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4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几款小儿疾病食疗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1 16:1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便秘食疗方 便秘是经常困扰家长的儿童常见病症之一。小儿大便干硬,排便时哭闹费力,次数较常明显 减少,有时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即为便秘。由于小儿肠道功能尚不完善,临床一般 不宜用导泻剂治疗,如果导等,以防引发肠道功能紊乱;而中药又因其味苦,多数婴幼儿不 予配合,所以食疗无疑是一种简便易行之法。临床按便秘的伴随症状不同,将其分为暂时性 便秘和习惯性便秘两种。前者较常见,多因饮食停滞,燥热内结,或热性病后耗伤津液造成 ,治疗宜清热通便;后者多因脾胃虚弱所致,治疗宜健脾运脾,滋润通便。 1积热便秘 特点是大便干燥,坚硬如羊粪,排便困难,可伴有腹胀痛、口臭、手足心热等 症。治宜清热润肠。 (1)菜汁汤:鲜菠菜或白菜适量,煮汤饮用。 (2)萝卜汁:红心萝卜捣成泥状取汁(或榨汁机取汁),白糖适量,共煮2~3分钟,温服。 (3)松子仁粥:大米100克煮粥,熟前放入松子仁30克,煮至粥成,加糖食用。 (4)每日早晚空腹食苹果半个~1个。 (5)番泻鸡蛋汤:番鸡叶5~10克,鸡蛋1个,菠菜少许,食盐、味精适量。将鸡蛋磕入碗中 搅散备用。番泻叶水煎,去渣取汁,加入鸡蛋、菠菜、食盐,煮沸加味精即成。 (6)黄豆皮100克,水煎服,日3次。 (7)蜂蜜30~60克,芝麻油10克,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 2虚证便秘 特点是大便时秘,排便困难,或大便先干后稀,并伴有形体消瘦、倦怠乏力、 食欲不振等症。 (1)韭菜汁:韭菜叶捣烂取汁1小杯,温开水送服,早晚各1次。 (2)新鲜土豆去皮切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日晨起空腹服1~2匙,酌加蜂蜜 同饮,连用半月左右。 (3)萝卜籽10~20克,炒黄研细粉,加糖,开水冲服,每日分1~2次服。 (4)黑芝麻15克,捣碎,水煎,空腹食。或黑芝麻10~20克,炒香,打碎,与鸡蛋同煎或夹 入馒头、面包内,日1~2次。 (5)地瓜煮食。 (6)黄芪苏麻粥:黄芪10克,苏子50克,火麻仁50克,粳米250克。将黄芪、苏子、火麻仁洗 净,烘干,打成细末,倒入200毫升温水,用力搅匀,待粗粒下沉时,取药汁备用。洗净粳 米,以药汁煮粥。适用于气虚便秘。 (7)杏仁羹:杏仁10~20克,山药50克,胡桃肉20克,蜂蜜适量。将前三味洗净去皮打碎和 匀,加蜂蜜,加水适量煮沸,频服。 (家庭常备中成药:偏于热积便秘者,可服小儿七珍丹、小儿保赤丸、通便灵等;偏于体 虚者,可备启脾丸、灵菇合剂等。 风寒感冒饮食疗法 风寒感冒:特点是发热、无汗、身痛、恶寒、鼻流清涕等,治疗时宜多选些如生姜、葱 白类具有辛温发汗作用的药物做药膳: (1)神仙粥:大米50~100克,生姜3克,入沙锅同煮1~2沸,再放入连须葱白5~7段,待粥将熟时,放入米醋10~15毫升,稍煮即可。此粥要趁热服,食后宜盖被青卧,以微微出汗为佳。 (2)姜糖饮:生姜10克(洗净),切丝,放入水杯中,用沸水冲泡,盖盖浸泡5分钟,再调入15 克红糖,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3)菜根姜片饮:白菜茎根1个,萝卜根1个,共切粗片,生姜3片,红糖50克,加水适量,煮 开3~5分钟,热服取汗。 (4)荆芥防风粥:荆芥10克,防风12克,薄荷5克,淡豆豉8克,粳米80克,白糖20克。水煮 前4味药,去滓取汁;再加用水煮米成粥,加入药汁及糖即成。 (5)香葱饮:香菜根、葱须、白菜头煎水,加红糖适量,代茶饮,有发汗解表通鼻窍作用, 尤其适用于幼儿急疹。 (6)家庭常备中成药:正柴胡饮,三九感冒灵冲剂,藿香正气液等。 腹泻食疗方 小儿脏腑娇嫩,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临床上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 轻者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软,重者则泻下无度,伴脱水、酸中毒,甚至危及小儿 生命。