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06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3 22:1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一个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其职业生涯、人际关系以及爱情婚姻都会出现严重问题和遭到失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理论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便是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重视在各个领域中培养儿童合作的态度和能力。由上可见,培养孩子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孩子合作精神的培养应引起我们家长的充分重视。然而,当今孩子的合作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由于家长教育的不得当,过度呵护与溺爱,很多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通常表现出不会与人合作,缺乏分享精神等。
   
    老师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一些思想准备,对集体活动进行一些讨论:关于大家在一起应相互帮助,关于每个人应负的责任,关于玩玩具不争抢等等。随后便列出项目,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如:在幼儿活动区提出“三不”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夺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通过看图说话“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戏“李小多分果果”等生动形象的学习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并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在墙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在活动中,让幼儿自由选择项目,各司其职,相互帮助,这样做给了他们一个自我选择机会,而非忽视他们的意愿,独断专行。当然,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并不能保护他们一定能够做到最好,其间会有反复,但因为这是他们的决定,老师就有权提醒他们实现自己的诺言。
  方法: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在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午睡前后让小朋友互相帮助脱穿衣服、解扣钮扣;请小朋友们把心爱的玩具拿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还有大带小活动。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幼儿喜爱的多种活动进行分类组织,建立幼儿活动区,经过反复研究,明确了在各种活动区中对幼儿进行合作精神培养的具体目标。
  图书角:不争抢图书,爱护图书,愿意与同伴交谈书上看到的内容。
  建构角:不独占玩具,需要别人的玩具时,要和别人商量,经同意后才能拿,学着与同伴合作搭物体。
  音乐宫:能与小伙伴互相配合,一起唱歌、跳舞、玩打击乐器。
  娃娃家(宝宝医院):能自由选择游戏伙伴,学会分配角色,互相配合,进行游戏。
  动手区:在扣钮扣,系鞋带,编辫子等操作活动中,能与小伙伴轮流玩。

    那么,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呢?方法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民主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是培养孩子合作精神的首要条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愿意、乐于合作。因此,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和人格,全方位地接纳自己的孩子,不失时机地以赞美、鼓励的语言同孩子说话,营造民主宽松的、平等的、温馨的家庭氛围。一般情况下,如果父母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理解与尊重孩子,用委婉的语调与孩子交谈,就比较容易赢得孩子的合作。如孩子有了差错,家长可借故暗示孩子的缺点,而不当面数落,给孩子一个自我省查的机会。家长有了差错,也要向孩子认错道歉,请求谅解,这样做让孩子信服的同时,也无形中为孩子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一方面可以使孩子明白父母已经考虑到了他的观点和利益,同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委婉的口气可以增加协调的气氛,减低反抗心理并赢得合作。如对孩子说:“很抱歉打扰你”“如果你乐意帮忙,我会很高兴”,“谢谢”“对不起”等等。如果父母能对孩子以礼相待,孩子会感到很亲切,对父母产生信任感,从而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耳闻目染中理解并自觉运用社会礼仪规范与人交往,理解与尊重别人。同时家长要做孩子忠实的听众,主动积极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与孩子一起分析产生行为缺陷的原因和后果,共同寻找克服的途径和方法,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当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主张时,家长应予以尊重和理解,学会为孩子着想,学会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孩子,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如果你是他,他是你呢,会怎样?这样,孩子也就会形成为他人着想的意识。懂得对别人合理的、正确的要求应该予以合作的道理,这同时也渐渐增强了孩子善解人意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因此,父母应积极创设民主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注重与孩子积极的情感交流,孩子正是在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中,渐渐形成了与别人合作的态度。

    二、为孩子树立合作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他们往往会依照父母的做法和小伙伴交往合作。因此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爸爸妈妈之间,爷爷奶奶之间、婆婆媳妇之间是否能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妈妈烧饭做菜,爸爸在旁帮着洗菜、拣菜;家里搞卫生妈妈拖地,爸爸在旁帮着整理;奶奶买衣服,妈妈则帮着出主意,这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另外,父母与邻里之间、与同事之间、与亲戚之间的合作也是孩子观察、学习的榜样。下雨了,衣服还在外晾着,邻居会提醒我们;邻居正在抬一个重物,赶紧上前帮助邻居;同事忙,孩子没人照看,帮同事带孩子;全家外出旅游,请亲戚帮忙照看小狗等。相反,父母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不会合作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因为孩子首先感受到的人际合作是父母的不良合作。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父母应注意合作中不互相责备,应对身边的各种合作行为进行积极评价和鼓励,以激发孩子学习合作的动机。

