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桐山夜谭
时间:已丑年正月初七
地点:徐宅
主要对话人物:
王财贵教授
苏先生
金蔚老师(古琴家)
赖国全老师(育心园)
王荔(幼儿园园长)
蔡孟曹老师(儒愿学堂)
孟丹梅老师(鹿鸣学堂)
教授:……在台湾做那个业余的读经班,每次读三本,但是有人也建议:读一本就好。
赖国全老师:我看有篇文章,我刚才复印的那个,是带这个学习的一些思考,(教授:他们说读一本比较好),它里面有两个:一个叫一门深入,一个叫做一通百通,就是说,一门深入以后,就可以一通百通,(拿一本A4纸),我这边有几个问题的思考,不是说不能这样做,有的人可以这样做,有的人可以那样做,(教授:对对对……),殊途同归,只不过看哪个更方便,更能够坚持,你觉得这样坚持很好,那就这样,我们也不反对……
教授:是是是……应该没有,我都说应该没有差别。
赖老师:其实是殊途同归。
教授:应该没有差别,不过,如果是长期大量的,一天读几个小时的,一天读五六七八个小时的,大概也还是一本为主,这一本先把它读背完,这样子好像据他们教学的人说,好像这样子儿童比较有惯性,因为一种经典他的氛围、他的气氛、文句、文法了,都有一个惯性,如果他每天都在这一本上,他会比较容易有一种顺利的感觉……
赖老师:我们这样想,先做一个分,后做一个合,所以开始的时候,如果你的孩子一口气能够这样读,非常好,也赞叹,啊,如果不能,我们就先分,分,到一定程度,熟练了,我们再合,所以,在做大循环里,我们就做合的了,就不分了,那就一气呵成了,因为读很熟悉了,(教授:对对对),像《易经》一开始读的时候……
苏先生:能不能请先稍后一下,今天这样的场合也很难得,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共同参与,也就是儿童读经怎么引领,那么我们就请王教授跟赖老师把他们的对话,让我们共同分享,另外,我们有古琴老师,道德仁义,修身齐家,古琴老师的造诣也很高,那我们利用今天难得的机会呢,也可以共同请益一下,就可以让今天晚上更充实,也就让彼此的聚会有共同的分享,要不然光这个样子,听起来好像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这样就有一点点可惜,所以,目前是赖老师在跟王教授请益,有关儿童读经的推广,那儿童读经,赖老师的理念是:这是一个生命的结构,王老师到大陆来,他要推展的就是:传统文化,也就是以生命为中心的这种传统文化,赖老师得到了王教授的启发以后呢,他认为一个生命的结构,像一栋房子一样,这一栋生命的房子要有地基,要有梁柱,这个地基呢,就是以经典为地基,从经典当中涵养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德目,做为生命的梁柱,让一个人呢,即有诗礼春秋这样的生命内涵,那么他就会有道义生命人格的这样的人生态度跟形式,这是今天晚上两个人对话的一个具体内涵,对象就是如何教导下一代,让固有的传统文化成为家庭当中的家道,家教、家训、家书的传承,这是这一块的……
教授:……整个是推广的角度、层次更宽广。(赖:是是是……)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或许有些孩子,他可以全天读的,因为父母支持,孩子也可以说有这样的福气,有这样子的命,他就可以全天读,因为我们是希望,在这个时代里面,这个时代等于说是要回归,回归我们民族的文化,更是要救国救民呐,这个时代必须有一些很重的一个……就是说要下重手了,下猛药了,所以必须有人是这样读的,这样全天读的,因为读多读少,读一句话都有用,读一天就有用,读一本都有用,但是我们需要有一些人,要读得很多,所以,像邓小平同志说:先让一部份人富起来,让他们的文化的心灵非常浓厚,那么文化心灵非常深厚,必须要有一种深厚的方法,比如说孩子很聪明,他固然是不必花整天的时间去读,他就可以读到相当高的程度,那这种读到相当高程度的人,如果花整天的时间去读呢,他可能有更加倍的、几倍的深厚,那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有一些这样的人,那所以我在推广的时候,也是心很急,因为不能再等待,所以就……我没有说每个人都要是整天读,因为这个也不合这个社会的状况,而且这样说有人会觉得很恐慌、很恐惧,会害怕,甚至连政府都会干涉,但是呢,这个不得不做,我是这样想,所以,如果你是能够影响人,推广的时候,我想说,在这一方面,可以两种都讲,我以前呢,最先的时候,十几年前,我一开始都是讲,一天读五分钟,十分钟