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763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孩子上寄宿学校到底好不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11 14: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孩子今年上小学了,由于没有办法接送他上学放学,我给他报读了一所寄宿的外国语学校。

有人说孩子上寄宿学校对他将来的独立处事能力有帮助,也有人说孩子过早离开父母对他心理成长是不利。

经过一个星期的寄宿生活,孩子昨天回家,我发现他瘦了,变的不太爱说话,看见我们他的眼圈红了。看的出来寄宿对孩子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我不知道寄宿到底对孩子好不好?做家长的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10:22:03 | 只看该作者
帮寄宿新生做好健康准备:
  新的学年开始了,
更多的中小学生将开始寄宿生活,对于从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孩子来说,要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仅孩子会有不适应,家长肯定也有很多不放心,惦记孩子能不能吃饱、有没有穿暖、身体怎样、情绪好不好等等。北京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黄静认为,第一次开始过住宿生活的孩子肯定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包括心理和生理,如果不加以注意并及时调整,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以及学业,因此家长要在孩子开始寄宿生活之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证顺利开始学业。

饮食在家要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黄静医生认为,能够有营养地吃饱吃好,对于寄宿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因为要让这些家里的宝贝去习惯大食堂的饭菜,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很可能食堂的饭菜荤素搭配得当,有营养,但是口味不适合孩子,有的学校饭菜选择余地较小,这些都会让孩子“挑食、不好好吃饭”。而年龄小的孩子可能就会饿着不吃,年龄大些的孩子可能会到学校附近找些合口味的吃食。但孩子一般都会选择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大排档等,这些地方不仅难以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而且卫生是否合格也很难说,这些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黄静医生建议,父母应该让孩子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在孩子上学之前,一定要将可能遇到的这方面的问题向孩子讲清楚,如学校的饭菜可能不是每顿都那么可口,但是卫生、营养,有利于身体的成长,不要随便到有卫生问题的小饭馆吃东西,少吃营养少、热量大的快餐食品,少吃零食等。经常吃零食会影响食欲,妨碍正餐的摄入量。街边小食摊,特别是校门口的临时食摊,缺乏卫生条件,食品易受灰尘、废气等带菌空气污染,加上有的油炸食品原料来源不明,学生长期食用不洁净的油炸食品,后果将不堪设想。

  另外还要告诉孩子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有的同学喝饮料喝得上了瘾,都不会喝水了,身体也出了毛病,经常无缘无故地流鼻血。其实口渴了应该多喝水,饮料适当喝一点是可以的,但不能完全代替水。

  为了让孩子有个适应过程,可以给孩子适当带些巧克力、水果等营养卫生的食品,但一定要注意保质期,特别是新鲜的水果,变质就不要吃了。

个人卫生毛巾碗筷自己用

  小孩子在保持个人卫生方面不太有控制能力,小脏手就抓吃的,上过厕所不记得洗手的事可能十分经常,碗筷不分你我。黄静医生说,这些不讲卫生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都会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老师又管不了很细的住宿学生来说,如果一个孩子得了有传染性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等,会比较容易传染给其他同学,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住宿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告诉孩子饭前饭后、便前便后都要洗手,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给孩子带些消毒湿纸巾。家长还要告诉孩子,自己的毛巾、碗筷、水杯等自己用,不要用别人的,也不要借给别人用。

  早晚要各刷一次牙,饭后漱口,食物残渣留在口腔内易长龋齿,有条件的可以在清晨用淡盐水漱口,也可以起到杀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作用。

  进入秋季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幅度也增大,因此家长不要怕麻烦,一定要给孩子带够衣服,保证无论气温如何变化,孩子也有相应的服装,还要告诉孩子根据气温增减衣服。另外,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勤洗澡勤换衣服,特别是内裤和袜子,有条件的最好每天能够更换。女孩子每天睡觉前要用洁净的温水清洗阴部,否则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男孩子最好也能做到每天清洗,特别是包皮较长的孩子,因为包皮长容易生成包皮垢,引发泌尿系统感染。

  学龄期的孩子比较容易患链球菌引起的咽扁桃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这些病对身体抵抗力较差的孩子来说,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要特别提防,如果孩子有发热、咽喉不适等症状要及时告诉老师,并及时就医。

青春期初潮、遗精不要惊慌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的孩子将陆续进入青春期,女孩子会有月经来潮、男孩子会有遗精,这些生理上的大变化对孩子也会有着不小的影响,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提前对这些生理变化了解并有所准备,即使当时不能回家,自己也可应对。

