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tracylin2002h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在讀易經的,請進...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0-2-18 00:43:22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打算下个月开始读易经,这样的资料真是太及时了,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谢谢参与!一起 讀易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0-2-18 18:32:5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经验很宝贵,更宝贵的是一片爱子情深,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0-2-19 18:32:1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谢谢分享经验!我们正在读论语,之后读易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0-2-19 19:18: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我正打算先让宝宝读论语,然后读易经,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0-2-22 11:31: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正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期待楼主能把学习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我家小子也准备学《易经》,但我没头绪,不知要怎么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55:22 | 只看该作者
一,說〔易经和其他经典不同〕,其實,細細說來,每部經典都有其特色,只是易經有些特色是較為明顯罷了。不過,在兒童讀經的立場上看,任何經典都可以一視同仁,以不變應萬變。連英文德文都可以用讀中文經典的方法讀了,何況易經是中國書?不知田田媽何以在此要有疑惑?

二,以我看帖猜測,之所以有疑惑,主要乃是出自於對讀經理念的不明白,讓孩子讀經,而想要孩子有所理解。帖文說:易經〔是一个非常需要钻研的经典〕,又說〔64个卦象要记熟,每一爻要在诵读中体悟。不同的变化,转化,都有的玩味。〕又說:〔如果卦不熟,就开始解经的话,就感觉很夹杂的感觉。〕須知任何經典都須要鑽研,不只易經,但所謂鑽研體悟玩味等工夫,是已經沒什麼前途的大人做學問的方法,不是孩子讀經的方法。孩子讀經只須熟記,是不必管什麼鑽研體悟玩味的。一去體悟玩味,便耽誤了。因為大人以理解體悟為有所得,有所用,所以常不自覺地也教孩子去理解體悟,教得煞有介事,孩子也好像開了一點聰明,以為可喜。其實,他的強記的能力與默默醞釀的可能性正被這種教育方法耗散了。將來一生對於易經,或許不能精熟,又很容易養成了思考的習慣,如果易經必須在思考中起用,則對於〔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之教,將遠隔千山,難有〔不急而速,不行而至,知幾其神,通乎晝夜〕之德,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得不償失,莫此為甚也。

三,因為易經成書的歷程和全書內容的編排之特殊,也令人產生某些不必要的疑惑。帖文說:教孩子〔诵读《易经》,是只有64卦的卦辞和爻辞的版本。〕這是相當奇怪的版本選用方式。本來現行的整部易經,是由兩部份組成。第一部份是經,大概是孔子以前的原文,第二部份是傳,大概是孔門對易學的解釋,所謂古經今傳。所有其他經典,如果有經有傳,都是經重於傳,唯獨易經是傳重於經,易經一書,可以說是因為有了孔門的傳,才得有經的地位的。所以歷來讀易的人,都是經傳合參,甚至以傳解經。而經的部份,只有六十四個卦象,六十四條卦辭和三百八十六條爻辭(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計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乾坤兩用爻),傳的部份,除了文言、繫辭、說卦、雜卦、序卦等概論外,很形式化的內容,是對各個卦象、卦辭、爻辭一一作解,而有所謂大象、彖傳、小象。易經最初的版本,經是經,傳是傳,竹簡是分別為卷的。但讀易的人,要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經和傳,對應參照,要翻來覆去,頗覺困擾。所以後人,至少到了王弼編注易經時,就把六十四條大象、彖傳、和三百八十六條小象一一裁下,附在各自的經文之下,以便利讀者對照。到了北宋朱熹他老人家重注易經,號稱〔周易本義〕,為了表示他反對王弼,所以版本也要還易經之舊,又把經傳分開了。不過,朱熹的分列本,並沒有流傳,後人刻朱熹的書,又把經傳揉和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通行本。可見經傳分列是既不通情又不達理的。

四,帖文說:孩子讀古經的六十四卦,〔越读越有味道,〕其實,以我的觀點,之所以愈讀愈有味道,並不是因為經或傳的關係,而是因為孩子讀熟了。我看天下讀易經的孩子,雖然經傳不分,如果讀熟了,依然愈讀愈有味道。帖文又說:〔不希望立刻读包括“天行建,君子自强不息”这些在内的解经的部分,而希望她可以把卦本身弄得非常熟,这样再开始读解释的部分。〕何者是古經的部份,何者是解經的部份,這是有了理解力,有了分別心,要表現學問的家長和老師知道的,孩子是不知道的,也不必知道,因為易經不是孩子能用的書,既然不用,何必知道這些?但大家都同意,只要把整部經傳都背下來,這個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這些簡單的分別。孩子能提前幾年知道這些〔常識〕,真是何足道哉!

