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撒谎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 06:4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其实,对于孩子撒谎这件事,我并没有十分地紧张,怎么讲呢,我觉得和孩子其他很多问题一样,或者只是孩子成长必经的一个阶段吧。
  我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也撒过不少谎,但现在呢,说真的,挺诚实的。或者说,根本就不屑于撒谎。

  当然,不紧张不等于不在乎,就孩子撒谎这个事,适当的重视还是有必要的。要重视,当然首先就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就我感受到的大抵有这么几种情况:

  其一:孩子年龄的问题,只是孩子的一种想象。或者是孩子表达意愿的一种方式。

  其二:出于自我防御性。在我看来,孩子很大一部分谎话,都是基于这种情况而产生的。做了不好的事,怕受到大人的惩罚,于是,撒谎,试图籍此来躲避惩罚。

  其三:出于虚荣心。几个小朋友一起攀比,一个小朋友说:“我家有一颗足球。”另一个小朋友说:“我家有两颗呢。”这时,我们的孩子可能就要产生“吹牛皮式”的撒谎了:“这算什么!我家有一百颗呢!”

  那么,又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撒谎问题呢?我基本上是如下几个办法吧。

  1、配合孩子的“谎言”,和孩子玩一场游戏。

  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比如三岁以前,我感觉那时的孩子的谎言往往是无意识的,或者说,只是他丰富想象的一个产物而已。

  有段时间,儿子经常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刚才给一休哥和小叶子打了个电话。邀请他们来我们家做客。他们应该已经在路上了。”我当然知道这是假的,但我每次听他这样说,都会立刻蹲下来,笑眯眯地,真诚地问他:“这样啊。那我们得赶紧去准备些食品招待客人了。”然后,和儿子一起去胡乱忙一阵子,佯说是准备食物。过了一阵子,儿子厌倦了这个游戏,自然就不再那么说了。

  2、当孩子表达能力还非常有限时,他所谓的“谎言”可能只是他表达意愿的一种方式,甚至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如果可能,满足孩子。如果不可能满足,也别揭露它。

  有一次,一个我并不熟识的小女孩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我随口赞美道:“好漂亮的衣服。谁给你买的?”女孩仰起脸,认真地告诉我说:“是我妈妈买给我的。”我接着说:“哦。你妈妈把你打扮得这么漂亮。”她又说:“是的。”这时,旁边有位婆婆悄悄地告诉我说:“这孩子根本就没妈妈。她妈妈和爸爸在她半岁时就离婚了。再没回来看过她。这衣服是前几天,我和她奶奶带她上街时,买的。”
  你看。孩子只是在想念她的妈妈而已。她只是希望妈妈能给她买这么一件漂亮衣服而已。

  3、忽略孩子的谎言。

  孩子那么小的时候,其实对“说谎”这个词,并没概念,这时,他偶尔撒了个小谎,我觉得,作为家长着实不必太在意,更不用马上指出来:“你撒谎了!你不应该撒谎!撒谎是不对的!”甚至,给他讲一些和撒谎有关的故事,比如《狼来了》、《长鼻子匹诺曹》来试图阻止孩子撒谎。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没必要的。这种情况,在我儿子两三岁时,曾出现过数次,当时,我老公就是我上述的行为,事后,我悄悄地对我老公说:“下次再出现类似事情,你可不可以不要指出来,当没有这回事吧。他还这么小,他对‘撒谎’还没有概念的。他可能只是随口那么一说而已。过嘴不过脑的。你紧张成这样,无异于是在把‘撒谎’这个词灌输给他。甚至还特别强化了。”感谢老公后来的配合。

  这点,就好象有位专家在谈到孩子“打人”这个问题时曾说,孩子很小的时候,随手拍了另一个小朋友,其实,他并不知道他那时在“打人”,他甚至只是在表示友好,可是,这时,家长着急了:“哎,宝宝,你怎么可以‘打人’啊?‘打人’是不对的!”得,这下子,孩子明白了,原来这样子就叫“打人!”下次,便真的“打人”了。

  4、不质问孩子,从而不激发孩子的谎言。

  这招我是从《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学到的。它主要是讲,家长不要去问那么可能会导致孩子撒谎的问题。

  比如,你去做饭前,可能要求孩子在你做好饭前,把玩具收拾好,可是,当你从厨房出来,你发现地板上还是一团糟。这时,如果你象个检查官似地问:“你怎么还没有收拾好玩具?”那么,你的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导致他的撒谎行为了:“我本来是收拾好的,但是……”他都难免不告诉你“后来,小猫又都给它们弄乱了。”于是,你又得为他这笨拙的谎言生气了,训斥他,接下来是他更进一步的辩解和哭闹,一个本来不必如此麻烦的中午变得一团糟了。

  那么,与其质问孩子,不如,把你看到的真相,直接陈述给孩子:“我看到玩具还没收起来,你现在去收一下吧。”

  从而不但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吵闹,而且没有给孩子创造撒谎的“机会”。

  5、不因孩子的真话而责备和惩罚孩子。

  有段时间,儿子每次从幼儿园回来,都告诉我说:“妈妈,我今天中午又没睡觉,我就睁着眼在床上躺着。”我一听,心里其实挺担心的,为了上幼儿园,每天都不得不早起,如果中午不午睡,睡眠怎么可能够?但我并没因此责骂他甚至惩罚他,试想,如果,我听了他的陈述,脸一沉,凶巴巴地说:“你怎么能不睡午觉呢?别的小朋友都睡,你不睡,你不无聊啊?再说,那样子……”第二天,他还能再对我如此坦诚吗?在他的头脑里,他无疑会形成这样一种想法:我不能说真话,说真话是会受到责备的。于是,出于防御性,接下来,他没睡午觉,也会声称自己睡过的。还好,当时,我很珍惜他对我的坦诚,便只是轻描淡写地讲:“哦。这样子啊。那看来我们晚上只好早点睡了。”