  女孩子要注意初潮时应避免参与剧烈体育运动,长距离骑车和跑步等,以免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感冒等疾病。经期应经常清洗外阴,因为在此阶段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不注意清洁卫生,则极易引起细菌感染和发烧。加强自我防护,使用优质卫生巾,千万不可为了贪便宜,而使用劣质产品,更不能用消毒不严格的普通卫生纸和草纸来代替。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饭菜,这对增强体质,恢复精力大有裨益。避免接触冷水,注意保暖,最好不参加游泳等。男孩子每月遗精1~2次,如不引起心理压力及身体不适,一般也无需治疗。若疑有异常情况,如不做梦也遗精、遗精过于频繁;一遇性兴奋刺激就有精液流出,人感到疲乏等,则应当求医咨询。

心理父母不要打扰孩子

  孩子开始独立生活,心理会有很大变化,可能有些父母甚至比孩子还要紧张,此时父母要特别注意,不要因为自己反常的行为给孩子造成压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会比较畏惧,此时父母就要多鼓励孩子。而年龄大的孩子,特别是初中生,可能会觉得可以不再受约束,这时父母应多与孩子谈心,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变化。但是父母要记住,不要总打电话询问或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因为那样会让孩子的心情很难平静,刚刚习惯了住宿生活,父母一来就又打乱了,孩子又需要一个重新适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10:23:1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提醒:寄宿的孩子易伤心



  开学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保健研究室主任戴耀华提醒家长,让孩子上全托幼儿园、寄宿制小学对家长来说可能是个方便省事的选择,但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是家长对他们的一种忽视,这样容易使孩子失去安全感,造成潜在的心理问题。

  戴主任认为,孩子一周只有在周末才能见到爸爸妈妈,这种生活状态会使需要父母的孩子没有安全感,直接影响亲子关系。因为学校和家庭的生活状态不一样,无论多么负责和有爱心的老师也不可能取代父母亲的作用。

  在门诊里可以见到一些例子,有的小朋友都快上学了,但表达能力却很差,一问才知道父母工作忙,家里只有爷爷和保姆照顾他,偏巧老人是不爱说话的人,孩子没有一个练习语言的环境,语言能力发育自然受到限制,像这种错过发育期的问题,治疗起来是很麻烦的。

  戴主任说,虐待、打骂、体罚固然是对孩子不良的教育方法,但忽视孩子也是一种伤害。从根本上讲,犯罪的那些孩子并不是在十几岁遇到了坏朋友才一下子变坏的,调查发现,在这之前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而这些多半是家长忽视造成的。有的家长根本不关心孩子,有的则说:“我有钱,可以用钱来弥补。”实际上,亲子关系是没法用金钱或由其他人来弥补的。没有父母的关心和爱,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时间长了,心理发育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一定要上寄宿的幼儿园或学校,建议父母要在孩子回家的这段时间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哪怕是一起买买东西也好,尤其不要在孩子好不容易回来的周末给他加码,让他学这学那,从而减少了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孩子需要的不仅是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父母给他们的心理安慰和支持。(欣华)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10:23:55 | 只看该作者
是否应该让孩子过早寄宿?

时下正逢中小学招生,尽管寄宿制中小学收费昂贵,但仍受到部分家长欢迎。目前,日趋流行的寄宿制教育还出现了低龄化趋势,寄宿制小学、幼儿园迅速发展。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教育是否值得家长青睐,教育界存在不同看法。


  【观点】有利于学生“社会化”

  张依武(时代中学副校长):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正好弥补了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教育的缺憾。集体生活有利于学生们形成集体荣誉感,及早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善待别人、如何向别人学习。我们学校既有寄宿学生,也有走读学生,比较下来,寄宿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相对较强。

  过早寄宿导致亲情迷失

  王晓萍(徐汇区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把年龄尚小的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有些家长确是因工作太忙不得已而为之,但还有很多家长是在“跟风”,甚至有推卸做父母的责任之嫌。从幼儿园到初中,是孩子最需要父母亲情的阶段,过早寄宿会影响到父爱、母爱的完整形象。还有不少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的家长,在节假日与孩子共处时往往会有弥补心理,把正常的关爱变成了溺爱、宠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显然也是不好的。

  早期家庭教育无法替代

  杜成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常态的教育方式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正如亲情与血缘无法替代,在智力开发、个性形成的萌芽阶段,孩子性别角色的认识,亲情伦理的培养等,学校是无法代替家长完成的。

