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nenen200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宝贝依依成长日记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7:19:13 | 只看该作者

正在从事杜曼教育的人需要好好看看!!

今天我无意打开一些关于杜曼的文章看看,因为自己也在进行杜曼教育,一直也比较重视,但是这次了解让我非常震惊!以往没有太多的证据说明长大之后的杜曼孩子会怎样,但现在也就是上面发的英文文章写得就是一个杜曼宝宝成长之后遭遇的事情。他讲述了杜曼将引起的问题。

之前我看到大米写的文章,从中写到很有可能杜曼孩子将引起社会问题,现在终于明白了什么样的问题,一种社交、沟通及认知障碍,即: Asperger's Syndrome (艾斯伯格症候群),这个什么意思我就不多说了,在百度上面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当然这个参与调查的杜曼baby现在已成人,而且以前是脑瘫患者,经历了这么多痛苦后,他也说了早期干预有一定效果,但这样的效果却是人们所不期望的,因为他的确为之付出很大的代价,直接导致了今后生活的质量问题。

我不经问自己:到底杜曼好吗?是否应该进行下去?如何进行?说实在话,我真的不知道,虽然问了大米一些问题,也得到了很多答案和支持,但现在还是蛮纠结的。如果坚持按照杜曼一丝不苟的进行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他既缺少理论基础也缺少实际数据的支持,而且美国儿童教育组织多次警告并声明此方法无效。但现实中却又有很多例子证明他的正确。所以大家应该多看、多学才能形成自己的育儿理念,而又不受到别人的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17:55:29 | 只看该作者

另外的一些想法

这几天也在看一些有关discovery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杂志关于婴儿的一些比较权威的调查研究,现在我也只想谈谈看后的感觉,当然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就我看到的而言,有理由相信目前大脑研究和婴儿行为研究都并未处于先进水平(说这个源于很多已知的事实才刚刚有了实验或者数据支持),他们在探索婴儿行为的过程中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当然很多试验证明了婴儿正带着我们先人的基因知识前行。

很多行为的研究让人相信人类在目前的状态下正在淘汰不合现实的行为,带着整体智慧来融入目前社会。就像青蛙一出生就会游泳一样,它不需要学习,因为基因中带有这样的知识,他只要继承就行了。而我们:人类,在经过亿万的进化,让我们越来越适应目前的社会,而脱离以前原始的社会,现在这样,今后也会延续。

我想说的是:目前的进化是否就是最好的?这种进化是将带领我们继续前进,统治一切?还是带领我们走向灭亡?我不知道答案,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答案,那么我的问题来了:究竟我们是否按照目前的思维教育我们的孩子,还是应该让她接触过于简单的大脑理论,如:杜曼、七田真?该理论经过证实的确存在硬伤,而且他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层面的,有可能是更深层次的伤害,一种我们目前没有办法评估的,但将来会表现出来的。

纠结,但另外的探索频道的两个例子却又让我的想法有所改变,明天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0-8-14 11:30:19 | 只看该作者
依依妈妈,那你对你家宝宝的杜曼还在继续吗?我也有点担心了,文文到现在只会喊妈,双音节还不会发。按道理我跟他的交流不会少,从满月开始,我就一直给他读儿歌,六个月以后儿歌量加大,每次都是几十首。现在一天都一百首,还有三四十首唐诗。除了这个,还有不断跟他说话,所以他现在认识家里所有的东西,还有外面很多东西。就家里贴的世界名画,里面有他喜欢的小狗,他都会用手跟你指认出来,我跟他爸爸都没有注意到。但是就是不说话,当然也经常哦哦的说他自己的话。我想这个会不会跟杜曼有关系,因为论坛里面有认说杜曼宝宝开口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3:53:4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观点纯粹是自己的揣测和推论,没有实践及数据支持,希望大家能自我判断。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4083618o1p3.html在这个网址中有discovery 和national geogrofic即国家地理中有:关于婴儿的发展、天才的形成等节目,他们中的观点还是蛮有意思的,大家不妨看看。特别是国家地理中讲述了两个例子(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个孩子在她成长到12岁的时候受到了无法想象的虐待,她一直被关在一个房间里面,捆在一张凳子上,没有人和她说话(完全没有办法理解他的父母如此残忍),到她被解救出来她还绑着尿布,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研究者发现她的大脑连接非常多,但都是杂乱无章的,而大脑正常发育的结果是:切断无用的连接,保留有用的连接。在3岁的时候大脑的连接是成人的两倍,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大脑必须决定哪些保留、哪些切断。当教育中存在问题:有可能将好的连接切断、保留坏的连接。而这个孩子由于没有人和她说话,致使她永远都没有办法学习语法了,她永远都学不会代词:你、我、他及问句when、where、why等的用法(即抽象的、逻辑的)。她的右脑比较发达,也非常聪明,能够快速吸收、学习各种物品、具体的事物等(即各类名词)。以此证明一点:一味的、无止境或者过度开放右脑,并不是一种科学做法。右脑过于发达并不是一种好事,因为右脑是情绪性的,感性的,悲观的。这就是为何大米说右脑的不足之处了。

