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43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完美的中国根本不需要诺贝尔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2 15:4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完美的中国根本不需要诺贝尔奖
2009年10月12日 09:45:36  来源:红 网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 ... ontent_12214921.htm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每年的诺贝尔奖公布之日,总是国人的伤心之时,并且总会在国内各大媒体上和国人的心里激起阵阵喧哗与骚动。这种喧哗与骚动往往是非理性的,混和着羡慕、抱怨、嫉妒、愤怒等等复杂的感情。
   

    国人总是将中国拿不到诺奖归因于外在的某种原因,或者质疑评奖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认为诺奖评委对中国有偏见,

评奖过程受西方政治势力的操控,或者干脆声明本国的某某人完成有实力获得诺贝尔奖……。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却很少有清醒而理性的自我反思。别的不说,就拿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来说吧,国人就对赫塔·米勒为什么能获奖提出了质疑,说她只是德国文学中的“局外人”,在欧洲文学圈子里只能算得上是“业余作家”,平时还需要打工,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所谓的“跨文化另类癖”。在如此这般地贬低作为外国人的获奖者的同时,国人也不忘抬高自己,如郑渊洁就在自己的博文里“预言”——《狼图腾》作者获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此外,像往年一样,津津乐道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高锟的“华人”身份,也是国人进行心灵“自慰”或“意淫”的惯用伎俩。
   

    然而,建国以来,国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所成就的究竟有哪一桩哪一件足以与诺奖获得者的成果并驾齐驱呢?有哪一位中国作家的作品足以立足于世界文学之林,和世界上第一流作家的作品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呢?没有,绝对没有。如果诺贝尔奖的评委真的将任何一个门类的奖项颁发给国人,那才是最大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是对诺贝尔奖的侮辱,也是世界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的奇耻大辱——因为中国人根本没有资格也不配得到这一奖项。
   

    除诺贝尔和平奖外,诺贝尔奖最看重的是具有独创性和原创性的思想与成果——这恰恰是国人最缺乏的。只要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与文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抵挡住这种严酷的外部环境对他或她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日积月累的侵蚀和摧残,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从儿童出生那一天起,就以种种“为了……好”的崇高理由缚住他们的手脚和思想,等到他们长大成人,还具有独立思想的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的人早已是凤毛麟角,所剩无几了。
   

    中国的儿童打生下来那一天起,其未来的大部分事务就早已被预定了,即由成人世界给我们安排妥当了——儿童生活于其中的家庭、学校、社会不但“包办”了他们的衣食住行,更“包办”了他们的思想——面对已遭遇、将遭遇、未遭遇的各种问题,他们很少需要自己直接去面对,自己动脑筋去解决,只需要按照成人世界预先的安排被动地应对就行了;此外,成人世界还为他们预备了“放之四海皆准”的永恒的且唯一正确的真理,他们的任务就是被动地接受这种真理,并把它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虽然这一对于成长中的一代人近乎全面的从物质到思想的“包办”剥夺了国人的创造性,但却使中国社会进化成了一个人人向往的“完美社会”。尽管诺贝尔的光环可能永远不会照临到我们的头上,但我们的人民却像栏里吃得肚满肠肥的猪一样,个个幸福安康。
   

    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进步,其终极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既然我们中国的社会已经是非常非常完美了,我们中国人已经生活得很幸福了,我们还需要诺贝尔奖来锦上添花吗?何况,中国的政府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吗?我们完全可以自己设置N个在奖金的量上远远超过诺奖的奖项自己发给自己。让外国人去争什么劳什子诺贝尔奖吧!完美的中国根本不需要诺贝尔奖。(司马清)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有梦的人生 + 1 + 1 哈!
jjnbu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0-12 16:21:19 | 只看该作者
光看题目咋就这么舒服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有梦的人生 + 1 + 1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0-12 20:1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jjnbu 的帖子





鉴定完毕,很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0-12 20:58:1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中国人不是没有拿过诺贝尔奖啊,和平奖、文学奖不都拿过了么。