  目前对于寄宿制的优劣还缺乏科学的数据论证,任意言之都有武断之嫌。但可以肯定的是,现有寄宿制学校中的孩子远离家庭是明显的,应该想办法弥补。

  【记者感言】子女教育责任不可推卸

  在欧美国家,寄宿制教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风靡一时,但今天已被一股回归“亲子教育”的热潮所湮没。“亲子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家庭教育,对血缘亲情的认同。这种回归对于我们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教育孩子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为重要,而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亲情。所以为孩子选择寄宿制学校时,家长们一定要三思,千万不能出于自己的“潇洒”就把孩子一“寄”了之。同时,家长应该明白:不管是否为孩子选择寄宿,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责任丝毫不能也不该转与他人,这也是一个“社会人”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9-12 10:30:34 | 只看该作者
在小孩成长过程中,父母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保持对小孩深刻而有效的影响,而家庭教育也并非向人们想像的那样可有可无。因此,小孩是不应该上寄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10:34:27 | 只看该作者
“寄宿”方便了家长 伤害了孩子
南方网讯 “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寄宿儿童了。”儿童咨询专家赵远虹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长坚决反对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认为“寄宿”幼儿园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做医生的刘女士坚决不把二女儿送去寄宿,“送去寄宿,你原以为可以省事,结果更麻烦。”刘女士的大女儿两岁零六个月就被送去“全托”,一直到小学毕业,而且上的是精心挑选的寄宿学校。现在刘女士一谈到“寄宿”就后悔不已。“很多人因为没有对比,感觉不到寄宿的问题”。

  刘女士说,“论先天条件,老大比小的要好得多。怀老二时我还喝了酒,而且又是高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老大寄宿后,她一个月、半个月就生一次病,身体全垮了。”刘女士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个别情况,在老大班里,上寄宿的孩子普遍身体不好,而且个子矮。“相比而言,老大小时候的独立能力比妹妹强,智商也还行,但她就是只管自己那摊事,好像是个局外人。而且两个孩子的性格大不一样。我们都是同样的教育,但小的非常灵动,也会疼人,家里什么事都喜欢参与,但老大就显得木然多了,也缺乏和家里的互动,你关心不关心她好像都无所谓”。

  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需要身体接触的,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非常重要,但刘女士说,自己的大女儿根本不需要亲密接触。你想抱抱她,她甚至闪到一边,还问“你干什么”。

  有的父母对孩子上寄宿制幼儿园很满意,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孩子很乖巧,学会了自立,平时上床睡觉都不用父母管。有的父母还到处夸耀自己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给妈妈端杯水,很懂事。

  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博士易春丽尖锐地指出,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是幼儿园老师要求的,孩子好像是在完成任务。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这么小的孩子就不需要和父母的交流互动,不需要在睡觉前听妈妈讲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易春丽看来,过早将孩子送去“寄宿”是非常残酷的,孩子年龄越小所受的伤害会越大。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易春丽毫不客气地将寄宿制幼儿园斥之为“高级的孤儿院”,她说,“在这里,孩子的物质需求不缺乏,但情感的需求是缺乏的,幼儿园的老师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因为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感受不一样。父母两人照看一个孩子与一个老师照看多个孩子,其情感的投入也不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用‘铲除’这样的词对待‘寄宿幼儿园’也许都不过份。”赵远虹说,很多家长并没有看到“寄宿”将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伤害,还自认为“寄宿”对孩子有利,甚至是最好的方式。问到这些家长原因时,大都以“全托”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尽早适应集体生活为理由。殊不知,家庭最大的作用是给孩子“根”的概念,如果“根”的概念形不成,孩子的所属感就很淡漠,同时极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

  赵远虹说,孩子在婴幼儿年阶段(0岁至3岁)应以专人照顾为益,因为每个孩子身体发育的速度不尽相同。比如肠胃的发育,有的三餐饭过多,有的又太少,掌握对大小便的控制也不是依赖大人的意愿,而取决于孩子内在的生理发育基因。有的父母只注意幼儿园的硬件设备的优劣,全然不顾这种全天候幼儿园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的情感发育遗憾。这种遗憾一旦形成,首先表现在对家庭成员的冷漠,对社会理解的模式化和单一化。

  “如同自然界中春播秋收的四季,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最佳时间一旦错过,终生难补。当孩子一旦与其他教育者建立依恋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即刻被淡化。”

  “还有的父母对自己教育孩子没有信心,图方便将孩子‘推’给别人。尽管家长也许可以选择学校,但不能选择照看者,甚至不知道照看者的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和自身情绪掌控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会时刻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此外,孩子在幼儿园一个星期5天,由于受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性,到了周末往往不会主动向家长讲述一周内身边发生的事情。而天天与父母有交流的孩子才能得到及时的交流和指点。”赵远虹说,做父母的责任是养和育,不能仅仅把为子女出钱就看作是教育的全部。

