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私塾女孩袁小逸》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9:02:44 | 只看该作者
毛建平老师评《私塾女孩袁小逸》(2010-01-14 17:17:34)[编辑][删除]
标签:私塾女孩袁小逸 袁小逸模式 出版 杂谈  分类:袁小逸模式
袁博士你好!
  
小逸的书从头至尾读完了,很喜欢,真是个奇迹!

从整体上讲,读小逸的书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做一个私塾儿童身心的自由、奔放和天性的率性发展。

“鹿猴争宠”、“狗鸟大战”、“小猫Angel”、“春游南北湖”、“我心中的两个英雄”等众多篇幅中,小逸对生活的情趣、对周围人、事、物的热爱,无一不显示出她生活空间的轻松和内心的纯净及博大。

学校生活让小逸感到困惑,也许有人会抓住这一点而大做文章,说私塾将要毁掉一个孩子的将来!但我却想,这些困惑其实不早就应该因困惑了成年人而得以解决了吗?!

早在很多年前,曾经有一幅讽刺漫画,画的是一个小学生幼小的身躯拉着一个带轮子的巨大书包去上学。标题好象是“最新发明”!那时候是讽刺学校给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现在,这种现象已经成为现实,人们却不敢再讽刺而是默默地、逆来顺受地遵从和接受了。

学生抄别人做业不以为耻,被抓到了也是因为老师的高声叫骂“触及自尊”才流泪,而且瞬间这种耻辱感就可以烟消云散!

上课时,有如和尚念经,老师念什么我念什么;下课后尽快完成铺天盖地的作业,作业一完成就浑身轻松;考试时管它考成什么样,只要不能达到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值就哭哭啼啼给人家看。不求甚解,只求态度和表现,对学习有什么好处?而对学生的人性和自尊又是多么残酷的、时时存在的扭曲和麻痹!

“现行教育的问题是癌”这一尖锐问题被一个九岁的私塾女孩儿一眼看穿!

《读书札记——(木兰诗)中的雄兔与雌兔》、《也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和《Talking about Tom》以及大量的外语授课更是脱离现行教育的“小逸模式”成功的铁证!(我实在越看越懵。)

从写作角度上讲,小逸对事物的观察、描述、分析、总结能力都很令人吃惊。佩服!

在此,想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是条虫。当一个中国人想标新立异地做一件事,并且做出一点成绩的时候,总会招致大量的出自各种心态的非议。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高高地超过他们,让他们望尘莫及!到那时,所有的非议就会不攻而破,甚至自动转变为奴颜的恭维!希望小逸做出更加骄人的成绩!

毛健平敬

2010-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21:51:36 | 只看该作者
影子之心老师评《私塾女孩袁小逸》



选择与发展

——读《私塾女孩袁小逸》小记







收到小逸赠书是个午后,一气读完,生出很多感想。

网上关注袁鸿林博士和小逸的故事已逾五六年,今日小逸十岁出书,让人欣喜。未读书时,虽模糊地整体感觉小逸的私塾生活是丰富的,但究竟是怎样的状况只有些片鳞只影的印象。读过这本书后,忽然对袁鸿林博士的教育活动生出更多感慨来。

               

一   学习即快乐





在小逸的《私塾女孩袁小逸》出版后,网上一时议论纷纷,针对他们私塾教育方式质疑,对袁博士让小逸生活在媒体公众面前做法的不认同,对小逸现状的怀疑,甚至于对小逸未来发展严重忧虑。

出于对当下国内教育现状一直以来的关注,也曾阅读了很多教育专著,譬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蒙台梭利的《有吸收力的心灵》、《童年的秘密》,及《卡尔威特的教育》、《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等。

近两年来形成比较稳定的认识,那就是倘若教育是从心出发的,引导孩子内心启盼的主动求学的自主学习方式,就是真实的教育。教育本身来讲,不应再是一种宣导,它应该真正成为一种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方法的辅助,学习是孩子个人的事,我们所有的人群——社会、家庭、学校都应退归到这样的环境与认识里,才可能激发出真正好学不倦的求知者,形成真正的自主学习习惯。

