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6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11月29日,赖老师讲既济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 08:0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既济卦,是水火既济。既济是水火,大家看,是一阴一阳的。而且所有的爻,全部得位,就是阳居阳位,阴居阴位。巧的是,互一下,里边却是未济。 所以表面看万事大吉, 其实却事有不成。 所以要居安思危,同样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水,也为险。坎在外,离在内,君子虽心性光明,但往外发展,必有凶险。 处既济之中,仍然要小心如此。
  既济表面看,一片大好,其实不然,非常危险,远不如泰卦,泰卦是天地相交,既济是水火既济。(深圳悠悠:嗯,所以要居安思危。)

  既济里有一句:“妇丧其髴,勿逐,七日得。” 给大家留一下作业:为什么会七日得?
  奶奶和去爷爷讨论,文洁去和宣宣妈讨论,格格妈和霖爸讨论,辰辰妈和陈老师讨论。
  (悠悠:但水火是不相容的,所以蕴含危机? )
  水火不一定不相容的,既济就是相容的;未济才是不相容。悠悠你好好读易经,恐怕你连既济卦还画不出来。
  (悠悠:要不是老师解释,压根不明白 。)呵呵,知不足,然后反。64卦,要一听就知道卦象。是学易的基本要求。如果连阴阳几条线都不清楚,就没办法讲解。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水在火上,要担心被烧干了,既济中有未济,事有成而实未成,或暂时成,马上就要出问题了。正是日中则仄,月盈则食,岂可不慎。
  人见其成喜,我见其成忧。兴亡多少事,败在成里头。
  (文洁:我想到一点,水在火上,说明水可以制住火,不会让火蔓延,所以看起来是好卦。反过来想,如果水太多把火弄灭了,一点火星子都没有了,又成了坏事。请老师点评。)
  文洁可以画卦玩了。画出卦来,玩索有得,把互卦画出来,再一根一根的看,很有味道的。
  玩易经可不是玩,与读易经一样,这是提高我们生命质量的过程。孔子说:玩索有得。他老人家可不是玩,而是有得。玩而有得,天下事如此者,这样的美事,我们岂可不玩。
  (文洁:这个既济用在人身上也是很有意思的,水代表肾,火代表心,如果肾水不能上达,就会心火过旺,人的脾气就会大。反过来,如果心火过旺,就会把肾水耗干,同样不舒服,也会出症状。所以,这个既济就是要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能太过。)
  是的,这个是非常对的,好好体悟,就会发现美在其中,畅于四支,发于事业。
  君子见水火而思豫防之,取其利而避其害,君子通于此道,明于此理,斯可谓君子也已矣。
  (文洁:皆人道善济天之穷。而成物之利。——能不能成事,还是取决于人心啊。)
  不仅是水火,一切皆然,水火只是表象,是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生命,人无水火,岂能生长哉?而显隐之间,一理皆存,那些看不见的,利害,世人你争我夺者,岂不知大利之内,必有大害,言读经之利,而不知读经之害者,不足以言读经。
  丹东禾羽:医易同源,心肾不交之征是即济之水火而患,是不是呀老师?
  文言文基础好了,就可以看这样的文章了。
  
  (文洁:是啊,现在来看这样的文章,不吃力了,反而觉得特优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7:51:52 | 只看该作者

