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03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南怀瑾:一百年来中国教育没目标(私塾教育者当仔细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2 14:1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2009-11-10 11:32:54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柴爱新

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千年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名是谁?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柴爱新|苏州报道

“我的同龄人,当时都想出国读书,我顽固地想学中国文化,我说你们去外国读书,把他们的书翻译过来,我看就可以了。”

南怀瑾说,自己是“顽固地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老顽童”。

一袭深蓝色棉布长袍,翻出雪白的袖口,一头银发,一根根向后梳得一丝不苟。右手的拐杖,只有在上下讲台时才拄一下地,平地走路就提在手中,步履轻盈。

他每次出场必有弟子陪伴,不离左右。弟子中有家资万贯的商人,也有一身道袍的方外之人。他讲课时,弟子们就坐在下面,吃饭时,弟子们就坐在身边。


每天晚餐时,他会在餐厅出现,看着与他同桌的弟子们吃饭,他常悠闲地吸烟,有时喝一点稀粥。

2009年10月上旬,《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受太湖大学堂邀请参加了其开办的禅修课,在太湖大学堂几日,听南怀瑾先生讲课,与其共餐,聊天,并就有关问题向老先生请教。

“你拿着手枪,我拿双筷子,我也能制服你”

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少时受过严格的私塾教育,一生有从戎、修道、经商、执教的丰富经历,又因其精通儒、释、道各家经典,著有《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金刚经说什么》等多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2006年,其暂居于太湖大学堂,著书立说,少与外界接触,也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

听说记者姓柴,他说:“几百年前赵家欺负你们家孤儿寡母,抢走了柴家的江山。”(指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夺后周皇权的历史。)

谈到写文章,他说:“文人写文章有一个限度,到某一个程度打死了都不说。汉武帝把司马迁阉了,他应该把汉武帝骂得狗血喷头啊,但是没有,他写刘邦有屁本事啊,可是读了史记,没有觉得他在骂人,这是太史公的笔法。”

“做新闻记者很苦的,真话不敢说,假话不愿意说,你看多苦啊。”他又向记者调侃道。

禅修期间,每天下午和晚上,南怀瑾都给家长们讲课,除10日晚讲《楞严经》,其余时间都讲有关教育的问题。

讲课时,南怀瑾语速颇缓,语气像话家常,上下五千年如在眼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千年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在讲课中,南怀瑾多次说,“从古至今,外国也一样,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天下事为什么要你的儿女好,别人的怎么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名是谁?”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什么叫修佛修道?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


他接着阐发道:“古语说‘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将来能有自我谋生的技术,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这是起码的。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中国原来有很多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来做‘仕’的,因为他有谋生的本事。

朱熹的祖师爷程颐、程颢,在成都悟道,他们的学问从哪里来的呢?箍桶匠,在街上做箍桶生意的,二程遇到他,哦哟,大学问家,跪下来拜师,他(箍桶匠)传他们易经,箍桶匠的名字叫什么,没有留下。中国的十大商帮中,徽商列在首位,当地有句俗语,‘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向外一丢’,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出门谋生。”

因南怀瑾深居简出,外界有人打着他的招牌大谈私塾,甚至办了只读古代经典的学校。对此,他纠正道:“现在社会上大家带领儿童读经,乱读。儿童读经,我在台湾提倡了几十年,李素美、郭姮晏她们到不发达地区去推广,现在差不多普及了。但是大家不要弄错了,不要把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不要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不要以为读经就可以当饭吃了,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慢慢就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

“外面有人说我提倡私塾,主张专门读古书,那是害死人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私塾’是民国以后出来的名词,与公立学校相对的。推翻满清以后,我们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国家为了普及教育,成立了教育部,学校由国家办,如果私人家庭办学,不是政府登记申请,叫做‘私塾’。现在为什么要标榜私塾呢?为什么一定跟时代、跟政府对立反抗呢?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政权,不管它好与不好,交给历史去评论。我们做现代人,遵守现在政治法律社会规则,慢慢地改嘛!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是向政府立案的。”他接着说道。

