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96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孩子值得拥有更好的服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4 10:0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几天我连续去了南京和上海好几个孩子们玩儿的地方,比如南京海底世界,上海科技馆,还有上海儿童博物馆。总体印象是,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给孩子们玩儿的地方,离我想象中的儿童天堂还有很大距离,中国孩子值得拥有(其实想说“deserve”,翻译成什么比较地道呢?)更好的课外教育服务 ~~

南京海底世界是和几百个小学生们一起去的。那儿有个海底隧道,鱼儿们的种类很多,灯光效果和鱼儿的摇曳身姿让人感觉很梦幻,尤其是水母馆那里,我在粉色水母驻扎的大水缸面前盯着看了很久,在想人类那些自认为最潇洒飘逸的衣裙,都不会比水母们的身体更加妩媚。

话说100多个孩子呼啦啦的涌进被灯光打的五颜六色的海底隧道,像window shopping一样,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大水缸,看到漂亮的新奇的,就停下来看看拍拍照片。有的孩子似乎感到有些无聊,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来过好几次的了。原先我们给每个班(30个孩子)预定了讲解员,到了那里才知道,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人能讲解,给我们派了11个人,只有两个人带了mic,有板有眼的给孩子讲解,其他几位,基本上是跟着呼拉拉的孩子往前走。海底隧道光线很暗,那个场景在我看来,怎一个“乱”字了得。混乱中,在学校求知欲很旺盛的孩子们自然是看热闹为先,很快走完了原本可以体会到更多乐趣的一个个大水缸和期待着他们驻足赏玩的鱼儿们……后来在我们的极力要求下,海底世界才答应我们,用我们自己带去的话筒,重新带孩子走一遍,当然也只是把解说词再背一遍而已……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要求“每30个孩子配一个讲解员,给细致生动的讲解”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其他学校都是100多人一个讲解员,走马观花一遍就算完成的……

再说说上海的儿童探索博物馆。之所以去那里,是因为学校要带着孩子去上海玩,计划安排去儿博,所以我去提前探路。之前选择那个地方,是因为我2年前知道这个地方是两个海归妈妈创办的,觉得她们的理念和国际接轨得很及时,因为佩服他们的理念和行动力,所以才一直想要去看看的。这次终于遂了愿,却同时也失望了。“专给儿童的博物馆”、“探索互动”,这些都是很好的理念,但实际上我看到的却是对科技不太感兴趣也不太懂的中老年讲解员,还有单调的展品和氛围。理念为何没有落到实处呢?原因就是这两个理念都很贵。

专给儿童的博物馆,绝不意味着简单的展品,它需要比给大人的更丰富,因为大人通常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就算展品简单点也能联想,但孩子却需要绝对多的“输入”才能对大脑形成有效刺激,才能开心;探索互动则是个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理念——没有钱,哪儿来的设备让知识 与孩子互动,没有人才,哪儿来的深入浅出的解说与导引?与气势恢宏的上海科技馆相比,儿童博物馆实在是太单薄。

最后来说上海博物馆。也许是因为里面的东西多为艺术字画,所以偌大的上博,没有专门给儿童的导游。给外宾的导游服务倒是很周到。但大英博物馆其实也有很多艺术字画啊,为啥就有专门为儿童版本的参观内容和路线指引呢?为了让上博显得不那么无聊,我想了个主意,干脆招募几个孩子再给点培训,让他们自己做小导游。具体结构如何,回来再向大家汇报吧!

有理念未必有资源去实现,有资源实力却未必知道该怎样用对地方。这就是我目前对儿童课外学习玩乐场馆的一个印象。但这也许只是我和我妈的印象,因为我们有过对比:当时她去剑桥看我,我们一起参观剑桥的Fitzwilliam Museum时,亲眼看到一群9,10岁样子的孩子围着一副中世纪名画坐在老师身边听故事听的津津有味。一张张小脸上的专注神情让我和妈妈至今难忘。我于是担心是否中国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孩子值得拥有更好的服务。不过担心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能给中国儿童提供怎样更好的服务?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相对来说,索尼探梦是个不错的地方,但 ...
果行育德 + 10 + 10 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4-5 09:35:5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儿有个酷贝拉,还不错的,孩子很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2:10:34 | 只看该作者
刚刚查了,酷贝拉在长沙~南京有个属相国,成都有个欢乐谷,上海有个星期八小镇,主题都是“职业大世界”哈,下一站去那里看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我对上海周边适合孩子探索的地方也非常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4-5 19:39:54 | 只看该作者
欢乐谷上海也有,看介绍游乐设施很多,有适合孩子的,但适合成人的更多。
星期八小镇给我的感觉(我看别人带孩子玩过作的记录)似乎是大型过家家,有组织的过家家。当然也有银行之类的。或者,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理解为行动版、现实版的大富翁游戏,或者开心农场?
属相国倒还没有听说过。
等候楼主的探路记录。

