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51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单的推拿按摩,轻松治宝宝常见病(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7 20:4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冒
冬季是小儿感冒高发季节,除了合理用药外,常用的推拿手法和家庭防护,对感冒的预防和治疗也很有帮助。
  常见推拿法
  推攒竹:用两拇指自下而上推两眉中间至发际,30~50次,主治发热头痛。
  推坎宫:用两拇指沿眉心向眉梢分推,30~5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
  清天河水:用食指和中指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100~300次,主治发热。
  揉迎香: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主治鼻塞流涕。
  揉膻中:用中指端揉两乳头中间点,50~100次,主治胸闷咳喘。
  自我防护
  1. 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
  2. 每晚用较热的生姜水泡脚直至皮肤发红。
  3. 每晚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
  4. 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
  5. 每日用醋在室内熏蒸1次,每次20分钟,能去除居室内的病毒。
  最后要强调,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多饮水、多休息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赵鋆
发烧
发烧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宝宝从小到大,都会有发烧的时候,4岁以下的宝宝在一年里,平均会发烧6~9次。
  宝宝一发烧,父母大多数都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些父母也知道孩子发烧了可以先物理降温,可是家长往往缺乏信心,生怕“把孩子脑子烧坏了”,所以基本上都是立刻赶赴医院打针输液。其实,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都很少超过41℃,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而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也就是家长所担心的“烧坏脑子”。因此,小宝宝发烧并不可怕,只要体温在38.5℃以下,不必急着去医院,但是由于小儿发热的变化较成人更为迅速,热势剧增,常可引起喘促、昏迷、惊厥等,所以高于38.5℃时就应该迅速就医了。
  发烧的3个原因
  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很容易化热。在气候突变、冷热失常及炎热的夏季,小儿冷热自我调节力弱,易为外邪所侵犯,邪正相争,营卫失和而引起发热。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3大类:
  1。外在因素
  小儿的体温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等。
  2。内在因素
  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
  3。其他因素
  如预防接种,包括接种麻疹、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疫苗后的反应。
  6种退烧推拿方法
  大多数发烧运用物理降温以及推拿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家长省去了跑医院排队的煎熬,也免去了宝宝扎针的痛苦,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家长要注意的是,对于上述第3种原因导致的发热,推拿仅做为辅助手段使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操作才能为宝宝退烧吧。
  开天门100次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
  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坎宫100次
  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运太阳100次
  位置  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操作  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功用  开窍、醒神。
  要领  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清肺经200次
  位置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功用  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  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功用  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退六腑200次
  位置  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文/陶冶
支气管炎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扶抱或仰卧,家长固定患儿上肢,清肺经、推(退)六腑各300次,推三关100次。
  (2)患儿俯卧位,分推肩胛骨100次,按揉肺俞、大椎各1分钟。
  (3)按揉膻中、丰隆穴各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风热犯肺型:发热恶寒、汗少,头痛,口微渴,咳嗽气急,痰粘色白量少,胸胁隐痛,舌边尖红,苔薄黄。常用手法:
  ①推太阳30次,推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肩井穴各10次。
  (2)痰热壅肺型:高热面赤,倾渴欲饮,咳嗽痰黄而粘,或夹血丝,或为铁锈色痰,胸闷气粗,胸痛,舌质红,苔黄腻。常用手法:
  ①退六腑300次,清心经100次。
  ②加揉丰隆50次,揉中脘3分钟。
  (3)热入心营型:发热不退,夜间加重,烦躁不安,时而谵语,甚至神志不清,气急,喉中痰呜,痰中带血,手足抽动,口唇干燥,舌苔焦黄。常用手法:
  ①推六腑、清天河水各500次,清心经、清肝经各300次。
  ②按揉曲池1分钟,推涌泉3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按揉掌小横纹200次,清肺经300次。
  (2)清肝经3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
  (3)点揉天突、膻中、丰隆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头痛、鼻塞加揉膊阳池50次。
  (2)高热不退,挤捏天突至剑突及两侧和大椎至第1腰椎及两侧,至皮下轻度瘀血为止。
  生活调理
  (1)按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本法对轻症患儿有一定疗效。
  (2)对重症肺炎患儿必须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出现危险。
  (3)患儿所住房间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腹泻
小儿腹泻,多因消化不良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较多,每日五六次,甚则十几次,大便呈蛋花汤样便,或水样便,或溏稀便,或夹黏液。小儿腹泻严重者,常因大量水样便而出现脱水,治疗不及时,亦可出现死亡。
  下面简单介绍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手法:
  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操作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操作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操作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作圆圈运动。
  揉脐:脐即肚脐,操作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腹指小儿腹部,操作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作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操作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作按揉。