我的推想:这也许是为什么杜曼培养出来的孩子会得:Asperger's Syndrome (艾斯伯格症候群)了,像大米说的会带来社会问题:右脑是消极的、直觉的、情绪的;而左脑是抽象的、逻辑的,在情绪上更积极一些。知道艾斯伯格症候群症状的人会了解他们有很强的自杀倾向,而且没有办法进行互动,特别是情绪上面的互动。过多的运用人类的方法(我这里特指人类的方法用以区分别的方法)去刺激右脑,使得右脑发展在某个区域(脑部的额叶和顶叶)过于发达或者异常,有可能阻碍左脑的正常发展,毕竟右脑是原始脑,而左脑则是近代脑。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就是能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形成我们的文字、符号,进行逻辑思维。而右脑不一样,它是瞬间的、照相式记忆的,在它运行的时候它是无意识的、不加选择的进行记忆;而左脑不一样,它运行的时候需要对事物进行提取,关注重点,有选择的进行。这也是为何得艾斯伯格症候群的人,他们没有办法了解人类的肢体动作代表什么、眼神代表什么、语意内的深层含义代表什么等等。他们没有办法理解,他们只是用右脑在看、在记忆,没有办法转换成左脑进行逻辑思考进而推测出隐含的真实意义。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但我可以想象,右脑畸形发展可能真的会培养一个雨人一样的孩子,他们不通世故、不被社会所理解、而她也不理解这个社会,最终导致被这个社会和其他人所隔离!!! 想起来真的挺可怕的。

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得到一个失去一个;用人类不成熟的理论:盲目开发右脑在另外一个方面就将抑制左脑。引用杜曼baby自己的结论“While the child was being taught to crawl, he/she missed out on what he would have been doing at the time. While the child was being given eye exercises to speed reading, he/she wasn't developing the visual skills aturally。”这句话的深切含义就在这里了。

当然也要提出另外的一个想法:是不是我们不用开放右脑,更准确的说开放大脑。由着它自行发展呢?我的答案显然不是的,因为早教也是很有科学根据的,是不能否认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早前我反对李子勋老师的“右脑教育正统观点”,现在反观后发现自己的局限性,目前我觉得这种观点的确有很强的自省意义,不多说,大家可以看看。也让我了解到:自然的刺激也许是最佳的右脑刺激!这个不是我们人类教育总结出来的,它是上天赐给我们的。

当然我个人依然觉得光有自然刺激还不够,毕竟我们的孩子需要适应目前的社会,更现实一点:我们要让她被社会所接受,她以后还要和其他人一起读书、学习,如果没有任何人类的知识教育,比起其他同龄人而言她将严重落后,在成长过程中会让孩子自卑的。另外我也认为孩子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她要遇到太多东西了,很多我们可以控制,而更多是我们家长无法控制的,在这些不可控的情况下,又会有什么发生呢?谁也不知道,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不断的辨证看待。

好了让我们重新回归到是否在3岁以前进行的大脑刺激,这就是为何要引出了第二个例子的原因了: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女孩子苏珊由于早期教育成为了被男人统治着很多年的国际象棋领域的大师,打败了几乎所有男人。她的父亲相信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将任何孩子培养成天才,她的教育也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整个童年都在进行着国际象棋的学习和比赛,最终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天才。

人类的记忆中的工作记忆是非常短暂的,有的或许只有几秒种,之后就会被切断;但重复刺激之后会形成永久的连接,保留在大脑的一些区域存储,久而久之会比别人的更加发达,也更加聪明。研究发现:在特定区域她的大脑运动明显要比别人发达。像苏珊一样,她从小进行一系列的培养,重复又重复的记忆着十万个棋谱,那么在她的大脑中工作记忆由原来的短暂记忆变为了长久记忆,形成了永久回路,永久的保留下来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了。

