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读诵经典”才算“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3 11:5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一些家长的谈话要点

有一个家长问我:“你讲教育就是教孝、就是行善。那具体该怎么做。”
我说:“让你的孩子读经,拿起经典来读就是教孝和行善。从弟子规、论语开始读起。如果有可能的话送到我们这个闻行学堂来,我们有一个系统的教育、有一些方法,小孩学起来很轻松、愉快。”
用《论语》的语气来记录就很有趣:
或问曰:教育、学习,何谓也?答曰:教孝、行善。问曰:当如之何?答曰:记诵圣人之言,自《弟子规》、《论语》始。可入闻行学堂,从师而学。

我反复的讲,中国传统文化是要回归到我们自身,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安顿处所。
从孝而言,不同的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孝的内容。
“孝”是自己对父母的责任,进而对家族、对祖宗、对民族的责任,也是对后代的责任。“孝”字有“老”有“子”,就是讲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责任。
当子女还在幼童时期,为人父母者所体现出来的“孝”就是对子女扶养和教育的尽职尽责:就是对子女最好的呵护,让子女有安全感,让他们的身体健康成长,同时心灵得到滋养和哺育,要是让子女从自己身上效法孝的精神,将孝的精神传承下去。要让小孩学习到好的习惯,养成好的习性。避免沾染上恶习。不管是良习还是恶习,一旦成“习性”,要改变就难。所以孩童时代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性,这样他的人生就有了根基。要尽量避免养成不良习性,否则很就可能要害他一辈子。养成恶习后,浪子回头的例子也不少,但有直道可行,为什么非要行些弯道呢?
更重要的是让子女学习这种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将文化的道脉续接下去。这种续接的过程,首先有益的是续接者本人,续接道统的过程又必然是欢悦。
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规矩、习练规矩的过程,而这些规矩是经过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对培养一个人的自然大度、从容安详、落落大方等有好处。
一个处事待人有礼貌、有规矩的小孩,就会受到家长和所有人的喜爱和不断的夸奖。而家长的喜爱和夸奖帮助他建立很强的自信心,从而奠定了人生成功的坚实基础。当他步入社会时就会显得从容有度,很快会得到重视、显发。

经典的读诵则直接滋养他的心灵,让他的心灵丰富而深刻。
他的心灵受到一种高度的文化滋养,他面对学校课堂知识时就会应付自如,接受科学知识也会比较轻松愉快。
很多读经的孩子他们懂事,谈吐优雅,作文水平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有相当的担当和责任感。
一言一蔽之: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小孩从小就占有学问和修养的至高点。
相反一个不会处事待人,没有礼貌、没有什么规矩的小孩,就会受到他人的轻贱、甚至讥讽等等,自信心会不断受到打击,以至于最后可能彻底丧失掉自信心。
当他长大成人,就是一个不懂规矩的人、没有礼貌的人,处处会排斥、排挤,他要在社会上生存何其之难啊?
如果小孩从小不学传统文化,不懂得孝的精神实质,长大成人后他就不可能对父母有真正的、到位的孝行,作父母就享受不到子女的大孝、真孝,问题严重的可能只能从子女那里接受羞辱,成为一辈子的心病和伤痛。
那些忤逆之子、那些贪官、那些惹上牢狱之灾的人,哪一个不是让父母蒙羞、伤痛!

结论很明确:做父母的孝,就是要让他的小孩来学习传统文化,否则可能就是不孝,就是无后。

我们这一代让经济建设为中心给物欲化掉了,甚至我们的上一代都基本上浪费和荒芜掉了,不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再这样被物化下去。

做子女的,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应该学习的时候就要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量的读经诵经,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高度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否则也可能是不孝。
如果等到象我们这个年纪再来补救,只能是补救补救,很难成大器。《学记》上提出为学的五要素“敬孙务时敏”。抓住时机非常重要,“时过然後学,则勤苦而难成。”

我特别提醒作父母的或者即将作父母的,一定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一定要要你的孩子来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我特别提醒作教育领导工作的、为人师者,一定要让小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是在行善,就是在积功累德,对国家的负责。最重要的是对小孩的负责,不要让他每天沉浸在那些无聊的小猫小狗的儿科书籍、卡通片中让心灵荒漠化,浮浅、轻薄、没有深度,不知道洒扫、应对、进退之道,心灵没有归依处!

令人倍感欣慰的是,以南怀瑾老先生和王财贵先生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多年来他们以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不遗余力地推广经典读诵!经典读诵已经推广到全世界。
现在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私塾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成长,成为中国教育界一道美丽风景。
很庆幸的是,全国各地的教育管理机构、政府的相关部门、立法机构等并没有将这种手续不全的私塾教育定为非法,而是持一种乐观其成的宽容态度。
不仅如此,儿童经典读诵还得到了很多系统内学校的认同,他们在国家规定的正常教学之外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体读诵论语等经典著作。比如重庆的“读一点经典”等等。
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家长、很多教师依然没有认识到经典读诵的重要性,甚至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教育,更有甚者可能一提经典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反感。
作为一个家长、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还不知道经典读诵这样一种教育法,说明你已经落后了、落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3-3 20:54:58 | 只看该作者
一气呵成流动播出精典导读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5:47 , Processed in 0.09003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