五,總之,田田媽想太多了,這種問題是無關緊要的。有關讀經的方式,是沒一定的,只要背得多,背得熟就好。如果認為先背了經文再背傳文,和經傳合背,背誦的效果一樣,那怎麼讀都無所謂。如果經傳分別來背能更有效把經傳都背起來,則請依你這樣,先經後傳,先分後合。但如果這樣做,只是增加記誦的困難,或因為在卦爻上玩花樣,不免耽誤了背經的進度,則所謂買匵還珠因小失大矣,不可不慎!

六,若有人以為先讓孩子玩卦爻,有花樣,可以維持孩子對讀易經的興趣,那也是一種方便法門,未嘗不可。不過,以我所見,純讀經,只是讀,沒花樣,老實讀,硬是讀下來,方是上上法門也。

七,以上是因為有所問,故隨己意作答,儘供參考而已。最重要的是:只要讀經就好,怎樣都好。千萬不要在這些不關緊要的問題上又起爭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56:34 | 只看该作者
易經是一本人人皆知卻又深奧莫測的古老經典,臺灣學者曾仕強教授認為《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看懂了《易經》也就看懂了人生,如何才能看懂《易經》呢?曾仕強教授又是怎樣開始學習《易經》的呢? 易經與人生 研讀《易經》,研修易學,真正的功能,是改變自己的命運。方法十分簡便,就是以自己的心,來改變自己的行為態度。也可以說,用心選擇合乎自己需求的人生途徑。 簡單一句話,用心變易,所以叫做「心易」,和「心想事成」是一樣的。很可惜一般人只知道把「心想事成」當作祝福用的祈願語,卻不知道它原來是一種可以成為事實的敘述語。起心動念,想正確的事,表現出合理的行為態度,事情就順利地完成了。這不是很簡單、方便、愉快嗎? 二十一世紀,是《易經》重心站上觀念思潮舞台的世紀。隨著科學與知識的數位化快速發展,在複雜現象中找到簡易的原則與道理,已成為知識份子努力的目標。 中國管理學大師曾仕強教授以獨步全球的《易經》解析觀點,讓讀者輕輕鬆鬆掌握《易經》簡易、萬變的原則,積極管理變化萬千的人生。
曾仕強教授《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而“易”字就是變化的意思,64卦只是表示一種現象,根本沒有好卦,壞卦之分,而《易經》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認知世界,應該如何認知自我,從而做到持經達變,通達樂觀。
那麼《易經》不是很難看懂?曾仕強教授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易經》的呢?又是怎樣通過學習《易經》而逐漸瞭解社會,認知自我的呢?
        (一) 我的名字叫做曾仕強,可是我39 歲的時候,我的身體非常的衰弱,簡直是一點都不強,我總覺得頭重腳輕,兩腳無力。那個時候我的辦公室在二樓,可是上下樓梯我都要小心翼翼地扶著樓梯走,生怕摔跤。那我就很緊張啊,年紀輕輕搞到這種地步,怎麼辦?所以我就利用週末的時間我回到家裏,我就把我情形向我爸爸彙報,我爸爸愣了一下,他說早叫你讀《易經》,你為什麼不讀呢?我說讀《易經》跟我這種生病有什麼關係,他說當然有很密切的關係,我說我所知道的《易經》只是用來算命,用來看風水,而我是學科學的,我根本不信這一套,所以我就不學。我爸爸說那是一般人錯誤的觀念就把這本書給害死了,《易經》它是講道理的,講什麼道理?講未來變化的道理。 那天他跟我談了半天,他說我們中國人受《易經》的影響,我們有一句話叫無三不成理,我們把任何東西都分成三塊,外國人經常分成兩塊,我們都分成三塊。時間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同一天有上午,有中午,有下午。人也是一樣,連孔子都說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它一定湊成三個,它就告訴我,《易經》告訴我們未來它是會變化的,所以一個人要重視你的未來,但是未來它是不確定的,它是會改變的,改變它有一定的道理,這是我們要去掌握的。