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21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杨永信“倒了”,谁来拯救“网瘾少年”?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3 10:3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永信“倒了”,谁来拯救“网瘾少年”?
——看这些孩子如何走出迷途
七月,暑假,各家网瘾戒除机构生意兴隆的黄金期,然而,一颗重磅炸弹于此时投下,被誉为网瘾戒除第一人的杨永信“倒”下了。本月中旬,他创造的网瘾电击疗法被卫生部叫停,众多人士对此拍手赞成。然而事件过程中,一个群体的表现却引人深思:不少网瘾孩子的家长们对杨永信的“倒下”忧心忡忡,在杨永信网戒中心采访的媒体记者甚至被家长围打。看似出格的家长,有着“合情合理”的忧虑。孩子们的网瘾让家长寝食不安,而被他们当作“救星”的杨永信却失去了“神奇”的电击疗法。家长们急火攻心,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走出网瘾阴霾?
疑问
网瘾家长为何围攻记者
安徽黄山王先生的儿子小戈现在仍然在杨永信网戒中心接受治疗,“我在那边呆了2个月,回来有事情要处理,现在孩子的妈妈在那边陪他。” 对于卫生部叫停“电击疗法”的通知,王先生感到不理解,甚至是反对,“谁能帮助孩子戒除网瘾谁就是我们的救星,我不管治疗手段是什么。”
去年冬天,沉迷于上网的小戈,拿回了一张“难看”的成绩单,各门功课成绩大幅下滑,老师提醒王先生,要多多关心儿子的学习。王先生于是卖掉了家里的电脑,希望通过这种“釜底抽薪”的办法让儿子与网络隔绝。然而,事情没有按照预想的路径发展,假期内儿子经常和同学一起去网吧,有时一呆就是一整天,而王先生则经常要去网吧里“逮”儿子。“说了也说了,打了也打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新学期开学后,他还是这样。”听到朋友介绍说杨永信网戒中心不错后,王先生拉着儿子来到这里。
“能不能戒掉网瘾我不知道,不过儿子现在比较听话,也愿意跟我交流,我觉得还是有效果的。卫生部是不是有好的办法治疗?不能光禁止,不提出解决办法。”他说道。
对于家长围打记者的事情,王先生说他并没有亲眼看到,但听其他家长说过,“这里很多家长是相信支持杨永信的。”他说,在网戒中心接受治疗的孩子中,自己儿子小戈的沉迷程度还不算严重的,“有些孩子因为父母不让自己上网还要拿刀杀他们,对于这些孩子该怎么办呢?”
说事
网瘾孩子有“法”可治
被誉为救世主的杨永信“倒”下了,家长不禁要问:哪种方法才能戒除网瘾?哪家机构能戒除网瘾?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多年从事网瘾研究的郭铁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没有任何一家单位或组织,对网瘾的治疗成果被权威部门承认。而从记者采访到的几个成功戒除网瘾的事例中却证明,只要家长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有效沟通,就能让孩子远离网瘾。
以游戏诱导学习
在家长们都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的年代,甫明显得很另类,在儿子甫凡10岁时就给他买了第一台电脑,随后又多次更新换代,还主动为儿子买游戏碟。虽然甫凡被称为魔兽小子、传奇小子,但他并没有因此沉迷网络,前年还考上了重点大学。甫明是怎样做到的呢?
“人生苦短,没必要让孩子承受太多的痛苦,孩子不愿做的事情就不要让他去做,让他做感兴趣的事”,甫明说道。读小学时,老师让甫明为儿子报特长班,可画画、小提琴,都是尝试了几次就作罢,直至最后报名参加了电脑班,甫凡终于找到了兴趣爱好,开始“游戏”人生。
“孩子都好玩,不爱学习,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你不是爱玩游戏吗?我就以游戏作为诱导,你学习成绩怎么样,我就让你玩多长时间。”甫明介绍经验:高一高二时,他规定儿子每个星期可以玩两次游戏,每次2-3小时,高三时每个星期玩一次,前提是必须完成作业。
谈及防止网络沉迷,甫明表示与孩子的沟通非常重要,不要让孩子站到家长的对立面,也不要讲空泛的大道理,那样不但让孩子难以理解和信服,还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母爱把他“拉”出网游
考霸张非曾名噪一时,因为沉迷网游先后被北大清华退学,后在专家的开导下戒除网瘾,继而再次考上清华。计海(化名)的经历虽不如张非神奇,但也有些相似,他同样因难戒网瘾被大学劝退,一番挣扎戒除网瘾后重新考上大学。与张非不同,计海戒除网瘾并非依靠专家,而是母爱。
2000年,读高二的计海染上网瘾,经常逃课去网吧,甚至通宵在网上打游戏,成绩因此一落千丈,从班级的前三名掉至末三位。得知儿子的状况后,母亲从农村赶到县城,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监督儿子学习,并照料生活。在母亲的眼皮底下,计海上网有所克制,成绩回升,并在2001年考上位于南昌某所大学。