从这个例子看来:我们要提供有效刺激才能对人类大脑进行开发。在这个层面来说:杜曼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他也强调进行刺激,点卡、文字、图片等的确可以进行闪卡刺激。当然批驳杜曼的在于他说的:严格进行的体能训练和过度的速读训练(这是以前杜曼研究中心所进行的)。在这方面过多或极端训练将有可能导致一些伤害。

需说明的另一点:闪卡并不是他所独创的。所以任何事物我们都要辨证的看问题,不能极端,过犹不及,还不如回到原点不开发为好。

以上观点纯粹是自己的揣测和推论,没有实践及数据支持,希望大家能自我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4:14:48 | 只看该作者

lihwang

不要过分担心了,孩子会自己总结规律的,我觉得早开口和晚开口都没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作为家长的应该不要将这种焦虑继续发展下去,因为婴儿太聪明了,他可以从你的肢体动作中知道你的担心,如果你的潜意识一直强化他还不会开口说话,那就真的会影响他。

既然你知道早开口和晚开口对孩子都没有决定性的作用,那何不放开心胸,放下担心,快快乐乐和她沟通、交流、说话?如果放下来一些东西,孩子会让你吃惊的。更何况你的孩子这么聪明,所以不要担心。

我刚刚写了一篇文章(搞得像写学术论文一样)说明了我的看法,我会按照杜曼中间的一些理论,再结合其他的,比如:多到大自然中间学习吸收知识等,但不会放弃早教。只是会放弃一些杜曼的体能训练和速读训练,其实现在的杜曼也知道他们理论和做法存在硬伤,所以目前他们也弱化了严格的体能训练和速读训练。

其实蛮想我女儿能在语言上有所发展,如果她能在很小的时候多掌握几门语言,对于她今后可以有更多选择,或者我也有可能给她看一些中医方面的东西。但这些只是自己的想法而已,因为我还没有发现她是否有这个天赋。

我们应该等待孩子的天赋显露,因为他们在我们肚子里面就已经有了个性,有了基因遗传。我们应该做到是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好的习惯和优良、高尚的品格,他们会让我们知道或发现他们的特长所在,我们不能左右他们,只能顺应、跟从及引导。

这个也许是我最终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0-8-16 10:04: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依依妈妈,对于早教,你研究的很深,不盲从,值得其他妈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0-8-18 16:17:13 | 只看该作者
握手,同是依依的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09:08:39 | 只看该作者

西山蝴蝶

你的孩子也叫依依吗?哦,好像你写了孩子“依依的成长记录”,要好好拜读一下了,一起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10:07:21 | 只看该作者

8月23日(依依9个月25天)

依依宝贝回来已经两个星期了,刚回来的时候不知为何没事总是哼哼叽叽的,抱着好好的,就哼哼,见到小朋友也不像以前兴奋的叫着,开心的说着外国语,手舞足蹈。现在见了人就怯怯的,也不出声,别人一抱就开始大哭,十分怕生。在家里每天早上醒来也没有以前的开心、喃喃自语了,取而代之的是哼哼,无缘无故的要苦恼,白天也很害怕,生怕奶奶、妈妈走了,离开一步就大哭,而且眼泪水都是真的,一滴一滴往下落。

   感觉应该是前一阵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她的亲人,虽然说不出来,但所有的举动和肢体语言都表达了强烈的不安,没有安全感,所以小孩子还是不要太早离开父母,没有任何预兆的离开只能让她对世界充满了恐惧。

   虽然现在她已经很多地方都改变了,包括早上醒来会笑一笑、自己可以独立玩耍、见到小朋友可以打招呼了,当然还是有点怕生,但感觉正在逐步恢复,恢复以往的自信和独立。

   我觉得孩子成长中间最重要的是她性格的塑造,一个积极阳光的孩子比阴郁孤独的孩子将来要快乐的多,也将更容易让人接近。而在她成长最初的几年就是这种性格的培养和塑造阶段,母亲应该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不仅给她吃更要陪她玩,促进一种非常亲密的养育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样孩子才能依赖母亲,相信外界的伤害可以在母亲这里得到安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0-8-24 11:00:53 | 只看该作者
我给宝宝听右脑英语,也看不出他喜不喜欢。我家宝宝现在7个月了,已经听了3个月了。看小熊绘本,他也不喜欢,每次都抢下来往嘴里放。如果不给他就哭。真是郁闷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57 , Processed in 0.07864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