我聽了以後我就說那就很好,那我去讀讀看,可是我回去怎麼讀都讀不懂,拿了十本書裏面有七八本都是告訴我怎麼去算命的,怎麼去看風水的,那不是我要的東西。所以我回去就問我爸爸,我說看不懂的書有什麼用,他說你應該先讀《易傳》,你把《易傳》讀懂了你回頭看《易經》,你會覺得它很清楚。 我就很認真去讀《易傳》,讀完以後我真的有很多感悟,我就很開心跟我爸爸講,我現在最大的收穫就是我終於看懂中國人了。 曾仕強教授在美國獲得了管理學碩士學位,在英國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回到臺灣工作後,他常常覺得中國人很難理解,39 歲那年,他被複雜的人際關係弄得身心疲憊,而學習《易經》以後他發現許多困擾他的問題用《易經》中的道理解釋就都能夠理解了,這是為什麼呢? 憑良心,我那個時候跟現在年輕人一樣,是很羡慕做外國人的,但是自從我讀了《易經》以後,我的觀念改變了,我說我今天才懂為什麼叫做內方外圓,就是中國人他很有原則,但是你的原則就是不能表現出來,你一表現出來就跟別人起衝突就格格不入,人際關係就很差。所以外邊要圓,可是我爸爸跟我講,你這樣不是很圓滑嗎?我說不是,我以前也是很痛恨圓滑的,現在我才知道是圓通,不是圓滑。中國人最討厭的是就是圓滑,這個 人滑頭、奸詐,沒有人喜歡,但是你不圓通你又很吃虧,我們需要很小心地用現代的觀念來看古老的《易經》,我就越讀越有趣,而且我看到很多我們平常真的看不懂的,真的聽不懂的話,慢慢我都找到它的根源。我覺得古代的人不要看他沒有科學,他知道地球是圓的,我們在這裏,美國在底下,所以你要到美國去最好就是挖一條隧道,一直坐電梯就到了,也不必坐飛機。但是事實上行不通,因為它地心當中有一團火會燒得你整個熔化掉,這樣我就知道了,《易經》裏面有一條曲線的,就告訴我們直線是最快的,但是經常是走不通的,你還是打個轉才能到美國        (二) 我又發現我們中國人三個人在路上走,大家躲來躲去,憑良心講你問他為什麼躲來躲去,他也說不出道理,原來他很避免去走中間,因為中國人他是中間最大,如果你跟領導在一起走,你無論如何要讓他走中間,尤其很多年輕人他不懂事吃很大虧,就是每次照相他都擠到中間去,那一洗出來領導看著就這個傢伙最討厭,擠中間來幹什麼,人家懂事的就坐旁邊,該你坐中間人家自然會把你請到中間來,你急什麼,所以中間最大 ,這就是《易經》的觀念然後我又聽懂一句話,我相信這句話各位可以去考你的朋友,你的親戚,什麼叫不三不四?天天都在講不三不四就不曉得什麼叫不三不四,我也曾經跟我的學生講說你把不三不四翻成英文,全世界沒有人聽得懂,不三不四,中國人很奇怪,他不說不五不六,不七不八,他就給你講不三不四。你讀了《易經》你就知道了不三不四就是不仁不義,中國人常常講的話以後他否認,我跟你講話完以後我告訴你不要說是我說的,中國人最喜歡講完話以後加一句話不要說是我說的,結果你跟別人說,那你就是對我不仁嘛,所以他來問我聽說你講這個話,我說我沒有,我不是欺騙,我是認為你不仁我就不義,你把這些道理說清楚以後,你搞懂了,你覺得中國人是很誠實的,很實在的。我發現中國人最厲害的就是他同時講兩句非常矛盾的話,這裏告訴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裏想的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裏講的是禮讓為先,這裏想的是當仁不讓,那到底要不要讓?答案只有一個,你自己看著辦。這個最厲害,所以我慢慢就感覺到凡是外國人很討厭我們的地方其實就是我們最擅長的地方,你問外國人你要喝茶還是咖啡?他很乾脆,咖啡,茶,中國人不可能,你要喝茶還是咖啡?他告訴你隨便,他一定告訴你隨便。