考上大学后,计海放纵了自己,大一时重新沉迷网络,“因为母亲不在身边,没人管我了”,他说道。大二时,计海几乎所有课程考试都亮起红灯,于是被学校勒令退学。这样的结果让家长、尤其是母亲很是伤心。不甘心儿子就此沉沦的母亲,这时又搬来同住,监督儿子。尽管母子之间也曾数次发生冲突。但经过现实社会的磨砺之后,计海发现只有母亲是最爱自己的,“亲情才是最可靠的,母亲永远不嫌弃我。”
醒悟后,计海开始复读。前年9月,计海高分考取了武汉某重点大学,“我即将重新走上社会,很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能让妈妈再为我担心。”
与孩子平等对话
吴梅是一名老师,也曾是网瘾少年的母亲,为儿子沉迷网络而痛苦绝望。而现在,儿子已经走出网瘾阴霾,她则成为一名拯救“网瘾青少年”的志愿者。
2006年的一天,吴梅接到老师电话,说儿子没有去上课,她和丈夫骑着车去各个网吧寻找,果然在学校附近的一家网吧门口发现了孩子的自行车。揪出来之后,丈夫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吴梅没有阻拦。然而,此后的日子里,儿子依然很晚回家,夫妻俩用了各种手段都没有用。
正当吴梅快要崩溃的时候,她看到电视上有一个关于某位网瘾戒除专家的节目。之后,吴梅带着儿子与这位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受到启示的吴梅决定转变教育方式,不再打骂孩子,而是改善彼此之间的对立关系。她将原本放在自己卧室的电脑搬到客厅中,自己也开始学着上网,有不会的问题还向儿子请教,母子之间逐渐有了共同话题,紧张关系也趋于缓和。吴梅对儿子说,家中的电脑可以打游戏,但要以学习为主,要自己懂得控制时间。在吴梅的监督、照顾下,儿子渐渐摆脱了网瘾。
现在,吴梅把自己的联系方式都公布在网上,她经常和学生家长交流谈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其他家长如何教育网瘾孩子。
点评
网瘾本质是家庭问题
“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关键还是在父母、家庭身上。孩子网瘾问题是家庭问题的延伸,父母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委员会郭铁军说道。
郭铁军列出了父母处理网瘾问题时的几大不当表现:自身情绪管理失调,采用殴打、语言暴力等管教方式;父母是“工作狂”,不注意孩子的情感需求;父母经常吵架,甚至保持冷战状态、长期分居,使得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用“我活着还不是为了你”、“你再这样,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之类的话刺激孩子,“孩子毕竟不是成人,他们没能力承担如此沉重的责任吗,这种难以偿还的负罪感,往往会将孩子推进虚拟世界。”郭铁军说道。
如何解决网瘾问题,郭铁军认为有三种方式。首先是预防为主,“青少年沉迷网络,往往和在现实社会中受阻有关,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就会转向网络”,因此要让青少年有良好的人格成长环境,经常鼓励肯定他们。其次,在发现孩子有网瘾倾向后,一定不能采取对抗方式,不要采取拔网线、砸电脑之类的做法,“粗暴的方式等于断了他们的全部念想,而且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叛逆”,家长应该和孩子的心贴在一起,理解他、接纳他,进而带他走出网瘾。最后,对于已经有严重网络依赖情况的孩子,郭铁军表示可以“针对他们的性格缺陷,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完善。心理学的第一原则就是自愿原则,心药只有在人们有愿望、愿意交流时才能起作用。”(本文来源:IT时报  作者:钱立富)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_^
hq1966 + 10 + 10  ^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8-3 13:21:34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这些家长由于没有网瘾
  一点素质也没有
  竟然围殴记者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没有网瘾导致没有素质?有点看不懂。
wanyi77 + 10 + 10 :lol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8-3 14:42:45 | 只看该作者
很赞成这篇文章最后的点评:网瘾本质上是家庭问题。家庭有问题,孩子即使没有网瘾,也很容易产生其他心理问题。因而解决孩子网瘾问题最终也需要考虑调节家庭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6:45: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pianocrazy         2009-8-3 14:45        金钱        +5         没有网瘾导致没有素质?有点看不懂。
pianocrazy         2009-8-3 14:45        威望        +5         没有网瘾导致没有素质?有点看不懂。