  捏积疗法:捏积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操作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作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作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小儿在腹泻较重时,尤其是水样泻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补充液体,可用口服补液盐冲水频频饮之。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坚硬,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小儿由于饮食不当,过食辛辣、香燥、炙烤之品或食物过于精细,导致燥热内结,肠腑传导失常,从而引起便秘。也可因先天不足,大肠传送无力或病后耗伤津液,大便秘结。由于排便困难,部分小儿可发生食欲不振、睡眠不安,或可由于便时用力太过,引起肛裂或痔疮。
  推拿治疗便秘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主要因饮食而起。证见大便干结,便质干硬,形似颗粒,面赤身热,口臭,唇赤,小便黄,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苔黄厚,指纹色紫。治疗应顺气行滞,清润通便。手法主要有:
  1、 清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桡侧缘。操作时由虎口推向指尖,100~300次。能治疗湿热、饮食、痰饮等停积肠道、气机受阻之便秘、腹中灼痛、黄疸等。
  2、 退六腑: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神门穴至抖肘成一直线。操作时,以中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100~500次。能通腑泻热,滑肠泻下,用于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坚。
  3、 补肾水:位于小指螺纹面。操作时,自小指根推至小指尖100次。有补肾固本,清热利尿之功效。
  4、 摩腹:用掌或四指轻贴腹部,缓缓顺时针移行。有调和脾胃,降逆消导,补脾健胃之功效,能直接顺应肠道走向,促进肠蠕动。
  5、 下推七节骨:位于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操作时,由上往下,擦至皮肤发红为度。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之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
  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恍白无华,形疲乏力,大便努挣难下,便质不干,舌淡苔薄,指纹色淡。治疗应益气养血,开塞通便。手法有:
  1、 补脾:脾土位于拇指桡侧缘。操作时,由指根尖推向指根300次。能调理脾胃,加强脾胃运化功能。
  2、 推三关:位于前臂桡侧,太渊穴至曲池穴成一直线。操作时,自下向上推100~500次。具有温里散寒,温补气血之功效。适用于各种虚证,如身体虚弱,神疲气怯,面色无华等。
  3、 捏脊:为第一胸椎至尾椎成一直线。由下往上30遍。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凡脾胃虚弱之证,均可用之。
  4、 另外也可加用清大肠,揉肾俞以滋阴润燥,理肠通便。
  注意事项:便秘患儿应每天进行定时排便的训练,合理膳食结构,增加活动。应多食粗纤维食品和杂粮、蔬菜。
哮喘
小儿哮喘治疗比较棘手。除了服药、打针、功能锻炼、调节饮食等措施之外,经常按摩也是较好的方法。按摩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哮喘发作。
  按揉丰隆: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点按少商: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按揉鱼际:此穴在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按揉列缺: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尖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处即为此穴。用食指按揉两侧列缺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痛等症。
  按揉膻中:此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症。
  点按天突:此穴位于胸骨切迹上方正中凹陷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点按天突穴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点压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凹陷)下3寸(相当于自己除拇指外其他四指并拢的宽度),胫骨外一横指处。经常点按此穴,有助于健脾益气,强壮体质,预防哮喘复发。
尿床
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觉时,不随意的将小便尿在床上的病症,俗称“尿床”。
  现代医学认为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受大脑排尿中枢控制的一种反射性活动。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造成膀腕随意性排尿功能失调、就会导致遗尿病症的发生。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小儿体质虚弱和习惯不良所致,主要与肾、膀胱有关。至于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智力尚未健全,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以及年龄较大的儿童因精神过度紧张,睡前多饮等,偶而尿床者,不属病态。临床表现主要是在睡眠中不自主的排尿,轻者数夜遗尿1次,重者每夜遗尿1次或数次。有长期遗尿症的患儿,可同时出现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智力减退,饮食无味等症状。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掌心逆时针按揉气海、关元穴5分钟,然后,用拇指点揉中极穴1分钟。
  (2)家长一手固定患儿,用另一手小鱼际自下向上推七节骨,至局部有温热感为宜。
  (3)按揉太溪、三阴交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肾气虚型:睡中遗尿,重者每夜遗尿1~2次,或更多,表情呆板,智力迟钝,肢冷畏寒,腰腿软弱无力,小便色清量多,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肾经300次。
  ②按揉肾俞、命门穴各1分钟。
  (2)脾肺气虚型:睡中遗尿,平时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减少,精神疲倦,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大便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补肺经各300次。
  ②推三关300次。③按揉脾俞、肾俞穴各1分钟。
  (3)肝经湿热型:睡中遗尿,尿频而短涩,尿色黄,性情急躁,面色红赤,舌边尖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肝经、清小肠各300次。
  ②清天河水100次。
  ③按揉肝俞、小肠俞、心俞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扶抱或卧位,用滑石粉作介质,推脾经、推三关穴各300次。
  (2)拿住患儿小指,先推肾经穴300次,然后在小指的第二指关节掌侧横纹中点处,即所谓夜尿点,掐10次。
  (3)拿住患儿手背,揉外劳宫穴300次。
  (4)患儿仰卧,摩中脘穴,5分钟。
  (5)按揉三阴交穴2分钟。
  生活调理
  (1)在按摩治疗时,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树立起遗尿一定能治疗好的信心,绝不能对患儿进行讥笑,使其精神紧张,增加治疗的困难。
  (2)诱导小儿养成夜间排尿习惯,白天不要过度疲劳,平时注意营养,适当锻炼。
  (3)按摩每天进行一次,连续按摩5~1O次后,如已不遗,还应再按摩数次以巩固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2-28 10:37: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2-30 09:20:11 | 只看该作者
好全啊!收藏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2-30 10:49:5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收藏了。现在看过的东西老记不住,等到用时就找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30 22:53:36 | 只看该作者
太详细了,做个记号以备不时这需,谢谢L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2:45 , Processed in 0.18520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