小逸关于几门学科的入门,使我对袁博士的做法不由翘起大拇指。小逸的英语水平,从文中所举两例日记可以约略看出,她已经达到可以运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的程度,据我观察应该不低于高二学生英文程度。但她初学英语竟然是因为父亲故设玄机,运用白板绘画游戏,引诱她参与其中。始终当英语学习为游戏,兴趣存在,加之后期辅助性的游戏设计比如玩字母牌,听、看、读英语故事等环节,她的英语学习兴趣持续增长。而为了使她能运用英语自如表达情感,袁博士又设立了通过写日记作文奖励制度,加上在网上论坛的博客开设,使她日渐以此为乐,英文写作与中文写作能力都顺利发展。

学习本身是枯燥的行为,倘若成为“不得不”的要求,那更是一种类刑罚的折磨。但如果能够因方法得宜而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以至于渐次形成习惯,学习就不再是痛苦,它演变成了快乐。

通过阅读,不时从小逸的文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背诵毛泽东的《咏蛙诗》,改成《咏猫诗》;因喜爱猫故称自己为“猫姐姐”,又因以为猫只听得懂英语,所以跟猫玩耍只说英语;在绮丽的绮园学习鲁迅文章,或其它科目;给小朋友当小老师,感受老师的快乐,在论坛和博客与大家交流,甚至视频教异地初中学生学英语等。

事实上,这样品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小逸自觉转化枯燥乏味学习的能力,同时,学以致用是致使兴趣持续发展的缘由。由此,我基本上可以判定,小逸的学习是主动而富有探索性质的,她是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

因为是真正的探索性学习,所以,小逸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会撰写较有综合性的学术型文章《读书札记——〈木兰诗〉中的雄兔与雌兔》、《也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真正感受到这样较深层次的写作更有其独特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自主学习在呈现着深层递进的形式。十岁女孩能够以逻辑思维为荣,且深深理解其中意义,并掌握方法,这得说是很大的成功。

              

二  选择与发展





生活总是充满选择与被选择。袁鸿林博士和小逸的生活是属于自我选择,在当下中国教育体制背景下,显得有些特殊。生命本身是一个奇迹,能够选择自己内心所走的路需要极大的勇气。

中国教育体制的变迁,是近百年的事,在百年前,私塾是相当普及的。应该说现代文学大家、政治家、军事家无不是私塾的产物,譬如胡适四岁入塾,鲁迅的三味书屋堪称无人不晓,毛泽东亦是由私塾起步再读公立学校。良好的私塾教育,是他们优质人生的起点。

从小逸的叙述来看,她所学的科目是集中英文、日语等语言学习,加上科学等其它科目和小提琴、钢琴等艺术门类的。相对来讲,综合性很强,而所承担的老师也多为高学历的富有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原来阅读袁博士的辅导孩子学习手记,可以感受到对学科系统性的整体理解非常强。小逸去初二试读的几个月,就考试测察情况来看,她的知识面是相当宽的。

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小逸萌生对民主的认识,这是通过对比感受到的。在私塾里,父亲要求伙伴们背下大段英文,但伙伴“斗争”的结果是,父亲必须同样背下来才行。而在学校教育中,很多事情老师要求学生做的,而他们自己并不能做到。应该说,这种“反抗”与“质疑”,恰是形成独立思考与批判思想的幼芽。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因为原来并未进入过学校,小逸对升旗仪式、运动会等活动的陌生感觉,包括对参加同学的生日会都很新奇。这使我意识到选择的单一性,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必然就要抛离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好与否都无可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快乐学习的小逸肯定有一点遗憾之处,就是她将来可能没有太多的“小学同学”,也可能不会有太多的“初中同学”。这与童话大王郑渊洁为孩子选择的私塾生活有些相类,但他摒弃了理科学习,以至于孩子长大后对此觉得还是缺憾甚多。但小逸的私塾生活,以及未来与学校生活的接轨尝试目前来看都是极可实现的。选择已定的同时,我想这些都不是问题。

生命无非是演绎的过程,就像一部剧作,怎样编剧,布置人物,设置情节,全看编剧的水平。我们的人生,亦不过如此过程。虽然小逸的人生是在父亲的引导下选择与开始的,但到如今的现状来看,她并无逆反,相反的确在其中感觉到成功与快乐。这就证明目前为止,他们的方向我觉得还是恰当的。

