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必着急让孩子去读历史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09-10-17 13:50:19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从来没有正事,历史从来是当权者政治的需要。历史从来不会有所谓的历史真实,历史永远是具有话语权的政权下的文字建构和叙述话语。---------文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ealain + 5 + 5 短短几句,但却精要。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09-10-17 21:21:59 | 只看该作者
海外历史学家唐德刚说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丫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21:36:22 | 只看该作者
楼上两位引用的话,说的都是那些书籍记载的“历史”

真正的历史,是一定在长河中留下痕迹的,等待我们去发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09-10-17 21:59:46 | 只看该作者
汗,学习了!!我也一直认为教科书里的都是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09-10-17 23:21:05 | 只看该作者
想发掘历史,真实的还原历史,非常困难.除非你亲身经历过.
亲身经历过的,部分可能已经"不在"了,或者隐匿了.
我想google baidu一下,结果显示"据当地法律和政策,部分结果未予显示",结果是一条信息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09:32: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i5 于 2009-10-17 23:24 发表
#99楼同学贴的“海外历史学家唐德刚说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丫鬟” 在网上没有查到相关的内容, 可否请您将原文的链接, 或书籍索引给一个, 看看唐老是在什么情况下 下的这个结论。 万分感谢


根据我读唐先生的文章的印象,这个话应该不是唐先生说的,应该是他引用的胡适先生的话,据说胡适先生的话应该是“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但无论是唐先生、胡适先生,还是楼上引用的那位朋友,表达的都应该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哀叹在我们国家的历史资料中,对事情、对人物过度的神化或丑化,而不是依据历史的事实客观的评价。

可能真有朋友以为这说的是历史既可以随意的去写,那一定是他语文水平太低,不过我们的文字确实二义性也太多了一些。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有梦的人生 + 1 + 1
果行育德 + 2 + 2 点头。调侃之言不能当非定义之语。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09-10-18 11:42:12 | 只看该作者
105楼,给QQ的评分里写多打了“非”一个字 ,更正一下:点头。调侃之言不能当定义之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hi5 + 3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09-10-18 18:59:26 | 只看该作者
很虚心地求教hi5:

看前帖您还是很赞成楼主的观点的,我之所以对楼主的观点有疑问,还是从实操的角度,觉得不太行得通。所以才发帖质疑。

那么仍然从实操角度,如果您仅仅是在理论上与楼主保持一致,则不必理会我如下的疑问,如在实操方面真的觉得楼主的理念有可行之处,那么有以下疑问请您释疑。

第一,您认为孩子小的时候,还是不妨让他们去“读读历史故事, 神话, 传奇。。。引发她对历史的兴趣。”是不是也觉得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才好学习历史。那么,孩子多大可以学习历史,或者孩子身上有什么特质后,就可以学习历史了。

第二,您所说的孩子所学的历史,即所谓“真正接触历史”中指的历史,是指哪些呢?仅仅是指历史教科书之类的东东吗?

第三,您所认为的学校不能“教”的“正确的解读历史的方法和态度”,针对孩子而言,具体是指什么呢?
您是指孩子怀疑到思考,思考到研究,研究到分辩的精神吗?如果是,这样的思维模式会不会导致另一种结果,就是“怀疑一切”、失却信任?


第四,如何“教”或者说培养他们“正确的解读历史的方法和态度”呢?

是要和孩子一起研究历史吗?在研究的基础上培育历史精神吗?可能培训历史学家用此法不为过,对孩子,这样行得通吗?

如果不用此法,又有何方法呢?说实话,我很难想象,仅仅对孩子说,“我们很多看似很正规的历史书籍(除去那些历史故事, 神话, 传奇。。。)包括教科书, 太不严谨”这么一句看起来很正确的话,真的能为孩子打开正确解读历史的大门。

第五,可能与上面有些重复,我想请您定义一下,何为“正确的解读历史”。

有点头疼,写帖子可能不是很好表达意思,也可能会有逻辑混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09-10-18 19:08: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10-18 11:42 发表
105楼,给QQ的评分里写多打了“非”一个字 ,更正一下:点头。调侃之言不能当定义之语。


是一个比喻。

句子里没说象、好象、宛如这些明喻的喻词,但还是个比喻,是暗喻,又叫隐喻--喻词是“是”。

俺倒觉得这比喻挺贴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09-10-18 20:57:34 | 只看该作者
隐约记得唐德刚在<晚清70年>里说起过这句话,不记得原话,手头也没有这本书,无法确认。不过还是谢谢QQ和Hi5这么认真的求证。

俺也没有读过很多历史书,也没有一个特别坚定的历史史观。既然爬了这个楼,也说说个人想法。

首先应该是有一些不同的历史史观。怎么看待历史取决于个人的历史史观。

有没有办法得到真实的历史?凡是发生过的事实只有一个,但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记录下来的东西应该有很多差别。别说上千年前的事情,就是晚清这么100-200年,那些历史书上记录的都是真的吗?何况他们可能还自相矛盾呢。唐德刚做过一些口述历史的工作,发现连当事人本人的口述都有可能出错。他是历史学家,可能通过多方证据证明当事人的回忆出错了。但是我们甚至我们的孩子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怎么会有能力判断?

要不要相信历史?找一些自己暂时信得过的作者或者书籍来看,在没有证据证明其错误之前,暂且相信。至于按照常识认为不可信的,那就当作神话好了,没有必要泼水把孩子倒掉。至于我们的教科书,那是用来考试的,不在信得过之列。

没有被本人证明过的东西是不是可以被相信?如果一个人只相信自己证明过的东西,那么他是无法生存的。何况他自己证明的东西可能也是不真实的。经过自己常识判断,不能发现其错误的之前,暂且相信,是俺的做法。

三国演义等是小说还是历史,应该不会困扰我们吧?至于如果有小孩在作文中引用司马光砸缸或者岳母刺字等典故,典故的真实性真的是最重要的吗?

那么孩子要不要看历史?当然要看,很赞同33楼。至于小孩子很小,历史当作故事看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真实的事情往往比小说更加离奇。俺所在意的是给孩子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和离奇跌宕的情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ealain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18 , Processed in 0.080072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