嘿嘿,我看懂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我好愚钝,66 短信启发后我才明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3 18:18:36 | 只看该作者

  一场闹剧接着一场闹剧
  
  
      网瘾少年被辅导员群殴致死

  今年刚初中毕业、尚未满16岁的学生邓某某,昨天凌晨3点左右在广西南宁市吴圩镇卫生院宣告不治身亡,打死他的是广州番禺励志体育活动策划服务部的几名所谓的“辅导教师”。

邓某某是8月1日下午进入这家服务部在南宁市吴圩镇设立的“广州励志青少年成长辅导中心”的。

晚上,邓某某被辅导教师关禁闭,凌晨3点多被宣布死亡。卫生院的病历显示,邓某某被送到医院时已是奄奄一息,测不到血压和脉搏。

据了解,目前尚有100多名孩子在这个中心接受同样的“辅导和训练”。

邓某某的家长和服务部签署了《委托辅导、培训协议书》,期限为2009年8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收费7000元人民币。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自立的人生观,矫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习惯”。辅导、训练方式为24小时全天候封闭式管理,前几天有教员24小时监视孩子一举一动,“甲方不排除对孩子进行适度的苦难教育、惩戒教育,以不虐待孩子或不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限”。

邓某某的父母介绍说,他们的儿子身体强壮,身高约1米55,体重约65公斤。7月31日,父母带他到北海游泳,曾游出海岸线100余米,时逢退潮,还救回一个随潮水冲离海岸线五六十米远的中年妇女。邓某某除有网瘾外,无任何犯罪记录,无任何传染性疾病。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快报)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
wanyi77 + 10 + 10 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8-4 07:15:34 | 只看该作者
“网瘾少年”本质上是家庭问题。家长有问题.
孩子即使没有网瘾,也很容易产生其他心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8-4 08:38:0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赌、偷、辍学在外游荡的问题少年也不少于网瘾少年,所以其根本问题还是家庭的教育,并非网络惹的祸。

我儿也玩网络游戏,但我不担心,他想玩什么我就帮他找什么,现在我们上班去了,他暑假在家电脑开着能上网他也不玩,他要我回来陪他一起玩,这几天他根本都不玩了,说是没意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2 + 2 是啊是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8-14 09:13:49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看来,网“瘾”和毒瘾、烟瘾、酒瘾或其他什么瘾都差不多,精神空虚的人比较容易上瘾。
而什么样的孩子容易精神空虚呢?
家庭生活足够幸福,父母的关心足够多,孩子有自己的同伴、玩法,那么,网络、游戏、网游、聊天这些东西,都是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足以上瘾,成为畸形突出的异物。

其实,如果把网瘾问题、网络游戏问题当作家庭问题来对待,也许更容易解决一些。

可惜的是,父母往往都一厢情愿地认为,我为生儿育女付出了很多,孩子竟然这么做,对得起我吗,却不肯反思自己到底什么地方关怀得不够(有的时候,操心过多不给孩子一点空间也是严重践踏孩子尊严的事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您说得太对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8-14 09:18:27 | 只看该作者

摘录周国平《妞妞》的部分内容

9孩子带引父母

    我记下我看到的一个场景——

    黄昏时刻,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玩,兴致勃勃地替孩子捕捞河里的蝌蚪。

    我立即发现我的记述有问题。真相是——黄昏时刻,一个孩子带着他的父母在小河边玩,教他们兴致勃勃地捕捞河里的蝌蚪。

    像捉蝌蚪这类“无用”的事情,如果不是孩子带引,我们多半是不会去做的。我们久已生活在一个功利的世界里,只做“有用”的事情,而“有用”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哪里还有工夫和兴致去玩,去做“无用”的事情呢?直到孩子生下来了,在孩子的带引下,我们才重新回到那个早被遗忘的非功利的世界,心甘情愿地为了 “无用”的事情而牺牲掉许多“有用”的事情。

