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99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识你的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21 18:3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9-21 22:00:04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看完了这篇文章,受益匪浅啊!
摘了一些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1.        让孩子树立自己是天才的感觉。
2.        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在“差远了”“强多了”感悟其中的区别。
3.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的朋友。
4.        要学会让自己的大拇指抽筋。(不断夸奖孩子的点滴进步)
5.        “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6.        让孩子在成功中走向成功。激励他向更高的目标冲刺(目标要有实现性)
7.        自信和自卑是孩子心里拔河比赛的两个角色,让孩子的生命在不断的攻克中找到自信。
8.        告诉自己,我的孩子一定行。
9.        “这题我不会,因为我笨”(孩子危险的想法)
10.        “赐予我力量吧,我是西瑞”(不要剥夺孩子觉得自己是强者的权利)
11.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孩子的缺点都是大人造成的。
12.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从今天起,告诉自己,我孩子一定行!
13.        普通人等于正常人吗?错!那些所谓的超常人才是正常人,因为他们得到了正常的发展。
14.        赏识不等于表扬和鼓励,它是“看得起”。
15.        赏识教育词典里没有缺点这个词。
16.        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越来越槽。
17.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的。
18.        最好的批评是没有痕迹的批评,是不伤害孩子自尊的批评。
19.        孩子在失败的时候,告诉他:“太好了!顽强的海燕终于有和暴风雨搏斗的机会了,暴风雨后天空会出现彩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9-21 22:12: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介绍,我到其他网站找找这本书,争取贴出来给大家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9-21 22:33:33 | 只看该作者
赏识你的孩子

周弘

1987年我在上海买了一本极其普通的书,《幼儿才能开发》,仅有6万字,6角钱,作者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
  书的第一段话就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作者写道: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尽管在他们双亲无限爱心的摧残之下,仍然有些孩子成了材。”
  请注意作者用“摧残”两个发人深省的字。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仿佛是农民在盐碱地上种庄稼,尽管盐碱地的条件非常恶劣,但仍然有些庄稼不屈不挠地长出来了。不是盐碱地好,而是长出来的庄稼生命力强,命硬,就是死不掉!
  悲剧在于糊涂的家长还愚昧地站在家庭教育的盐碱地边,面对孩子抱怨,别人是人,你也是人,别人都长出来,你为什么长不出来!
  家长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拔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亮丽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
  书中还写道:“假如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方法(好比农民都知道改变土壤,把盐碱地改良为肥沃的土地,庄稼都能茁壮成长),那么,所有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材。”
  最后的结论:“所以说,孩子能力的幼芽正是被他们的爸爸妈妈亲手掐掉的。”
  书上的每一句话、每个字撞击着我的心灵。一股新鲜、清爽的气息沁入了我的心扉,我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看来孩子教育出了问题,做家长的上不要怪天,下不要怪地,既不要怪老师,也不要怪孩子,应该眼光向内,想想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教育家傅雷对儿子的忏悔

  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傅雷在学术上的造诣是众所周知的,他的家教方法也被无数中国家庭仿效。
  可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却深受悔恨的折磨。60年代,他在给已经留学苏联的傅聪的信中写道:
  “儿子,昨晚一上床,我又把你的童年重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你的童年怎么跟我那么相似?”
  傅雷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厉,他在楼上翻译作品,孩子在楼下练琴,中间稍有停顿,他下来抓着儿子的头就往墙上撞。他的做法不仅使孩子受到摧残,也使傅聪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我也知道,从小受些挫折对你的将来多少有些帮助。然而,爸爸毕竟犯了很多很大的错误,自问人生对朋友无愧,惟独对你和你母亲感到有愧良心,这是我近年来的心病。这些天它一直像噩梦一样在我脑海里徘徊,可怜我过了45年,父性才真正觉醒。伴随着你痛苦的童年,度过的是我不懂做父亲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何打击也摧毁不了你!”
  我们现在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这种“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你想过没有,你有傅雷那样的学识和严谨的学风吗?你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教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傅雷接着写道:“孩子,尽管我能够埋葬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我的内疚和悔恨。孩子啊,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达我的悔恨和热爱?!”
  傅聪收到父亲的信后,立即回信表示已经原谅了父亲的过失,于是傅雷又激动地在第二封信中写道:
  “我感到难以置信的高兴,儿子终于和我成了朋友,天下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等于没有孩子,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一位美国父亲的忏悔