所以一旦发生腹泻,家长要及时就诊,彻底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食疗,疗 效会更好。 1伤食泻 多由饮食不节引起。临床表现为泻下酸腐,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肚腹胀痛,恶 心呕吐,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导滞。 (1)山楂萝卜饮:生山楂15~30克,白萝卜250克,切碎煮汁,频服。 (2)内金粉、鸡内金2个,烧灰,米酒调服。 (3)麦芽、神曲各15克,莱菔子6克,水煎频服。 (4)苹果1个,微火上烤熟或隔水蒸熟,大孩子食果,婴儿可挤果汁饮服。 (5)家庭常备中成药:小儿消食片、小儿化积口服液、多酶片、食母生等。 2湿热泻 夏秋季节多见,特点是大便稀薄有黏液,或呈蛋花样便,常伴有腹痛、腹胀、发 热、口渴、小便黄少、肛周发红等。治宜清热利湿。 (1)马齿苋粥:鲜马齿苋250克(或干品60克),洗净,切碎,水煎10~20分钟,去渣,加入适 量大米,煮成粥,频服。 (2)茶叶10~15克,开水沏饮;或水煎加红糖30克,煎至发黑分服;或茶叶适量,食盐少许 ,水煎分服。 (3)乌梅10克,煎汤代茶饮。 (4)生葛根汁、藕汁各等份,调服。 (5)胡萝卜250克,捣碎,水煮开10分钟后,过滤取汁,再加水至500毫升,加糖适量,煮频 饮。 (6)绿茶蜜饮:绿茶5克放入水中,加沸水冲泡,盖盖浸5分钟,调入蜂蜜适量,趁热顿服, 每日3~4次,可治疗菌痢。 (7)家庭常备中成药:黄连素等。 3寒泻 多由饮食过凉或腹部着凉引起。表现为大便清稀,日久难愈,夹有不消化物,臭气 不甚,肠鸣隐痛,手足发凉。治宜温中祛寒止泻。 (1)锅巴炭:饭锅巴50克炒成炭,研细末,每次3~6克,日2次。 (2)柿饼2个,放米饭上蒸熟,分两次食用。 (3)姜糖饮:生姜5片,红糖50克,清水适量,煮沸即可,趁热饮用。 (4)糯米固肠粥:炒糯米30克,淮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加糖或盐食用。 (5)绿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开水送服。 (6)外治法:胡椒粉少许放于膏药上贴脐部,或大蒜头捣烂,贴足心或脐部。 (7)家庭常备中成药:藿香正气液、苍苓止泻口服液等。 4脾虚泻 多见于久泻之后。特点为便稀,多饭后即泻,不臭,有不消化物,时轻时重,伴 面黄体弱、睡时露睛等症。治宜健脾止泻。 (1)山药羹:炒山药研粉,每次10~15克,开水调糊,沸水冲服,每日服2次。 (2)山药蛋黄粥:生山药(干)30克研细粉,温水调成稀糊状,煮沸,加熟鸡蛋黄2个,调匀, 每日空腹食2~3次。 (3)焦米汤:大米适量,洗净,晒半干,炒至焦黄,100毫升水中加焦米6~10克,文火煮1小 时,加食盐少许,饮汤。 (4)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入锅内炒成焦黄色,有香味,除去上面多余的粗壳,每次3克, 水冲服,每日服3次。 (5)酸石榴皮适量水煎,加红糖,频服。 (6)无花果5~7个,水煎服。 (7)家庭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口服液。平胃散、婴儿散等。 此外,家庭常备药物中,还应包括米雅、斯蜜达等胃肠黏膜保护剂 汗证食疗方 汗证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过多,甚至大汗淋漓。中医将白天无故汗出者称\" 自汗\";夜间睡眠出汗,醒后汗自止的称为\"盗汗\"。无论自汗或盗汗,多与体质虚弱有关 ,治疗宜益气养阴。 1、气虚出汗 以自汗为主。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动则汗出,体虚易感冒,舌淡苔白。治宜 益气敛汗。 (1)糯米小麦粥:糯米、小麦各等份,煮粥,加红糖适量,每日晨起空腹服。 (2)黄芪小麦粥:小麦50克,黄芪20克,红糖适量。加水煮粥,做早点饮用。 (3)黄芪红枣汤:黄芪15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文火煎1小时。食枣喝汤,每日分2~3次 服。 (4)羊肚汤:浮小麦或糯米50克,羊肚1个,红枣5枚。羊肚洗净去污,小麦或糯米用清水洗 净浸透,同红枣装入羊肚中,放大碗里,隔水蒸至肚熟透为止,待凉,用少许油、酱油调味 ,每日食2次。 (5)核桃莲子山药羹:核桃仁300克,莲子300克,黑豆150克,山药粉150克,分别研压成粉 后均匀混合,加入米粉适量,每次1~2匙入牛奶或稀饭中煮熟成羹,每日2次。 2、营卫不和 主要表现为自汗。平素怕冷怕风,易打喷嚏,晨起尤甚,有时半边肢体汗出或 伴肢体欠温,舌淡苔薄而少。治宜调和营卫。可选下述方: (1)黄芪牡蛎饮:生牡蛎20克,小麦50克,红枣5枚,黄芪15克。生牡蛎入水先煎20分钟,再 加入其他药物,继煎20分钟,去渣,温服。 (2)枣姜汤:红枣500克,焙干去核,生姜500克,切片,炒甘草和炒食盐各60克。四种药物 共为细末,每日晨起空腹服6~10克,可用开水冲调服。 (3)小麦红枣桂圆饮:炒小麦30克,红枣5枚,桂圆10克,水煎20分钟,频服。 (4)红枣大米粥:红枣、大米各适量,共煮为粥,常食。 3、阴虚出汗 表现以盗汗为主,常伴午后潮热,两颧潮红,或手足心热,虚烦难眠,或咽干 音哑。舌质嫩红,舌苔薄少。治宜敛阴止汗。 (1)百合蜂蜜饮:百合(鲜者为好)100克,蜂蜜100克,隔水共蒸1小时后晾凉。每日早晚各服 1匙,开水冲服。或百合煮稀饭,吃时加蜂蜜。 (2)泥鳅汤:泥鳅150~200克,以热水洗去鱼身黏液,剖腹去内脏,用适量油煎至黄焦色, 加水适量,文火煮至汤浓,加适量盐,饮汤。 (3)山萸肉百合煎:山萸肉、百合各30克,浓煎,加冰糖适量,频服。 (4)桑椹乌梅饮:桑椹、乌梅各10克,水煎10分钟,入冰糖适量,每日2~3次分服。 (5)黑麦煎:黑豆、浮小麦各30克,水煎,加适量冰糖,每日分2~3次服。 (6)萝卜腰花:猪腰1个,去臊腺后切成腰花,加胡萝卜50克炒熟。每周吃1~2次。 (7)复方浮小麦饮:糯稻根50克,浮小麦50克,麦冬12克,地骨皮9克,加水2碗,共煎至1碗 ,去渣,加红糖适量,每日分2~3次服。 健脾消食药膳 适用于脾胃虚弱、胃纳不佳、体弱食少者,常用药物有山楂、山药、神曲、麦芽、茯苓、莲 子肉等。配用食物有萝卜、肉、蛋类。 常用药膳: 1萝卜饼:白萝卜250克,面粉250克,瘦猪肉100克。将肉与萝卜剁碎成馅,加葱、姜、盐 、味精等,做成馅饼,蒸熟或煎熟食用。治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之症。 2山楂萝卜排骨汤:山楂50克,白萝卜150克,排骨100克。先将排骨煮熟,再入山楂、萝 卜同煮至熟即成。适用于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者。 3里脊肉粥:猪里脊100克,粳米100克,食盐、香油、味精适量。先将里脊肉切碎,与米 煮粥,粥成后加调料即成。能益胃助食。 4花生仁粥:花生仁4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也可加山药30克或百合15克,煮粥。能 健脾开胃。 5莲子粥:莲子肉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有益胃健脾之效。 6山药饼:山药200克,鸡内金50克,共研细粉,加水做成同等大小饼20个,烘熟,每次1 个,每日2次。能消食健脾。适用于脾虚食少者。 咳嗽食疗方 嗽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部分咽喉 炎均属于此病范围。中医学按其临床主要症状将咳嗽分为两大类,一般继发于感冒之后的称 为\"外感咳嗽\",没有明显感冒症症的称为\"内伤咳嗽\"。小儿咳嗽除了要遵医嘱服药外,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忌食腥荤辛辣之品。此外,可用下述药膳辅助治疗。 1、风寒咳嗽: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鼻塞疏清涕等,治疗宜宣肺散寒止咳。 (1)紫苏粥: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 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2)葱白粥:大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适量煮粥,趁热饮用。 (3)杏仁萝卜煎:杏仁(甜)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核桃生姜饮:核桃肉5枚捣烂,生姜汁适量送服。 (5)家庭常备中成药:通宣理肺丸。