    所以,的确是孩子带我们去玩,去逛公园,去跟踪草叶上的甲虫和泥地上的蚂蚁。孩子更新了我们对世界的感觉。

10凡夫俗子与超凡脱俗

    在哲学家眼里,生儿育女是凡夫俗子的行为。这自然不错。不过,我要补充一旬:生儿育女又是凡夫俗子生涯中最不凡俗的一个行为。

    婴儿都是超凡脱俗的,因为他们刚从天国来。再庸俗的父母,生下的孩子决不庸俗。有时我不禁惊诧,这么天真可爱的孩子怎么会出自如此平常的父母。

    当然,这不值得夸耀,正如纪伯伦所说:“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但是,能够成为凭借,这就已经是一种光彩了。

    孩子的世界是尘世上所剩不多的净土之一。凡是走进这个世界的人,或多或少会受孩子的熏陶,自己也变得可爱一些。

    孩子的出生为凡夫俗子提供了一个机会。被孩子的明眸所照亮,多少因岁月的销蚀而暗淡的心灵又焕发出了人性的光辉,成就了可歌可泣的爱的事业。一个人倘若连孩子都不能给他以启迪,他反而要把孩子拖上他的轨道,那就真是不可救药的凡夫俗子了。

11 忘恩负义的父母

  过去常听说,做父母的如何为子女受苦、奉献、牺牲,似乎恩重如山。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这受苦同时就是享乐,这奉献同时就是收获,这牺牲同时就是满足。所以,如果要说恩,那也是相互的。而且,愈有爱心的父母,愈会感到所得远远大于所予。
  对孩子的爱是一种自私的无私,一种不为公的舍己。这种骨肉之情若陷于盲目,真可以使你为孩子牺牲一切,包括你自己,包括天下。
  其实,任何做父母的,当他们陶醉于孩子的可爱时,都不会以恩主自居。一旦以恩主自居,就必定是已经忘记了孩子曾经给予他们的巨大快乐,也就是说,忘恩负义了。人们总谴责忘恩负义的子女,殊不知天下还有忘恩负义的父母呢。

12 做父母才学会爱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爱,可是我们最习惯的始终是被爱。直到我们自己做了父母,我们才真正学会了爱。
  在做父母之前,我们不是首先做过情人吗?
  不错,但我敢说,一切深笃的爱情必定包含着父爱和母爱的成分。一个男人深爱一个女人,一个女人深爱一个男人,潜在的父性和母性就会发挥作用,不由自主地要把情人当作孩子一样疼爱和保护。
  然而,情人之爱毕竟不是父爱和母爱。所以,一切情人又都太在乎被爱。
  顺便说一点对弗洛伊德的异议。依我之见,所谓恋父和恋母情结,与其说是无意识固结于对父母的爱恋,毋宁说是固结于被父母所爱。固结于被爱,爱就难免会有障碍了。
  当我们做了父母,回首往事,我们便会觉得,以往爱情中最动人的东西仿佛是父爱和母爱的一种预演。与正剧相比,预演未免相形见细。不过,成熟的男女一定会让彼此都分享到这新的收获。谁真正学会了爱,谁就不会只限于爱子女。

13 报酬就在眼前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养儿育女也如此。养育小生命或许是世上最妙不可言的一种体验了。小的就是好的,小生命的一颦一笑都那么可爱,交流和成长的每一个新征兆都叫人那样惊喜不已。这种体验是不能从任何别的地方获得,也不能用任何别的体验来代替的。一个人无论见过多大世面,从事多大事业,在初当父母的日子里,都不能不感到自己面前突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小生命丰富了大心胸。生命是一个奇迹,可是,倘若不是养育过小生命,对此怎能有真切的领悟呢?面对这样的奇迹,邓肯情不自禁地喊道:“女人啊,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当律师、画家或雕塑家呢?我的艺术、任何艺术叉在哪里呢?”如果野心使男人不肯这么想,那决不是男人的光荣。
  养育小生命是人生中的一段神圣时光。报酬就在眼前。至于日后孩子能否成材,是否孝顺,实在无需考虑。那些“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的父母亵读了神圣。