事实上,在学校教育普及的今天,太多的教育者总是视孩子的思想为单纯,保护、低视、抹杀他们的专制甚至于过于佑护的心态已经成为病态的。但是,通过阅读黑彻柳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李雅卿的《种籽教育手记》等具有真实案例,笔法轻松自然的教育图书,我们发现儿童其实是蛮智慧的,关键是给予他们什么样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如果起步开始于孔孟与老子学说,他们也未始接受不了;小逸和伙伴们阅读鲁迅文章也当然是很可理解的事;至于由此而萌生的其它思想,我想,在孩子们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势必会发酵,最终酿成醇厚香甜的酒也是可能。

      

三    总结与梳理





对于十岁女孩写书的探讨近来有点热,湖北教育出版社的此举,而且在书末公开的电话号码,说明大家并不拒绝交流与质疑。由此可以想见,大家在面对公众的质疑面前,是理性的,而绝非盲目的,并且可以感受到袁博士等人对于大家质疑的心理承受准备。

从我的角度来看待小逸写书,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袁博士及女儿小逸对前段私塾教育生活的总结与梳理。在回忆、整理、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在进行着庞大的综合实践活动,既有对生活情况的整理,比如生活照片,出生前后的回忆,与动物的交流等,这应该是粉色的回忆,令亲子双方都融于回忆的快乐中;关于各学科学习的回忆,既有对相关老师及家人亲情的感谢与信任,更有对学科知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整理,比如《思考的探究学习方式》、《英语的图像记忆法》、《英语时态的数轴呈现》等。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小逸学到的,应该是在撰写学术文章的基础上的另一个起步。这也是我非常欣赏袁博士的此举的原因,他为孩子提供了可资学习与思索的环境,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成为他们永远的记忆。

教育是生活中实现的,开放的教育永远高于闭关锁国式的教育。台湾黄武雄教授曾指出,来自于生活中的经验式知识是推进科学研究的基础,因为直感是尝试、失败、再尝试的科学发展的推进器。而他把学校教授的知识统称为“套装知识”,虽然也有可资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但对于科学的创新仅只是一个侧面。

《私塾女孩袁小逸》读完,我看到她快乐地在绮园中学习、游戏,并且与鲁迅的百草园进行对照,恰是切身体验的快乐,才促使她更能理解鲁迅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情。来自于自然的体验是人类最美好的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讲,小逸是幸运的,因为她可以更多地接触自然,享受阳光。小逸的文笔是很棒的,不乏这个年龄的幽默诙谐与童真,当然也有超越这个年龄的成熟,阅读时我并不觉得我是在仅阅读一个十岁女孩子的文章,因为从文中体现出来的看法往往令我们惊异。

袁鸿林博士与袁小逸的选择在当下是个性的选择,虽然在百年前他们的选择可谓是最普及的选择,虽然他们面临着诸多质疑,但我想,他们想来对未来有着深层次的思考,如何与现实社会的教育制度衔接?怎样实现最终发展?小逸的人生定位怎样?成功是否指日可待?怎样才算成功与幸福?

关于人生的思考永远没有尽头,故而,在此,对小逸及袁博士家人衷心祝愿未来幸福!新年在即,预祝新春快乐!



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09:31:06 | 只看该作者
当当网开始部分连载:http://read.dangdang.com/book_876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0:28:55 | 只看该作者
幸福!

心情指数:  伤感 阅读场所:  书桌旁
发表于 2010-01-28 15:38

“神童”!10岁出书,9岁代替她老爸上英文课,让旁听的家长瞠目结舌。能用日语教英语,能写出《也谈诸葛亮斩马谡》《读书札记——〈木兰诗〉中的雄兔与雌兔》这种发现问题的思想札记。会拉小提琴,会弹钢琴,会踢球,会下棋。还能养那么多小动物。文武双全,却又过得轻松自在。羡慕!我能这样上学就好了。

http://read.dangdang.com/book_8795

“能用日语教英语”应作:能用英语教日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0 18:41:57 | 只看该作者
《私塾女孩袁小逸》遇上龙江(川)叟(2010-02-10 18:12:14)[编辑][删除]
标签:私塾女孩袁小逸 袁小逸模式 现代私塾 写作 书评 杂谈  分类:袁小逸模式

我曾说过,相信小逸的书《私塾女孩袁小逸》出版后,定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也必然会受到孩子、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和重视。不久前,有一位网名龙江叟(有时又称龙川叟)的老人(62岁,西安人,电子技术工作者,已退休),在我博客和QQ上留下多首诗,那些显然是在阅读小逸的书稿时留下的,完全可以看作另一形式的书评。读这位老人留下的诗句,确实让我感动,也让小逸振奋。现将这些诗辑录如下,也留下一段出版史上的佳话。



(1)

七年父女共辛勤,英语中文皆跃进。
初中学生比不上,九岁就能写评论。
街亭战败误用人,罪不当诛马谡身。
眼滴恨泪斩马首,李严不得替己任。
命题新颖非常人,论述严谨思维新。
层次分明论据确,三千五百一论文.


