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何老师的一篇文章,我看后真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与大家分享
人生聪明读书始——
如此反对识字无厘头
伟人成就掌掴反识字论“专家”
(何 振/教育无科)
好久没打开过新浪亲子博客首页了,一看真吓我一跳,怎么又在讨论“热议:要不要让孩子早认字”,其中没有一篇倡导早期识字阅读的文章,几乎都是反识字论专家们的言论,如孙瑞雪、胡晓佩、胡萍、学校资深教师赵明、吴倍,还有前几天的央视育儿专家小巫和智慧妈妈懒妈友童,说什么早识字阅读会影响一个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以后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还列举了很多“科学”依据和失败个案,有些话说得真是危言耸听,真让人有点毛骨悚然,感觉要是教了孩子早识字,那你孩子基本上就完了一样。看到这些文章我留言一定直接尖锐,不留情面。
这几天我给豆豆爸、三月妈、月亮的脸和笑笑妈的博客留言说“我看到这些所谓专家的话就烦,本来什么都不想说,但实在看不下去,就又忍不住有话想说”。从开博以来,我从未有过一天写两天文章的先例,但今天真是有话要说,不说不快。
如果你要作为一个专家身份去说话,要不你要有过这方面的实践(而且是实践成功的经验),要不你就务必慎言。大家要讨论的不应是婴幼儿识字阅读该不该,而是应更多讨论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识字阅读和培养有益终身的阅读习惯。提供给大家的应该是更多积极的东西和可行方法,而不是危言耸听。只要孩子有兴趣,早期识字阅读没什么不可以。不要强迫孩子识读和走偏就行。
这些“专家”的话把早期识字阅读当作了洪水猛兽,甚至提高到了早期识字人人喊打的地步。我们先暂且不说婴幼儿早期识字阅读该不该,有这个害处那个害处,我也不想听什么这个研究那个研究,我要看事实,要看成功实践者的经验,我不懂的,别人做得比我好的我虚心向别人学习,我们总是会有知识的肓点。
我们来看看中外众多历史伟人名人的成就和他们的早期学会识字读书的年龄。这些伟人的成就足可以掌掴这些反识字阅读论的“专家”: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3岁会读能写,4岁阅读大量专著,7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12岁上大学。
卡尔-威特早期识字,4岁阅读,9岁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博士学位,16岁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德国大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8岁精通5种语言。
列宁和达尔文都是早期文字,5岁时已开始广泛阅读。
中国近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都是5岁时就已识字读书。
我们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张衡,早期识字,10岁博览群书。
“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6岁“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15岁书写《滕王阁序》,名声大震。
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诗圣杜甫说话前就开始识字,“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
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9岁通声律”,13岁写出千古名篇。
历史上曹植、李贺、陆游、柳宗元及唐宋八大家,都因早期读写,朗诵诗文,而后成为大文豪。
李时珍很小就读完了《释鸟》《释兽》等难读的书,还认识了大量的父亲行医的汤头药方。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3岁开始识字读诗文的、,6岁后熟读和抄写四书五经,学识渊博。
被誉为“怪才”的梁启超,4岁精读四书,6岁读完五经,11岁考上秀才,闻名遐迩。
气象学家科学家竺可桢,2岁识字,5岁上小学。
李大钊3岁识字,四五岁读《三字经》《千字文》
鲁迅,早期识字,5岁起开始博览群书,青少年时代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极高的素养。
郭沫若3岁识字,常常口诵诗文。7岁会作诗、对句。
闻一多5岁就进入他父亲创办的改良的私塾读书,不仅读四书五经,还读历史、博物学。
众多的伟人早期识字阅读的事迹,不胜枚举。
难道这些伟人们早期识字读书都有错吗?怎么没见他们毁掉?只见“专家们”嘴里的事例和众多的危言耸听。
就拿我们中国幼儿教育的泰斗陈鹤琴也是赞成早期识字阅读的,同时从自己孩子一岁多时就偶然(不经意间)发现可以教孩子识读汉字与英语时脱口而出“儒子可教也”。上述的伟人和文学大师那一个成就不比今天反对早期识字阅读的专家们更有资格讲话,众多伟人们的成就足以掌掴这些“专家”的偏激言论与危言耸听。
很多人谈早期识字阅读教育和神童时,不知多少次提到这些“神童”长大成人后的碌碌无为,拿来说事最多的说德国的小卡尔威特小时候很厉害,长大了没什么成就(包括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号领军人物专家赵忠心的反识字成才言论,他不是早期识字阅读的权威,也没有成功实践经验,他的话我几乎不听)。我们平心而论,假设你的孩子8岁懂5国语言,16岁能成为著名大学的法学教授,你还能说别人碌碌无为吗?你的孩子行吗?你自己的成就高过于他吗?有时我会觉得这些专家们的言论非常可笑。说这些话的人怎么都不脸红?
