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空山泠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最典型、最真实的儿童读经案例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0-1-19 23:05: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0-1-18 09:51 发表
真实案例:

  全球讀經去看了看这个“真实”案例,2007年的贴子.本来想读经的正反例子都看看,了解,结果失望!做为一位读经孩子家长,孩子成绩已经甩在了最后!理应焦急万分,寻求良策,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可他在那儿把心思用在争论什么从小受读经熏染,长大却成为奸臣.....压根就不提孩子学习的事.
不过倒是在那里读了几篇好文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2 + 2 那位家长争论,事出有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0-1-20 08:25: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gf666 于 2010-1-19 21:24 发表


清朝末年怎么会那么屈辱,并导致亡国,这是个历史问题,哪能如此简单地把它归咎于读经上去,这顶帽子太大了!而且当时的社会思潮已经西化,象梁启超等人都是主张全盘西化的,包括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哪里有全 ...


拜托这位朋友,我的意思不是把清末的屈辱归咎于读经。那样大的话题是我从不敢涉猎的。不过清朝的科举,难道考的不是四书五经吗?这不算全国读经么?

我的意思是,读经并不是一定能净化心灵,匡扶正义,改变社会风气,挽末世气运,象许多“经粉”们鼓吹的那样。同样的书,不同的人去念,自有不同效果。心灵纯净的人,不念经典,照样心灵纯净。反之亦然。

做为家长,我将中华经典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但绝不是全部。它的地位和现代汉语,英语,数理化一样重要。而且,传统的中华文化典籍,浩如烟海,那里是这几本所谓的经典所能概括的,有劲把论语读上100遍,不如只读10遍,剩下的90遍可以念多少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啊!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奖励
果行育德 + 2 + 2 喜欢不同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0-1-20 13:03: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herezhang 于 2010-1-20 08:25 发表


拜托这位朋友,我的意思不是把清末的屈辱归咎于读经。那样大的话题是我从不敢涉猎的。不过清朝的科举,难道考的不是四书五经吗?这不算全国读经么?

我的意思是,读经并不是一定能净化心灵,匡扶正义, ...


楼上家长提的问题很好,但是科举也是应试教育。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看看让孩子读经的家长是为了应试教育?还是为了提升孩子自己的品质、修养、文化?

如果是为了人前显贵(怎么分数反而下降了?),学什么都难成为有利社会的人才,比如您举的科举的例子就很好。

如果就是为了我自己,我不想辜负这天地父母的养育之恩,我想明明白白地来世上走一趟,那学什么都可成为有用的人。

弟子规中说的好: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是没有好的道德品质,不许你这个小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现在好了,全民义务教育,那小孩子象老爷一样在学校里顶撞老师,反正你不敢开除我,我上教育局可以告你!

在科举以前,做官的途径是举孝廉,这个制度比应试教育好,正应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其实这些都是爱孩子的家长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我是过去是学理科的,文化底蕴很浅,欢迎大家探讨,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 本帖最后由 cicie 于 2010-1-20 13:0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0-1-20 13:50:31 | 只看该作者
我转过来的这个案例倒是真的,读经三年,孩子成绩还是被甩在最后。

主帖是读经接轨成功的例子,那也有不成功的例子,我把这些帖上来,大家都看看吧。业余在家读读无所谓,如果决定全日读经,家长还是慎重点好,最坏的结果家长和孩子都能承受吗?

商场上如果涉及一个新项目的投资,真正沉稳的商人首先想的是“即使亏了我还能承受我就投资”,而投机者一门心思只想“成功了将会赚多少”。

军事上每一场战争,都有两个参谋,一个负责思考怎么打胜仗,一个负责怎么打败仗。胜负乃兵家常事,怎么败得不损一兵一卒,却是最高本领。

教育,即使有功利我也很能理解,要在这个社会没有一点功利心,我是做不到,我也没见过做得到的人。不过,真正的功利是很理智的,这点我们应该弄清楚,不理智的功利不叫功利,叫投机。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10-1-20 14:5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cicie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0-1-20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icie 于 2010/1/20 13:03 发表

看看让孩子读经的家长是为了应试教育?还是为了提升孩子自己的品质、修养、文化

...



想起了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第三场的那句经典名言。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我想,每一位读经家长都不要怕质疑读经的价值,质疑能够帮助我们更理智地面对生活,更坚强地迎接困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cicie + 2 + 2 我很赞同。谢谢您的提醒,我要牢记这一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0-1-20 16:01:5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读后感

初,每日给定时段专心读经,由小段到一章到一本书,逐渐滚熟。给以数日再复习。

      渐,增加英语经典,体会语感,打下基础。

      再,中文经典有一些积累时,逐渐增加课外白话文阅读和古文阅读,都拣优秀书籍来反复读。

      终,和学校接轨。集中时间段补习其他课程,并融入学校学习,真正实现经典和学校的融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5 + 5 太笼统,细化点比较好,关注熊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0-1-20 16:16: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1-20 14:02 发表



想起了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第三场的那句经典名言。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我想,每一位读经家长都不要怕质疑读经的价值,质疑能够帮助我们更理智地面对生活,更坚强地迎接困境。
  ...

很赞同这种质疑精神,而且我个人觉得,读经典的过程中也要有质疑精神,要抱着“研究”的心态去读它,而不是像狂热的宗教徒一样顶礼膜拜,毕竟这些典籍成书年代已久,因此,纵然它的现代意义不容置疑,但其“不和时宜”的地方也不少。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去读经典,就会让自己和孩子轻松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20:52:27 | 只看该作者
多看文章,静心体会,自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0-1-20 23:42: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icie 于 2010-1-18 10:42 发表
这个家长后悔,是因为不能接受孩子成绩(分数)(应试教育)(未来前途)没有提高。

读经之前是要想好,读经的目的是什么,否则就有可能接受不了现实。

我们家长不能把读经的期望定的太高了,给孩子那么 ...


说得很对。

可叹的是,现在许多人推广读经,用的宣传却还是“读经之后孩子成绩变得多好多好,看古文不费力,在学校也讨人喜欢”云云。这和读经的宗旨相去甚远呵。

还有深圳某位学堂的主办人,无意之中露出口风,之所以如此狂热地要求学生大量读经,也是因为读经之后她的孩子从倒数变成了正数,容易管教多了。唉,就这点认识,也好意思办学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0-1-21 04:07:24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全的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多是通才,而出类拔萃的往往是专才。反对的意见越多,说明楼主的办法反而会成功!但是一旦大家都去读经了,国家就没竞争力了(那时数理化就吃香了)。
另外,几千年的经典做读经教材,和体制下一半文章出自近100年的教材,可以想象差距有多大!难道近一百年的文豪加起来赶得上5千年的积累,孔子,韩愈,范仲淹当代有能赶上的吗?
楼主的读经从战略上讲是反其道而行之,战术上讲采用了最优秀的路线,焉有不成功之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8 , Processed in 0.096482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