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wlala010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5年11月出生的大成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791#
发表于 2011-11-28 17:00:09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没有看完,挑着看的,但我对文章中的几点很赞同。

1、越是培养自信,越是没有自信。
当孩子付出努力取得进步,父母确实可以给孩子赞美。但稀松平常的事就没必要那么虚伪的赞许了。可以不批评,但也不赞美。不批评不赞美,这是我最近学到的。

2、父母总是说希望孩子幸福,其实,很多父母的幸福寄托在孩子身上,将孩子的成功与自己的幸福紧密相连。很多父母需要孩子的陪伴胜过他们陪伴孩子。

最好的办法是将注意力转移,转移到工作中,丰富自己的生活。比如,妈妈们去做做美容,健健身,学学化妆,周末和朋友带孩子一起出去玩。

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孩子,这件事让我很郁闷。

我觉得妈妈们学跳肚皮舞挺好的,能够结交好朋友,还有机会表演,有自己的圈子很重要!

现在觉得,每周能带孩子去参加教会活动也特好!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聊聊各自的感想,互相劝慰开导,特别温馨!可惜我不信教,虽然我很想去......

[ 本帖最后由 angelabird 于 2011-11-29 00:1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lala0105 + 2 + 2 有自己的圈子真得很重要,有自己的爱好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2#
发表于 2011-11-29 00:27:53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最自然的教养方式是最好的方式。

教会孩子感恩、宽容,也许比学业成功更能带给孩子幸福。

我一直认为,懂得感恩的人最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lala0105 + 2 + 2 同意,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09:50:39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第一次讲《上下五千年》,原来历史也可以讲得如此快乐有趣。
开篇是两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
讲到了原始人记录历史的方法:绳结历史、口头历史、化石历史。
因为是通过对话形式讲历史,大成也提供了他所了解的历史:甲骨文、象形文字……

[ 本帖最后由 wlala0105 于 2011-11-30 09:2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9 金币 +9 收起 理由
wangakai + 2 + 2 我好喜欢。。。
SHUTONG + 2 + 2 成妈好有办法!
angelabird + 2 + 2 很好!很好!
joelie + 3 + 3 请教一下,大成妈自己改编成对话形式还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0:01:59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的故事时间,继续《上下五千年》,讲到了三皇。
燧火氏、伏羲氏、神农氏。
讲到取火的时候,大成想起来peppa里面的camping,爸爸也是钻木取火的,然后很自然的引出燧火氏。
伏羲氏教会了人们结网捕鱼和蓄养家畜。
神农氏教会大家农耕并找寻草药。
这几个里面都可以引入对话。

[ 本帖最后由 wlala0105 于 2011-12-1 09: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angelabird + 2 + 2 这样的安排真好!
joelie + 3 + 3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5#
发表于 2011-11-30 21:39:56 | 只看该作者
晚上有故事时间真好呀,我们自上小学后,晚上的故事时间基本上没有了,真的好怀念以前那些亲子共读的时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lala0105 + 2 + 2 时间也蛮紧张的,不过一起读书真得很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0:03:08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新东方要录个宣传片,我和大成被喊去录像。真是好麻烦呢,折腾到八点才回家。

最近大成羽毛球技术见长,和我可以最多打个7个回合了。晚上现在安排了四十五分钟的篮球和羽毛球时间。

昨天压缩了练琴的时间,每个曲子一遍通过。

洗漱之后上床仍旧是故事时间,昨天讲了猿人-直立人-化石智人。

大成看了北京猿人的塑像,比较了和现代人长相上的差别(嘴巴突出,嘴唇很薄,颧骨高,脑门小……)说得还不错。
大成比较的时候边看我边看北京猿人图片,搞得我有点难过。

讲到南方古猿开始分化的时候,大成说:一部分留在了森林里继续做猿猴,一部分变成了人。并且很兴奋得翻到了从猿到人的直立行走那副图让我看。

我趁机告诉他,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跨出的重要一步。

[ 本帖最后由 wlala0105 于 2011-12-1 15:4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angelabird + 2 + 2 不错!
SHUTONG + 2 + 2 历史学的真好,成妈讲解的好啊~
menghuan + 10 + 10 真好哇!
joelie + 3 + 3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0:18:33 | 只看该作者