  在幼儿园里,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中间一层,他们大多数既不属于班上最漂亮的,也不属于最出众或者最调皮的一类,他们习惯准时吃饭睡觉,守纪律。有一个寄宿幼儿园的女老师说,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三年中没跟老师讲过一次话,因为随大流而无人重视。刻板的一维生活缺乏刺激,远离现实生活,使得“寄宿”孩子思维简单,比同龄日托的孩子见识面窄。

  赵远虹在武汉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上寄宿的孩子在口语中常使用文字语言,尤其在回答大人的问题时常有迎合的心理,这与长期得不到充分重视、心理失衡有关。

  易春丽认为,很早就上全托的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非常差,会给孩子造成长久的伤害,比如,孩子在长大后,可能会比较冷漠,不会人际交往,对别人无法信任等等。

  在咨询中,易春丽发现,上“寄宿”、长久与父母分离的孩子,常常会出现两种状态,一种是抑郁型,孩子看起来很听话,但没有自己的思想。易春丽特别强调这种情况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因而对孩子的成长也最危险。另一种是恐惧,没有安全感,孩子常常处于焦虑的状态,特别胆小,总是紧贴着父母,害怕和父母分离。一位寄宿小孩的父母在幼儿园发现孩子的这种症状后,以为是幼儿园虐待过孩子,将孩子领了回来。易春丽说,实际上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寄宿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父母是省事了,但也会丧失很多东西,比如和孩子接触的机会,学会真正做父母的机会。”易春丽说,父母忙只是借口,应该承担做父母的责任。对于那些实在要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的父母,她建议,要特别留心孩子的情绪是否受到影响,有没有大的变化,是不是原来很活泼,突然变得不爱动了,这时父母应该尽快带孩子进行咨询。

  据赵远虹了解,在德国,乃至欧洲,根本没有中国目前这种意义上的寄宿幼儿园和小学。德国现有的幼儿园大部分也是半天制,最长的从早上8点到晚上5点。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说,在美国只有几种专门为特殊职业人员服务的寄宿幼儿园,如值夜班的医生护士。按国际惯例,即便是寄宿大都从中学开始。

  “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不是太短,而是太长了。”赵远虹认为幼儿一天参加4—8小时的社会活动完全足够了。

  在日本,幼教问题是全社会的重大事情。幼儿园里发生的事通常放在报纸头版头条的位置。幼儿园老师的地位也相当高,他们的薪水与大学留校的助教不相上下。可以说,目前幼儿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全社会20年后人的素质的高低。

  在赵远虹看来,如果父母非要选择寄宿,那么非常关键的要素是看孩子有没有单独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幼儿园或者学校是否创造了一些类似家庭的氛围,孩子是否允许携带自己的玩具和私人用品等等。孩子的依恋物是他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恐惧或者因分离焦虑时依托的一种安抚品,能起到缓解情绪度过危机的作用。有的幼儿园为了避免孩子想家,不许挂父母的照片,不让从家里带自己的东西,人为地想让孩子淡忘家庭,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

  咨询中,赵远虹发现,不少五六十岁的老寄宿学校的人,直到今天仍普遍地感到家庭生活繁琐复杂,难以适应。

  “寄宿制在前苏联、前东德、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较为普遍。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解放妇女,让她们参加到革命和工作中去。中国50、60年代不少寄宿幼儿园和学校,大部分是为当时的干部子弟办的。这些家庭的孩子几乎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成长,极度缺乏社会知识,尤其是家庭观念和情感知识方面。”赵远虹特别指出,许多幼教问题不仅需要教育学家重新认识和反思,更需要整个社会参与。比如国际上普遍认同的,0岁到3岁的幼儿需要母亲在家带养,而在中国如何实现,中国妇女能否为了孩子再回到家庭中去,妇女的位置又如何定位和评价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各方人士关注和解决。(编辑: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9-12 10:56:45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是否寄宿,要根据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
孩子适应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9-12 12:07:43 | 只看该作者
在某地,由于蚊香引起的火灾夺去了一个全托幼儿园13个孩子的生命。

在初中之前,让孩子离开家寄宿是非常危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其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19:48:1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返校的日子,我和他妈妈把他送到了学校,临走之前,孩子眼圈红红的,似乎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可他还是什么也没说......

孩子啊,不是爸爸妈妈狠心,我们也没办法,爸爸妈妈也希望你住在家里,和别的孩子一样早上开开心心上学,晚上高高兴兴放学,可谁接送你呢?爸爸妈妈太忙了~

希望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好好照顾自己好吗?爸爸妈妈等你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9-12 21:27:56 | 只看该作者
hzjhw  
祝福你及你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4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55 , Processed in 0.10557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