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20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词汇与智力的关系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7 22:3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带孩子去了一趟动物园,你指着大象告诉孩子,那是“大象”,
然后你又跑到猛兽区,告诉孩子豺与狼的区别,狼与狐狸的不同。

在动物园里折腾了一天,你可能不知道,孩子的收获不仅仅是开心,
他走了这一趟,智力也随之有了提升。而智力提升的幅度,与他记住的词汇成正比。也就是说,记住的词汇越多,孩子的智力提升得越多。

怎么?还有这么简单提高智力的方法?这是谁说的?

词汇量越大的人越聪明,因为词汇就是概念,掌握概念更多的人更聪明。(People with bigger vocabularies are smarter. Vocabulary is concepts, and if you've got more concepts, you're smarter.)
说这话的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

父母们总是苦苦追寻提高智力的捷径,其实,捷径就是这么简单,帮助你的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

研究表明,中产家庭的孩子学业成绩更好。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家庭的孩子在3岁前能听到3000万词。而养在福利院的黑人孩子只能听到1000万词,所以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比较差。

根据这个研究,专家建议贫困家庭的父母,一定要尽可能地多跟自己的孩子聊天,交流。这是一种最便捷的早期教育手段。

前两天,一位妈妈(孩子9个月大)给我发信:

“我以前下班都是宝宝玩自己的,我拿了一本书给他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念完了抱他去看墙壁上的字,他都是爱看不看的。现在我回家就抱抱他,和他做做游戏,读读儿歌,讲讲故事,互动比以前多了,字也很少看了。”

看了这信之后感到很欣慰。这个宝宝差点被邪门早教耽误了。
为什么跟孩子聊天、做游戏、读儿歌、讲故事重要?
因为这是在用自然、生动的语言给孩子输入词汇。

而经书那些东西,不是自然的语言,对孩子来说那不是“人话”,
别说对一岁的孩子,对成人来说,念这些经书也往往是对牛弹琴。

当然,跟孩子聊天也有不少学问,这种聊天不是父母在那里喋喋不休,
不知所云。而是要进行概念的有效输入。

比如,给孩子喂饭、洗澡、穿衣时,可以让他说出食品、洗浴用品、衣服的名称、颜色、大小和形状等等。有的人用闪卡的方式教孩子百科知识,这种方法是舍近求远。图片哪里有真实的生活生动呢?孩子小的时候,要优先与生活有关的,视界范围之内的。我搞不懂这么小的孩子把100个国家的国旗认下来有什么意义?

当然跟孩子聊天家长也不能唱独角戏。也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说。聊天是双向的,念经才是单向的。

请注意,词汇最大的价值是背后的概念。我们不要小看一个个概念,许多概念背后有着复杂的思维活动。比如“狗”这个概念,孩子得通过复杂的思考,找出狗和猫的区别来,同时找到大狗,小狗,哈巴狗,牧羊犬,贵宾犬的共性。如果把狐狸,狼,豺,狗放在一起比较,那将是更加有趣的智力活动。

社会建构主义掌门人维果茨基特别重视语言的作用。他的观点是,儿童的智力既不是其内在成熟的结果,也不完全决定于儿童的自主探索。成熟与主动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让儿童的智力有大的飞跃。儿童要想更聪明,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语言这种智力工具。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词汇和熟语的积累更加重要。“汉语是个智慧宝库”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各种熟语、成语、谚语、古语等等,这些词语非常重要,里面蕴藏着许多宝贵智慧。

这个时候,显然家长的聊天已经不够了。得让孩子多听广播,多读书。实际上,如果有语言比较丰富的优秀电视节目,让孩子多看看是能丰富语言的。比如看看“天气预报”,就能熟悉许多气象词汇和城市名称。看看“人与自然”、“探索发现”以及一些适合孩子看的新闻节目也不错。有些语言丰富的卡通片如“三国演义”也很好。而那些语言乏味、充满白痴般呓语的卡通节目,我看还是少看为佳。

我们看一个孩子的思维水平,很容易从语言看出来。我高中有个同学,大家正在聊三国的时候,此人冒出一句:“曹操是谁?”雷倒一片。

那些三国人物我小一时就耳熟能详了,这要拜袁阔成的评书所赐。我那时最爱听的是评书,最爱读的是成语故事,对于成语故事,可以反复读,常读常新。比如前段时间讲自主学习,那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我们学英语时都知道,要教孩子“活”的词汇,因为只有活的词汇才能到用的时候说出来。学汉语也一样,词汇学了要能用。可以多跟孩子玩造句游戏。看完成语书,从里面挑出一个成语,让孩子造个句子。一看就知孩子懂没懂这个词语。读完一篇文章也是如此,从文章中抽出一些词语,让孩子造句子,或者说出近义词,反义词。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巩固了词汇,又检查了孩子是不是真的读懂了。