(2)

十岁私塾小先生  快乐轻松学教行
减负多年高调喊,年年报纸都宣传。
初三学生作业多,撕卷凌晨丑三点。
公交车上做作业,回家路上抢时间。
补课多所中小学,寒假苦累无休闲。
轻松学习效果佳,快乐教育出状元。
民间私塾结硕果,鸿林小逸二星闪。
袁师远瞻阅历广,家教亲女今不凡。
南开博肆本北大,大学老师社科研。
三岁女儿零三年,宁愿打针不入园。
慈父细心去观察,女坐一旁边不沾。
沟通表达有问题,幼师与娃对着干。
不愿盖被强行盖,想盖被时无人管。
幼小心身遭挫折,心灵扭曲欢乐难。
逸父三思毅断然,退园自教把书念。
初始画画加唱歌,暑假六童共一班。
大童小娃混合学,四岁静听俩钟点。
神速进步潜能发,居高临下不为难。
一次方程会二元,奥数鸡兔有何难。
古代汉语背朗诵,论语三经早学完。
异龄儿童同堂学,相互透渗神不倦。
自觉学习烦恼无,焚书撕卷岂能见。
七年父女同辛勤,英语中文学得全。
初中学生难相比,九岁论文字两千。
论述严谨观点鲜,诸葛遣将太主观。
泪杀马谡替罪羊,否则让位给李严。
私塾教育千百年,经验丰富典章全。
陈旧不足可修正,与时俱进精英添。



(3)

            下凡

七月三一九九年,月宫玉兔急下凡;

卯时六点三十五,广州天河妇幼院;

顺利降生未剖产,外婆二姨菊助产。

            名逸

吞吐告父怕轻女,阿爹点头兴致添;

蟾宫小玉来做女,取名兔走逸字安;

            破俗

姥家风俗裹糖人,慈父破俗自由展;

糖果束缚婴残酷,四肢随便心畅然。

            早教

婴儿三月练抬腿,一抬二停三落毯;

聆听父母发指令,举止下落双亲欢。

七月会坐八不爬,前推两手身后延;

学会走路蹦又跳,一直不爬兔性显;

             远行

三岁已行千里路,长假五一两千年;

云南开远见外公,重庆小住一年半;

上海奶奶伴几月,浙江海盐居今天。

             学典

零四春天四岁半,饭吃未饱走半天;

引经据典孔子曰,食无求饱居无安。



(4)

玉兔下凡神童仙,小逸卓越今非凡。

七年父女共创举,震动华夏私塾缘。



(5)

逸式家塾胜学校,中西经典学得妙;

栋梁来自少年育,官学僵昏代代糟.



(6)

玉兔下凡神童仙,小逸卓越今非凡;

父女七年拓新教,震动华夏私塾苑。

逸式家塾胜学校,中西经典授得妙;

栋梁必从童年育,官学昏僵逐渐糟。



(7)

兔走华夏神童仙,震动神州私塾苑。

父女七年拓新教,小逸卓越今非凡;

逸式家塾胜学校,中西经典授得全;

栋梁应在童年育,官学昏僵多恼烦。



(有些诗句似为前后有所改动,现一仍其原样。——袁鸿林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10:5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11:0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9:10:42 | 只看该作者
私塾女孩袁小逸(2010-11-16 14:44:05)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笔  
学过教育学的人都知道,沿用至今的班级授课制最早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倡和组织实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教育理想。然而,在学校教育推行遍及全国乃至全球的今天,早已销声匿迹的私塾教育竟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地冒了出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究竟私塾教育可行吗,教育效果又如何呢,能否与当前的应试教育发生矛盾?