我们不要说远的,就说近的。就在我们中国的浙江,蔡笑晚的一家,他的孩子几乎都是早期识字阅读和早早就开始学数学,早上学和跳级的,6个孩子(3个已是博士,3个在读博士)有3个是毕业于中科大,两个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就是人们所说的“神童”班,人家孩子毁掉了吗?人家孩子碌碌无为吗??我想他的成就不仅在中国,就是放眼全世界,他教育孩子的成就也是少有人及。
大儿子蔡天文是美国10所常春藤世界一流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08年,他是唯一获得世界统计学考普斯总统奖的人(由于诺贝尔奖项中没有统计学奖,所以此奖在国际上被视为统计学“诺贝尔”奖),并兼任两个专业领域最权威的国际会刊的副主编;
次子蔡天武,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考入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博士班,现任世界最大的投资财团美国高盛投资集团全球副总裁。
最小的女儿蔡天西,14岁考进中科大少年班,18岁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为博士生,28岁受聘为美国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这些反识字论专家们的成就那一个可以比得上蔡笑晚对早期教育和跳级认识的话语权,或者你的成就达到或超过了人家孩子的成就。谁有高举早期识字阅读大旗的话语权?实行早期识字阅读成功的人和从事早期识字阅读研究与实践的人,他们才能给你好的建议和成功的经验。而道听途说和在引导孩子早期识字阅读失败的家长只会给你不可取的经验,他们的话只能给你安慰,而不能给你以希望与信心,也不能给你以力量。
即使这些专家在某一领域有杰出成就,但在早期识字阅读领域没有成就之人的话不足采信。你问也不用问这种人。如果你问,你就问错人了。这等于你要学射击却向练游泳的人问射击技巧一样,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事。人你都问错了,怎么会得到积极的建议和答案呢?问对人才能做对事,虽然他们也是教育资深工作者,但他们对婴幼儿早期识字阅读的教育未必有实践和经验,甚至可以说有些人根本就没实践过,或是实践没成功过。
只要不强迫孩子学习,我就搞不懂早识字早阅读有什么错。事实上不管学任何东西,只要孩子没兴趣,你几乎强迫不了孩子掌握任何东西,所有早慧儿童都是自然和兴趣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强迫教育的产物。
早期识字阅读能提高你孩子将来成才和成功的概率。并不是说早期认了字读了书的人就会有害,或是会必然成才,这没有正比关系。正如周恩来说的一句话“读书不一定会让你成为领袖,但所有的领袖一定喜欢读书”。
一个人成功与成才和失败与消沉有多种因素,也并不一定早期识字阅读的人到了学校学习成绩就一定好,这也没有正比关系,只是早期识字和具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孩子进入学校后成绩好的概率相对高一些(现实中我认识的好几个识字神童,2、3岁认一二千字了,但因只注意强化识字而忽略了阅读的培养,到了小学却连课文都读不流畅,考试成绩也不好的孩子),但一定要相信一件事:一个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能够广泛阅读并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管走到那里,不管他考试成绩高低,这个孩子终身都会保持看书学习与求知的习惯。如果你等到孩子上了小学才来培养孩子阅读,在中国当今的教育体制下,你要让孩子养成终身热爱读书和求知习惯的成功概率就会比婴幼儿时期培养的成功率降低好几倍。作业你都做不好做不完,老师今天说你孩子这不好,明天说你孩子那不好跟不上等,你那来这么多心思陪孩子读故事和培养阅读习惯,老师的话和孩子不喜欢学习的问题就够你烦了。
我就搞不明白孩子走在路上问爸爸妈妈“那个路牌是什么字或写了什么?”难道爸爸妈妈告诉了孩子这个字,孩子因此认了这个字,就对孩子有害?难道这孩子就完了吗?难道父母这样做也错了吗?