孔子的教育也是分科的,‘礼、乐、射、御、书、数’,孔门当年还有四科:‘德行’,做人的道德、品格;‘言语’,要懂外文、中文、方言,狭义说是学会说话;‘政事’,懂得做事,如果出来做官可以做得很好;‘文学’,文章写得好。我们(大学堂)中文、英语、算术各种科学都在学。不能死读书,外面的事情都要知道。”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南怀瑾还谈及六十年国庆大阅兵的事情。

一次讲课时,南怀瑾指着座中的一个人说,“李(李传洪)老板是个博士,从来没有好好读书的(‘死读书’),但是功课很好。”

“还有一个我,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文凭,但十八般武艺都会,我十七岁曾经拿过武术比赛第一名。别看我现在手里拿着拐棍,(当年,即使)你拿着手枪,我拿双筷子,我也能制服你。”

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这个静坐(打坐),不是修道也不是修佛,而是中国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的人生修养,最基本的东西,在中国文化中叫修心养性的方法,简称‘心法’。不要看到静坐(打坐)就是学佛学道了,那就笑死人了。”禅修的几日,打坐是课程中的重点,南先生第一次讲课时就这样解释。

讲堂的讲桌上摆着一尊象牙佛像,讲课中,他忽然停下来指着佛像说:“为什么放尊佛像在这里,我怕人家拜我,我不是佛,只是普通人,你别拜我,你拜他,你拜我也拜。”

《瞭望东方周刊》:在太湖大学堂国际学校的教育中为什么这么强调身心修养?

南怀瑾: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上古在轩辕黄帝以后,唐尧、虞舜、大禹这三代,除了传国家以外,也传心法。有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现在国家给你去管了,你要注意呀,人心太危险了,坏的太多了。

“道心惟微”,你做帝王的,要修养自己的心性学问,思想情绪太难,太微妙,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你要找出心性中道德方面的功能。

“惟精惟一”,这是修养功夫了,你的心念不要乱,万事要很精细精到,心性要专一,有一点不小心,就容易向恶的方向走。后来佛学传过来,佛经上有两句话“染缘易就,道业难成”,我们习惯被社会环境、被外在的物质诱惑,或者被情绪、思想迷惑,容易把清静自在的心性挡住了,一个人学坏非常容易,要回过来恢复“惟精惟一”的境界、修养,很难。

“允执厥中”,慢慢修养到中道境界。“中”不是中间,是恰当。譬如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把握中道,不是说偏向善就完全对,要治天下,有时候也只好用“不善”的方法达到“至善”的目的,这就靠智慧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乱了,那个时候不但中国乱,印度也在乱,欧洲也在乱。这时候中国出来孔子,孔子整理六经,但最重要的是传心法,孔子怎么讲?“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死后,他的心法弟子是曾参,曾子著《大学》,我前几年出了《原本大学微言》就是讲这个。“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讲身心修养的。所以“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纲要,是身心修养的“三纲”。下面接着讲修养阶段程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为什么要静坐。我叫它七个阶段: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个修行不一定要静坐,不一定要盘腿,随时都可以修养,站在那里也好,走路也好,都可以修养心性的宁静。

《大学》接下来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

一百年来教育没目标

“我常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究竟想要我们国家的孩子学成什么样子?教育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南怀瑾对中国教育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观点明确。

“过去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坐着,学生站着,现在跟西方学习的,学生坐着,老师站着,我看将来,学生睡着,老师跪着。”一次在开讲之前,南先生如此调侃。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也在研究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南怀瑾:我曾公开讲过,现代教育没有方向的。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就业有问题,教了知识,没有教他谋生的技能,(毕业了)按理说应该贡献社会,但是现在找婆家(工作)也成了教育部的责任,这是什么社会啊。现在几千个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希望到北京、上海,拿高薪,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拿到高薪,自己也不清楚。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是在一百年前改革的,学习了西方的教育制度。

南怀瑾:一百年中(教育)有五次改革,这个说出来要扒皮,我不愿意扒一些人的皮。教育没有目标的,基本的都是错误的。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传统教育中很注重“人”的教育,讲究修身养性……

南怀瑾:修身养性是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后来推翻旧的教育以后,一个学校(负责)修身养性主要有三个部分,教务,总务,训导。训导就是人品的修养,现在还离不开,但后来把训导变成政治,就完了……这个问题跟你谈不清了。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人的品德修养的教育应该是家庭、社会、宗教和学校同时起作用,你觉得学校可以承担那么多吗?

