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天涯在小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季謙先生對“她怎么會哭得那么傷心”的回復(轉貼)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9 13:07:39 | 只看该作者
有关争辩:

康德第一次接触到休谟的理论,赞叹道:休谟把他从独断的梦中惊醒。但在他继续研究之后,他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休谟。再看看罗素、摩尔与他们的弟子维特根斯坦的轶事,这时候也许才能懂什么叫胸怀。

我们看钱穆与顾颉刚的《古史辨》,顾先生不以己意排抑异见与害学术公器的雅量,为那个时代的中国读书人留下了豁达大度的风范和学术公心,无怪乎钱先生要说“此种胸怀,尤为余所特欣赏,因非专为私人之感知遇而己”。(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第129、210、31页,岳麓书社,1986年。)

另还有熊十力与马一浮之辩,马一浮先生云:熊先生骂我,骂得好!

感叹前贤们非不容异见的拘拘小儒,他们都是有胸襟而无门户。可谓大家风范。

希望这帖凡参与辩论人士,先看看这个帖再下笔,如有人转帖过去,希望季谦先生也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0-1-9 13:19:25 | 只看该作者
转三七网寻找中医版主回帖:

经查证,学善老师非王财贵老师思想指导下的读经。
主要是某法师思想指导下的读经。

在这里如果伤害到了读经界的朋友,深表歉意。原以为自家门口生气,就不管那么多了,是我的责任。

但整个过程,本人帖子里面没有任何针对王财贵老师本人的意思,诸位可以再查看原贴。
但读经四法印本人觉得还是值得商榷,很容易导致唯读经主义,采用死板的管制主义要孩子读经。这也是王财贵老师一直反对的。今天细致读了儿童读经手册,在具体读经方法上,王财贵老师也是很人本主义的。
但,个人觉得,在读经四法印里面没加这个前提,甚为遗憾。据我个人走过的全国一些地方,以及现在了解的一些状况,很多都走入了唯读经主义---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读经就好。

另外,由于经典的光环搞得我们只从读经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少了孩子的角度——本来平时已经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了,现在有了经典的理由,更加看不到孩子的感受了。我们本来读经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反而因为这样增添问题。
另外,是否除了经典就不需要读别的,经典到底是否应该包括一些经典童话之类,我也有不同意见。
等等。

就此我还会在通读百问千答以后,再表述一下个人浅见。
我个人的讲述范围限制在0-6岁孩子。其他的我没有实践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0-1-9 15:39:1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转寻找中医版主回帖:

但该学堂跟王财贵老师也多多少少有点关系,因为那里的孩子有几个是从山东莱州某学堂转来的。据学善老师问这几个孩子,以及从主办人那里得知。

"那边有体罚(罚站、蹲起等),之前也会打手心之类的,但是因为主管老师反对打孩子,所以现在没有了!"

"有一次我上课,坐久了站着感觉还好,就和孩子们一起站着读;(当然心里也有点想让他们知道站着读书辛苦以后珍惜坐着读书的想法)所以下课我问他们:站着读书感觉如何?两个大孩子互相看了看笑了,说:“老师,无所谓,我们以前比这儿厉害多了!”(我们当时站了差不多有半小时)12岁的范还跟我说,他之前在深圳梧桐书院的蔡老师打他一下两、三个月才好!据说是因为他上课走神了!"

"在山东的孩子为了逃避读书就想方设法生病,老师们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学生们为什么老生病。范说他不想生病却生病"而且,居然"罚孩子的情况家长都知道,但很支持!"

我很是无语,我也知道,儿童经典读诵的推广很艰难,目前读经还太少不是太多,但是,为了孩子,有些话还是不得不说。而且,个人认为这是跟读经四法印同等重要----甚至是前提。必须有这个,不然,所谓的法印很可能就让人受伤了.

我个人知道的两个学堂,不能认同。其中有一个甚至比军事化管理还严格。面对的孩子是3-6岁的孩子.据说有孩子吃不饱捡垃圾吃,有孩子自杀(据某老师说的,有待考证,不过该学堂我亲自参观过,沉重压抑是我的感受.)