,就了不起了,三十分钟,就不错了,后来我就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更好,到后来,不是我先发现,是有些家长发现,他的孩子读越多越好,所以,我这个全天的读经也是后来才渐渐地加入、产生,那么,到了最近,我去讲读经的观念的时候,也是跟以前一样从头讲起,但是我到最后的时候,结尾的时候,一定把它归结在你要培养人才,要为天地,要为民族负责任的话,你必须让孩子整天地读,一天读六个小时到八个小时,读十年,这样子来看看能不能培养一些比较有深度的,对文化能够有担当的一些人物,要不然的话,如果他只是读得比别人好,他也开了聪明,也开了智慧,也都很有用,已经能够在众人之上了,但是要成为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人,要为往圣继绝学,恐怕还不够力量,现在要产生一些国际性的人物,那么要产生国际性的人物,这个就必须要下重手,而且,全天候读经已经在台湾,在大陆,已经有……台湾最早的那一个私塾,就是如果全天读经,就是要不上学了嘛,那个私塾前几天才过第七周年,所以已经开了七年,叫高伟谦呐,他们已经开了七年,所以说,这差不多五六年了,也渐渐有,各地都有这些私塾产生,那如果是这样子教读经,这样子教他学习,一般人会认为,噢,这个是好像是很苦的,刚才我们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好像担子很重,这些孩子,说要下重手,一定压迫他,我们会有这个印象,其实不是,这正适合他人生的发展,所以,凡是来私塾读经的孩子,不敢说百分之百,至少是百分之八十,都是快乐的,都是愉快的,那么,这个几乎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之外,所以,您的影响力这么大,我是希望说至少留下这一块,鼓励一些人,甚至是您在现在所办的业余读经班,不要说废掉,业余读经班不能废掉的,因为大部份的人都还是一天读一点,一天读一点,累积式嘛,所以累种式的这种观念是非常对的,但是留下一块,或者是你再试验办另外一个班,就变成两种班,这样,我在别的地方推广,也都是大部份都是从业余的,然后再转成全天的,那么业余的还是保留,这样更拉大他们的一种消化力,他接受的更多,所谓的上中下根器一体全收。
赖老师:现在是在这样做,我们是在利用本身的能力,就是我自己这块,第二呢,踫到很多,我这里也介绍过很多,就是鹿鸣这块,他们要全日制的,打电话很多,也非常赞叹……
教授:你自己就可以做,不必介绍给别人。
赖老师:啊,我自己下一步也可能考虑。(教授:太好了。),吴园长那里, 她类似于半全日制吧, 金枝幼儿园的,你在北师大的时候,她就在现场,(教授:噢噢,这个了不起呀),对对,有一个姓吴的,然后三家幼儿园,已经开展了十几年的读经教育,(教授:三家啊)对,有三家幼儿园,吴园长……
教授:她是半全天的?
孟丹梅老师:啊,就是坐在靠走廊这一边,苏小玲后边的第三个,那个就是金枝幼儿园的园长,
教授:啊,我不晓得,没有介绍,
孟老师:可以明天让她来介绍一下。
教授:噢,是啊是啊,有各种的程度,不一样,那就是:最普通的,一面上学一面读,一种是为了读经而开的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现在为了读经而开的小学初中高中几乎还没有,因为两岸的教育制度确实还没有松绑啊,所以小学以上比较不能开,那如果说小学一定要全天读经,就只好在家自学,那幼儿园就没有所谓在家自学,所以幼儿园来开全天候的读经是最方便的。
赖老师:读经,我这样来理解一下,和(?)也做过一个交流,读经肯定是利国利民的,利大家,它里边,对于家庭可以全天时间利用,(教授:是的是的),我们很赞叹他,就让他去培养专业运动员,他没有这个能力的,其实就是认识,主要是认识,没到位的,那行,你做个业余运动员也可以,再不行,你在家里做一群众,告诉你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也可以,先一步一步一步地上。
教授:对的对的,当然是,就是这样,但是我们推广时候,要开出全套,让大家去选择,不过,像我,我比较有一种心机,我是把你当成最高的人,(赖老师:我非常理解)因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嘛。
赖老师:用心所在,现在的情况确实是等不及了。
教授:是的是的,
家长男:王教授,请教个问题啊,你说那个全天读经的年纪是多大合适?还有你说的那个读得时间长,其它的一些课程啊,目前是怎样来安排的?