  6、用实例告诉孩子说谎是没用的。说谎终归是会被发现的。

  因为儿子的鼻炎问题,近半年时间,我一直都控制着他的饮食,不许他吃上火的东西。这样子有一天,我从厨房里出来,发现儿子没在客厅,而卧室的门紧闭着,我就去推卧室的门,结果,门竟被从里面锁上了,我就敲门,喊儿子开门,这时,我听到儿子在里面应:“哦。来啦。”接下来是一阵叮了咚了的声音,几分钟后,儿子总算把门打开了,我一眼就注意到儿子嘴边残留的没来得及擦掉的“炸麻花”末子,我就笑眯眯地问他:“吃麻花了吧?”儿子挺紧张的,望着我,“没”字说了一半,又吞了一下去了,我便蹲下来,还是笑着说:“吃了也没关系。承认便是。说谎是没用的。总会被发现的,比如,我就从你的嘴角发现了你吃麻花的事实。所以,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能承认,因为撒不撒谎,结果都是一样会被知道的。”儿子这时也笑了,坦白地说:“是的。我吃了。我只是想吃一点,尝尝味道。”我说:“哦。那么,味道如何呢?”他讲:“嗯。挺好吃的。”我就同情地说:“是啊。是挺好吃的。油榨食品不健康,但都挺好吃的。只是考虑到你的鼻炎就不敢给你吃。医生讲,对付一冬天,如果不犯,可能就能好了。你愿不愿意继续忍耐和配合一下妈妈和医生呢?”他讲:“好。我愿意。”接下来,他告诉我他把剩下的麻花放在了梳妆台的抽屉里,我拉开抽屉一看,不但看到了他还没来得及吃掉的麻花,还看到了,他来不及咽下去,结果听到我敲门,而匆匆忙忙吐在抽屉里的残渣。我默默地收拾了这一切,儿子在旁边对我讲:“撒谎是没用的。总会被发现的。所以,撒不撒谎都一样的。没必要撒谎。对吗?妈妈。”我笑应:“对。是这个理儿。”

  7、父母当以身作则。

  有一天中午,我第N次接到推销某种商品的一位推销员的电话,邀我去听什么课,因为是熟人,我不好生硬拒绝,便顺口掐了个理由:“不好意思。我下午还要上课。去不了。”当我放了电话,身边的儿子天真地说:“妈妈。你撒谎了。今天是星期五。你下午不用上课的。”

  那一瞬间,我真是惭愧死了,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算了。我权衡了一下,结果,居然选择了撒另一个谎:“噢,真的呀。我竟然忘了。”

  事后,我真后悔得很。作为大人,有时这种不得以的以谎言作推托的情况常常在所难免,但尽量还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吧。另外,如果避不开孩子,不若就对对方实话实说,哪怕因此失去了什么,也比给因此给孩子竖了个不良的“榜样”要好得多吧。

  8、放松下来。相信孩子的自我成长。

  我在本文的一开头就说过,我小时候也说谎,但后来,为什么不说了呢?那时候的家长很忙很累也不比现在的家长如此注意孩子的点点滴滴,我的父母真没我这么好的耐心和时间一点点分析如何应对我撒谎的问题,可我后来,还不是不撒谎了吗?

  这纯粹是一种自我成长和修养的结果吧。

  印象最深的是,我上中学后,突然有一天,遇到一句名言,名言讲:“如果你撒了一个谎,那么,你就不得不继续撒一千个谎来圆这个谎。”这句话,当时真是击中了我,我仔细想了一下,可不真是这么回事。

  我的学生W有一天从学校回来,对他妈妈和我说:“今天我数学考了98分。”(事后证明,这时一个谎言。)
  我听了,问他:“试卷呢?”他答:“嗯。改完了。老师又收上去了。说明天发。”(为了圆第一个谎言,不得不说的第二个谎言。)
  第二天,我又问:“试卷发了么?”“没。老师可能忘了吧?”(第三个谎言。)
  我接着问:“哦。那究竟是铅印的,还是老师自己出的题目?”“铅印的。)(第四个谎言。)
  ……
  当然,这件事以他的妈妈后来打电话问了老师实情而告终。

  而我那时,究竟撒过什么谎,想来大抵也无非类似如此生活学习方面的事吧。但自从遇到那句名言后,我忽然就自己相通了“撒谎”这件事,其实真够劳累人的。从此,便当真不再撒谎,哪怕,说真话,会被狠狠地责骂,我也愿意一次性地承受,从而至少获取了心灵的轻松。

  所以,在父母做好自己的前提下,请给孩子充分的时间,不急不燥,耐心地等待孩子自我成长自我修复吧。要相信,一个从良好而正直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孩子,一定不会有太大的品性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candyxiao020 + 5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1-11 12:38:20 | 只看该作者
讲得好好,真是这样,有谁没有说过谎话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11 22:29:06 | 只看该作者

赞成

讲得真不错,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27 , Processed in 0.279799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