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 2、风热咳嗽:特点是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 (1)二汁饮:鲜藕汁、梨汁等份,生服。 (2)萝卜冰糖汁:白萝卜取汁100~200毫升,加冰糖适量隔水炖化,睡前1次饮完,连用3~5 次。 (3)葱白梨汁:葱白连须7根,梨1个,冰糖适量,水煎服。 (4)丝瓜花蜜饮:洁净丝瓜花10克,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盖焖浸10分钟,再调入蜂 蜜适量,趁热顿服。 (5)橄榄萝卜饮:橄榄400克,萝卜500~1000克,煎汤代茶饮。 (6)蜂蜜萝卜汁:白皮萝卜1个,洗净,挖空中心,将蜂蜜100克装入,置大碗内,加水蒸熟 服。 (7)红皮萝卜洗净(不去皮),切碎后加入麦芽糖2~3匙,搁置一夜,将溶成的萝卜糖水频频 饮服。 (牛蒡粥:鲜牛蒡根研碎滤取汁100毫升,粳米50克,共煮粥,趁热服。 (9)家庭常备中成药: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银黄口服液等。 3、痰温咳嗽:特点是咳嗽痰多,痰液清稀,早晚咳重,常伴有食欲不振、口水较多等症。 治宜燥湿化痰。 (1)橘皮粥:鲜橘皮30克,洗净,切丝,大米100克,加水煮粥。 (2)薏仁粥:薏苡仁50克,粳米100~200克,共煮成粥,常饮服。 (3)二陈二仁粥:陈皮9克,半夏6克,茯苓12克,薏仁15克,冬瓜仁15克,粳米100克。前五 料水煎,沸后约10分钟,去滓取汁。加粳米及适量水,同煮为粥。 (4)薏米杏仁粥:薏米50克,杏仁(去皮尖)10克。薏米洗净,加水煮成半熟,放入杏仁,粥 成加少许白糖。 (5)柚皮饮:柚子皮适量,水煎服。 (6)常备中成药: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 4、痰热咳嗽:咳嗽,吐黄痰,伴口渴、唇红、尿黄、便干等症。治宜清热化痰。 (1)荸荠海蜇饮:荸荠200克,海蜇皮100克,水煎,分服。 (2)秋梨白藕汁:秋梨去皮、核、白藕去节,各等量,切碎,取汁,频服。 (3)芦根粥:鲜芦根150克,竹茹15克,生姜3克,粳米50克。先煎前二味药取汁,入米煮粥 ,待熟时加生姜,稍煮即可。 (4)杏仁糖:带皮苦杏仁、冰糖各等份,研碎混合,刺成杏仁糖,早服各冲服3克。 (5)核桃仁150克,冰糖200克,山楂50克。先将核桃仁水浸糜成浆,再将山楂熬成汁,去滓 ,入冰糖及核桃浆同煮熟。随意食。 (6)冬瓜子15克,加红糖少许,捣烂后开水冲服,一日2次。 (7)常备中成药:急支糖浆、先声咳喘宁、复方鲜竹沥、鲜竹沥等。 5、气虚咳嗽:特点是咳嗽日久不愈,咳声无力,痰液清稀,面白多汗等。治宜健脾益气, 补肺止咳。 (1)豆腐煲:豆腐250克,红糖50克,生姜5片,慢火煲1小时,每晚睡前食用,连服1周。 (2)杏仁、萝卜、猪肺汤:猪肺、白萝卜各1个(切块),杏仁9克,共炖烂熟食。 (3)海带根500克,生姜75克,红糖适量。加水熬成450毫升的浓缩糖浆,每次15毫升,日3次 ,10在为一疗程。 (4)黄芪粥:黄芪20克,粳米50克。黄芪加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去滓。入淘净粳米, 加水煮至粥成。温热顿服。 (5)猪肺薏仁粥:薏米150克,猪肺1个,切丁,共煮成粥。 (6)花生红枣汤:花生米、大枣、蜂蜜各30克,水煎。食花生、枣,喝汤。日2次。 (7)常备中成药:儿康宁、四君子合剂。 6、阴虚咳嗽:特点是干咳少痰,咳久不愈,常伴形体消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症。治 宜滋阴润肺止咳。 (1)门冬粥:天门冬15~20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先煎天门冬取汁去滓,入粳米同煮为 粥、粥成加入冰糖。每日早起空腹服用。 (2)银耳粥:银耳2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银耳加水煮至六成熟,入米共煮成粥,直锅 前加冰糖。 (3)百合粳米粥:百合50克,粳米100克,红枣5~10枚,赤子豆30克,白糖适量,先将红小 豆煮至半熟,入粳米、百合、红枣同煮为粥,粥成后加入白糖。 (4)川贝酿梨:川贝母12克,雪梨6个,冬瓜条100克,冰糖100克,糯米100克,白矾3克。