教授:这个本来是,赖老师已经是胸有成竹了,现在是很简单地讲,就是全天读经,到底是谁全天读经呢?这个读经的对象,就是这个可以读经的年龄啊,其实是没有限制的,从胎儿到九十岁,都可以读,那既然一天能够读十分钟,也可以一天就读八个小时,是一样的,不拘任何人,不过,越小的时候读,他扎的根越深,他的将来酝酿越久,那成就可能越大,当然这个所谓可能就是,每一个人资质都不一样啊,我们就是就着一定的资质,比如说他的资质是六十分,那他读的越多,比其他六十分读的少的成就越大,那我们不能够说,他资质是六十分,因为他读的时间很长,所以他就超过九十分的,这个不一定,甚至他资质只有三十分,但是三十分的比别的三十分的他有长进,就说,我们是看每一个人他的禀赋、基础上长进,来说他的长进越大,是这样子,所以说任何年龄其实都可以读,但是越小的时候,他的长进的空间越大,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全天都读经,他一天读八个小时,甚至一天读十个小时,就是整天学习的时间,都用来读经了,那其他还是用来学习了,尤其现在是多元化的时代,大家更知道,一定更要有更多样的表现嘛,尤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也要求你多样表现嘛,那尤其现在的学样功课,他还开出很多课程,那么如果比较起学校功课,那你说我的孩子都全天读经,那你说我的孩子学很多功课,那谁怕谁呀,那如果这样想,还不能够了解读经教育的道理,也就说不能了解教育之道,因为,教育的道理啊,他是教一个生命,刚才赖老师也这样说,在教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是整体性的,那么所谓的整体性的,就是他是互相影响的,那互相影响,那这个互相影响,学这一科可以影响别科,但是这个影响是影响大与小,比如说学这一科对别的科的影响,学地理对历史的影响,学历史对语文的影响,学语文对数学的影响,那学数学对音乐的影响,各科都会有影响,这是一定的,但是这个影响,我们能不能去归纳出,或者我们直觉上,有没有某一种,不是某几种功课,是最核心的,我称为有笼罩性的,甚至说他是基础性的,因为最低就是最高嘛,你深度就等于你的高度就高了嘛,比如说一棵树,根长得越高,他的枝叶就长的越高嘛,所以,深就是高,所以,假如有某一种科目它是最核心的,在人的生命中产生最深刻的影响的,我们就称为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就等于练武的人练了内功了,那么,练了内功以后,他的十八般武艺怎么办呢?你说不学总是不会嘛,但是,练了内功,内功很深厚的人,要学十八般武艺是很容易的,要这样想,那么你去一直去学十八般武艺学十八般武艺……学那么多武术,到最后是花拳绣脚啊,这样,所以,假如我们的生命是这样运作的,而且我们去考虑,哪一种科目是核心的科目,那么,现在假如能够承认,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而读经是提升语文最好的方式,而且不只是语文,语文又是文化的载体,把语文修养到一个高度的能力,而这个高度的能力正好记载高度的文化,那从文化里面可以熏陶你的生命,使你的生命有文化的教养,而文化的教养,他可以开出你的人格,所以,道德、品格、理想、智慧统统在文化的陶冶当中,慢慢地去显现,所以,学问就可以从他的语文能力这里,往外去扩充,他喜好读书,喜好阅读,他能力强,那么,再来就是人品,尤其是所谓的理想、智慧,这个理想跟智慧,他还不只是做一个好人而已,他要做一个有意义的人,他要做一个合乎天地之道的人,像这样子的这么高深的理想,这么高远的一个理想,请问你怎么培养?你不是讲讲话就好了,他要在内心里面长期地酝酿,他要有圣贤的教导时常在心中盘旋,而且要很久,经过很长久的时间,而且要比较多人,人比较多,大家都读过这些书,大家常常做这种讨论,会互相有一种约束,互相有一种劝诫,互相有一种提挈,这样子才能够使一个民心渐渐转化,所以假如烦恼功课问题,那就是对于整个生命的,我们生命去求学的、生命学问的结构还不能够了解,这个学问是有结构性的,他有的比较高,有的比较低,有的比较核心,有的比较外围,那我们就做最高的最核心的学问,其它的不是不要做,其它的是随便做,就好了,假如这一点不能够认识的话,你就不敢,整天都让他读经好了,这个是我们对于人类的学问,人类的生命啊,因为学问是从生命开发出来嘛,这是对人类的学问,人类的生命,有一个全体的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够做这样子的思考,做这样子的肯定,而听到这种理论的人,他也要够这一种的,也可以说是这一种的智慧,他才可以看到这种理论是可信的,他信得过,所以一般的家长是信不过的,因为一百年来,我们总是认为,要学历史你就要去读历史,要学地理就要读地理,要学数学就赶快去做数学功课,其实不是,要学数学不是做数学功课,你看现在全中国孩子不是都在拚命做数学功课吗?