我幾十年的經驗,會講隨便的人都是長壽百歲的,他沒有壓力的,我慢慢發現我們有學理的根據,所以我常常問年輕的人,我說陰陽是兩個東西還是一個東西,如果你告訴我說陰陽是兩個東西,那這個人腦筋就已經是西化了,西方的陰就是陰,陽就是陽,他很容易分開來看,中國人是合起來看的民族,我這個幾十年才體會到,我們是合在一起,我們很少分的,我們動不動就要合作,大家和諧,不能分的,一分就糟糕了,外國人是分的,分到最後你是你我是我。我們陰陽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同樣一個東西有時候變陰,有時候變陽,這是我從《易經》裏面體悟的最好的一個法則        (三)《易經》的哲理就是陰陽一體,如同我們看到的太極圖一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曾仕強教授認為《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無論老子還是孔子的思想都是以《易經》為基礎的。那麼這些古聖先賢是如何解讀《易經》的呢? 我必須要說明中國所有的哲學都是從《易經》出來的,你看,孔子有人分成中人以上,中人以上怎麼去讀《易經》,這個叫老子,老子是替很高智慧的人去解釋《易經》,所以憑良心講《道德經》是高難度的。光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你就搞不清楚了,他先說不能說,然後才來說,你看厲害吧,這樣你就知道他對中國人影響很大。中國人有沒有意見,他說沒有意見,然後講一大堆意見。外國人有意見就是有意見,沒有意見就是真的沒有意見。中國不是,我沒有意見,不過,我認為什麼什麼什麼,講一大堆,我們先說我沒有意見是表示尊重大家的。所以我慢慢發現你把《道德經》讀完以後,你可以知道《易經》裏面很高深的那部分哲理。孔子不是,孔子是替中等智慧的人解釋《易經》,所以什麼叫做《論語》,《論語》就是家常便飯才叫《論語》,所以你要解釋《論語》要從我們生活圈裏面去體會,《論語》的一開頭就告訴你做人要快樂,所以《學而篇》提出來就是孔門三樂,三種樂趣,你如果跟孔子接觸,你還得不到樂趣那就很冤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第一個真正的意思是說你讀完以後要去做,要去實踐,實踐變成習慣,那個習要解釋習慣,你形成習慣你就很樂嘛。第二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來你要設身處地把好茶端給他,把好東西跟他分享,他下一次來嘛,你這樣想就對了,做人要做到你的朋友想到你,就想到他可以從你這裏佔一點便宜,你就成功了,每個人想到你就說這個人,我一去一定吃虧的,那他就跑掉的嘛。 第三個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慍就是小小的生氣就叫慍,沒有發脾氣,只是是不太高興就叫慍,人家不知道你是誰,你一點都沒有不高興的,現在人不是,現在的人不知而大怒,你不知道我是誰啊?你沒有看過我啊?完蛋了嘛,老實講今天各行各業千萬記住隔行如隔山,誰也不認識誰這才是正常的,你如果把孔子這三個基本做完了就很樂了。還有一個人最可惜就是我們把他都忽視掉了,叫做墨子,墨子是專門替基層的人,大眾的人去講《易經》的道理,墨子要把他恢復起來,墨子的學術是最好的,所以做人先學墨子,實幹,認同上面,年紀輕輕就有一大堆意見,那不害死自己嗎?然後慢慢地走上儒家的路,最後你才可以去進入道家的境界。它《易經》是所有都包在裏面,不管你天文地理什麼,包括兵家,包括醫學,甚至於現在的電腦都是從裏面來        (四) 兵書36 計中的許多計謀都是出自《易經》的卦象之中,而中醫講究的陰陽平衡更是出自《易經》的陰陽共體之說,但是代表現代文明的高科技電腦怎麼會與古老的《易經》有關係呢?曾仕強教授認為《易經》包羅萬象,甚至包括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代表現代科技的電腦怎麼會來自古老的《易經》呢?