2009-10-9赖老师再讲比卦

现在我们讲一下比卦,
什么是比?大家看一下,比的一半,是匕,二个才是比。
如果是匕,就很可怕,如果是比,才是好。
比,简单说就是寻找同盟。比者,辅也。
比有四德:第一,比义;第二,比类;第三,比时;第四,比态。
比义,是比的意义,易经上说,比,吉也,
易经首先告诉我们,懂得寻找同盟,总的来说,是吉的。
那什么样的比才是吉的呢,这就是比类。
不是什么人你都可以比,要比那种可以让你进步的人,那种可以持久的,正义的人。
元永贞。元,是大,是高,是德高望重;永,是持久不变,坚贞不渝;贞,是正,是符合天地之道。
与这样的人相比,你才能无咎。
比时是什么呢? 是比的时机。
如果发现可比之人,则要及时相比,不可错失机缘。
及时的相比,以诚相待,则有他吉,有意想不到的吉;
而不及时的比,后来去比,则是后夫凶,其道穷也。
现在看卦象了,比卦有一根阳线,在九五。
九五至尊,得中得位。因此整卦要比的,就是九五之阳。
众阴比阳,易经中,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因此以阳为贵,以阳为主。
在生活中,如何理解呢?卦象要结合生活,结合工作。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发现明师,发现真理,
与明师相亲,与真理相比。
明师相对于众人,是少数,
因此明师难得,极其珍贵,若得其缘,不可错失。
这就是比态,比的状态,实际的意义。
我们往下看,爻辞和小象,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初六,离九五最远,想要亲近明师,地理条件不好。
但是能够积极追求,而且时间上有优势,比其他阴爻早,
所以初六不但没有损失,反而收获最大。
在生活中,禾羽奶奶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她离我们最远,
但是奶奶的用心至诚,地理位置没有任何影响,
认识到我们的方法,是真正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立即认真实施,没有任何怀疑。
孚,诚也,有孚盈缶 自己的一片真诚,装满了一个大容器,
这样的真诚,就会有他吉,有意想不到的吉。
因此,比态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至诚。
要和明师相比,心不诚怎么可以呢?
要学习经典,整天怀疑经典,怎么可能学好?
要向老师学习,自己认为比老师高明,也不可能学好经典。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六二以阴居阴位,得中得位,
与九五相应,时间也适中,距离也适当,
而且发乎内心,坚贞不渝。
这样的人,与九五相比,自然也是恒吉。
在我们群里,宣宣妈就是这样的类型,
她发自内心,与我们相比,
宣宣妈的位置,时间,都相当于六二,
因此得中得位,自然永得其吉。
六三:比之匪人。
六三,阴居阳位,不三不四,
对九五阴奉阴违,结果难料。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自以为是,所以象辞就说,
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不用心和明师相比,自以为是,
那么最终受到伤害的,必定是自己。
六四,外比之,贞吉。
六四阴居阴位,是为得位,
上应九五,不自满,不骄傲,
向外求比,向圣贤看齐,
这样的人,也是永得其吉。
在我们群里,辰辰妈和嘉言妈都符合此象,
地理位置,得先天之便,
很谦虚,懂得内修外求,不怀疑明师,故恒得其吉。

这里再讲一下九五。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
王用三驱,大家可能不懂意思,我换一个词,大家就明白了:网开一面。
从正面逃走的动物,就让他们跑掉,余下三面不跑的,才是自己的猎物。
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就可能完全错误了。
什么是显比呢?九五居至尊之位,德高位重,因此众阴来比。
但是我们不管多优秀,多努力,也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会相亲相比,
因此网开一面,对不愿意留下的,可以自行选择离开,
而留下来的,才是自己真正的同类相比。
在生活之中,要允许别人的缺点。
现在的许多人,往往缺少这样的情怀。
人家写了一万个字,你不看其中的意义,
发现里边有一个错别字,就赶紧挑出来,
以此证明你比人家聪明。
大家要学会网开一面,学会包容,要看大义所在。
失前禽,失去一部分,得到大部分。
邑人不诫,吉。自己村子里的人,不需要告诫。
因为自己品德端正, 所以众阴来比。
最后,是上六,我们看一看他的结果。
无首,上六以阴凌阳,以为自己也有本事,所以不将九五放在眼里,
结果是凶,什么收获也没有。
现实中这样的人非常多,以为自己有点本事,
对别人横挑毛病,竖挑剌,结果是无法相比,
错失机缘,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因为用心不诚,九五也不可能与其相比。
所以真正的智慧,是知类通达,
首先要清楚,是你向别人学习,还是别人向你学习。
如果连这点都弄不明白,所谓善比之义,无从谈起,
这就是比卦,微言大义,可以留给我们的一些思考。

2009年10月9日,补充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1:07:37 | 只看该作者

赖老师系统讲解井卦(2009-8-26)

因为白天太忙,没有系统地思考井卦,
晚上四点准时醒来,然后井卦的内容就开始在脑袋里转,
想了很多,很多,起来记录下一些,还忘了一些。

先考试,井卦是第几卦?(同学回答:48卦)
再考一下小马哥,井卦,叫什么卦?
用外,内卦表示。有点慢,哪位知道,抢答。

(同学问:你说的是水风井吗?)
看来都不够熟悉。
是的,水风井,巽在上为风,在下为木,巽乎水而上水,井。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只水桶,放到井里,然后提出水来,这就是井的象。
我们现在了解一下,井卦的四德:

第一,井有养育之德,不管是谁,往来井井,养育万民,古代农耕,井田而居,民依井而居,无井不成邑。
第二,井有谦虚之德,井虚若谷,从不自满。
第三,井有坚贞之德,水的温度,常年如一,冬暖夏凉,井的高度,常年如一,变化不多,最重要的,井不随邑变化,改邑不改井,你可以离乡背井,但井永远留在同一个地方。
第四,井有洁净之德,井洌寒泉,纯净甘美。

