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猩猩 @ 2009-10-29 10:00:04
接触基础教育行业有些年了,这种情况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比较常见(城市学校之所以少,是因为媒体报告率较高,家长有文化,不好惹,校方处理得很慎重).这也是贵国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下的阴影,必然产物.近年来师德良心随着社会风气一起有些“发酵”.
尝试方式有三:
1 正常渠道,告状式。组织好材料,时间地点人物诊疗证明,然后班主任\教导主任\德育副校长\正校长/教育局主管德育副局长/正局长/市文教办/副市长/市长(如果市长不是黑社会,应该有个说法)挨个申诉,有条件的同时进行录音录像备用。
此种方式时间漫长,影响孩子学习状态,一般找到副局长时,当地教育系统行风若尚可,可以要求免费转学,学校质量不能低于当前学校。
2 在找到校长无结果后,可整理录音录像资料直捅媒体,现在的都市媒体对这类“涉教新闻”比较有手段,为政为官,比较怕影响,冲着自己的乌纱,官府的人也得出面解决。这种方式会时间短,见效快。但副作用是孩子即便转学,也会在本地区任何学校里都会被特殊对待,学业成绩很难好转。
3 在短时间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自行转学,越远越好。家长和孩子都客观的面对这种情况,要明白:学校即社会,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公平公正解决。这种方式看似逃避,但对孩子未来心理成长伤害最小。否则,1、2两种方式一天没有结果,孩子在学校便一天不安生。学业成绩将迅速下滑,处理不好,负面影响将累及随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生历程。
以上两种方式孩子都会承受心灵创伤。我个人觉得当前的首要问题不是像秋菊一样讨说法,而是要迅速化解该事件给孩子已经造成的心理危机和心灵影响,让孩子认识到成长过程中要承受很多阻碍,家长尤其要保持冷静态度,通过这件事化害为利教育孩子如何处理校园矛盾和人际交往方式。否则,一味和孩子一起怨天尤人,鸣冤叫屈,会给孩子造成深远的不利影响和更大的伤害。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此类校园应激事件的应对和处理非常重要,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和学生应立即做正规教育心理咨询,不要让这件事在孩子心理产生更大的阴影和破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