功课好了吗?没有好嘛,大家还是很恐惧嘛,这个小学一二三年级还考个八九十分,四五六年级考八九十分就很难了,到了初中就考五六十分了,到了高中就考不及格了,为什么?因为你认为要学数学,要把数学学好,要赶快做数学题目,要赶快去听数学的课,你要开数学课,你要做很多的数学的题目,要用很深的数学教他,结果数学好了吗?不然,所以一定要思考,这个学问从哪个地方来,你才能够解决这个学问,那如果能做这种思考的人,他就知道,就等于刚才说的,一个有内功的人,他要练十八般武艺是容易的,所以,我们先培养内功,读经就是培养内功最好的方法,培养你的学问的能力的内功,培养你的文化教养的内功,把他整个生命做一个很广大而深远的充实,因为人的生命的世界也是无限的,所以,你吃多少东西进去,让他肚子先有料了,先满腹经纶了,就这个意思啊,这是不是很简单嘛,那么经过印证几年,我们私塾的孩子,经过印证的结果,在学校里面赶不上功课的,你不要上学了,读经,读经读了半年一年,他回学校,功课更好了,有的是说我就不回学校了,从幼稚园就不去学校,小学不去学校,那一直读读读,读到小学五六年级,那人家说,你都没有上学,你功课怎么办?那他说功课拿来给我看一看,就自己会了,何必呢?你何必拿那么多时间来做那些功课,因为那些是十八般武艺,只是花拳绣脚啊,一定要知道这一个原理,要不然的话,我们总是不能逃脱五四以来的一种盲点,我们被五四骗了,五四是从哪里来,从美国来,全世界被美国骗了,美国是怎么教育,这个是科学教育,没有文化教育,美国对生命是没有完全了解的。
家长男:你说古人教育的那种方式,就是现在的这边讲的私塾的教育,就是古代的私塾教育吗?
教授:也不一定。
孟老师:他问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私塾,是不是古代的那种教育方式?
教授:有类似的地方,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个类似,有一样有不一样,那为什么会有一样不一样呢?因为我们现在所想的是从整个人性出发来想的,假如古人的教育合乎人性,那我们的教育也合乎人性,所以跟古人一样,假如古人的教育不合乎人性,我们合乎人性,我们就跟他不一样,所以,一样不一样,不是我们去看看古人这么做,我们跟着这么做,不是的,不一样也不是说,中国古人都是封建呐迂腐啊要打倒,我们也不是这样子的,所以才跟他不一样,所以一样不一样都无所谓,只要你合乎人性就对,假如我做的跟美国一样,那也不是因为我去学美国,也不是因为我去尊重美国、崇洋媚外,我才跟美国一样,是美国那一套合乎人性,所以,假如我来教数学,一定跟美国差不多,我教文化,一定跟中国差不多,是这样,那但是,我们是要培养人才的,所以古人读私塾,尤其是从唐宋以后,有很多读书人是为了做官,我们现在不是要做官,这可以不一样吧?因为人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嘛,那所以说五四时代那个鲁迅一直批判的,胡适之一直咒骂的那些私塾的这种罪过,我们可以没有嘛,那么古代的私塾是说,教不严,师之堕,所以处罚嘛,你背不会就处罚嘛,那我们现在不是嘛,我们现在是知道人性是,有的程度,有的天赋比较高嘛,有的天赋比较低嘛,有的他今天精神较好,有的时候今天精神不好嘛,所以他有时候背的快,有时候背的慢,有的人背得快,有的人背得慢,我们就顺着他嘛,那我们也没有一个一定的体现,说你如果东西没有背完,这个私塾老师会对不起东家,然后就是一直逼呀逼孩子,我们不需要这样子对不对?所以鲁迅一直骂,五四时代一直都骂,这个孩子在私塾都被打得很惨,那我们可以不必打嘛,就不一样嘛,为什么?因为这不合人性,我们就不必嘛,那么合人性我们就要嘛,所以现在不是中国古代跟西方古代,或者中国现代跟西方古代,统统不是这个问题,只有一个人性问题,所以从人性来考虑,什么都可以收,什么都可以拒绝,但是一定要有理由,而这个理由不可以说,因为谁怎么样,因为谁不怎么样,不是这样,因为人性,那看谁对人性有了解,或者说看谁真的从人性出发,来讲这个问题,如果从人性出发,我们就可以信,如果不从人性出发,你管它是谁的,你管它是古代现代的,所以不是越新的越好,也不是越古的越好,也不是中国的好,也不是西方的好,统统不是,是这个观念,这样,所以有人说这个很像古代的私塾,我说为什么很像你知道吗?