里,我和妻子都陷入莫大的苦恼之中。
  但是这种苦恼和忧伤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确信后天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观点。
  短暂的悲伤之后,我和妻子便开始全心投入到对儿子的培养之中。
  得知小卡尔并不是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婴儿之后,一些关心我们的人便纷纷劝告我,有的人劝我不必太伤心,也有的人借此对我的教育观点提出反对意见。
  有人说:"卡尔·威特牧师,您说孩子的才能在于后天培养,否定天生禀赋。可现在这种情况怎么解释呢?您的儿子在天赋上明显不足,你有把握让他成为优秀的人吗?"
  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有把握,我一定能使卡尔成为优秀的人才。"
  虽然当时我也并不知道卡尔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但作为父亲,我有决心将我的教育观念,以及我的爱心完全实施在卡尔身上。这一切绝不会白费,对此我深信不疑。
  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在儿子还没生下来以前,我已经坚信这一说法,并且常常向别人宣传。当然爱尔维修的言论也有其片面性,他在强调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时,忽视了他们在天赋上存在的差异。对这一点我有充分的认识,我决不像爱尔维修那样不承认孩子的禀赋有所不同,有人攻击我不承认孩子的禀赋不同,这是诬蔑。
  其实在教育学领域一直存在着两种天才观之争。我举出两个例子就能使这两种观点的不同一目了然。
  哲学家卢梭在他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一书中有如下一则比喻:
  这里有两条狗,它们由一母所生,并在同一个地点接受同一母亲的教育,但是,其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其中一条狗聪明伶俐,另一条愚蠢痴呆。这种差异完全是由于它们的先天性不同造成的。
  与之相对的是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齐的一段寓言:
  有两匹长得一模一样的小马。一匹交由一位庄稼人去喂养。但那个庄稼人非常贪得无厌,在这匹小马还没有发育健全时就用它来赚钱,最后,这匹小马变成了无价值的驮马。与上述这匹命运迥异的是,另一匹小马托付给了一个聪明人,最后在他的精心喂养下,这匹小马竟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
  以上两则小故事代表了有关天才与成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前者强调的是天赋,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其天赋的大小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与此相反,后者则几乎视环境的作用为万能,天赋的作用则毫不重要。

第12节: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2)
  自古以来,在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上,很多人更倾向于卢梭派的学说,支持裴斯塔洛齐派学说的人寥寥无几。爱尔维修无疑是裴斯塔洛齐派的先驱者。我虽然也倾向于这一派,但并不是完全站在这一边的,我还有我自己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孩子的天赋当然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多一点,有的孩子少一点。假设我们最幸运地生下一个禀赋为100的孩子,那么生就的白痴其禀赋大约只能在10以下,而一般孩子的禀赋大约只能在50左右了。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比如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4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30。
  因此,倘能乘此之虚,实施可以发挥孩子禀赋八到九成的有效教育,即使生下来禀赋只有50的普通孩子,他也会优于生下来禀赋为80的孩子。当然,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80禀赋的孩子施以同样的教育,那么前者肯定是赶不上后者的。不过我们不要悲观,因为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是不多的,大多数孩子,其禀赋约在50左右。何况如果我们按照前文所述的方法进行生育,孩子的禀赋决不至于差,甚至得到高超禀赋的孩子的机会也是很大的。
  天才的失败来自于父母的极度催逼
  根据上述的理论,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施以高明的教育,那他的发展就是不可估量的。但遗憾的是,人们对天才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父母总是只着眼于孩子的天赋,而不注重全能培养,对孩子过分挑剔,要求太高,最终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压抑与怨恨。因父母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半途而废的天才不是少数。
  卡尔出生之后的第三天,格拉彼茨牧师来到了我家。
  在发现小卡尔并不是一个机灵的孩子之后,格拉彼茨牧师有些担心起来。
  "威特先生,您知道,我一直相信您的说法,也一直支持您的教育观点。可是现在,我真为您担心。"格拉彼茨牧师说道。
  "担心什么呢,格拉彼茨牧师?"虽然我已经猜到他是在担心什么,但我仍想让他亲口说出来。
  "请原谅,我知道这样说会使你感到难受,但我不能在事实面前装作什么也没看出来。"格拉彼茨牧师说道。
  "哦,格拉彼茨牧师,请直说。"
  "我看得出来,小卡尔显得并不那么聪明。虽然这是令人遗憾的事,但我想,我们都应该面对这个事实。"格拉彼茨牧师说道。
  "是的,小卡尔的确不太聪明,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决定性因素。"我回答。
  "当然,先天不算太聪明,并不意味着他永远也不聪明。不过,这样一来,您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格拉彼茨牧师鼓励说。
  我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的说法。
  "我不妨给你出一个主意,"格拉彼茨牧师继续说道,"既然孩子不太聪明,现在惟有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后天培养上。我的意思是从现在起,您和您的妻子,包括您的儿子都要准备作出某种牺牲。"
  "牺牲?"我不解地看着他,等待他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既然孩子先天不太聪明,那么你就应该充分利用后天来的教育来改变他。你应该让他受到比其他孩子更严格的训练,甚至是残酷的训练。这样虽然会牺牲他享受一般孩子那种美好童年的权利,但一定会对他的将来有好处。至于您和您的妻子,更应该为此作出牺牲,比如牺牲小家庭之间的夫妻的温情等等。"格拉彼茨牧师认真地说。
  "天哪!格拉彼茨牧师,你怎么会这么想?"听完格拉彼茨牧师的话,我立刻否定了他的观点,"这种牺牲有什么意义?难道还有什么比幸福的生活本身更重要吗?"