过度关心让孩子失去思考能力 [转]& 外国人眼里的中式错误育儿(转载)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孩子的思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受到越来越多限制。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看完这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禁不住在想: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孩子的思考能力?
        越俎代庖使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
  一位国际幼儿园的老师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亲子活动时,孩子们在一起玩沙土。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指头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就把漏斗挪到瓶子口边,再放开手,让沙子流进瓶子。由于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从孩子拿开手指到漏斗对准瓶口,沙子剩不了多少。可这孩子丝毫不泄气,仍一点一点地装着。终于,他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开窍”了:他等到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很快瓶子装满了。孩子笑了,高兴地看着身后的妈妈。而他的妈妈正鼓掌为他庆贺。
  另一位中国孩子的妈妈却是另一种做法:当孩子拿起漏斗,沙子从底部漏掉时,妈妈立刻蹲下来说:“来,妈妈教你,把漏斗对准瓶口,再把沙子从这里灌下去。”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我们每位为人父母者大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
  过度关心使孩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在南京一所小学,一个美国女孩和一个中国男孩同时患了重感冒,于是班主任老师通知了学生的家长。中国孩子的爸爸半个小时内从离校很远的单位打的赶来并很快带孩子去了医院。那个美国女孩的家长则在电话中问老师:“孩子的腿有问题吗?”当从老师口中得知腿没有问题时,他只说了句,腿没有问题就让她自己回来。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所学校,一个中国男生和一个韩国男生因一件小事发生口角,并发展为打架事件,那个韩国男生因个子小而吃了亏。事情闹到了校长室,校方对此非常重视,要求班主任把家长请到学校认真处理此事。中国学生的家长到校了解事情以后一个劲地向老师道歉,并把孩子带回家去写检查。而那个韩国家长只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经过,便自己一个人离开了。第二天,打架的中国男孩交了一份非常“深刻”的检查,而韩国男孩早上六点半便跪在学校的大门口向全校师生谢罪。事后得知那个韩国男孩是自己做的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他自己的事情。
  我们的父母很少去思考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们的孩子将失去什么。
  标准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审视我们的教育,在家庭方面,我们不但没有为孩子学会思考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甚至连日常生活中一点思考的机会也会被剥夺。许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服从”,却不鼓励孩子独自做决定。在学校方面,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经常埋头“题海”,终始在寻找标准答案这把“金钥匙”。老师则希望学生“按正确答案”回答问题,不鼓励学生“别出心裁”。
  久而久之,你问月亮像什么,答案总是小船或者圆盘;你问树上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答案永远是一只也没有了;你提起“龟兔赛跑”,结论恒等于骄傲使人落后……我们的父母老师是不是也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如何教育孩子始终是让父母最为头疼的事情,怎样的方式方法才是正确的?在国外很多父母看来,以下是他们认为不合适的做法。  
  孩子成炫耀比较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漠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的。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按自己的标准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让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的理想。当子女长大后回想起童年时,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失败父母的作为。  
  认为越用功越好  
  很多父母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其实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认为早起很好,睡觉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国教育界正在集体犯罪,剥夺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毁灭中华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父母的爱成最大理由  
  男女之间,爱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得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 本帖最后由 wlala0105 于 2011-12-2 09:0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颜妈妈 + 2 感谢分享,我得检查一下我是不是细微过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4:36:17 | 只看该作者