先 将糯米蒸熟,冬瓜条切成小颗粒,川贝研成末,白矾溶于水;再将雪梨去皮,切下盖,挖出 梨核,浸入白矾溶液中以防变色;制作时取出梨,在沸水中烫一下,冲凉,放碗内,将糯米 饭、冬瓜条粒、冰糖拌匀,和入川贝粉,装雪梨内,盖好,蒸1小时至烂即成;另将剩下的 冰糖溶水,收浓汁,淋在刚出笼的梨上。每早晚各吃梨1个。 (5)川贝冰糖梨:川贝粉3克,大梨1个,冰糖6克。将梨去皮,挖去梨心,填入川贝粉、冰糖 ,蒸熟食之。 (6)蜂蜜蒸梨(萝卜):梨或白萝卜1个,挖空心,蜂蜜30克装入梨或萝卜内,蒸熟食用,每日 2个。 (7)黑芝麻60克,核桃仁60克,冰糖50克,共捣烂,开水冲服,每次10~15克,早晚空腹服 。尤其适用于伴阴虚肠燥便秘者。 (百合猪肺汤:百合30克,猪肺250克。共慢火炖熟,加少许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肺。 (9)银耳鸭蛋:银耳9克,先煮;鸭蛋1枚,打入银耳汤,加入适量冰糖调味食用。 (10)家庭常备中成药:养阴清肺丸、念慈庵川贝枇杷膏等。 口疮食疗方 许多孩子在感冒发烧过程中,或过食炙烤原味如烤羊肉串时,突然出现哭闹不安,拒乳或拒 食,流口水,甚至伴有发热等。这时可见孩子的口腔黏膜、咽峡部或舌体上有疱疹或溃疡, 这便是生口疮了。中医认为,口疮的主要原因是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治疗以泻火为宜。同 时,因为口疮局部疼痛较重,饮食以清淡、冷热适宜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 1心脾积热 主要表现为口唇、齿龈或舌上溃疡或疱疹,疼痛重,甚至拒乳或拒食,伴烦躁 哭闹、流涎、大便干结等症,治宜清热泻脾。可选下术方: (1)竹叶饮:鲜竹叶一把,洗净,入水加冰糖适量,煮沸片刻,代茶饮。 (2)灯芯草煎:灯芯草3根,水煎加白糖或冰糖适量,代茶饮。 (3)萝卜鲜藕饮:白萝卜500克,鲜藕500克,洗净切碎,榨汁含漱,每日3~4次。 (4)荸荠汤:荸荠250克,洗净,加水与冰糖适量煮汤,代茶饮。 (5)番茄汁:番茄数个,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洗净纱布包绞汁液,含漱,每日 数次。 (6)金橘煎:金橘数个,水煎代茶饮。 (7)西瓜汁:用西瓜绞汁,频频饮之。 (野蔷薇煎:野蔷薇花20克,加水及冰糖适量,煎水代茶饮。 (9)家庭常用中成药:冰硼散、锡类散、西瓜霜喷雾剂等,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8-1 17:32: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提供,对症下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8-6 16:07: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留一份,有备无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8-6 16:19:19 | 只看该作者
渔公+-->引用:渔公 谢谢,留一份,有备无患。
同感!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8-7 16:15:04 | 只看该作者
渔公+-->引用:渔公 谢谢,留一份,有备无患。
同感!多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9-6 13:48:21 | 只看该作者
万分感谢,已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9-7 12:14:30 | 只看该作者
先留着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9-7 13:10:33 | 只看该作者
先留着,说不定以后用得着,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9-11 15:04:02 | 只看该作者
已收藏,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9-11 16:24:41 | 只看该作者
好详细哟,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4:54 , Processed in 0.14194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