家庭教育是游击战,学校教育是兵团作战。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游击的特点,把整块的学习内容化整为零,从细节入手,从一个个词汇入手,随时随地,机动灵活。比如,可以在聊天时学习,可以在散步时学习,可以在一起做家务时学习,可以在购物时学习,可以在逛公园的时候学习。学习方式不拘一格,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种实打实的日积月累,往往比那种空泛的兵团式学习效果要好。

我有个癖好,就是翻词典。无论汉语的还是英语的。实际上,每次翻字典都是一种学习,或者说是探秘。那些耳熟能详的词汇究竟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这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现在有了网络,搜索更是我的习惯。我记得看完《井冈山》那部电视剧,我输入电视剧里提到的几个人名,顺藤摸瓜,把整个三十年代的革命史几乎通读了一遍。这种超链接学习法真的是痛快淋漓。对自主学习者来说,互联网是最伟大的发明。

词汇的学习进入了更深层次,那就是概念辨析。我研究教育的一个方法就是概念辨析:天才,智力,聪明,想象力,创造力,神童,情商究竟是什么意思?虽然许多人把这些概念挂在嘴边,说实话,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围绕这些词汇,“鱼牛”现象非常严重。

因此,我们说词汇更多的人更聪明,不是说抱着一本词典天天看就可以了。词典里只是书面知识。要想对一个词汇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去理解。此外,词汇只是给了我们聪明的基础,要想获得智慧,归根结蒂还是提高思维能力。词汇与思维能力的浑然一体,相辅相成,才是名副其实的聪明。

学语文,基础的基础就是词汇,抓住了词汇,语文就不是问题。至于什么分析文章结构,找高潮,归纳中心之类,华而不实,对能力的提高很有限。如果文章的结构是有规律的,那么,我只要掌握这个规律就可以了,直接去套用。如果是没有规律的,我给1000篇文章分段也没用。现在的语文教学,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太多了,这是得不偿失的。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词汇的掌握上,把一个个词弄懂,会用。

写应试文的时候,比的也不是结构和中心思想,所谓结构和中心思想那都是事先已经排演好的,有一套套的模板和事先想好的母题。大家的差距关键是对于题意的理解以及写作时词汇的运用。理解题意的关键是什么?首先就是要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弄懂。

词汇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
词汇的学习不仅仅来自语文,也来自数理化,政史地等学科,
同时,不可忽视生活也是词汇的一个重要来源。

总之,每掌握一个词汇,我们就会对世界多一分认识,
而对世界每多一分认识,也就意味着,我们比过去更加聪明。

相关文章:
怎样通过词汇提高智力?
识字课本其实孩子自己也能编

全部博文                  家庭教育-思路-理念-方法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wangakai + 2 + 2 精品文章!
hi5 + 5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0-27 22:45:01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我儿子作文很差的,但这一年不断的听故事(都我选的历史,科学方面的,放在MP3里听),现在作文好象也能写点东西出来 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0-27 22:53:25 | 只看该作者
词汇似乎和智力没啥关系吧。

记得这世界上有不少奇人,中外都有,那就是背词典,甚至有人倒背如流,但似乎没有人说他们有多高的智力。

词汇是拿来用的,能把概念有机的组合起来,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推导的,才和智力挨了一点边。

否则一肚子词汇,也不过是一肚子大粪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22:55: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10-27 22:53 发表
词汇似乎和智力没啥关系吧。

记得这世界上有不少奇人,中外都有,那就是背词典,甚至有人倒背如流,但似乎没有人说他们有多高的智力。

词汇是拿来用的,能把概念有机的组合起来,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推导的, ...


你说的这点我在多篇文章里已经反复强调了。
不妨看看参考文章中的那两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0-27 23:08: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10-27 22:55 发表


你说的这点我在多篇文章里已经反复强调了。
不妨看看参考文章中的那两篇。


我看到的似乎你一直在强调

词汇量越大的人越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0-27 23:13:3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看一个孩子的思维水平,很容易从语言看出来。我高中有个同学,大家正在聊三国的时候,此人冒出一句:“曹操是谁?”雷倒一片。


比如这个故事,我倒不觉得能说明什么。

不知道曹操是谁没啥可怕的,知道孟德斯鸠是谁也没啥可得意的。

全世界恐怕有3/4的人不知道曹操是谁把,但这不会影响这个社会的进步。

知道曹操的,也许是一个好的说书人,但不见得能写出一个可以合乎逻辑的讲明白道理的文章来。

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i5 + 5 + 5 佩服, QQ总能挑出些骨头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0-28 08:38:07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好佩服老易,你的观点让我拓宽了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3:10 , Processed in 0.082881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