因为古代私塾有很合乎人性的地方,但是也不是完全一样,因为古代私塾也有不合人性的地方,那么五四时代他所看到的不合人性的地方,也是看得很准的,他也看得对的,你看都是为了考状元,都是去压迫我们的孩子,对不对?这个讲得对,那我也不是因为五四这样骂,所以我就不敢了,我们不敢说我要去考状元,我们也不敢说要打孩子,不是,我们不打孩子是人性上不要打孩子,是这样子的,我们人性上是要培养一个光明的丰富的生命,而不是只为了考状元,但是我们孩子也可以考状元嘛,你不是为了考状元教他,但是他有能力考状元嘛,考状元为什么不行?因为考状元可以为国为民嘛,可以治国平天下嘛,为什么不考状元,但是我们不是为了考状元而已,就是这个,从这里思考,你才真正会了解我们读经在做什么,这个赖先生也是这样想的嘛,一定是这样想,要不然他干嘛要这样辛苦呢?他如果不这样想,那怎么会那么多人都这样信服呢?但是信服的人,跟着他走的人,都不一定了解这么清楚,有人说,唔,听说读经,功课可以好一点,就赶快送孩子读经,他不是很清楚,但是这种人我们也收,为什么?久而久之,这个孩子也转变了,所以我们立心所在,不能够有功利杂质,不能够有各种的污染的成份,但是他来了,他可以用污染的心来,没有关系,这样,因为我们可以转化他,所以到最后,人要比智慧,谁看得高,谁看得整全,所以,我们是从原则上,从原理上,从最基本上来立根基,那么从最完整的广大层面来选定一个中心点去做,所以,既有原创性,又有圆满性,如果能够这样认识,你就知道,噢,非这样做不可,除了这条路这外,人生没有别的路走,都在浪费人生,都在浪费孩子,所以知道的越深,你就越坚定,知道得越深,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之道,真正的教育之道,那只有这条道,才是真正的让一个孩子幸福,他不只现在幸福,他一辈子幸福,所以,有些人就是快乐主义,快乐主义就是说,前几天又听人家这样说,其实这个快乐主义老早就有了,我们要给孩子快乐,孩子就是要有这个很灿烂的童年呐,那么台湾也有快乐主义呀,他也参加教育改革,但是快乐主义在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很好很舒服,没有人跟快乐主义走,因为家长都说,我的孩子现在快乐,将来就不快乐,那叫快乐吗?所以没有人跟他走,那他们就说,那孩子都是整天到晚关在那里读经,噢,这个那么辛苦,你去学校就不辛苦吗?去学校的孩子每个人都叫苦连天,大部份的孩子去到学校去几年了,眼神都呆了,在厦门呐……
孟老师:昨天,一对夫妻家长,送一个孩子来,上四年级的一个男孩子,在学校跟数学跟得很辛苦,然后孩子本身也挺好的,他父母就是实在不希望孩子的自信心再受打击,然后知道这个消息,就要送孩子来读经,昨天这个孩子呀,他坐在金老师的院子里,当时金老师也在场,金老师看见我们都在场,跟他爸爸说呐,你来这里读书,第一个不用写作业,第二个,不用考试,第三个,不用算数学,第四个,只读书,读到会背,不要求你每天都会背,你每天读就是了,读到你会背……(中间有缺失)
家长男:……现在外国都大谈这些东西,而且他还上了档次,人家那些小女孩,我不知道都是些歌星啊,明星啊……(中间有缺失)……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呢?又漂亮,又可以普渡众生,这种现象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已经上了一个档次了。
孟老师:他的女儿是在我们学堂读书,(教授:噢),那我们学堂呢,我是严格禁止老师把他的宗教倾向带进来的,然后你也没有这个书提供给孩子们,但是老师他自己会看,自己会看我提的要求,就是说,你如果看,你放在你自己的寝室里面,孩子们拿不到的地方,但是呢,(益君?)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是因为我们其中有一个信佛的老师,她的女儿跟她住一个寝室,他经常会讲一些佛教故事出来,就是这半年吧,(男:是惠民吧?)不是惠民,陈志斌老师是从台湾回来的一个老师,她的女儿心如跟她住一个寝室,所以每一次她们之间会讲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又普渡众生,长得又漂亮,又很端正,这都是她的想法,然后,最近这一段时间呢,凡是她问我这个问题,我就会跟她讲一些,希望她能够更多了解,然后将来再做选择,(教授:对呀对呀),然后呢,最近我想想,因为她年龄是十一岁了嘛,十一二岁,她又比较喜欢思考了,所以呢,我就给她看王财贵教授的《经典、儒家与读经》,看《从良知而行》,然后她也很喜欢看,所以呢,我是觉得,千万不要表现出太紧张,也千万不要表现出太关注,因为这个都是她在读经过程中的一个过程,随着她读经的总量越来越大,然后她的智慧越来越提升,那我们不是说她这个想法不好,是将来她会有更加理性的选择,就是说,如果她真的选择这一个,她是基于理性的考量,而不是一些感性的,因为崇拜呀,偶像呀。