 
我只講一句話,我們今天都知道電腦就是010101,0 就是陰,1 就是陽,你看你現在講這種話010101 就構成浩瀚無窮的網際網路,沒有人不相信,可是我們老祖宗六七千年前就講了,陰陽變化就產生宇宙萬物,一樣的道理,電腦就是陰陽的變化,沒有什麼稀奇。所以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很認真在學《易經》,我們千萬不要把這種寶貝把它丟棄了,但是我們要瞭解以前沒有科學語言,不得以用那些話,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科學時代了,我們一定要用科學語言,用科學的發現來幫助我們回去瞭解《易經》的道理,這才是現代人讀《易經》的一個方法我覺得《易經》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四個字,也是中華文化裏面最可貴的四個字叫做“持經達變”。什麼叫做經,經就是不能變的東西才叫經,你一個人有了經以後,你還不會變那就是不會用,不會用嘛。原則是不能變的,但是方法是一定要變的,可是我們現在受美國影響很嚴重,我們說什麼都在變,我是不接受這句話的,各位你如果相信一切一切都在變,什麼都在變的話,請你今天晚上回去看看你自己的爸爸變了沒有,還是老一個,哪裡有變,可見還有人不變嘛,如果你今天回去發現全家人都變了,連爸爸也變了那就變了,沒有那回事。其實《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如果沒有不變,你就不可能有變,如果沒有變,你就不可能有不變,它根本就是相對的。 其中《易經》是全世界最高明的辯證法你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中國人,你看發現中國人說要就變成不要,說不要他就是要,你送禮給外國人,外國人會當場拿來告訴你我最喜歡這個東西,中國會嗎?中國人你送禮給他,他說不要,千萬不要,好了,擱那兒好了,那最後還是要了。我小時也是很討厭這個,根本虛偽,假的嘛,後來我才懂,我讀了《易經》我才懂,學理很簡單叫做站在不要不要的立場來要才不會亂要,這樣就對了,站在沒有沒有意見的立場來發表意見才不會亂講,這樣就對了,站在退讓退讓的立場來不讓,那是不讓,最後當仁不讓嘛,當仁就不應該讓嘛,那這就是最好的邏輯。《易經》告訴我們當不當就是應不應該的意思。只有一句話尤其對年輕人特別特別要小心,少問喜歡不喜歡,多問應該不應該。現在我喜歡,你喜歡就糟糕了,你喜歡,對不對。我經常講外國人因為他腦筋是一半的,我們腦筋是全的,因為我們有陰有陽,同時要兼顧。所以外國人經常講一半的話,你看他們最流行的一句話叫什麼?“不自由毋寧死”,現在年輕人都上當了,對對對對,你就糟糕了,他只講一半“不自由毋寧死”,還有一半他沒有講,從來沒有講過,那只有中國人才懂,“一自由就墮落”,不自由當然不好,但是太自由更不好。而你說有錢多好,這句話也不對啊,錢是怎麼樣?錢是不夠很緊張,太多了很煩惱,剛剛好最愉快,那就好了嘛!還是三段呢,怎麼分都是三段。所以我是覺得我讀完《易經》以後,我不但生理健康,心神愉快,而且我懂得很多道理,所以我就開始把我們《易經》的道理把它一個一個整理出來。         (五)《易經》都包括些什麼道理?為什麼曾仕強教授讀完《易經》後會心情愉快,身體健康?我們又應該如何去理解《易經》中的道理呢? 《易經》它講的是六個字“明象位,立德業”,一個人一定要搞清楚現象,象就是現象,位就是你的位置,我們今天覺得位置站錯了嗎?位置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講叫做地盤,我問你你是武藝高強,還是佔到地盤比較好,佔到地盤比較好,武藝高強經常挨打的,一個人佔到好地盤占到合理的地盤你是比誰都強。所我們常常講位置錯了沒有就是你的份在哪 裡,很多人就是位置搞錯了,然後講話講錯了,做事也做錯了,最後自己倒楣。而位置什麼叫做對,什麼叫不對是看當時的現象,現象是變化的。孟子說男女授受不親,但是你的嫂嫂掉到水裏面去,你無論如何要去拉她,嫂子掉到水裏面去,你說男女授受不親,所有人都罵你,你見死不救,可見它有例外啊,可是你把嫂嫂拉起來就該放了,一直拉,人家說你拉夠沒有啊?你拉什麼呢?那不糟糕了所以你從這個實例,你可以瞭解到一切它都要恰到好處。所以什麼叫中庸,不要解釋說不極端,不要這樣解釋,就是恰到好處,中庸就是恰到好處。所以我們現在都是中國人,我問你什麼叫中,中就是合理,中國就講究合理的國家就叫中國,不是隨便哪個國家可以叫中國的我跟你講,中國人更難,處處都合理的人才叫中國人,你看多神氣。 從現在開始任何事情、任何話要找到合理點然後你才去講。你看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表示我們是很重視理的。