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4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岁看老有道理吗?从软糖实验与孔融让梨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31 01:4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歇尔做过一个著名的“软糖实验”。他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每人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再得到一块软糖。”

米歇尔走出房间,隔着玻璃罩子偷偷观察。

他发现,有的孩子很猴急,他刚一离开就把软糖吃掉了;
有的孩子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忍不住诱惑把糖塞进嘴里;
另外一些孩子却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甚至假装睡觉等方法坚持下来没动软糖。
20分钟以后,米歇尔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软糖。

实验后,米歇尔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他发现,到中学时,这些孩子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进取心,
而没有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则比较固执、孤僻,很难承受挫折与压力。

这个实验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更有自控力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成功可能。

后来,情商之父Goleman提出了情商概念,其中的自控力这部分的理据就是来自这个实验。
我提出的懂事四要素:明事理,解人意,能自控,肯吃苦,自控也是重要的一项。

一个四岁孩子的自控力竟然能够决定孩子未来的前途,这个结果具有足够的震撼力。
那么,自控力是怎么来的?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这是特别特别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按Goleman的说法,情商是后天培养的,即便先天会起到一定作用,但起决定意义的是后天。
因此,那些能够自控的四岁孩子,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教养方式一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实我国古代就有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孔融四岁能让梨。

让梨这一行为,甚至比忍住不吃糖更难做到。因为这意味着自己什么都吃不到。

而像孔融这样的孩子,在古代并不鲜见。

孔子说,克己复礼,克己,一般解释为“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
复礼,一般解释为“实践礼的要求”。所谓礼的要求,对今天的孩子来说,
就是教养,家教,修养,礼貌,礼节,规矩,诸如此类。

最近听语网友为我提供了两个令人咂舌的小故事:

其一,几个家长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聚餐,有的孩子淑女一般,等别人吃完自己再吃,
可有的孩子,菜一上来,立刻恶狼一样扑上去,根本不会谦让。
而大人在旁边也是赶紧往自己孩子碗里招呼,恐怕孩子少吃一点。

其二,一个博士到外地出差,在饭店里吃早点的时候,看到有一桌子没人,自己就跑过去,一个人把持一桌子的菜,本来,这是十个人一桌的菜,一般都是大家都坐齐了再动筷。事后有老同志问他:你到爷爷奶奶家是你先动筷还是爷爷奶奶先动?他回答:我在哪都是我先用餐,他们吃我剩的。此博士的结局是被单位退回。

古人讲仓廪实,知礼节,意思好像是说,只要人们的生活好了,自然就会知礼节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有不少生活条件很好的家庭,反而忽视了对于孩子礼节的培养。可见,礼节的培养与贫富关系不大,教育是关键。

餐桌礼仪也好,公共场所的规矩也罢,不仅仅是做给外人看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礼节可以训练孩子对于个人欲望的控制,对于他人感受的理解。一个小小的礼节把懂事的四要素全都练到了,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情商训练方法?

尽管米歇尔的实验对象是四岁的孩子,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
我国古人说三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这个道理是建立在“情商”而非“智商”的基础上。
古人主要看的不是孩子是不是三岁能认多少字,背多少诗,
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讲礼节,有规矩。

我们应该警惕有些人,把三岁看老篡改为“三岁决定一生”贩卖自己的早期教育产品,
如一些早识字早阅读之类的神童大法。这是对“三岁看老”这一说法的歪曲。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一生都是可以塑造的。并不存在某个年龄定型
不可改变的说法。同时,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人的行为习惯在儿童期是比较容易改变的
那么,既然孩子的大脑与行为习惯都可以改变,三岁看老的道理何在呢?

原来,问题的关键在家长身上:

因为家长对于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那么,我们从三岁孩子身上很容易看出家长的教养方式:
是毫无家教,纵容溺爱,还是家教得法,宽严相济。

由于这一教养方式一般来说会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
从孩子三岁时的教养状况便基本可以推断出其成人后的教养状况了。

就像听语网友提供的两个事例中:
那些餐桌上毫无礼仪的小孩,日后的发展方向很可能就是那个博士。
除非,他们的父母有所醒悟,做出及时调整与改变。

求助:进入冲刺阶段,请大家推荐一下我的博客,通稿在此


                        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图片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09-8-31 14:3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风中白杨 + 2 + 2 有道理!投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8-31 06:35:15 | 只看该作者
教养其实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8-31 09:03:53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尤其是心理层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8-31 09:09:23 | 只看该作者
教老是循顺渐进的。投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31 09:46: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8-31 01:43 发表
我提出的懂事四要素:明事理,解人意,能自控,肯吃苦,自控也是重要的一项。


看来,我家小雨具备了四分之三了,惟独"肯吃苦"这一项,还需要磨练.

去年,小雨老师对我说,小雨一个好朋友过生日,小雨带去了两块巧克力糖,准备一人一块分享,但是老师告知午睡后是小朋友生日的庆祝时间,于是小雨把糖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其中无数次想吃,但每次都用手摸一摸然后忍了下去,一直等到了午睡后,和她的好朋友一起分享, 知道此事后我颇为惊讶,那个时候小雨才4岁3个月大,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可没这么能忍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8-31 09:50:4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分析的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8-31 10:29:11 | 只看该作者
餐桌礼仪也好,公共场所的规矩也罢,不仅仅是做给外人看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礼节可以训练孩子对于个人欲望的控制,对于他人感受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8-31 10:34:33 | 只看该作者
教养问题要从小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8-31 11:13:57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其实子女教育很大程序上依赖于父母的认识,谁都想让自己的子女好,但究竟怎么样才叫好呢,各人的观点就不同了,有很多问题父母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也就无从教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2:15 , Processed in 0.095800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