(中间有家长发言听不清)
教授:有些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他是非常高兴的……
家长男:我们是很理解,但是我妈跟他外婆就会有点难以理解。
教授:啊,这也是好事,富有慈悲心也是好事。
伯毅老师:我们那儿也有一个小孩也是,就是七、八岁的孩子,也是,他受家里的影响,他家里人就信佛,他就信佛,他也一天老是拽着大人要跟人家谈佛理。没有关系,过一段时间他就转变,过一年两年他会变的。我十几岁时候也信佛,现在也不是很执着。现在只是没有定,他自己的深度,生命有成长,到最后就自己会变化,也不一定说,,今天就这样信了,明天我就一直这样信。会慢慢化的,不着急,你不要太看重,他就是个过程。
王财贵教授:就更完美,更广大高明的一种愿望,因为人的心灵本来就无限的,所以都想要追求无限是这样的,因为人的心灵都有追求广大、高明的一种愿望。因为人的心灵本来就无限,所以都想要追求无限。那么当一个人的心灵很空虚,都没有什么基础,他很空虚,他没有智慧,所以有一些比较高明的东西,比他生命高明的东西会吸引他,于是他就会产生信仰了。那么,有些人就这样产生信仰,那有些就这样信仰就一辈子,这样,那么这个是好是不好也很难说?因为人类自然有宗教的情怀,宗教情怀就是向往最高明的生命境界,这叫宗教情怀。那宗教情怀是不是要信宗教,那倒是不一定。那么假如说一个人选择了宗教,如果是由于是,比如说西方或其他国家有所谓国教,你国家规定要信这个教,这个是莫明其妙的,这是不大应该,但是一般人认为,有宗教是一种对人类心灵的提升,所以有这个国家来叫你信宗教,也不能够说不好。但是,还不是人性的、完整的、最好的处理。所以最好的处理是:一个人在比较成熟的时候,而所谓这个成熟是他自己等于是能够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他的生命已经是有许多的内涵了,而不是他生命很空虚,一遇到一个他就信了,那这个呢,是不是他所要的呢?也不知道。他还没有看过别的,于是他就一听就信了,有些人是这样。而且宗教有一种很不好的传教模式,往往有意无意之间就告诉信徒:你既然信这个教,不能信别的教哦,信第二个教就是什么?就是欺师灭祖哦。这个要受什么天遣的哦!这个都让人害怕。所以很多人就是愚夫愚妇了,就一辈子信了,就这样子,他不敢改。那其实我们是希望,尤其像儒家的态度,就是希望你自己的生命自己去开发,而你自己有自己的选择,这样子,那么选择了以后,你的生命再开发,你还可以再选择,随时都想要选择最恰当的。那这样子,整个生命不是一直在前进中嘛?这样子我认为最好的信仰的模式。那么像我们读经的孩子,我们是一直希望有宗教信仰的人开读经班,不要把宗教信仰带进去,一直都有这种劝告,但有些时候劝告也劝告不完。因为有些人他确实有宗教的狂热,他很希望,我信这个教这么好,我为什么不把这个好的给别人?他没有读过孔子。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说“已所欲施于人”,没有这样讲。“已所欲施于人”是不对的嘛。你的欲到底是真的对吗?但你所不欲至少你知道这个是不方便的,错误的,这样子,你已所不欲你不要加给别人,你自己不喜欢的你不要加给别人,这种是可以的。但是你希望你自己认为好的,你安知道对别人一定是好?你这个又不是最高。所以生命总是要开放,我们的前途一直都是要开放,这是我的想法。读经的孩子他培养出来的能力,他可以去尽情的开放,开放到对生命需要有一种依皈的时候,他或许自己可以选择,所以这个孩子,他没有关系了,他还是个孩子,我们假如不用强烈的引导,假如家长不强烈的引导,没有老师一直带着他,他将来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他会做选择的,我认为这才是最安稳的。一个人是这样,整个国家民族也是这样子,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没落的时候,外面一有风吹草动啊,这个整个民族有些时候就被吸引走了。