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1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Zt 对“神童教育”说“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16 23:4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神童教育”说“不”

继《哈佛女孩刘亦婷》一炮打响后,近日又有《我家笨笨上剑桥》、《轻轻松松上哈佛》、《耶鲁男孩》、《牛津圆梦》等图书陆续问世。望子成龙的家长,无不将此奉如圭臬,如法炮制,恨不得立马也造就出个“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来。

  然而,“千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一个5岁的青岛小女孩,却勇敢地站出来大声说“不”。据报载,她的妈妈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热心读者兼身体力行者。按照刘亦婷的培养模式,这位妈妈每天捧着名著追着女儿,读给她听。小女孩终于忍无可忍,捂起耳朵哭喊道:“我讨厌刘亦婷,我再也不想听名著了!”原本开朗的孩子变得孤僻暴躁,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医生。喜剧变成了悲剧,好心没得好报。青岛小女孩的哭喊声,但愿会引起千千万万个正在拼命培养“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的家长的反思。

  如今,有一种弥漫于家长中间的、传染性极强的“天才综合症”,“孩子才能骑木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指挥十万雄师时之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战小曲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他将来喉声一啭彩声雷动时的光景;孩子偶然拨动算盘,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将来或能掌握财政大权,同时兼营投机买卖……”(梁实秋语)为了这远大目标,为了培养一个天才孩子,可怜天下父母们,真是千方百计,煞费苦心,实在让人感动。然而,这种“天才培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否有益,孩子的身心感受如何,家长却很少考虑。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本应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可是却身背父母的沉重期望,为了当一个“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整天学英语、背唐诗、学钢琴、读名著、学跳舞、练网球,没有节假日,没有自由活动时间,一天到晚都安排得满满的。这样的孩子,也许确实离“哈佛女孩”近了,但宝贵的童年,却因此变得痛苦不堪,了无生趣。于是,父母制造天才的辛勤工作成了对孩子的摧残,普天下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无助的孩子,正不得不痛苦地忍受着这种近乎狂热的“天才教育”。

  哲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丰富多彩,人生道路千变万化,人的志向情趣更是千差万别,幻想用一个模式来克隆出无数“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既违反教育规律,又扼杀孩子天性。因而,我们还是应该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的那样: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随意去唱去说。还孩子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发展他们自由自在的天性,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对“哈佛女孩”和“耶鲁男孩”表示祝贺,对培养出“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的父母表示敬佩,但决不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去做神童梦,都去克隆一个天才的孩子,那只会使人误入歧途,剥夺孩子本应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学学那个5岁青岛女孩,大胆地对“哈佛女孩”说“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8-17 00:01:33 | 只看该作者
杨善勇

  因为台湾的影响,现在新马两地又有了“儿童读经”的建议。上星期天的《早报周刊》,便刊登了一篇《读经:人性陶冶与共鸣》的详尽报道。

  如果说,读经是“给我们的文化源头多一点关注”,那意义还是正面的——尤其是面对今天新马华文的传习状况。但照我看,读经、背经的功效也不能无限地夸大。

  单就读经,社会今天的道德沦丧,就能展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新貌吗?要知道,秦侩、魏忠贤、汪精卫,全是读经高手中的高手!

  如果儿童读经三年,要真能有中文系语文程度,全球大学中文系不是要赶快准备关门吗?

  其他如读经能“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那就更像言过其实的政治文宣了。

  就“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而论,其实有先天的基因因素,有怀孕时的胎教影响,有为人父母的身教,有在学校与师友学习交往过程的互动,有宗教信仰的力量,有大众传媒的引导,有社会风气的兴风作浪,不一而足,岂是儿童读经有力突破全面?

  早在1935年5月,教育家蔡元培在《教育杂志》第25/5号,便曾以《关系读经问题》一文,发表了他独到的观点。那时有些人主张:自小学起,凡学生都应在十三经中选出一部或一部以上作为读本。

  蔡元培认为,为大学国文系的学生讲一点《诗经》,为历史系的学生讲一点《书经》与《春秋》,为哲学系的学生讲一点《论语》、《孟子》、《易传》与《礼记》,是可以赞成的。 若为中学生选几篇经传的文章,编入文言文读本,也无可厚非。但若要小学生也读一点经,“我觉得不妥当,该为无益而有损”。

  为什么呢?蔡元培说:“在主张读经的人,一定为经中有很好的格言,可以终身应用,所以要读熟它。但是有用的格言,我们可以用别种方式发挥它,不一定要用原文”。

  他也指出,古书中有些词语文句,虽是颠扑不破的格言,但太抽象了。这些格言也往往牵涉了极度左右为难的人生抉择,小孩根本无法承受。

  比如,《论语》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孟子》说: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孔孟这些大哲人,都把成仁取义说得斩钉截铁,我们怎能把其中道理向儿童言明呢?