转:书香门第给教育的启示

在中国社会,书香门第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景观,这些家族依靠自己家庭教育的力量,连续几代甚至几十代为社会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较为著名的有古代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刘向、刘歆父子,班彪、班固、班昭一家,蔡邕、蔡文姬父女,曹操、曹丕、曹植“三曹”,颜之推、颜师古祖孙,王通、王勃祖孙,杜审言、杜甫祖孙,杜佑、杜牧祖孙,苏洵、苏轼、苏辙“三苏”……近现代有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祖孙三代,钱钟书家族,俞平伯家族,冯友兰家族,梁启超家族,傅雷、傅聪父子,汤用彤、汤一介父子,杨武之、杨振宁父子等。书香门第教育成功的秘密究竟在哪里?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从中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呢? 人们常用这样两句诗来形容这些书香门第:“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书香门第始终把读书做人作为家族的传统、家族的表征,并把这条规则代代相传。正是因为有了“特殊家庭环境”的熏陶,书香门第出来的孩子才会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气质高雅、行为得体。
      具体来说,书香门第是怎样培养下一代的文化素养、精神气质、济世情怀和安身立命的智慧呢?我们以近代几个著名的家庭为例: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除了自身取得的成就之外,他还通过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使九个儿女各有所成。他的教育秘诀就在于对孩子进行深厚的人文底蕴熏陶。
      在几个孩子渐渐长大后,为了充实子女们的国学、史学知识,梁启超聘请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来做家庭教师,在家中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堂就设在饮冰室的书斋里,课程包括国学方面:从《论语》、《左传》开始,至《古文观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诗,由老师选定重点诵读,有的还要背诵。每周或半个月写一篇短文,作文用小楷毛笔抄写工整。史学方面:从古代至清末,由老师重点讲解学习。书法方面:每天临摹隶书碑帖拓片,写大楷二三张。每周有半天休假。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兄妹几人国学、史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经典并不意味着就要培养国学家,而是为了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对于这一点梁启超有着深刻的认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当他把梁思成送到美国读书的时候,他专门告诫梁思成:“要分出点光阴学习文学,或人文科学中某些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科学用来做事,人文用来修身,直到今天,梁启超的见解依然对人们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也是在良好的家教下,打开了智慧之门。他的父亲杨武之先生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虽然杨振宁很小就表现出卓越的数学天赋,父亲却并不急着让他专攻理科,而是有条不紊地让儿子接受了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在杨振宁很小的时候就背下了很多古诗,背下了大量的蒙学经典。
      除了杨振宁自己学习,杨武之还专门请雷海崇教授的得意门生丁则良对杨振宁进行正规的“涉古教育”──读古书,受古训。杨振宁读初中的所有假期都由丁则良带他背诵、讲解《孟子》等儒家经典和历史知识,这些知识是杨振宁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在中学时代,杨振宁背诵了很多中国的经典著作。
      一个人永生不忘又受益无穷的,便是父母在他孩提时代播洒的智慧种子,这一点在杨振宁的身上得到了印证。后来,杨振宁回忆说:“现在想起,这是我父亲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父亲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极力把孩子朝这个方面推。但当时我的父亲没有这样做。他却要我补《孟子》,这对我这一生有很大意义。”试想,如果杨武之教授只是一味让孩子去发挥专长,还能培养出一位名震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吗?
      傅雷,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他的译作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长子傅聪,是第一位享誉全球的中国钢琴家。在傅聪的教育上,傅雷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希望傅聪能做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因此,除了请人教傅聪学钢琴外,他亲自教傅聪学习中国的古典诗歌和大量古文,这种教育进行了6年,奠定了傅聪厚实的东方文化根底。音乐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工具,如果对人类的精神世界没有高度的理解,就不可能用钢琴传递自己的心声,也不可能赋予一个个音符以生命。正因为有了“琴外”的功夫,所以傅聪能独具慧眼地吸收西方文化,年纪轻轻就成长为享誉国际的钢琴演奏大师。
      这些书香门第在培养孩子读书的过程中都有一种智慧的眼光,他们知道从浩如烟海的人类典籍中帮助孩子选择最重要的书、最有影响的教材,在孩子“童蒙养正”的关键阶段,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最优秀的经典著作给孩子做了启蒙教育。因为他们知道为了让孩子成为社会卓越人才,必须让孩子尽早接触人类文明的精华、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名篇,即使是为了培养一位科学家,也同样需要如此,因为文化之根扎得越深,成就之果才能结得越大。
      这,就是书香门第能够不断为社会贡献杰出人才的秘密。
      无独有偶,西方贵族教育也同样重视对经典的学习,16世纪英国的贵族子弟从小就要学习拉丁文、法文,读古希腊的哲学著作,探讨阿奎那的神学问题。这种家庭教育一般要持续到14岁左右。贵族子弟们从这些经典著作中获得教诲,而且学到了普遍的价值观念,从而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教育。

