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7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季小儿易上火 妈妈巧当“消防员”(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 14:4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一阵子,我家宝宝就是上火,三天没拉大便,后来生一场大病,今天看到这个文章,特意发上来.请各位家长多多注意.
此时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而我们周围的人群,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却总是频频“上火”。儿科医生提醒,小儿上火容易使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以在冬季,妈妈要注意及时给小儿“灭火”。
  近段时间,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出现便秘、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上火症状。而孩子一上火,抵抗力就下降,过不了几天,又出现了感冒、咳嗽等症状。于是,如何帮孩子降火就成了最近妈妈们最头疼的一件事。由于小儿脾胃虚弱,儿科医师提醒,给孩子降火也要讲究方法。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儿科主治医师王爱敏介绍,“火”属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炎症反应”。在小儿多因外感火热之邪(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由于冬季气温低,小儿室外活动少,饮水量减少,有时开暖气或空调,又不注意房间经常通风换气,再加上有些小儿喜食荤菜,蔬菜、水果等偏碱性的食物吃得少,往往伴随有便秘,易形成酸性体质,体内热毒日久蓄积,削弱了小儿的免疫力,易导致各种病原体的入侵。常表现为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流感、复发性口疮等上火症状。
  在门诊中,她经常碰到一些家长给小儿盲目降火的现象。首先最常见的是:“长时间以清热降火药和凉茶来预防上火。”其实,凡具清热功效的中药多属苦寒之品,久服易致胃寒,造成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而且清热降火药和凉茶配方固定,没有针对性。若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可选择使用“玉屏风颗粒”、“童康片”等中成药。
  其次是:“上火了,必须得用中药才能好,西药是降不了火的。”事实上,“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疾病具有某些共同表现的一种笼统说法,而凡是能减轻温热症状的药都可称为寒凉药,即下火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药中的抗生素也可以说是属于寒性的药品。那么上火了,是否也可以用抗生素来对付呢?这需要看上火的原因,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上火,就必须要配合使用抗生素才能治愈,单用降火的中药有时可能会拖延甚至加重病情;而有些病毒感染导致的上火,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也会自愈。
  王爱敏提醒,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她认为不主张用药物来预防。一般通过调理日常饮食、生活起居方面加以预防即可:在生活起居上,特别要注意给小儿适当穿衣,平时穿衣应遵循背暖、肚暖、足暖、头凉、心胸凉的原则,过热易致小儿上火。判断方法:用手摸颈后部,若发潮有汗,说明穿得多了;若摸时较凉,表示穿得少了。在日常饮食上,“过补易上火”,如果摄食过多鱼肉等酸性食物,易导致小儿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此时要注意搭配一些碱性食物,如海带、青菜、莴笋、芹菜、香菇、胡萝卜、萝卜等;适量饮水,多喝水可保持黏膜湿润,抵抗病原体入侵。
  孩子如果有上火现象,家长可根据下列症状来分别降火:
  1.心火:可表现为心胸烦热,夜不成眠,面赤口渴,尿黄便干,舌尖红,或生口疮。可服用莲子汤;
  2.肺火:表现为咳嗽痰黄,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痛,舌红苔黄。可吃点猪肝;
  3.胃火:胃痛,反酸,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饮,或牙龈肿痛,口臭,大便秘结。可服用绿豆粥;
  4.肝火: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多梦。可喝梨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btchengjh + 1 + 1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1-15 12:49: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我宝宝就会经常上火,学了点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19 14:20: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22 00:4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cxd405 的帖子

谢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11:13 , Processed in 0.12851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