所以要把《易經》的道理把它提煉出來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好好去運用,運用到你自己變成很好的習慣以後那你什麼病都沒有了,我敢保證。我現在七十幾歲,我回觀我當年三十九歲的樣子,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我常常跟很多人講《易經》救了我,《易經》救了我,要不然我就沒命了嘛,怎麼沒命呢?一句話講過來,氣都氣死了,還有命嗎?只要你看不懂中國人,你一定活活被中國人氣死,當你看懂以後你覺得中國人很可愛,我懂得怎麼樣跟他呼應,那不是很好嗎?中國人 ,我的研究是《易經》的民族,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懂得《易經》的道理,我們只是沒有去整理沒有去提煉而已。你看我們平常所作所為啊,你從《易經》去看它都是合乎它的道理的,合乎它的道理的。你看事不過三,事不過三,《易經》畫到三劃卦,它就不畫了,你不能搞太複雜了,你搞太複雜就轉不出來。所以各位做事情你看看簡單的時候要複雜化不然會陰溝裏翻船,你看到複雜的時候要簡單化,這樣就對了。你看到複雜越來越複雜最後根本就沒有辦法解決嘛,你看到簡單就覺得很簡單最後一定陰溝裏翻船,大意失荊州,這樣就對了嘛。所以我慢慢的就去把六十四卦整理出來,我感覺每一卦都是寶貝。         (六) 很多人認為卦有好有壞,而曾仕強教授認為每一卦都是用來瞭解自己和周圍社會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認識《易經》中的卦呢?《易經》中的卦常常被人用來算命而曾仕強教授認為卦是用來瞭解自己、認知社會的。 你看我們就拿第一卦乾卦,它一共六個字就講完了。乾卦有六個原則,每個卦都有六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告訴你,你如果搞不清楚這個狀況你不要隨便表現,你不要表現,所以很多年輕人說有能力不表現那有什麼用,他錯了,你搞清楚才表現,你不搞清楚一表現就被打死的,有很多年輕人很有才幹一表現所有人都打他 ,這是必然,你沒有能力人家打擊你幹什麼啊?你有能力才要打擊你啊!這有什麼錯,沒有錯,問題是表現的人自己不知道,你要看看清楚,可以表現到什麼地步你才來表現,但是一直低調一直低調,這個人就沒有前途了。中國人低調低調當中還要去看機會,有機會一定要抓住,一抓住你就飛龍在天了,你就上去了所以孔子告訴我們一個到了四十五十,如果還沒有什麼成就的話,這輩子大概就沒有什麼後勁了,就是根據《易經》來的,你每句話都可以找到根據,而且都在卦裏面,但是各位要相信了,沒有好卦也沒有壞卦,你說我卜到一個好卦那是錯誤的,卦沒有好壞,卦只是告訴你 ,你處在這種位置,你看到什麼現象,你應該注意什麼事情,如此而已。所以前面那三個字很重要,叫“明象位”,但是後面這三個字才是根本,叫“立德業”。 一個人學問再好不能擔保你有成就,能力 再高不能擔保你會發達,錢再多也沒有什麼用,最要緊品德要好,教育最要緊的就是要養好良好的品德。我是在大陸(福建)受的國學的基礎(教育),我那個小學老師是最了不起的,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我們很慘,都在廟裏頭上課,哪裡有教室,老師第一天把國語課本發給我們只講一句話,你們拿回去就開始去背,不管你懂不懂,背,你背了一課,你到我這兒來,我給你蓋一個章,我們好開心,回去不管躲在防空洞裏面,躲在家裏面也好,拼命背,差不多一個禮拜一本書就背完了。記住,年紀小的時候記憶力最強,理解力不高,懂不懂無所謂,你讓他背,他背就記住了,記住了將來到了十幾歲二十幾歲的時候,他就會把記住的東西吐出來,跟牛一樣,吐出來,然後來嚼嚼嚼,他才有東西可嚼,你小時候不背,腦袋空空,想什麼不知道,只有上網去玩了嘛,這個很可惜的。一個人小時候記憶力非常好,讓他多背,理解力不行沒有關係,慢慢長大理解力越來越好,你就把以前背的東西一個一個拿出來,好好整理去體悟,然後你得到你的東西,你有了品德以後,你比較會照你心中這把尺去做,你一旦沒有照這把尺去做,你就會歪的,就會走歪路。所以我們中國人經常講一句話要憑良心,做人別人都不是很重要,最要緊的就是憑良心,憑良心是很難的事情。所以我會常常告訴你,上半夜要想想自己,後半夜要想想別人。 所以我們很多的道理其實一以貫之,就是說從小要告訴他,做人要實實在在,做事要規規矩矩,然後才來學應變,一個不務實的人是沒有資格講應變,而一個不懂得應變的人他是沒有什麼前途的。因此我們再把剛才那四個字再說一遍,叫做“持經達變”,應變就是適應不同的人,讓大家都能夠接受你的原則,不能強制,因為強制沒有用,也不是說一定要把他拉過來也沒有必要,中國人到最後發展就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我們很和諧,但是看法不一定一樣,和諧絕對不是和稀泥,和稀泥你就完了,和稀泥就是怎麼樣都可以,那個做的沒有意思。