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njlzh_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对“高考是当前唯一公平的选拔方法”的感想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21:1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 straybird 的帖子

教育研究者,我第一次听到,我国有吗?
假如有,为什么还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里自己探索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0-4-8 10:50:2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高考的话,还有这样的父母吗?高考考查的内容不再只是考试成绩的话,还会有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吗?

孩子学习是为了什么?
只是高考吗?

梦里江河引言:

    将这篇文章放在这里,因为如此家长在中国还有很多。

    本想写些评论,还是算了。因为可以对号入座的家长看了这篇文章后,自有感触。

    祝福这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3万元,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来自人大附中2009级某学生的个人博客 2010-03-27 14:02



    记得,以前,和父母的关系总是特别好,远远好于其他同学,记得当时考华校时,妈妈说:初中不一定非要上人大附,大学也不一定非要上清华北大,只要上一所正经大学就好啦……为了这句话,我感动了很久……



    然后,我来了人大附,**班。



    记得初一初二的确很轻松,我的成绩在100名上下晃荡,上本校高中,很有戏吧。



    初三,紧张的无法言说,印象中自己表现的还可以啊,只是没有学到12点,只是考前依旧欢乐,这成了我不努力的证据。



    一模,考的是我三年中最差的一回,没有签约,爸爸几乎三天两头的吼我,说我根本没努力。



    在爸爸心中,我考好了,他会说我学得挺努力,考差了,就是根本没学,这是以成绩推断过程吧。



    记得以前爸爸实在是不太重视这个的,父母也从不逼我做任何事,那是快乐教育吧。是遥远的无法触摸的快乐教育吧。



    噩梦开始,是从06年迈进人大附的那天开始的吧,只是,我爱人大附,爱这里的同学老师,我和妈妈说:我来人大附中就是如鱼得水。



    中考,发挥的程度仅好于一模,择校。3万,对于我这个家庭来讲,不算太多,不算太少,少到不会影响大家正常的生活,多到成为我高中受折磨最主要的原因……



    我又一次迈进了人大附,**班。



    我一直认为,父母对我的态度与我的成绩直接挂钩,我要是每次进前一百,一定在家混的特别好。



    高中,爸爸开始整天表扬两个男生,什么初一不如我,初三比我强那么多。我甚至觉得,当初初一就该一点都不学,来证明我的进步。



    高中,一周一次的训斥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周六一次周日一次,3个月一顿揍,我每次都哭,记得以前我真的很少哭。



    我知道这只是因为我中考少考了两分,可是这至于付出这么惨痛的代价吗?爸妈,我以后还你们30万还不够吗?交3万的又不是我一个,并且这一届格外多。



    我是整个家族这一辈中学习最好的,也是唯一一个有希望上清华北大的,当然可以说他们都在西安,但他们中也只有大表哥一个人上了西安交大啊。



    父母的优秀我的确无法企及,妈妈是******************************************的人,爸爸能****************,*************************。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承认我不配做他们的女儿,但我上中国最好的中学的实验班,在他们眼中真的就那么差吗???



    在家中,态度来源于成绩,记得爸爸曾经多次说:我们是一个民主的家庭,记得以前我曾无数次笑着点头表示同意,但现在想起民主,我想吐,或者说我想哭。



    有时我想,这样的话,成绩比我差的人还活吗,那还不得天天挨打?



    有人说:想学好就要有动力,爱情就是个很好的动力。我一直觉得我就是没动力!可是现在我想清楚了,我的动力就是为了在家里有尊严的活着,说什么也要学好。否则以后的生活真的无法想象。



    其实像我这样在人大附,学得不好顶多也就是以后去西安交大。我不禁想起了妈妈小时候说的话:大学不一定要上清华北大,怎么发展随你,但还是要上个正经大学。



    有时我想,当初我要是不来人大附,会不会生活得比现在幸福得多?


(完)写于被爸爸勒令不许吃午饭后


(注:梦里江河将文中一些信息以“*”代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5:5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白薇 的帖子

郑亚旗何许人士?搜,原为郑渊洁之子。
其人事迹听过,其童话书女儿翻过,世人都推崇郑为快乐、自由养儿的榜样。
但我以为其人其事只能看,不宜学。
何家长敢让子女退学自教?
何家长有能力或精力自编教材?

如果仔细看看郑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从小学习社会规则,尽早将儿女推向社会。
只要有狠心,你我都能会。但它也有局限性,只能在社会混,不能去衙门玩。

搜郑同时,又有另一个发现,即易中天教女儿。易中天自称“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对女儿教育是“无为而教”。
我以为养儿宜学郑渊洁,育女宜学易中天。


另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068a0100b4f2.html  实属娱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1:24 , Processed in 0.08715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