  孩子:
  在你睡着的时候,我要和你说一些话。我刚才悄悄地走进你的房间。几分钟前,我在书房看报纸时,一阵懊悔的浪潮淹没了我,使我喘不过气来。带着愧疚的心,我来到你的身旁。
  我想到的事太多了。
  孩子,我对你太粗暴了。在你穿衣服上学的时候我责骂你,因为你洗脸时只在脸上抹了一把;你没有擦干净你的鞋子时我又对你大发脾气;你把东西不小心掉在地上时我又对你大声怒吼。
  吃早饭的时候,我又找到了你的错处:你把东西泼在地上,你吃东西狼吞虎咽,你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你在面包上涂的奶油太厚……
  在你上学我去赶汽车上班时,你深情地向我高呼:“爸爸再见!”我却蹙着眉头对你嚷道:“怎么又驼背了,把胸挺起来。”
  晚上,一切又重新开始。我在下班路上看到你跪在地上玩弹子,袜子破了好几个洞,禁不住又大发雷霆:“袜子是花钱买的,你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心疼……”并在你朋友面前押着你回家,使你当众受辱。
  孩子,你还记得吗?晚饭后,我在书房看报,你怯怯地走了过来,眼睛里带着委屈的目光。我对你的打扰极不耐烦。你在房门口犹豫着,我终于忍不住地吼了起来:“你又来干什么?”
  这时你没有说话,却突然跑了过来,抱着我的颈吻我,眼里含满了泪,简直不敢相信我如此粗暴也萎缩不了你对父亲的爱。接着,你用你的小手臂又紧抱了我一下,就走开了,脚步轻轻地走开了。
  孩子,你知道吗?你刚离开书房,报纸就从我手中滑落到地上,一阵强烈的内疚和恐惧涌上心头。习惯真是害我不浅。吹毛求疵和训斥的习惯几乎成了我父爱的象征。孩子,爸爸不是不爱你,而是对你的期望值太高。我是用成人的尺度衡量你,而且拿很多成年人也难以做到的标准来要求你。细想起来,多么可笑。
  而你本性中却有那么多的真善美,你小小的心犹如照亮群山的晨曦——你跑进来吻我的自发性冲动显示了这一切。今晚,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孩子,我在黑暗中来到你床边,跪在这儿,心里充满着愧疚。
  这也许是个没有多大效用的赎罪。等你醒来后告诉你这一切,你也不会明白,但是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真正的爸爸——做你最要好的朋友,你受苦难的时候我也受苦难,你欢笑的时候我也欢笑,我定会把不耐烦的话忍住。我会像在一个典礼中不停地庄严地说:“你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小孩子。”
  我以前总是把你当做大人来看,但是孩子,我现在看你,蜷缩着熟睡在小床上,仍然是一名婴儿,你在你母亲的怀里,头靠在她的肩上,仿佛只是昨天的事。我以前对你要求得太多了,太多了。
                 再也不愿训斥、指责和抱怨你的父亲

  这封信,曾让多少国家的父母动容。我把它再一次放在这里,让中国的父母再仔细地看一遍,用心去看,然后在午夜,来到你孩子的床边,凝视着孩子熟睡的小脸,望着望着,也许你能悟出许多许多……  

与众不同的父亲

  铃木上小学时,日本的升学竞争很激烈,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铃木的爸爸对他的成绩要求却不高,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
  “60分怎么行?”儿子不解地问。分数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
  “60分怎么不行?”爸爸反问道。“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合格了,儿子,你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考第二名非要争第一名,考九十多分非要争一百分,一次一百分不够,非要次次一百分。儿子啊,儿子啊,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那么,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吗?”
  铃木父亲一语道破了求学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儿子陡然觉得身轻如燕,兴奋起来了。但转念一想,不对,忍不住问道:
  “爸爸,这样学习就太轻松了,空闲时间做什么?”
  “你永远记住爸爸的话,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
  老爸的话深深地印在铃木的脑海里,铃木使劲地点了点头。
  从此,铃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导,在功课上花的时间不多,学习成绩中等。而读过的课外书是全班同学的十几倍。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他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后,感觉到应该还要读天理:读每个生命——这本无字的天书,读大自然——这本无字的百科全书。  

