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深圳一位高三毕业生,刚刚报送北大。结果在路上遭遇一歹徒打劫。
歹徒看中了他的手机,结果他不肯老实交出,与歹徒争抢中,歹徒一刀将其毙命。
我看到这则新闻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缺乏基本的生存智慧,
如果他的脑子里出现如下这些思维的一例,我想就可能不会殒命了。
- 这小子没准是个亡命徒,小心他狗急跳墙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得小心了
- 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把手机给他吧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给他个手机算什么,我将来想要多少有多少
- 钱财乃身外之物,给他算了
-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正想换个新手机呢
- 好死不如赖活着,保命要紧
- 一部手机算什么,我可不能舍命不舍财,
-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我还是忍了
- 韩信尚且能受胯下之辱,我还是忍吧
- 俗话说,君子不跟小人斗,给他吧
- 给他手机吧,别丢西瓜捡芝麻
- 这小子有刀,小人他丧心病狂,失去理智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还是忍吧
- 丢车保帅要紧,手机我不要了
上述思维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句话中离不开一句“古话”“俗语”或者“成语”,
评书里有一个套话,“常言说得好。。。”所谓常言,大多指这些“古话”“俗语”或者“成语”。
这些“常言”,也可以称为“智慧语”,凝结的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而现在许多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已经逐渐割断了与古老文化基因的联系。
他们热衷看什么奥特曼,打完这个打那个,语言平淡无味,更无任何智慧含量。
还有一些低智的卡通片,情节永远是一个模式,语言同样寡淡无味。
此外,各式各样的漫画,脑筋急转弯,外国的恐怖魔幻小说,都是孩子们的宠物。
我不是说孩子们不能看这些东西,但是,如果孩子们的课外读物全被这些东西所占据,
我想问,孩子们去哪继承古老的文化基因?从哪里汲取宝贵的生存智慧?
指望一切都由课堂讲授吗?实际生活千差万别,靠讲授怎么能面面俱到?
我们要牢记,智商与智慧是不同的。智慧主要靠学习与经验,天生再聪明,
如果没有智慧的学习就会经常做出不明智的事情。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中,这个保送北大的孩子智商不会是问题,但在生存智慧层面,
却有着很大的局限。
一定要让孩子看一些,听一些含有“智慧语”的东西。一方面,你跟孩子日常交流最多,
可以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经常给孩子讲到这些人生经验。
另一方面,你给孩子选择读物和节目应该像关心孩子的饮食一样,
要充分考虑每个读物和节目的“智慧”(营养)含量,
一些优秀的传统评书,经典的相声,故事,这些东西就像西红柿饱含VC一样,是“智慧语”的重要载体。
而那些缺乏智慧含量的文化产品,本质上是一种垃圾文化,
这种垃圾文化就像垃圾食品一样,完全杜绝不可能,
但是,完全被垃圾食品占据的身体必然是营养不良的。
同样,完全被垃圾文化占据的心灵必然也是营养不良的。
本博参加了博客比赛,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图片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09-8-17 13:0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