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36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加油站] 小升初的困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5 20:3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周五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与语文、数学两门主课老师做了近一个小时的个别交流。以前一直不满为何总见不着其他任课教师,只能从儿子平时的餐桌讲述里听到关于学校生活的一些碎片,现在慢慢地习惯每天只能收到来自语、数、外三科的作业。

在从事了二十多年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我向来比较很关注儿子的整体能力及素质发展。凡事先评价过程,再看结果。所以儿子在遇到没考好的时候总是悄悄地来找我而不是视他的分数为唯一标准的爸爸。自从进了儿教论坛,尤其在拜读了一大群妈教子育女的心经后,越发觉得遇到知音了。但与两位老师的谈话,感到自己的有些想法需要修正。


为什么想进名校就得去补奥数,补英语?面对我的疑惑,老师解惑说:名初中的学生语、数、外的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一旦时入初中,不可能给学生很多时间扩大知识面,而是必须在另一个远高于大众水平的起点上起跑了。”“那小学生在六年级时达到的水平是什么状态呢?”“那是大课教出来的,只能是一个较低的水平。明白了!


怪不得学期刚开始时约见班主任,说儿子三门主课只需听20分钟就能够完全把握所有的知识点,其余的时间里他就只能跟着所谓的差生无可奈何地做练习,有点浪费时间,但又没别的办法。毕竟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加上大班额限制了老师因人施教,而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编写的学科课程又无法令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融合运用,所以正如韩愈曾说的千里马与常马骈死于槽枥间。这种僵化的小学课程模式,无疑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力器。进而学校教育是儿童心灵的屠宰场(福禄贝尔言)。


中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每个阶段之间的脱节,必须由家长来为孩子提供跨越的支撑!而绝大多数家长就选择了送孩子进校外培优班。所以,这一点也不奇怪了。为何奥数、作文、英语培优那么火爆,其中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楚。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一所拥有优质师资的初中,看来我也不得不加入送孩子参加培优班的队伍。不过选择哪个培训机构、请哪位老师来指导、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目标来要求儿子,那还是有一定的自主空间的。想到这,我感到稍稍有点可以喘口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5-16 08:23:5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孩子几年级?
老师什么意思?要小升初就要校外补课,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20:52:44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现在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到了小升初很关键的阶段。
想进所谓的“名校”,必须参加校外补习,尤其是数学。老师如是强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5-18 07:56:59 | 只看该作者
关键还要看你个人的选择!是选择名校,还是就读地段初中!选择名校的话!光靠毕业班一年的课外辅导是不够的!据说有的人很早就开始准备孩子小升初的课外“加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5-19 09:29:41 | 只看该作者
没这么恐怖吧?小升初都要这样了,那初升高,升大家怎么办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6-7 15:31:4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孩子几年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6-13 18:17:19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四年级,未到外面上过奥数课,马上升五年级了,是否该上上奥数课了。我们小升初是按学区来的,不用去考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6-16 23:04:1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可真是太有福了,不用考虑小升初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6-21 09:32:52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中国式教育要培养神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8-29 08:47:12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好好看一下,学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52 , Processed in 0.11389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