我们再以列夫·托尔斯泰和泰戈尔为例,看看他们童年时学习经典的情况: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经典诗歌的诵读。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让他读普希金的诗歌《致大海》、《拿破仑》,他立即音调铿锵地朗读了出来,这使父亲大为惊讶。父亲高兴地说:“读得好啊!”随后又把他的教父叫来,叫他又读了一遍。幼时对经典诗歌的学习培养了托尔斯泰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回顾自己的童年,托尔斯泰这样写道:“我难道不是在那一时期里获得了我现在赖以生存的一切东西吗?那时我获得了如此多的东西,并且如此地迅速。在我一生的其余岁月中所获得的东西都及不上那时所获得的百分之一。从5 岁的我到现在的我之间只是一步的路程。从新生儿到5 岁之间则是巨大的骇人的距离,而从胎儿到新生儿之间却是无底的深渊。”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市的贵族家庭。还在泰戈尔五六岁时,他就已经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梵语经典《吠陀》和文学艺术,并且已经表现出诗人的天才。泰戈尔十二岁时,他的父亲为他举行了一个成人仪式,在楼上进行了三天祈祷,诵读《吠陀》赞歌。《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被印度人视为宗教“圣典”,“吠陀”一词原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通过诵读《吠陀》,泰戈尔获得了诗歌创作灵感的来源,思想的来源,甚至习俗民风的来源。
列夫·托尔斯泰童年时读的普希金诗歌,泰戈尔童年时背诵的梵语经典《吠陀》,都是本民族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对他们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世纪前,西方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发现,一个人的成才与家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以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学生为例,结果发现,一个名人的后代成为名人的可能性,大约为四分之一;而一个普通人的后代成为名人的比例为四千分之一,比前者要小1000倍。在今天看来,一百年前高尔顿的研究确实有不足之处,遗传并非成才最重要的因素,但毫无疑问,书香门第或者贵族出身的孩子潜移默化得到的教育要比一般家庭出身的孩子好得多。书香门第家庭在引导孩子读书时,更能从上一代读书的经验中,把握哪些书可以让孩子修身养性,哪些书可以让孩子安身立命,哪些书可以把孩子培养成经国济世的大人才,有了这样的引导,书香门第家庭的孩子人生起点就高,目光就辽远,视野就开阔,人生成就自然也大。

我们普通人没有书香门第的背景,也不是贵族出身,我们的孩子没有“先天的土壤”,我们后天唯一能弥补的就是营造书香门第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人生的起步处就站在全人类众多原创性巨人的肩膀上,让孩子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高起点展开创造性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5:57:22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讲历史,昨天讲到了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昨天拿了一本绘本看,大成看单价是25元/本,一套书总共25册,说25*25……

他先算了10本,是250元,加上了两本(50元),300元是12本的价格,然后算了24本,就是600元,再加上第25本,就是625。虽然最近几乎没有什么数学方面的内容,他还是喜欢动脑筋去想问题呢。我跟他讲,书店现在打五折了。他随即就报出了312.5元。

最近大成自由安排的时候特别多,他喜欢打羽毛球,进步很快,自己写写画画很开心。

中文阅读方面也很上路了,继续坚持就行了。

[ 本帖最后由 wlala0105 于 2011-12-2 15:5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8 金币 +6 收起 理由
wangakai + 2 + 2 大成成的计算力太牛了
颜妈妈 + 2 大成对数学一如既往的敏感,这就是传说 ...
SHUTONG + 2 + 2 真的好喜欢大成啊!
angelabird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0#
发表于 2011-12-2 16:28:13 | 只看该作者
前面我到觉得没什么,小朋友都能推算,那个5折的很牛,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lala0105 + 2 + 2 嘿嘿,小孩子觉得数字好玩,就喜欢算来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10 , Processed in 0.086043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