不过楼主的建议很好,我在加上一条。

现在我们国力强盛了,无妨自己办一个汉贝尔奖,每项奖金可以比诺贝尔奖多上五毛钱。

《氰脲三酰胺用于二足生物幼体饲养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可获得汉贝尔医学奖

“苏丹红-红心蛋和瘦肉精-猪肉”发明者也应该获汉贝尔化学奖

抓上访人员出色的官员,就可以授予汉贝尔和平奖。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有梦的人生 + 1 + 1 不好,不好。
长用户 + 2 + 2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0-13 11:06:5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奖不能叫汉贝尔,太西化了。

怎么也得突出中华民族的特色,显示咱们泱泱大国的风貌气度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qqyou + 3 + 3 有道理,大家集思广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0-13 11:16:11 | 只看该作者
早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就给我们颁过“萝卜”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0-13 11:47:35 | 只看该作者
捍歪风邪气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18:59:42 | 只看该作者
中青报:诺奖焦虑与武大丑闻

作者:卢荻秋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周,诺贝尔奖陆续颁发,国人不得不无奈地重演对获取诺奖的集体性焦虑。与此同时,百年学府武汉大学的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而被捕。有网友称:“整个武大都传遍了,真是大快人心!”

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细究却有某种深刻关联。诺贝尔奖总是与中国本土科学家无缘,这显然不是一句科研投入少、条件装备差和欧美偏见能搪塞过去的,恐怕还得归咎于本土科学家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强,而创新能力弱的根子则在于缺乏创新的文化土壤——追求真知的热情、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不懈的韧劲、宽松自由的环境……

东邻日本迄今已有16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其中13人出自自然科学领域。韩国只有金大中总统曾获和平奖,因此,韩国教授们自嘲地称其为“13∶0现象”,认真地跟踪研究和分析后发现,在诞生了3位诺奖得主的日本“地方大学”名古屋大学,钻研一个课题达30年之久的教师比比皆是。而较之于名古屋大学教授的埋头“挖深井”,韩国的大学竞争激烈,教授们极少有精力和情趣去做这种长线的、很难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基础研究。

不赶时髦、潜心研究,这或许只是日本科学家屡获诺奖的原因之一,真经一定还有很多,每一条每一款都值得本土科学界和教育界借鉴和学习。不过归结起来,恐怕离不开文化这个根。

国内大学的现状难以让人乐观。申请项目、接待评审、归纳结题,科学研究的哪一个环节不充斥着对教授们公关能力、社交能力、人情世故能力的考验?只因为科研项目及其评价大权操控在管理部门手中,或被关系与门户左右,而恰恰缺少具有高度公信力的真正的学术评价。在国内大学,仅仅当教授是不行的,还得身兼一官半职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流风所及,重要的科研课题往往都被大学官员领衔,各类资源也被掌控在官员手中,以至于出现某高校40多名教授竞聘一个处长的丑闻来。

官场文化与市场文化在国内大学甚嚣尘上,学术文化反而退避三舍。人人都忙着争项目、发文章、拿奖励,大家都抢着做急功近利的事情和上下讨好的表面文章,再不济的干脆干起剽窃造假的勾当。还有多少学者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念学术经?我们的大学又能为潜心学术的学人留下多少不受污染的空间和土壤?

回到“武大丑闻”上来,为什么学校三、四把手被捕,师生们会觉得“大快人心”而不是“引以为耻”?有教育专家评论说,这说明师生们对其做法早已看不惯却无能为力。这从根本上表明大学领导的选拔、评价与监督,师生大多无权知情、无权参与,这是官场文化对学术组织的最恶性的介入。而个别领导放弃学者操守、教育理想,实在是现实大学管理制度的某种必然,也加速了大学的教育与学术堕落。

或许我们该把灼热的目光从对诺奖的焦虑和期待上暂时挪开,而去注视一下大学官场文化与市场文化泛滥所导致的学术堕落。只有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我们的大学才能回归正途,诺奖才有可能在不期然间悄然降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0-13 19:31:4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教育传统上是要把人培养成一个“有用之材”,而不是让人按其本来兴趣去追逐前路。
所谓的“有用”包含的意思是什么,就我们这么多年来看到的,不已经很清楚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2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53 , Processed in 0.07782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