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私塾女孩袁小逸》的成长世界。因为袁小逸在上幼儿园时表现出严重不适应,她的父亲袁鸿林才辞了职,专心在家开“私塾”教女儿,后来发展到教授其它孩子。拥有北大历史系硕士学位和南开大学博士学位的袁鸿林,从自己最擅长的语言和历史入手,开创了以多种语言为核心的思维训练、音乐主导的艺术训练和结合数理逻辑训练的一种“三合一”结构的“袁小逸”教学模式。在私塾学习的孩子,一个月都能读完所学古文和朗读40多课《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的课程。袁鸿林说:“我并不认为他们是神童,只要教学方法得当,一般儿童都能达到这种水平。”作为他的女儿,在私塾的学习更为出色。在该上小学时,她的英语和古文已达到初中水平,数学也在三年级以上,除了英语外,还学过日语、法语,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写毛笔字、画画、下棋、游戏、打球等等。她的自传文字流畅,活泼有趣,虽出自孩子之手,水平却超过同龄人。她在私塾中当小老师,纠正学生的发音,解读文言文的意思,教得有板有眼,亳不逊色于其父。

袁鸿林与其它的现代私塾有所不同,他不单纯注重古文经典的讲授,而是融各学科于一体,自己教授与专职教师讲授相结合,像古文和外语这些自己擅长的课程全部自己一人承担,另外聘请专业的艺术老师教钢琴、小提琴,找水平较高的校友老师教孩子科学课程,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人教学的单一化和随意性。

寓教于乐是袁鸿林教育的另一特色。无论是养小动物、幽默而开放的课堂、自由的学习和争辨、学习时间的自由分配、丰富的体育活动、混龄教育的氛围、学做小老师,这些灵活自由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以一种玩的心态学习,在放松地环境里不知不觉就取得了进步。

他很注意孩子的情商培养。比如平等地对待孩子,像一个朋友一样而不是权威压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背大段大段的英文却一字不错,这样的事让孩子们心服口服;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自由地说出来,让孩子们学会了独立见解;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慢慢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不断激起孩子的求知欲望,学习涉及多方面领域;给孩子设置更高的学习任务,培养孩子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品质。

目前看来袁小逸的教育是成功的。但是面对当前中国的应试教育,袁小逸是否可以适应,毕竟她是要面临高考的,当然袁小逸说要到国外去留学,这自然另当别论。另外,让孩子过早地强化知识,而没有充分体验童年的各种乐趣,比如读图画书的经历,探索周围世界的经历,集体生活与交往的经历,这是不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袁鸿林完全打破数学教学的原有规律,另辟他途,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教学,不知道是否可行,还有待商榷。不管怎样,现代私塾教学的出现为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教育没必要整齐划一,教育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在开放、多元化地选择中,人们才可以找到教育真正的道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1e9ce0100mkeo.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20:28:5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私塾女孩袁小逸》,中国也开始有在家教育典范了,好像挺成功的。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 ... 159f&user=baid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20:59:3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大陆的学校输给了传统私塾:114.138.142.* 1楼

   
中国大陆的学校输给了传统私塾:
   
     《私塾女孩袁小逸》自传小说在新华书店销售得不
   
错。
   
     袁小逸因严重不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被父母领回
   
家读“现代私塾”。
   
     女儿的学识和认知能力已达到甚至超过普通初中生
   
。三岁前,袁小逸跟大多数普通孩子一样,并没显露出
   
任何“神童”的迹象,她的转变出现在上幼儿园之后。
   
     导致袁小逸厌恶学校的不是女儿自身的问题,而是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式很不合理,“扼杀了孩子的个性”
   
。第一堂课袁小逸在“现代私塾”的第一堂语文课接触
   
的并不是现代文,而是文言文。
   
     而且,包括英语、法语和日语。“学校认为古汉语
   
太难,小孩子无法接受,便先给他们学现代文。其实,
   
等到大了之后再来学文言文,就感到特别难。”
   
     袁小逸说,年龄越小,在语言学习上越占优势,小
   
时候学通了比较难的文言文,再去学现代文就会发现很
   
简单。“简单得只需自学就行,完全不必老师教了。”
   
     “现代私塾”主张先学文言文是“从根上学”。“
   
中国的文字流传了几千年,有很多精华的东西,我只是
   
把传统里的好东西拿过来。”
   
     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连一篇简单的文章都不会写,
   
而以前的账房先生在私塾读了三五年后就能读能写,学
   
习文言文的袁小逸现在就能独立完成一本书的写作。
   
     “从这个方面讲,现在的学校是输给传统私塾的。”
   


2010-7-12 16:24 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z=82590898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38 , Processed in 0.17137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