南怀瑾:学校当然可以承担,现在学校哪有管这些啊?你刚才讲的几个方面很好啊,但现在很多中年以上的家长本身就没有资格做家长啊。他们受白话文教育开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都没有,西方的也不懂,大家向钱看,赚钱,买房子,买股票最重要,怎么教育啊?

求人不如求己

“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做官啊,’因为古语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做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做官容易犯错误。现在没有这个观念了。”一次讲课中,南怀瑾讲起他小时候接受的教育。

一日晚饭后,有来自美国、智利等国家的管理学、物理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者在座。座中,麻省理工大学一位教授彼得·圣吉向南先生发问:“现在科技文明发展了,可是整个人类的道德堕落了,怎样重建人类的道德,与科技文明接轨?”

南怀瑾答道:“科技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生活上的很多方便,但没有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甚至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烦恼。科技文明发展的同时,全世界东西方道德文化都堕落了。

西方文化过去靠宗教,中国文化靠传统的道德观念,东西方有个共同点,人怕什么?怕因果。西方文化说好人死后上天堂,坏人下地狱。现在西方宗教衰退了,中国的文化道德也堕落了,所以现代人不怕因果。那么,过去的道德是以因果报应为基础,现在有没有道德呢?有呀,是什么?以经济为基础的所谓价值观,凡事都问有没有价值。不过,这个价值观是对现世的,不管死后下不下地狱。”

开讲之前,因为在场的外国客人需要翻译,老先生说道:“30年前,美国人说全世界不懂英文活不了,30年后全世界人不懂中文活不了,(转向美国客人)不过,对不起,你们都老了,来不及学了。”众人皆笑。

《瞭望东方周刊》:你说30年后全世界人不懂汉语没法活,跟前不久去世的季羡林先生的观点很像,他说21世纪西方不亮,东方亮。

南怀瑾:这句话是香港以前的总督、彭定康之前的葛亮红讲的,他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说说而已,捧捧中国人,中国人就“拿着鸡毛当令箭”。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的文化传统在近一百年内被割断了,那么跟现代如何对接?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南怀瑾:对接不上,没有好办法。体制问题,说改革,改到现在改了谁啊?大家洗了个澡,换了个衣服,而体制就是身体啊,能改革吗?做不到,只好等机缘。

《瞭望东方周刊》:从文化的角度呢?

南怀瑾:文化是个什么东西?文化是个空洞的名词。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什么好办法吗?

南怀瑾:现在很好啊,人家外国人都跑来学啊。你好好读书,人家就来向你学,很简单,求人不如求己嘛。

中国历史上,南北朝乱了近300多年,一个国家分成两半,后来,出来一个人叫王通,隋朝的,他和隋炀帝的父亲谈,想改变世界,但做不到。就到山西等地讲学了,培养后一代。30年后出来的唐朝开国英雄,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文官武将统统是他的学生,才有唐朝的局面。太平天国乱了,罗泽南在湖南办书院,后来碰到太平天国打湖南,曾国藩带领书院学生出来带兵打仗。文化教育的力量在这里,不是求现在的。

所以你不要担心,文化推广不如自己求学读书,影响后一代,像我们太湖大学堂培养这些孩子,撒种子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11-12 15:5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35 金币 +35 收起 理由
mayavati + 10 + 10 谢谢参与!
yingyingmama + 2 + 2 好文,谢谢分享
xylonhong + 2 + 2 谢谢分享。
子墨宝贝儿 + 2 + 2 学习一下。
jenniferchina + 5 + 5 建议加入精华
得一 + 2 + 2 精品文章!
jiangying + 10 + 10 精品文章!
tracylin2002hk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4:28:10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南老师!