---------------------------------------------

鸟案:

各位家长,假如你的孩子遭到体罚,请不要听信这样一种貌似有理的解释:此乃效法前贤,对机权变,目的是为你的孩子好。这个解释你不要相信,因为他只是在为自己的冷漠与无能寻找借口。只要开动脑筋,一定可以找到许多比体罚更好的方法——暴力只是一种发泄,而不是方法——如果找不到,他就没资格教孩子。


那些支持老师体罚自家孩子的家长,请不要拿孩子的痛苦,去证明你对老师的信任——我自己就犯过这种愚蠢的错误,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愧疚。让孩子感受到直接的关爱(这极其简单),比什么都重要。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1-9 23: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0-1-9 16:18:42 | 只看该作者

嘉宾个人观点,与论坛立场无关


谢谢转帖。

这可能是季谦先生对读经网诸生的讲话。不过既然看到了这个讲话,我就可以当作是对我的训诲。此番辩争皆由我而起,常自觉有负长者,而季谦先生仍秉公心,对顽劣之徒不弃不吝,此足令我辈感佩至深。我自知非是先生所虑乃作意气之争者,亦非维护真理者,故宜将劝诫铭记自策。

先生垂训,令我想起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他总是以雄俊、挺拔和醇正的气度去优美展露诗人那深沉旷远的诚挚的故土情怀。遥望这命运多舛的民族,我实不忍笼统以“内斗的百年”去暗淡概括她历经衰微与崛起的沧桑交替,也不敢以此暗淡心态去染色读经界内部正常的研习经验探讨。这种心态极易将稍微激烈一点的探讨交流,草率界定为挞伐读经之对立面。至于“睹激辩则不读经”,这个判断也只是个消极预测,非理性判断。若肯定有良心的人是多的,若肯定读经人士是有良心的,凡此担忧烦恼,皆可不必。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1-10 12: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0-1-9 16:19:53 | 只看该作者


笑菩提有两个值得欣赏的观点:一是争论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改正自己(可能)的缺点,不是把对方驳倒或说服;二是应当吸取两个凡是的教训,要自己思考,要学着自己思考。简单说就是人要有理性。真正的理性,总是表现为思想的自我在08年8月份那场“读经三年”的讨论中,也涉及到了这些问题。(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17747&page=2#pid1966529


自由这个概念常常被错解成任性。任性其实是不自由,人任性的时候,其实就是情绪与教条在做主的时候。此时,“教条”隐身成为你的信念与价值体系,“情绪”则加速思想走向偏执。你的理性在这个时候完全瘫痪了——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好的理论”都将被加工成教条。

“好的理论”只有在自由的思想里,才可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论坛是一个训练与表现思想自由的地方。思想自由者 常常通过“表达自由”和“理解自由”去展现“自由”的神采。在思想尚未自由时,或尚未切认那通往自由之路时,或尚未知道自己乃是不自由的时,作为一个人,我们还没真正地活过。

因此,关于生命,关于生命教育,我们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因为我们所有的理解都是自我设限的。


所以,当你花费时间去批评或者回护“大量读经”时,你最好把这种行为当作“思维训练”比较好。在这种游戏意味的训练中,大家会比较容易体会思想本身的愉悦,你会得到一些空闲,去观察自己在辩论时的心潮跌宕。在情绪越来越宁静的精察,理性以消融束缚的历程,优美显露他的无限、自由与创造力。

这位“辛辣有趣”的刘医生,令我想起前年读经网的“abcde”。作为资深读经人士,他比刘医生更“勇猛”——不违规但爆料雷人——结果自然招致一片斥责。还好我正在那“讨论”版风与版主服务规范的话题——有趣的历史重合——此前他的ID被封过,但那次没有封他。记得当时我向他顶了大礼。透过激惹的文字,我看到了与季谦北大演讲同样感人的东西。但我不是为这个感动,而是为自己拥有“理解的自由”。当理解失去选择,我只是几段执拗生冷的演讲词。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1-9 22: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0-1-31 09:12:40 | 只看该作者
"季谦先生这样真诚坦荡的一个人面前,我们至少应保持一些尊重和客观,不讲理的断章取义的驳斥并不是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为什么不先看看人家的诚意与完整的内容?为什么要一再的以挑刺的心态说话,人为什么一定要那样刻薄~~~一遇到反面不合自己心思的意见就马上冷嘲热讽?",所谓殊途同归,何必相煎何太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0-1-31 10:12:55 | 只看该作者
季谦先生在回帖里提到俺咧,俺好开心呐

好好学习,天天向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5 + 5 敬佩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0-5-30 01:59:07 | 只看该作者
读经这个问题有什么好争论的? 如果觉得有用,你就读;如果觉得没用,你就不要读。再吵下去,黄花菜都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7-1 13:21:4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读经,我们刚刚开始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36 , Processed in 0.126329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