第13节: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3)
  "难道孩子的前途不重要吗?"格拉彼茨牧师问道。
  "孩子的前途当然重要,可是不要忘了,你的这种观点根本不可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相反,它只会使孩子既没有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也不会学到他所必需的一切知识。要知道,任何催逼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带来一种后果,那就是毁了孩子。"我肯定地说。
  许多知名人士在成年后都说过,他们年幼时曾受到父母的极度催逼,结果留下终生的创伤。 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父亲在他少儿时期就无情地催逼穆勒,不允许他有假日,唯恐打破他天天刻苦学习的习惯,也不给他丝毫的自由,事无巨细都对他严加管束,不允许他有"随意的"爱好。穆勒在青年时期经常精神抑郁,终生都感到有心理障碍。在自传里,他痛心疾首地回忆了受父亲压制的情景:
  一有错误就得立即纠正。开始讨论时,父亲往往采用轻松愉快的交谈式口吻,一旦出现数学错误,这种口吻便会戛然而止。继而这位和蔼可亲的慈父就一下子变成了血腥的复仇者。
  卡尔·冯·路德维希也是一个著名而悲惨的例子。卡尔是一个学业天赋极高的孩子,但因为父亲不停地催逼他,一心想使他过早地功成名就,他半途而废了。卡尔的父亲亲自教儿子高等数学,强迫他在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得学习。他反对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体育、游戏、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他来说无足轻重。卡尔8岁时父亲就让他上大学水平的数学课程,9岁时他就在学习微积分并尝试写剧本了。他不断跳级,仅用3年时间就修完大学课程,11岁大学毕业。他主修数学,大学的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级数学家。
  然而,开始的辉煌瞬间转为暗淡。卡尔上研究生院的一年后,对数学全然失去兴趣,随即转入法律学院,但很快也对法律失去了兴趣。最后他从事办事员工作,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担责任。
  我所知的这两个实例说明,正确的教育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实施了错误的教育法,不要说禀赋一般的孩子了,就是拥有高超禀赋的孩子也会被扼杀掉。
  人如同瓷器,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
  格拉彼茨牧师劝我用严厉甚至牺牲幸福生活的方式来迫使孩子成才,这是一种极端。另一种极端就是听任孩子自然发展,几乎放弃做任何事情的努力。
  我认为培养孩子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特别是对于我这个不幸的父亲来说,因为我面对的是唯一一个天赋并不高甚至还低于正常人的孩子。
  我妻子的母亲,一个善良的天主教女人曾这样劝我:"威特,既然小卡尔天生不那么聪明,你也就用不着为此而烦心。让他顺其自然地发展吧。千万不要因为曾在别人面前夸口就因此困扰。其实那些都不重要,只要你们家庭幸福就足够了。"
  我知道她是一番好心,在那种情况下还能够如此理解我并对我予以同情和安慰。对此,我感激不已。
  然而,对于小卡尔的教育,我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悲观。虽然小卡尔的智力不那么令人满意,但对他的将来,我始终充满信心。
  因为我相信婴幼儿时期的教育足以克服那些所谓的天赋不足,我坚持合理的教育能够改变一切。
  我曾告诉我的朋友们,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大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18:42 , Processed in 0.34070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