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甲:读《居里夫人的科学课》有感
2010-03-21 16:34 来源: 阿甲博客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7年版
最初遇到这本书时,我还以为是居里夫人专门为少年儿童编写的科普读物呢(后来的读者请不必有这样的误解),翻开来仔细读一读,才知道原来是一本再朴实不过的小书。
这里我简单解释一下。近年来,在中国的多种基础教育形式中也出现了Homeschool(家庭学校)——由父母教孩子在家自主学习。选择这种形式的家庭一般是高知家庭,并往往形成合作小组,几家人一起分享教育资源,时不时相互交换着为别家的孩子授课。显然,为孩子选择这样的教育形式是存在相当大的风险的,但是它也反映了许多人对现行主流教育形式的强烈不信任,于是极少数人着手进行着这种积极的尝试。
这本《居里夫人的科学课·居里夫人教孩子们学物理》正是一百年前某种类似的教育尝试的片断忠实记录。一群法国知识分子对于当时法国的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的现状感到不满,他们希望做点儿什么,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开始尝试。于是由居里夫人发起并积极推动,那群著名的自然与人文学者为那一群孩子建立了持续两年的“合作班”,居里夫人亲自担任这个班最基础的物理课。
那么,这位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顶级科学家是如何为一群孩子讲述物理课的呢?我们很可能对此充满了遐想,感觉科学家那似乎具有魔力的光环会顷刻间点亮整间教室、点亮所有孩子的心。可是从这本小书的记录来看,居里夫人的物理课竟然是平淡无奇的,表面上看与今天任何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所做的一切毫无区别。可是真是如此吗?我想,就让有心的读者自己去判断吧。
本来,一百年后的我们是无法知道当时居里夫人上课的情状的。多亏在这个“合作班”里有一位特别用心的女孩,她认真地、详细地做了课堂笔记。而十分幸运的是,这份课堂笔记居然保留了许多年,直到后来被人发现并出版,最后被翻译引进到中国来——就是眼前的这本小书。
所以我说这实在是一本再朴实不过的小书,因为它只是一位十三、四岁的法国女孩做的物理课笔记,那位名叫伊莎贝尔·夏瓦娜的女孩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化学工程师,这在那个年代是很少见的。
然而读着这本再朴实不过的小书,我仍然非常感动,最感动的是居里夫人的那份朴实,和她对孩子们的那份耐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