而且吸引走了以后,那一个东西呀,有些时候力量很强,又是用一种语言或者思想的暴力,他告诉你,只有这个才是真理。那这样子,整个民族就往那里去了,这个是不对的。所以像五四时代,这些学者用他的学问,然后来叫我们走向全盘西化,这些是宗教。那么因为民众的心灵毫无认识嘛,都是愚笨的人民嘛,所以就被洗脑了嘛。那么这个五四叫我们这样做,后来又来了一个政党,叫我们一定要往那里走,而且这个政党力量是比那个学者力量还大,他拿枪杆子对着你。这是不对的你懂吗?这是错误的。如果是一个真正高明的思想家,真的是圣贤的人格,他一定会像孔子一样“学而时习之”,他一定说“见贤思齐”,不是说“我是贤者啊,你们都来跟我学哦,不可以跟别人学哦”,孔子见贤那个“贤”呐,不知道是哪一个,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啊,这才是真高明。所以真高明的人不怕别人背叛他,也不怕别人去信别人,因为他高明。只有不够高明的人才说:你不可以再信别的,你只能跟着我走。所以任何宗教如果有很强烈的一定要吸引教徒,这个宗教,我就判定他,他一定是低级的。你高明何必呢?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如果一直从人性出发,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只是为了让一个人的完成他成一个人,成一个真正的人,我们为这个目的而来教育,或者说而来培养自己,这样子就好了。所以,你的孩子,假如说你的孩子现在读经,读经的范围是广阔的,儒家、道家、佛家、基督教,我们都读的。本来我想要编那个回教的《古兰经》,我常去过马来西亚嘛,马来西亚他们是回教国家,虽然我所接触的是华侨,他们不一定信回教,但是马来西亚是回教国家。我就跟他们商量说,我要编回教《古兰经》。因为像我已经编了道家的《老子》全本,《庄子》是选的,选内七篇的。那么我编的佛经,佛经也是选的。有一些佛教徒就在骂我了,说:佛经人家一部一部的,你怎么把一部只选一章出来讲,一章还选一段出来讲,你这个是对不起(佛),你是谤佛。我说将来谁先成佛你还不知道呢,你不要先说我谤佛,你这么执着你能成佛吗?是吧,我不怕。然后我要说要编《古兰经》,《古兰经》也是一大部啊,所以你只能选嘛。他们说你千万不要,他不是骂你呀,他会杀你的。(大家笑),那我编它干什么?所以我们的孩子就不读回教的经了。而我们读《圣经》,因为《圣经》这个基督教的人没有那么狠嘛,(赖老师:比较博爱啊),(众笑),懂吗?所以等于是我们教读经的孩子《圣经》都读啊,至少读他重要的地方,至少我们选择一些重点来读,但是回教的书我们就一概不读。为什么?因为我们怕。(众笑),所以,怎么信宗教,我都想,我们尊重任何宗教,因为他总是比我们一般人的理想高,因为他是因为他的生命太低了,太堕落了嘛,所以他要追求高明嘛。那追求高明,我们刚才说是人类的本性嘛。那当然,所有宗教的教主所创的教一定都比一般人还高明啊,一定的,但是高到什么程度?你就看不见了,因为你的层次太差了,怎么看得见?但是读经的孩子我们就希望他看见。读经的孩子因为经典智慧的熏陶,他纵使人格体证还没有像教主那么高,但是他可以去知道教主到底在想什么,像这样子他来选择他的宗教,他就有他自己的一个主张了。他就不会因为很空虚,一个东西来就被吸过去了,他一被吸过去就被限定了。你的生命被吸过去而被限定,你这个生命就有限制了。要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宗教不能够随便讲,也不能够随便劝人家入教。那读经班更不能够传教,这是我的一个原则了。
家长男:所以说就希望那些学堂的老师要正确地引导。
王教授:噢,是是是,如果学堂老师没有正确引导,你就赶快把你的孩子带走,我不能够去盯着每个学堂你们要怎么样,但是我都劝导一些家长你要睁大眼睛随时考察你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在这个学堂不快乐,在这个学堂好像没有什么进步,反而学到一些坏习惯,那你要赶快把他带走。但是假如你的孩子在这个学堂有进步,但是还没有变成圣人,你不能说:我的孩子怎么还没有变成圣人?你不能这样讲啊,因为别的地方也没有让你的孩子成圣人啊!那有进步,而且进步很大,那孩子还快乐,还愿意,那这样就很安心了。又有些人很莫明其妙。他的孩子在学校里面什么功课都赶不上人家,后来来这里,噢,语文进步了,喜欢读书了,但是他回学校去考试,数学还不好,你看你不是说读经很好吗?各科都会长进吗?我孩子数学还是不好。噢,完蛋了,那你不要来好了,不要来就会好嘛。(大家笑),(赖老师:更坏),对呀,所以说不可以这样子来要求。所以我们只看说在每一个人的层次上有所长进,而且是最好的长进,这样就值得我们去做。因为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不是一种算术、一种数学,二加二等于四,我们是给他机会,期待他有所成长。所以我们开给他机会,假如说这个教育可以有最大量地成长的机会,这就是最好的教育了,不可以说每个人来到这里,每个人都是圣人了,不能这样讲。