  因此,蔡元培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具体的言行举止去启发他们,或用“狐以盘饷鹤,鹤以瓶饷狐”之类的寓言来说明道理,反而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作者是马来西亚专栏写作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8-17 11:41:4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适当的早教身体力行者,所谓适当,就是远没有到上文提到的青岛5岁女孩她妈妈的地步。但我喜欢听早教论坛中的反对早教反对doman的声音,这能使我感觉清醒,不至于偏离方向。请继续!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8-17 15:19:46 | 只看该作者
最新很热门炒冷饭,呵呵,又个旧贴子重贴一回。

有反对的声音是好事,但关于《哈佛女孩刘亦婷》的那一段听着有点儿别扭,原书拿来读来读去没见到刘亦婷妈妈拿着名著追着读的片断,刘亦婷甚至没有早期识字,没有早期学英文,刘亦婷妈妈给她看的是红楼梦少儿读本,并非原著,刘亦婷当时也只是喜欢林妹妹不喜欢宝姐姐的理解程度罢了,没有青岛那位妈妈那么恐怖。

少儿读经,我还在考虑中,因为多多表现得兴趣有限,除了三字经热心了几天,现在再问要不要听三字经已经说“不”,说不就暂时不读了,改读安徒生童话,兴致很高,每篇要讲无数遍。安徒生童话也是名著,是不是也算“经”?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07:15:54 | 只看该作者
所謂“早期教育”
江岚

周围的同学朋友都先后为人父母,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时常谈起“早期教育”这个话题。但这些年轻的家长们对此的理解和具体做法,存在着令我吃惊的片面和偏颇。最常见的误区就是观念上把早期教育等同于启蒙智力开发;而在实践中又把启蒙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和相关知识传授。这其实是对早期教育非常狭隘而片面的理解。 

“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这个词在美国最早于19 世纪初随着幼儿园的设立而出现,其对象包括0-8 周岁的儿童。而很多家长的“早期教育”观念更倾向于针对0-3 周岁的婴幼儿,更接近“启蒙教育”。

近几十年来,婴幼儿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表明,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大脑的发育非常活跃,对外界的刺激相当敏感。换言之,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在这个时期实施目的明确的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身心成长。但在教育问题上,“可行性”并不意味着“科学性”。教育的科学性既要考虑“可行性”,也必须考虑“妥当性”与“有效性”。就启蒙教育而言,其实施时机与内容,方法与程度都要求严格的相互配合,不是盲目的“拔苗助长”,更不是置对婴幼儿长远发展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于不顾的“强制性开发”。

很多家长对自己两、三岁的孩子能够认千余个字,或者能够准确回答简单的算术问题,或者可以背诵几十首唐诗等等皆津津乐道。然而上述的情形并非启蒙教育成功的例子,甚至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启蒙教育。因为虽然每个孩子发育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对于那些首先要求以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为前提的学习,比如阅读理解,数学逻辑,只有在孩子长到5-6 周岁时,大脑皮层才能发达到足以吸收并消化这些知识的程度。婴幼儿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将大人反复诵念的内容记下并复述出来,其过程的的实质不过是机械的记忆,和鹦鹉学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此类的机械训练是需要不断强化的,一旦这种强化停止,孩子很快就会忘记所学的内容。

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孪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在实验中,孪生子之一从出生后第48周起,每天作10 分钟爬楼梯训练。到第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 级楼梯。另一个孪生子从第53 周才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周以后,两个孪生子都可以自己爬到楼梯顶端,而不需要别人帮助。格塞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儿童的心理主要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在其身心发育完成之后才会产生该年龄段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教育只能促进成长,不能改变成长的进程。在学习主动性产生之前施加的学习和训练,基本上是无效的。