关于孩子能够拥有的服务,我想,是否以目前的条件为限,因地制宜地考虑,更好一些?
博物馆、科技馆、海洋馆都不是中国文化里土生土长出来的,画虎画皮难画骨,信然。
与其坐等这些馆的服务,也许老师只能自己去弄清楚很多东西,也发动孩子去了解更多。这一点,可以参考《第五十六号教室》(书名倒有点忘记了)雷夫老师带学生出游的事前准备。——跟自助游也差不多吧,但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身体特征、心理特征、教育目的等诸多因素设计行程,并事前同孩子一起做很多背景准备,这样能收到好的出游效果,并激发孩子了解更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很多能力。
我看到听雨漫步有个帖子提过“寻宝图”,似乎涉及动物园、自然博物馆等,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说,还是不错的。没有场馆的配合,优秀的老师就只能自己摸索,找出一条路来了。——如果能发动家长志愿者,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有资料的提供资料,老师的工作应该也会好开展一些。

而且,虽然在各种场馆方面我们没有优势,但中国毕竟有中国的文化特征。作为老师,不妨从这些角度去着手。
苏浙一带,鱼米之乡,位于长江下游,有很多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探索。如苏州的园林,这方面的导游就多多了,讲轶事还是有一套的。老师准备充分的话,从古典诗词说起,事前可以准备一些内容,参观时又可以结合故事、结合现场情景,激发孩子对中国古典文化甚至中国历史的兴趣,这些就是国外无法提供的了。南京则本身是六朝古都,民国的遗迹也很多,比之苏州有更多可供参观的去处,作为南京人,楼主应该比我有更多的亲身经历才是。

另外,不要小看孩子的接受能力。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孩,了解一些东西也是很容易的。比如我的孩子上个月探索课重点放在环境上,讲了水、能源、污染、垃圾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到他们上二年级时还会再讲,届时会更深入也更广泛),今天孩子跟我们穿行在石化工厂区的时候,就会掰着手指头数冒着各种颜色烟雾的烟囱数量,并告诉我们这些烟雾将变成酸雨,而酸雨将会使城市里的雕像很快就面目模糊,等等,还告诉我酸雨的英文名称是acid rain。
也许父母带孩子出游更多要考虑孩子自由自在的游戏时间,老师带孩子出游更希望孩子有所得。但这种细微的差别应该没有本质的冲突,只要事前对要去的地方有所了解、对希望引起孩子对哪个方面的关注有所准备,相信带孩子玩儿既能让他们尽兴,又能使他们收获多多。

对了,还想到一位妈妈,fchn608,她的出游规划也是做得非常好的。建议你去搜索她的帖子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4-5 19:45:07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大家集思广益,交流带孩子出游,从游玩中学习的心得,也是好事一桩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4-5 20:03:42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我太偏激了,现在中国很多东西并不是以提供服务为目的的。

所以楼主的这个话题,不知道是不是换成这样更好:我们怎样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阅历、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因地制宜地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straybird + 1 + 1 好建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20:52: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wanyi77的鼓励哈,一起讨论真的获益多多!

那本书我搜索到了,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已经订购了,读完再上来讨论。

中国很多东西不是以服务为目的,这点我很有同感。很多人都想着怎么很快赚钱。但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只有提供过硬的服务,才能长久的更有效率的赚钱哈。课外教育服务市场呢,我感觉有点像是劣币驱逐良币,"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

在现有的局限下,咱们有远见的家长们和有想法和理想的老师们,确实可以考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上海之行,我是打算让孩子自己做小导游的。之前也让他们作为活动预热,探索了南京。其实探索南京应该作为一次完整的活动做。我发现孩子们好像有种“南京什么都不如上海”的观念。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魅力哈,但是要引导,因为越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就越是容易忽略它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4-6 12:52: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anyi77 于 2010-4-5 20:03 发表
也许我太偏激了,现在中国很多东西并不是以提供服务为目的的。

所以楼主的这个话题,不知道是不是换成这样更好:我们怎样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阅历、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因地制宜地为孩子创造更好的 ...




家长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在中国,家长还真是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冒昧更正一下:在中国,家长的高度决定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4-7 13:55:4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上面有提到星期八职业体验,我没去过,不过上学期带孩子去了次我们这里的大未来职业体验馆,没去之前觉得理念真好,双语的、互动的、国际化的。去了之后,却有些失望,原来英语只是个概念,讲解的时间比体验的时间多太多,孩子只是象征性地动动手,有些项目太小儿科,时间安排不合理,而且人非常多,整个乱哄哄的感觉,好像定位为游乐场更合适,况且价格很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太可能一去再去,要说探索和发现,还是应该家长或老师带着孩子制定贴近生活的方案,在活动中从容体验、发现和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3:10 , Processed in 0.095486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