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识免疫系统和预防接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7 22:2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胎儿在未出生前于羊膜内受到很好的保护,除了少数一些先天性感染的微生物,可以经由胎盘感染胎儿外,正常情况下羊膜内是无菌的状态,因此胎儿在此期间是最安全的;一旦破水或出生后就暴露在外界的环境中,开始与许多微生物发生接触,就有机会发生感染疾病。

婴儿出生后即面临被微生物感染的危机,要如何化解?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我们的肠胃道内有许多细菌,一方面细菌可以产生一些有益的物质,增进人体的健康,另一方面细菌也可以由健康体的肠胃道内取得营养,达到互获其利的状态,这是人与微生物之间最完美的组合。另一种方式则是共生,微生物在人体内只取得维持生存及繁殖的养分,并不会让人产生任何不适应症或疾病,进入和平共外的境界。最后一种方式则是寄生,微生物在人体内除了利用养分外,还会对人的器官千万破坏,产生疾病,甚至死亡,成为两败俱伤的局面。

抵抗微生物入侵

人体对外来的东西具有辨识的能力,只要是不属于自己身体的就会加以消灭排除,这就是免疫。人类的免疫系统大致可以区分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属于比较广泛及全面性的、辨识能力比较差但启动却非常迅速,能有效地阻止大部分微生物的入侵,例如皮肤、黏膜、吞噬白血球及补体等属于这种非专一性的防卫机制。

第二道防线通常是在微生物入侵之后,第一道防线无法加以阻止消减时,才需要第二道防线参与,其辨识能力及消减能力强,但启动较为缓慢,通常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达到最强的效果。一旦启动动作就会产生记忆能力,如果下次有相同的微生物再侵入体内,免疫系统就会立即由记忆当中立刻消减入侵的微生物,因而不会发生疾病。这种免疫包括特殊淋巴球,及所分泌的免疫物质。

对免疫功能的认识

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有些感染疾病,一生只会得到一次,得过了就不会再感染,例如麻疹、水痘等疾病。之后有些研究发现人被感染之后,血液中会产生一些物质可以中和细菌所释放出来的毒素,称之为“抗毒素”;或是制造一些可以对抗细菌的专一性蛋白质,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抗体”的东西。后来,人类开始了解免疫系统对于会引起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具有抵抗作用,可以防止再次被感染。

人的免疫功能是与生俱来的,取决于父母的基因,无法改变;但有时可能因为基因发生突变而千万免疫基因的改变,使免疫功能出现问题。不过目前人类再过数十年后,可能对很多免疫系统的基因及其作用了解得更清楚,到时一些先天性免疫系统缺乏的疾病,就可能有治疗方法,甚至可以发展出加强功能的药物,使人体对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疫苗及预防接种

最早有历史记载及使用在人的疫苗是在公元1100年左右的中国,之后也有将天花结痂磨成粉末由鼻孔吸入用来预防天花的记录。在1721年左右,英国 有一位医师詹纳发现许多挤牛奶的女工很少会得天花,就算得了天花,症状也比较轻微,因此认为接触牛的天花后,可以产生预防效果,经过多次实验后,在1796年发明了牛痘疫苗。

在1870年左右,法国人巴斯德也制造了一些能对抗细菌或病毒的疫苗,开创了疫苗制造及预防接种的新纪元。之后所发明的疫苗的确让许多感染疾病的发生率下降,挽救了许多的生命,其中天花到了1978年甚至已在地球上绝迹,这完全是依赖疫苗及预防接种的成功。

预防接种的原理则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来入侵微生物时所产生的反应。只要将这些微生物加以修饰后变成不具伤害性的抗原,经由不同的接种方法进入人体内,使其产生专一性及有效性的免疫反应,可以对特定的微生物具有辨识能力,一旦下次再遇到这些微生物时就可以立即加以消减而不致感染,达到预防的目的。

所以父母对人体免疫功能及预防接种的原理应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应该会更能接受让自己的宝宝接种疫苗。毕竟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是不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0-9 16:00:57 | 只看该作者
给博成妈妈加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0:16 , Processed in 0.07929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