和中国人一样,美国人也同样重视启蒙教育。然而他们的启蒙教育观念与中国人不同。他们更注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与模仿的自由环境和宽松氛围,支持、鼓励孩子的探索,想象和创造。单向技能的强化训练和提前知识灌输都非常少见。而中国的家长大多注重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密集型的强迫学习和训练,以“乖孩子”和“有特长”为培养目标,其结果是孩子看起来似乎很聪明,也很懂事,但他们普遍心理上依赖性很强,动手能力很差,缺乏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独立生活能力会明显不足,且容易出现不想得到什么,也不想成就什么的心理倾向。

不可否认,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本身蕴涵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然而这并不等于说任何知识用任何方法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都必然会促进其智力发展。那些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学业知识,会因孩子无法理解而失去其促进智力发展的意义。事实上,早有对各种早期教育方案效果的追踪研究表明,提前知识传授如读写算训练的效果其实很有限,大约只能够持续到小学4 年级左右。不仅如此,提前知识灌输还会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挫伤他们的求知欲,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如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凯茨定义的“习得性愚蠢”──无力驾驭新知识和随之而来的自信心丧失。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可见在实施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单纯追求技能训练和知识灌输,乃是一种急功近利,盲目短视的做法。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要求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这种整体素质是包括乐观进取、独立自主、勇于创造、具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等品质的总和。启蒙教育应该在培养整体素质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形成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组成的综合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体魄强壮、心智健全和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人材。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启蒙教育的过程中达到上述的目的呢?

首先,作为主要施行者的家长们,应该检查、调整自己实施启蒙教育的心态。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已经成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年龄虽小,但已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他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方法和角度不同于成人,不能把成人的想法、愿望强加给孩子,应当给孩子以足够自由和广阔的空间去选择、想象与创造。如果希望通过教育下一代来消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些遗憾,有意识地制造自己人生的翻版,补充,或延续,由此得到一种替代满足,这是自私的心态;如果为了急于要让孩子有所表现,而刻意给他们才艺方面的强化训练,这是虚荣的心态。抱持类似心态的父母往往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求好心切,硬性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甚至剥夺他们玩耍游戏的时间,结果是事与愿违,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其次,要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婴幼儿潜能的早期开发,把这个时期的发展与教育放在孩子的终身发展过程中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施教的尺度,按步就班而不急于求成。就0-3岁的婴幼儿来说,启蒙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体能训练:顺应孩子身体的自然发育状态,引导孩子进行爬行、站立、走路和手的抓握等动作练习,锻炼其四肢相互配合,大脑与四肢配合的协调能力。

2)语言训练:语言的听与说部分最主要是婴幼儿时期在家庭内奠定基础。家长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时(包括讲故事,唱儿歌),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声音的节奏快慢,以及发音的准确度及清晰度。更要不时停下来观察和诱导孩子的反应,鼓励他们从被动地接受语言到主动的表达语言。

3)认知训练:给孩子提供色彩鲜艳的玩具和音乐游戏,带领他们到经常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去学习,给予孩子丰富的感官刺激,发展其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诱导和鼓励他们观察和摸索的主动性。

4)情绪和操守启蒙: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情绪控制,自我调整,自重而重人,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尽早形成相对稳定的作息规律,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有助于增加他们心理的稳定,避免行为失当。

5)独立能力训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几个月大时便开始教他们自己抱着奶瓶吃奶,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学会自己穿衣服,穿鞋袜,进而帮助大人作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

6)社会能力训练:为孩子提供与同龄夥伴相处的机会,或利用角色扮演等游戏,让孩子通过生活经验的直接累积来学习如何与人分享或合作等社会技巧,培养他们对自身行为和对团体的责任感。

第三是要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尊重他们的人格、兴趣、需要、发展特点出发,教育方法以启发兴趣为主,因势利导。既定的标准不宜过高,避免拿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和周围的同龄儿童作比较,无论孩子是否能够达成目标,其学习过程中任何努力的尝试都值得鼓励和肯定。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孩子认识和欣赏自己的独特性,建立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为人父母者对孩子不变的期许。按照国际21世纪委员会的观点,判断“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是看其内容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如果是,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否则就是不够成功甚至是失败的。正如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真正认识这一点,才能使启蒙教育走上科学而有效的轨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6:08:45 | 只看该作者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 “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 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 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 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 回家后, 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 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 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 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
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 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 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摘自《东方女性》2003年第九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0-5 21:07:56 | 只看该作者
pharmacist+-->引用:pharmacist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 “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 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 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 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 回家后, 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 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 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 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
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 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 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摘自《东方女性》2003年第九期

真的很令人感动,有这样一个好妈妈,真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0:16 , Processed in 0.17205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