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8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5年前教育主管部门的一项重大决策失误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9 08:4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复初教育问题系列谈:25年前教育主管部门的一项重大决策失误
今年6月《校友通讯》上载有1950届校友、清华大学原科技外语系教授、系主任孙复初在搜狐网上开的
一篇名为《斯霞之爱与探索式教学》的博客文章,引起许多校友的关注,希望我在校园网上转帖孙复初教育问题系列谈博客。幸好校友会网可以适当回应校友的迫切需求,我将陆续转帖孙复初教育问题系列谈于此。许祖云告白于8月14日
孙复初教育问题系列谈之四十四
25年前教育主管部门的一项重大决策失误

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讨论和反思一个问题,即25年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所谓改革是否是重大的决策失误。
1983年,也就是25年前,鉴于国际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形势,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于危急之中》的著名报告,这一报告几乎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教育家奉为教育改革的宣言,美国国会也挂出大字横幅《国家在危急中》,由此引发教育界展开了一场教育大讨论。结论是要推行探索式教育,美国、英国等国家在中小学都开始实行了探索式教育。在我的系列谈中这是第四次介绍这种方法。
探索式教学是在课堂模拟(仿真)各种现实的环境,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许多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会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答案也是开放式的、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孩子们从小通过这种探索式训练,培养了独立观察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独立调查、阅读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成创新人才。遗憾的是美国教育的这一重大改革没有引起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应有的重视。在日后开展的许多针对中美两国教育质量对比的讨论中,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学生比美国学生学得多,学得扎实,中国学生也比美国学生用功,美国学生玩的时间太多了。他们还用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上,中国学生拿的金牌比美国学生多作为该观点的证据。
然而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在“托福”(TOEFL,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英语入学考试)开始实行用计算机阅卷的标准化考试。一个是探索式教学法,一个是标准化考试法,两种教学方法摆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结果,探索式教学法被认为比我国中小学的现有教学法效果差而不屑一顾。标准化考试由于采用计算机阅卷,则被认为肯定是先进的,被教育主管部门奉为至宝学了过来。尽管教育部原副部长后来对我讲这是一种落后的考试方法,但教育部还是设了考试中心,在高考、中考、四六级中强行用行政手段在全国推行此种方法。从这开始,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在全国盛行起来。
25年过去了,探索式教学法和标准化考试,哪个先进,哪个落后是否应该看得很清楚了吧。一种是着重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探索能力,创新能力;一个是束缚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由于确定解决方法是唯一的,答案是唯一的,孩子只能按标准答案去思维、去表达和说话。结果呢?学生们普遍死记硬背、做题就是抄书抄报抄答案;写作文写论文就从网上下载,抄别人的文章;考试就抄“小抄”,科学研究论文就抄袭剽窃。中央提出要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我们却置先进经验于不顾,把落后当成先进学了过来。
25年过去了,至今没有听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此做出任何反思,我们是否该冷静下来进行深入的讨论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2-9 09:40:4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最不应该摒弃的传统的教育。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读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2-12 10:03:24 | 只看该作者
当今的标准化教育教出来的是 螺丝钉,是千人一面,只懂得服从。只有极少数个性突出的孩子,能够突破“标准化”的牢笼。不要说能够提出问题,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就是不错的了。因此,我们国家离诺贝尔越来越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2-17 23:45:46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抑制独立思考的教育模式,不知道要横行到何时。同意二楼的,就是中国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06 , Processed in 0.07754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