孩子喜欢读故事,爹妈经常给孩子讲,读得多了,孩子也自然认很多字了,难道这也有错吗?这样的逻辑就是个中小学生都会告诉你很荒谬,真是无稽之谈。
某某人很小就识字了,成神童了,到最后出家为僧了,或是跳楼自杀了,或是独立能力差了,不善于交际了,这与早期识字阅读有何正比关系??只能说是与孩子的父母没有重视综合素质培养的有关。传统学校一些孩子假设都没有进行过早期识字阅读,但每天仍然有人自杀或犯罪,难道这样就可以说“没有进行早期识字阅读将来就会自杀、犯罪和做些愚蠢的事情吗?”这是什么逻辑什么道理?各位家长和博友打开脑子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是不是我们无意识看别人文章或新闻报道而形成的错误认识?
听话说话是口头语言,识字阅读是书面语言,都是语言中的范畴,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智力发展的根本。难道孩子语言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学习求知欲强了,还会有错吗?
孩子刚出生不会讲话,也听不懂大人讲什么话,你每天抱着宝宝每天讲话唠叨,孩子在玩,大人们在旁边说话,这些“专家们”也认为这会加大孩子成长发育压力,而告诉家长们尽量不要在孩子身边说话不要吵孩子,让孩子在无声的环境中“安静”成长吗?在孩子身边说话难道这也是害孩子了吗?无稽之谈!!
我真希望广大家长朋友和对早期识字阅读有偏见的博友能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自己从里面悟出些正确的东西,不要被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所迷惑。
我儿子4岁开始识字,5周岁半已能广泛阅读,今年10岁读初一,但到现在为止我还认为教他阅读还应该更早些。我没有发现他早识字早读书了有什么害处,我也没发现他因早识字阅读了然后语言比别人差、独立能力不好、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或是身心不健康,相反我觉得他比一般更积极,更爱求知和更快乐)。我现在正准备生第二个孩子,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从第一天开始我就会给孩子充分的语言环境(多与孩子讲话和从小给孩子文字与书籍的环境),并在教孩子语言同时注重独立能力的培养与身体素质的锻炼。
不管我今天这个孩子,还是我以后生的孩子,他们也同样会以积极向上的快乐的生活态度和终身喜欢学习求知的习惯来抽这些反识字和早期阅读论“专家”的嘴巴。也同样会有许许多多因成功早期识字阅读而获益的孩子会以他们快乐求知的事实抽这些“专家”的嘴巴。
请这些“专家们”守住自己擅长的和理解的领域,而不要对自己未加实践验证和并不擅长的领域作评价,更不要因为自己看到过某本书或文章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妄加评论。如果你实在要评价,去练练再说……
如果你看到一个贴子对你有帮助或你有话想说,你一定要留下你的“足迹”与“声音”,因为你的回复会给人继续前进的勇气。那怕一个字,一句话,也会让人感激你。
识字与阅读没有正比关系,识字阅读与教孩子知识的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延伸阅读:《再谈“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幼儿园学习小学知识该不该?》,《如何教婴幼儿识字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