我有我的原則,你有你的原則,我們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但是彼此要尊重。 你看動植物要多元才生生不息,人也是要多元,才能生生不息,沒有辦法把所有人都變成跟你一樣沒有必要,我們彼此尊重互相包容,然後我們一定在和諧當中商量到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東西,這多愉快。 《易經》中共有六十四個卦象,這些卦象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告訴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如何為人做事,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些卦?學習《易經》又會對我們的人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所以為什麼我剛才講沒有好卦壞卦,我還是要修正一下就是說八八六十四卦裏面,有一個是從頭到尾都好的卦叫做謙卦,就是謙虛的謙,做人一定要謙虛,只要人家說你不對,你不要馬上反應說不要,聽聽看,有什麼關係,也許正好是你沒有想到那一點,你把它包容進來不是更好嗎?每一個人多少有一點他獨特的地方,你聽聽嘛,有什麼關係,實在不行,你就把它去掉就好了。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馬上反應是很危險的,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我也跟各位建議,真正學懂《易經》的人,《易經》就是開關而已,一開一關,陰就是開,陽就是關,你可以這樣想,從現在開始碰到任何刺激,外面有任何東西進來,第一個把嘴巴閉起來,我們的壞處就是一說出嘴巴,然後得罪一大堆人,回去就後悔,哎呀,今天早知道不說就好了,那很痛苦的,養成習慣,聽到什麼話嘴巴閉起來,嘴巴閉起來才會經過腦筋想,想妥當了再講,想妥當再做,我保證你沒有事情,所以為什麼連孔子都講他讀了《易經》就可以沒有大過失,他不會犯大過失。因為《易經》告訴你如果這樣將來會那樣,如果這樣將來會那樣,如果這樣將來會那樣,你自己去選擇,那你經過判斷,經過理性的選擇,那你還會犯什麼大錯呢?就不會了,那就非常好。所以年紀輕的多花一點時間讀《易經》,你後面用的日子很長。年紀大的花點時間看看《易經》你才知道這一輩子你到底過的怎麼樣 。但是我們希望各位瞭解入門比較難。所以將來我們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們會來一步一步地把它說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0-2-28 07:07: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racylin2002hk 于 2010-2-27 23:55 发表
一,說〔易经和其他经典不同〕,其實,細細說來,每部經典都有其特色,只是易經有些特色是較為明顯罷了。不過,在兒童讀經的立場上看,任何經典都可以一視同仁,以不變應萬變。連英文德文都可以用讀中文經典的方 ...


说得太好了,诚可谓真正掌握了经典的学习方法。易经怎么读,花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熟,所谓的经文,传文,卦爻,孩子并不需要即时区别,读熟后,或者将来长大后自然都能分别清楚,而没有读熟,小时候分得再清,仍然是她娘分的,长大后就归还给她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0-2-28 07:10:59 | 只看该作者
到读经网才知是王教授回答的,感恩王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0-2-28 09:5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6 tracylin2002hk 的帖子

"第一部份是經,大概是孔子以前的原文"

易经,經的部分什么时候成了孔子的原文?传说孔子为了学习易“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 本帖最后由 得一 于 2010-2-28 11: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39 , Processed in 0.105514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