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822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孩子不和群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7 21:3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 src='images/smiles/redface.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我女儿6岁,今年7月上的小学,每次回家我都要和她聊上一会,可是每当我问起下课时都做些什么,和那些小朋友一起玩时,她回答我是总自己,下课了自己就在校园里溜达。
   怎样才可以帮忙孩子让她可以溶入到群体当中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9-12 11:35:09 | 只看该作者
小孩总喜欢同小孩在一起玩,这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出。抱他出门时,如果遇见了小孩,孩子就会表现出欢快的神情。但是,在孩子2岁以前,孩子虽然喜欢同小朋友在一起,却还不会与小朋友玩配合性的、共同完成的游戏。他们是聚在一处,自己玩自己的。玩沙子,一人一个小桶、一把小铲,如果界线没被“侵犯”,就会互不干涉。到了2-3岁时,开始协作游戏,一同堆城堡,一起过家家。    可是,有的孩子却不愿意同小朋友交往,他们躲在角落或妈妈怀里,显得很不合群。这就应该引起父母的注意,找寻一下原因了。如果孩子与父母能正常交流,但只是不加入小朋友群中,说明孩子不是病态,往往只是个性问题。比如,孩子比较安静,不愿意同活动量大的孩子跑跑闹闹,家长只要让他多接触同类型的孩子,他就会渐渐好转。有的孩子是因为家长总是带他单独行动,很少或不同他人接触,孩子也就变得不爱交往了。还有些孩子,本来愿意同小朋友在一起,但父母怕他受欺负或“不卫生”,限制孩子与小朋友往来,动不动就说:“冬冬太淘气,不跟他玩。”“明明真脏,不同他玩。”孩子就会受到影响,变得不合群起来。所以,当孩子不合群时,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出门时带上一些玩具,孩子喜欢其他小朋友玩具时就可与对方协商,用以交换。食物也可多带一点,分给小朋友。    孩子在一起游戏过程中,可以互相模仿、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大有益处。在交往中,孩子与小朋友会交流感情,增加乐趣,为他以后与人正常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9-12 11:37:1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是否合群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培养逐步取得的。所以,为了使孩子成人后有个良好的人关系,就需要从孩提时代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注意尽量多地提供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其实孩子从三、四岁以后,就有了与小伙伴相处的愿望,此时孩子与家庭成员的交往需求已扩大到周围的环境和更多的小朋友。如果家长阻止孩子的这种社交行为,就是对孩子的压抑,日久天长会使孩子形成孤僻性格,一旦与人相处自然就会不合群。此外,一些自尊心过强和过弱的孩子在集体中也会感到不适应。自尊心强的就会看不起别的小朋友,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也会胆小、懦弱,缺少与小伙伴交往的信心和兴趣。即便勉强在一起也常是不欢而散。那么怎么能帮助孩子合群呢?首先,父母闲暇常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家中去串门,其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陌生环境,并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个与生人谈话的机会。其次是父母应允许孩子的小伙伴到家中游戏,并鼓励孩子热情接待,如不吝惜地将玩具拿给小朋友玩。如果发现孩子们不太安静,搞得家中很乱,也不要发脾气,而应迂回地指示或与他们商量,如“孩子们,咱们的游戏可否先告一段落,大家动手整理一下屋子,喝点水,休息一会再玩好吗?”这样既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同时又很亲切,不会给孩子兴致勃勃的情绪泼冷水,还教会他们如何遵守规范。另外,多与性格外向的小朋友接近、让胆小的多与勇敢的小朋友在一起,这就是最好的互补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9-12 11:38:53 | 只看该作者
大量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可是,由于很多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或放纵不管,使孩子(特虽是有些独生子女)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篚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适应社会。   不合群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   要培养孩子合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上,大人关心小孩,子女关心长辈,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有许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便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使孩子无法得到群体生活的锻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于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长要教育他:“你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小朋友会和你一起玩了,老师也不会喜欢你的。”在幼儿园,老师应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使他看到整个班级是团结的,守纪律的,捣乱,逞能是不受欢迎的,孩子慢慢就会同化于集体之中。   中心理咨询门诊中,我们常这样指导孩子的家长:   (1)强化“接受邀请”的行为。不合群的孩子喜欢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偶尔接受个别小朋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勉强的,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发现孩子接受了别的小朋友邀请,并表示愿意参加,更要大加赞赏,促其参加。   (2)强化“邀请别人”的行为。家长要鼓励孩子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并为孩子们提供游戏的场所和他们感兴趣的玩具,还应不厌其烦地、热情地鼓励孩子并和他们一起玩。   总之,要使孩子由不合群到合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关于与人合作、能适应社会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9-12 11:39:52 | 只看该作者
(一) 001人际交往辅导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怎么办?晶晶是个小女孩。在学校里,凡是集体游戏、集体活动,她都没有兴趣,情愿一个人独自玩耍;班级中轮到值日,她总是借故请假,对集体的工作不热心;在学校的各类评比检查中班级获得了荣誉,同学们兴奋不已,她却显得很冷漠;同学之间相处时,晶晶也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和同学难得讲上一句话。晶晶是有些孤僻和不合群。这种性格并非是天生的,从客观上讲,可能是独生子女与周围同龄人交流机会少,久而久之使她存在了某些社交心理障碍;从主观上分析,晶晶可能存在着自大或自卑心理,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以致她与同学之间在心理上产生隔阂。怎样帮助像晶晶这样的孩子克服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心理偏差呢?1. 帮助孩子提高认知水平。使孩子懂得,孤僻、不合群会影响自身的进步。一个好孩子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特别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2. 创造条件让孩子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特别是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有与人交往的机会,在交往中取得情感的认同。学校可为学生组织同伴辅导组,让他们互相夸夸别人。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更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体验人际互助的乐趣。3. 要多多鼓励孩子的进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平时可以经常向孩子介绍一些同学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向同龄伙伴学习;也可以介绍孩子多看一些英雄模范小时侯的故事,增强孩子走向社会、与人合作的意识。一旦当孩子由此表现出某种进步(即使是点点滴滴的微小进步)就充分肯定,使孩子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造成孩子孤僻、不合群的原因是各不一样的,家长应先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或从客观上创造条件,或帮助孩子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9-13 11:53:1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有的是有天生的性格因素在里面的,有的觉得一个人玩自得其乐,大部分是心里也想去与小朋友玩,但不知如何去表达自己。我的女儿在幼儿园时有时爱一人玩积木,在角落里看书迷得根本不愿与小孩子玩,因为她喜欢的东西与其实的小孩子不太一样,共同的兴趣较少些。
但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细致的观察力,又较敏感。
家长可帮助她提高一些社交能力,在家里可模仿,与新朋友相识时如何介绍自己,找些双方都喜欢的话题等。
上学后,与老师沟通一下,可以先有意识地让一些活泼点的小朋友带动她,渐渐地放开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48 , Processed in 0.11325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