浸泡在读经界这些年,我一直忧虑着,完全抛弃科学教育的全日读经,缺乏德性教育的读经。。。我深深忧虑着,每每深夜难眠。。。下一代,民族的未来呀。。。。

我们只知道往前冲,为何不停下脚步慎重思考些许???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11-12 14: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13 13:56:55 |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一定多请教,看到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很是心焦。作为--家有女儿待成长的情况,决定在家读书。就是需要更多的方法和圣贤指教。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1-13 23:24: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1-14 08:24:05 | 只看该作者
诸位读经推广人士,读经家长宜反思,好好体会南老的讲话,读经很好,但不能迷信,走极端。
南老乃大智慧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0:39: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maya转文和链接。

好久没去读经网,看了链接内容,无语。

网络上凡是对人不对事的议论,我都把它归类于低质量帖,眼珠子转过去都是多余。

南先生说:”不要把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不要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不要以为读经就可以当饭吃了,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慢慢就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

这段话可以换成李先生张先生或果行说,重点不在人,而在于这段话的内容有没有道理,针对内容或阐述或驳斥,我都尊重他。

如果陷于集体无意识地攻击妄测,陷于选择性失明,粗俗点说,陷于“屁股决定脑袋”,吾不欲观之矣。

毕竟教育是件严肃的事,谁都不能把它当儿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1-15 03:47:24 | 只看该作者
果行,我倒是觉得,读经网那里的提醒,未尝没有道理。我们会看这篇文章,不就是因为访谈人是南怀瑾吗,如果是张三李四,谁又会认真看呢?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质疑这篇访谈的真伪呢?从前也听说过,有好事之徒(或可爱之人)故意拟出某著名人士的访谈录或声明,迷惑大众,以博一笑或别的目的。

本有先例,如果现在有人仿冒南怀瑾先生,也并非不可能。而且说实在的,“不要以为读经就可以当饭吃了,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慢慢就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这句话也太粗鄙不文,真不像是经典大家说的话。我读整篇访谈都有轻微的这种感觉,看到有人质疑,越发觉得我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

读经二字可以作很多解释,如果"经典"不单是指儒家(中文读经)和宗教界经典(外文读经),那么许多经典其实也可以作为娱乐放松的内容。这几个月来我一直反思,是否给孩子提供了过多当代童书而忽视了传统的读物。伊索寓言、古希腊传说、山海经、格林安徒生童话等等经典,也完全可以替代当代儿童读物,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数量上固然少得多,但经得起反刍,不但在材质的品质上更纯洁安定、志虑专纯,也有利于孩子的静定(以前读《奥德修纪》,这两天读《贝奥武夫》,又在想这些问题)。

如果把这些经典都包括在内,整天读经是否真的不可行,我还在思量(当然体育锻炼、接触大自然这些活动是无论如何不可少的,如果私塾里连这些都取消了,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 本帖最后由 paisley 于 2009-11-14 19: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天问 + 10 + 10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11:40:3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又看到paisley,高兴。

链接中似乎只有一位质疑真伪,耶鲁校长那篇伪作最近也在网络上炒得很热哈,质疑真伪当然可以,我反感的是对南先生“难免岁数大了道听途说”等类似的妄测。

正如耶鲁之伪作难以证实,南先生此文也难以证实真伪(尽管我个人认为老顽童似的南先生很有可能说些你认为的粗鄙不文的话 ),真有把读经当饭吃,指望以后以此谋生者还是有的,在我看来,这种情况,在私塾并不是少数。

另外,关于真伪,如果更较真点,可以旁征博引的话,佛经和儒家经典里面有很多都被质疑为伪经,到现在一直有争议。这里有个问题:我们是花时间去证实真伪再作判断和学习,还是只从道理上分析比较合适?真伪固然可以质疑,道理也应该可以辨析,或许选择不以言废人,不以人废言为好?

经典的范畴由自己选择吧,你说的这种广义读经,既不是以背诵为主,又不是某种读经模式,家长自己把控的事情,不属于私塾教学。

私塾教育,是不是把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是不是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是不是以为读经就可以当饭吃了?私塾教育者,对照看看吧,不是刀耕火种的年代,整天读经,读到15、6岁还不学习科学技术是否合适?各家孩子各家管,俺也只是好操闲心,嚎一嚎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18:32:49 | 只看该作者
找到柴记者另外两个报道,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也许有助于辨别真伪

姊妹篇,太湖学堂家长“受训”记   http://www.lwdf.cn/oriental/culture/20091112113924332.htm

南怀瑾的太湖大学堂:银监会副主席带队听课   http://www.lznews.gov.cn/wenhua/dywh/20091031/12542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1-16 15:07:37 | 只看该作者
thank you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6:26 , Processed in 0.127365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