所以说,井,可谓是大德者,真君子,我们有几人能够做到行有井道,坐有井德,我们修心养性,当以井为楷模。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这是通行本,井的卦辞,邑可改,井不可改,无论人取多少,井也无丧无得,永远的给予,让人们来来往往,日取月取,从不厌弃。

可是,井有此大德高风,看看我们人呢,我们人是怎么做的呢?
汲至,亦未繘井,我们的版本,修正为汲至,通行本是汔至,意思不明。
汲至,就是我们来取水,我们要取水,可是却没有带井绳,装水的瓶子空置无用,这就是我们人常做的事,易经真的是微言大义,针对我们人固有的毛病,用一个现象,委婉道来,让你觉醒,这里说的是井道,其实就是人事。

(家长希希妈:听老师讲井卦 突然想起小时候 村里的几口老井 每口井附近都有几块大石头由于人来人往走的多 都很光滑  有的是青色的   有的是红色的 旁边会有一棵大树 井附近是人聚集的地方  男女老少 可以从那里听到各方的消息  对小孩子来说就好像今天的网络一样  好怀念呀  看着每个打水的人很有节奏的走  水桶很有节奏的摆动  很美)

我们做网站,出教材,办育心经典中心,就是做好了一口井,里边的理论,方法,任尔取用,不取分毫,
而且下尽心力,整理得井井有条,可是我们多少人过来,没时间学,不认真看。
不带井绳,然后说我们的方法不行,理论不行,难道要井把水端到你的嘴里吗?
金山在前,视而不见,带的小瓶子,还装不满,或者是漏罐,白来宝山,空手而回,是以凶,这样的人,结果是凶多吉少。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所以是木上,因为巽在下,故称木,在上则为风,作为君子,应该注意学习井德,化育万民,井可以出水,水可以灌溉,而人民需要勤劳,互相劝勉。

只要行上者懂得恤民之道,济民以水,养民以惠,则民虽劳而无怨,水以养民,生乃不穷,井以养民,其利在下,乃国之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得食,则生之本立;国有民,则邦之本固。所以井道善则家国天下尽矣。六爻之义,则体现不同的井,状态不同。

大家现在应该可以体会,圣人用心,在每卦之中,都是循循善诱,无非引人向善,符合天地之义。我们做的,就是井的事业,所以应该系统的学习井德,落实井道精神。

好,今天的井卦就讲到这里,内容如有不妥,不尽完善,请大家谅解,乃一己之见,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7:26:06 | 只看该作者

赖国全老师讲解孔子“五十”以学易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讲“五十以学易”,现在的许多专家就认为孔子是五十岁才学《易经》的,有天晚上4点多,我睡不着觉,就专门思考这个“五十”的问题,记得师傅曾经说过,“五十”不是五十岁,但“五十”是什么呢?

  在中国的文化里边,这个“五十”,有着专门的含义。在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对,代表土,“五”跟“十”是土。我突然想到,在周易里面,九五、六五,在乾坤两卦里边,把这个“五”跟“十”写得非常清楚。《易经》坤卦的六五,文言部分,如果我们读一下:“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状态。黄中,“黄”是土,“中”也是土,“五”也是土。

  我们学《大学》,大家知道《大学》什么意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是大人之学,那大人是什么?如果不学《易经》,可能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大人。《易经》九五的文言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样的人才能叫做大人,而能达到这样一个状态的人,就是圣人。

  九五,六五,二个五合之为十,所以这个“五十”,我们学习易经,应该了解什么叫做“五十”。“五十以学易”,如果我们换一下,“以五十学易”,这个“以”字,就能够明白了,是使用、达到的意思。

  孔子说五十岁,用的是这个格式,“五十而知天命”,这个才是五十岁,中间用了“而”字,起转折。所以“五十以”跟“五十而”是完全不同的,古人用字相当考究,不可能在这里用混的。许多专家学者因为没有能够这样深入的去学习,去体悟,所以他就把“五十以学易”翻译成“五十岁学易经”。说孔子“五十岁”才学易经,道理上是讲不通的,前面还有一个“加我数年”,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算是五十岁,加几年是什么意思呢?并且孔子说自己五十岁已经知天命,如果还没有学易经,这是完全说不通的。

  到这里我们真正去体悟圣人的话,明白孔子到了晚年,因为非常喜欢《易经》,但是对于《易经》,认为自己并没有达到五十的最高状态,所以他想叫上天再给自己多几年时间,继续学《易经》,学到五十这个标准,他就觉得无憾了。如果没有用心体会圣人的用心,要把这句话解释清楚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易经》读得相当熟,在乾坤两卦里,真正领会了九五和六五的状态,才有可能体会到圣人的用心,这也是知类通达的状态。明白了这个就知道,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11:17 , Processed in 0.15343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