    三、为孩子创造合作的机会
    父母应多为孩子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合作。父母应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等热闹的公共场合,或亲戚朋友家去玩,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往,多为孩子创设结交小伙伴的机会。也可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合作环境,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提供一些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完成的游戏材料,给孩子合作的机会。孩子一同游戏、学习中合作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玩翻绳游戏等。如,孩子玩娃娃家角色游戏时,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相互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如“拍打气球”的游戏,孩子必须轮流拍打气球,相互配合,气球才不会掉下来,此外,共搬玩具筐、共整理玩具、帮助邻居看小弟弟、小妹妹等大带小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孩子提供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合作的机会。
    同时,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与家人合作的机会。可邀请孩子做父母的小帮手,和父母一起作家务,比如简单的采购,餐具的清洗,与邻里的交往,对客人的迎来送往,房间的陈设布置,书籍、文具的整理,日常作息时间的安排、收拾餐桌、扔垃圾等等。告诉孩子家中的每个人都来帮忙做家务,日子才会越过越美好,鼓励孩子对做家务活提出建议,尝试“他们的办法”,家里比较重要的决定与活动,召开家庭会议,与孩子一起商量,为孩子提供合作的机会,家庭会议中,家庭每位成员都有权力提出问题,其他成员都有义务倾听,然后共同讨论,共同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家庭会议有效地加强家庭成员间的合作性和依存感,孩子与父母合作的愉快经验,有利于指导和推进孩子与别人的合作,为他们在学校以至进入社会的合作奠定基础。此外,父母的外出交往,允许的条件下要带孩子参加,让孩子从中学会合作。家长还要支持孩子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热情地为孩子出主意、想办法,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学会与同学、老师合作,促进孩子合作精神的形成。

    四、教给孩子合作的技能
    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孩子往往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家长教给孩子合作的技能,指导孩子怎样去合作。家长可通过图书、画册、电视,或孩子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分享合作,还可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两个小朋友,只有一个玩具怎么办”?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两个人轮流玩”,或者“两个人一起玩”,等等。
    如孩子在下棋时,往往都想赢,所以争吵、耍赖的情况时有发生,父母就可让孩子知道如何谦让,如何遵守规则,碰到问题怎样去商量等;如几个孩子在一起搭积木,就应该让孩子学会一起商量,分配工作;遇到矛盾时,就应尊重孩子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孩子比较“看法”,最后共同确定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方法......,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通过一次次的交往,孩子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懂得玩游戏前,要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时可互相谦让、轮流;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言语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这样,孩子到了集体中便会主动与人合作,易于与其他孩子相处。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尝到合作的甜头而渴望合作。

    五、让孩子感受合作的快乐
    孩子做出合作行为,但孩子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当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完事情后,父母应当真诚地表示感谢,让孩子感到被需要,事情没有他的参与是做不成的。当家长看到孩子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配合得真好!”家长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语言,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的点头、翘起的大拇指等,能使孩子受到极大的鼓励,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增强自尊、自信和上进心,强化了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的、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这对巩固、强化合作行为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其重要的。此外,家长应注意引导孩子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孩子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如,当孩子表现出合作行为时,家长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照相机摄下“友好的一幕”、“合作的成果”,尤其是引导孩子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如通过前后两次孩子合作玩拼板的不同结果,你可以问孩子,上次为什么失败,这次怎么成功的,引导孩子在实践中体会合作的快乐和必要性。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孩子,家长可适当的引导,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一本书,如果两个人一起看,会怎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等,在家长的积极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孩子的合作精神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决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家长精心的教育和情感感染。只要家长充分认识合作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合作教育的意识,随时向孩子进行合作精神教育,孩子的合作精神,合作行为就一定能够得到顺利发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我们坚信,丰富的生活为我们对孩子的合作精神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材,而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合作教育也将为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


[ 本帖最后由 woodhead 于 2009-10-14 16:0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0-14 14:41:11 | 只看该作者
内容很好, 就是字太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0-14 16:11:14 | 只看该作者
编辑了下字体。。合作精神,是孩子的重要品质。我觉得懂得合作,就是能够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情商高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2-18 11:42:59 | 只看该作者
儿子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26 15:4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ddslw 的帖子

现在的独生子女合作精神真要大人好好培养。如何与人合作,对孩子未来大有用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2-29 11:53:41 | 只看该作者
正需要,学习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11:11 , Processed in 0.174249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