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是王财贵教授在读经网上回复关于童真的文章,请花儿般灿烂看一看
================================================
听到有人呼吁关照孩子的童真,每每令人有一种春风迎面而来的舒輰。我想,何只儿童要天真,成人也不可失了这天真呀!
以我所知,古今之中,最能关照人间天真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孟子,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庄子。孟子心目中的大人要是个 ”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人;老子也认为一个有德者必须 ”专气致柔”得像一个婴儿;而庄子讲的最后一个寓言(庄子内七篇之最后一篇之最后一个故事),希望人生常保 ”浑沌”,这个寓言,遥遥与其第一篇第一个寓言(大鹏起飞)相呼应,庄子之意,盖以为死了浑沌,即无逍遥呀。
而古今之间,最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此 ”童真”的,则莫过于孔子了。当时世乱道微,大家要嘛都世故了,要嘛就隐居去了--人人都很聪明哪--只有俺那孔子也不懂世故,也不知自保,兴来还周游列国,结果没有一国愿意起用,厄于陈蔡,连子路都看不下去了,他还像一个小孩一样,兴致勃勃,知其不可而为之,直到老死。当时周文已疲罢,王官失其学问,文武之道坠地,所谓礼坏乐崩,天下纷纷,人人都苦累了,都失望了,只有俺那孔子蒙眬两眼,删订五经,著作春秋,杏林树下,弦歌透天,教育后生,来者不拒,还像小孩子一样乐观无限,以为后世必有王者兴!他以手当枕,天天乐来就歌唱(除非那天曾去吊丧),时时弹琴(竟然也教会子路弹琴),见流水,有感觉,说:逝者如斯乎!听童谣,有感觉,说:人各自取之也!见庄稼,有感觉,说:苖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此老真是天趣恁地横生,浑然一片童真!
请看今日天下,我们社会的这些老年人,童真么?这些年轻人,童真么?这些少年,犹有童真否?甚至小学生,真个是童真吗?有的人已经看出来,许多幼儿园的孩子,已不童真了!为什么?谁教的?怎么教出来的?
小孩子要看卡通,不要看名画吗?小孩子要听流行歌,不要听古典乐吗?小孩子喜欢学数学自然,不喜欢读经吗?小孩子喜欢过圣诞,不喜欢过春节吗?
小孩子要什么?不要什么?谁知道呢!什么是童真,谁知道呢!怎样教才能保持童真,又谁知道呢!是不是他所喜欢的,即是童真所在?还是正是破坏他童真的杀手?会不会他现在所沉迷欢乐的,正是他以后所引为后悔的,谁知道呢!
庄子的寓言,最表面的意思,是在讽剌教育,否定人为,--一切教育人为,即是破坏天真。但庄子是要人都回归野蛮吗?庄子何至于那么肤浅?
我以为如要教育,又要保住童真,要在教材教法两方面去注意。在教材上,要尽量用纯良的,少用污秽的。在教法上,多用开放引导商量鼓励的态度,尽量不要用责求规定禁止打骂的方式。
经典是最最纯良的好教材,请多选用。
十几年来,吾人推广读经,多偏重于教材之引介,而较少注意于教学之态度,今后请大家努力,共同提醒--像这篇文章即是一种提醒。
但,不管教法态度如何,不管许不许孩子放烟火玩泥巴,读经是不可放弃的大方向,偏此一度,即无去路了!
再说,如父母管教的态度或有偏差,在大量的读经教育陶冶下,这孩子或许较能保持其纯真性情呢。
总之,不管父母头脑老顽或激进,不管教法严格或放任,其教育核心都要放在读经上。经典可以化顽固为谨慎,化激进为奋发,化严峻为刚正,化放浪为洒脱。
关心孩子的家长呀,要觉悟了!任你有三头六臂,千手千眼,不如经典一部!
自然主义者鲁索曾说过:「人们总是对儿童说他们应尽的义务,从不对他们说他们应得的权利,这是错的」,又说:「我们把小孩当作未来的成人,忘了他在未成人之前是什么?」其爱弥儿一书开宗明义即说:「无论何物,出于自然的创造都是好的,但一经人手就弄坏了。」
的确,对儿童的教育理应顺应其自然生长过程而因势利导,以免戕害其天生自然的童真本性,而检视现行教育机制,多是矫造人为,对儿童的天真浪漫而言,正如鲁索所批判的"一经人手就弄坏了",非但未能达成教育目标,且适得其反,使儿童害怕上课,排斥受教.
故知要办好儿童教育,首要在了解人性,顺人性而为,无往不利,能涵养其童真纯良,若悖理逆性而行,必处处不通,抹杀掉天性中美好的一切.读经教育正是通过对现行教育体制不顾人性发展,强施人为规制作痛切反省而提出者,在儿童记忆力好大量吸收的时候,本应顺势发展其记忆力,给他最美好的文化资财,而非强迫其去理解超乎其龄方能理解的数学或科学﹔而儿童天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本即和科学学习能力有迥然不同的运作方式,理应顺性施与两套不同教法,而非只有科学认知之一套,而弄坏儿童学习的胃口.
依鲁索之意推之,也不是说为了保持童真,就不可以有一切教育,只是不可以有戕害天真的教育。而 ”天真”有几个层次,一是生理本能上的,一是心理智能上的,一是心性智慧上的。如果善于引导开发,这些层次--亲近自然,游戏运动,爱的满足,艺能学习,才华品德--都可逐次或同时完成。
读经是属心性涵养层次,与其它层次的学习,不仅不互相排斥,且是辅成善化一切其它的学习的基点。
经典,生机无限,如春风之化雨,正是浪漫之所以成其浪漫,天真之所以永保天真的护身符。似不宜将读经与其它坊间以功利为取向的各种补习相提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