赖老师:大家都可以交流交流啊,非常难得。
教授:是啊,赖老师在深圳这个地方,不仅深圳,他全国闻名啊。
赖老师:没有没有,我们就是读书,刚才讲的,像宗教,实际上是两种状态,一种是空虚的人,吸过去的,一种是自己有一种聪明的智慧的选择,读经典它是一种水涨船高,它根本不是说你没有那么高,非得要拚命要抓得那么高,练得很辛苦。自己把那个水就放满了,我根本就不用练那一点了,直接就上去了,所以有个这样的功能在里面。而且就算我们从功利的角度,要达到什么目标,经典都包涵了,记忆力他比那个没有读的好啊。认字他认得快啊,是不是?他语言表达也很清楚啊,层层他都在提高,当然你看童话故事也能够认字,也能练记忆力,但是它不综合,它只是一个层面,而经典是全包涵了。认字也认了,道德水平也提高了,语言能力也上来了,甚至外貎也变了,长相也变了,声音也变了,这个我们就是验证,已经体验到了。我们的孩子——我每次讲课,大家说我帅不帅?没几个人说我帅。但是我把我女儿带出来,大家看这个孩子,怎么样?非常漂亮。怎么来的?那爸爸不帅怎么女儿这么漂亮。读书读出来的,(大家笑),这是体证啊。那爸爸的声音准不准,不准!客家人,普通话讲得话不怎么样。但是我放我女儿的声音,大家听这个孩子的声音准不准?谁敢说她的普通话不准?她就是很标准。还有她的思维格局,她的思维格局是很宽很高的,她很多问题,所以要讲一个小故事:别人看到马路上工人在修马路,就看到在工人修马路,可能大人内心还批评一下怎么又政府搞什么东西了,那我女儿看到说,“爸爸,你看工人叔叔修马路”。我说:“对”。她说“说明规划局的领导没有规划好”。我说,“你这么小的七八岁的孩子说人家规划局的领导?”她接着说,她说:“爸爸,要是我们的人生从小不进行规划,长大以后,要经常在脑袋里挖马路。”(教授:呵呵不错),所以她这个格局变了。我说多少成年人,三十岁四十岁,思考过这个问题吗?自己浑浑噩噩地长大了,再把孩子又培养得糊里糊涂地不入道,连一个做人的基本标准现在很多人都还没搞清楚。人,什么叫做人?老虎、动物也在长大,长大没有成人。所以现在我们家长把孩子天天去学数理化,学钢琴,学跳舞,学了很多本事,长大呢?不会做人,长大未成人,那他跟豺狼虎豹有什么区别?你怎么知道他长大会干好事呢?他完全可以成为负面的,而这种社会现象已经是比比皆是,所以长大而未成人。经典教育他重要的一定要解决人性的问题,培养出一群没有做人标准的人,这是很可怕的一个社会现实。所以,这个我们也是做了很多思考,首先当然我们要有条件的,当然要全日制,专业的一种培养;就算没条件的,你先要解决这个基本的人性问题,先学会做人,解决这个地基问题,地基解决了,楼房还是有区别的,有十层的楼,有五十层的楼,有一百层的楼,区别在哪里,结构不同。如何去产生这个结构?那就是读经典,读经典里边也还是很多讲究的,读什么经典?怎么读经典?也是有讲究的。有个孩子,他接触到佛经,这个东西一点都不用去担心的问题。一个是他到后面他自然会重视自己的一个选择;第二,就算他将来选择了普渡众生这条路有什么不好?(笑),他要能当观音菩萨有什么不好?好得很,就是看他有没有这个造化,(男:缘份呐),对对对,事实上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各个层面的。家长现在也是稍微打几个问号,实际上很多问题就解决了,就是不问,看到别人在学钢琴——深圳叫钢琴之都啊,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在学钢琴。学钢琴是什么概念啊?第一你完全不知道这个孩子学完钢琴是什么状态;最主要的,他花的钱,花的精力是太大了,最少是十万块,学钢琴啊,最少要花十万块;而且是家长每天在陪他练琴练几个小时,送去学琴又学一两个小时,这么大的努力,你最后出来的结果,我不知道你看到了什么结果。但是你要花这么多的钱,花这么多的时间,你学学经典试试?
金蔚老师:学钢琴最后就是成郎朗了,(赖老师:目标就是郎朗了),完了以后就说,“我的老师是坏人”。(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