美国精神病专家的无奈

  美国精神病专家惊异地发现,至少有50%的病人,精神崩溃的原因是由于在现在生活中得不到赏识。
  你看,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一旦精神崩溃,就喜欢站在街头,当众演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平时胆小如鼠的人,一旦精神失常,就胆大妄为,有的甚至站在马路中间指挥交通。
  在疯狂的世界里,他们可谓是找到了重要人物的感觉,过足了赏识瘾。
  精神病专家无奈地说:“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治愈,但怎么忍心让他们回到这个冷酷而没有人赏识的世界啊!”  

“这个题目我肯定不会,我笨哎”

  还有一种启发式播种,它的杀伤力更强,很快进入孩子的潜意识。这往往是自以为有文化、有成就感的家长所为。
  在家长刚开始说孩子笨的时候,孩子用幼小的自尊捍卫着:“我才不笨呢!”因为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烈但又十分脆弱的自信。
  随着家长这些播种的不断“深入”,孩子渐渐开始相信自己笨了。有的家长数落自己孩子的缺点就像介绍系列产品似的,逢人就讲,不厌其烦。
  直到有一天,家长说他笨,老师说他笨,左邻右舍也说他笨的时候,他就坚信自己笨了。家长终于为自己的抱怨得到了和预期完全相反的报应。
  任何孩子从相信自己笨的一瞬间起,眼神便陡然暗淡无光了,言行举止也随之“笨”起来,老师只要出一个题目,说:“同学们,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大家好好想想。”这时孩子的情感闸门马上关起来,第一反应是“这个题目我肯定不会,我笨哎。”

别做《渔夫和金鱼》故事中的老太婆

  家长认为孩子不行的原因之一是贪。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渔夫和金鱼》的文章,讲述一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让她当贵夫人不行,她要当女皇;让她当女皇不行,她又要当海上霸王,还要金鱼做她的仆人。到头来还是一个穷老太婆,还是那间破草屋,还是那个破木盆。
  而有的家长恰恰在孩子面前扮演着老太婆的形象。
  家长“贪”的心态表现在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尺杆架得过高,让孩子怎么跳也够不着。孩子刚上学,就恨不得他全班第一。一门第一不行,还要门门第一;一次第一不行,还要次次第一;全班第一不行,要全校第一;全校第一不行,还要全区第一……孩子在家长不断提升的目标中,越来越累,心力交瘁,最后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是对付孩子,还是对付自己

  许多家长听完我的报告后,谈他们的感受特别有意思:家长听报告前以为是学两招来对付孩子的,听完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对付自己的。
  有一个寓言:一个盲人在晚上走路,家长为避免他被人撞,为他点了一盏灯笼。盲人走啊走啊,还是被对面来的人撞了一下。
  盲人很生气:我拿着灯笼,你为什么撞我?
  路人也很恼火:你的灯笼早熄了,我怎么看得见你。
  家长的心亮了,孩子才能看见光明。
  家长的心点燃了,才能驱走孩子心中的黑暗。
  而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的心灵看到生命的光明,为孩子建立一个心灵的家园,然后再为孩子点一盏心灵的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9-21 22:33:39 | 只看该作者
yanl+-->引用:yanl 谢谢你的介绍,我到其他网站找找这本书,争取贴出来给大家看!
这个书和光盘原来论坛都有发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9-21 23:15:30 | 只看该作者
目师+-->引用:目师 这个书和光盘原来论坛都有发过的。
谢谢管理员的说明,我就不用再去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9-23 07:34: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推荐《赏识教育》,我一定好好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9-24 20:47:29 | 只看该作者
真好,我希望我们家长们都要好好读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9-24 21:00:2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9-24 21:05:5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看得起
第二个:http://www.webwarper.net/ww/www.you...0044/64325.html
看不起.要求安装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10 , Processed in 0.09553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