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中国的教育理念自古就有“不打不成器”“打是亲,骂是爱”这一说。别的不太深入人心,只有这个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可是我是从心里地不赞成!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 我总觉得吧,很多父母,特别是妈妈,打孩子纯粹是宣泄自己的情绪!当妈妈在宝宝捣乱的情况下,好不容易把屋子收拾整齐了,此时已累得气喘吁吁,真想休息一会儿,可回头一看,宝宝不知什么时候把花盆里的泥抠了一地,这时候唯有揍他一顿才解气。于是乎,扳过宝宝,扒下裤子(有时干脆不扒,已经气急败坏啦),狠抽几个“腚板”,而且在打的过程中,好像忘了孩子是亲生的,什么狠手也能下,越打越来劲,同时嘴也不闲着:“你再弄不弄了,想把我给累死啊。。。”打完了,似乎心里舒服了些,可宝宝哭得呼天喊地,一塌糊涂,疼啊,能不哭吗?!看着宝宝的可怜样,妈妈又心疼起来,内疚油然而生。于是抱起宝宝,安慰了起来。正所谓“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因气愤而打,因内疚而安慰,无不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不可否认,妈妈也是想教育宝宝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要讲究卫生等等,但教育这些不能换个方式吗?非得打吗?我们跟成人之间也是这么解决问题的吗?看谁谁不顺眼了,揍一顿;谁谁不听我话了,打一架。。。这怎么可行呢?再说了,打,有时还打不过人家呢!所以我们忍了!换作我们自己的宝宝,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忍一忍呢?因为孩子小吧,是弱者!在我们打他的时候,他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是的,有时气上来了,是很难忍,但是还是请忍一忍吧。你可以把孩子抱开,离自己远点,让自己冷静一下,再慢慢收拾吧。换一个角度讲,宝宝玩土,不也挺好的吗?细细的沙子从小手缝流出去,真是好舒服啊。当然了,看到满地的泥土时,谁也没闲心想到这些,但起码要慢慢计冷静下来。以后有时间,找个相关绘本,告诉孩子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要讲究卫生,这样不也挺好的吗? 我觉得吧,打是个最省事的教育方法,而结果也不一定如人意。而教育孩子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因时因地因人而不断变化。有心的父母应该多动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好办法,尽量避免跟孩子动手。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拍砖,我很愿意和大家讨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