14 付出与爱

  许多哲人都探讨过一个极普遍的现象:为什么父母爱儿女远胜于儿女爱父母?
  亚里士多德把施惠者与受惠者的关系譬作诗人与作品、父母与儿女的关系,用后两种关系来说明施惠者何以更爱受惠者的道理。他的这个说法稍加变动,就被蒙田援引为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了:父母更爱儿女,乃是因为给予者更爱接受者,世上最珍贵之物是我们为之付出最大代价的东西。
  阿奎那则解释说:父母是把儿女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来爱的,儿女却不可能把父母当作自身的一部分。这个解释与蒙田的解释是一致的。正因为父母在儿女身上耗费了相当一部分生命,才使儿女在相当程度上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付出比获得更能激发爱。爱是一份伴随着付出的关切。我们确实最爱我们倾注了最多心血的对象。“是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间,使你的玫瑰变得这样重要。”
  父母对儿女的爱的确很像诗人对作品的爱:他们如同创作一样在儿女身上倾注心血,结果儿女如同作品一样体现了他们的存在价值。但是,让我们记住,这只是一个譬喻,儿女不完全是我们的作品。即使是作品,一旦发表,也会获得独立于作者的生命,不是作者可以支配的。昧于此,就会可悲地把对儿女的爱变成惹儿女讨厌的专制了。了社会关系,有了责任和方法的纷争。
  亲子之爱的优势在于:它是生物性的,却滤尽了肉欲;它是无私的,却与伦理无关;它非常实在,却不沾一丝功利的计算。

16 真假亲子之爱

  我说亲子之爱是无私的,这个论点肯定会遭到强有力的反驳。
  可不是吗,自古以来酝酿过多少阴谋,爆发了多少战争,其原因就是为了给自己的血亲之子争夺王位。
  可不是吗,有了遗产继承人,多少人的敛财贪欲恶性膨胀,他们不但要此生此世不愁吃穿,而且要世世代代永享富贵。
  这么说,亲子之爱反倒是天下最自私的一种爱了。
  但是,我断然否认那个揪着正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儿子的耳朵,把他强按在国王宝座上的母亲是爱她的儿子。我断然否认那个夺走女儿手中的破布娃娃,硬塞给她一枚金市的父亲是爱他的女儿。不,他们爱的是王位和金市,是自己,而不是那幼小纯洁的生命。
  如果王位的继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而这位母亲却挡住前来拥戴小王子即位的官宦们说:“我的孩子玩得正高兴,别打扰他,随便让谁当国王好了!”如果一笔大买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这位父亲却对自己说:“我必须帮我的女儿找到她心爱的破布娃娃,她正哭呢,那笔买卖倒是可做可不做。”——那么,我这才承认我看到了一位真正懂得爱孩子的母亲或父亲。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lymxy82 + 1 + 1 真好哇!
pianocrazy + 5 + 5 拜读了,谢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8-14 09:24:14 | 只看该作者

  有网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没有网瘾的人更值得医生关注

  网瘾到极端
  主要是家长的错
  孩子带了那么多年竟然影响不到孩子正确对待网瘾
  出了问题就想花点钱轻松解决

  只要家长、学校、社会不管事
  杨永信倒了还有李永信、张永信
  电击不许了
  还有棍击、拳击
  不许击了还可以火烧
  不许火烧又可以水浸
  ......

  昨晚看到记者回访那所医院
  生意仍在继续
  家长还有什么家长委员会的代表在电视上夸夸其谈
  国家禁止电击治疗他们觉得踏了天

  家长喂小孩子吃饭以前
  给小孩子洗澡以前
  都要先试试温度
  这些网瘾家长有没有自己试一下电击再让孩子试的
  看起来他(她)们出于好心要给孩子洗澡
  但他(她)们是用100度的开水在给孩子洗澡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lymxy82 + 1 + 1 我很赞同。
我爱飞飞 + 2 + 2 犀利!
pianocrazy + 5 + 5 精彩啊!66,好佩服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1:45 , Processed in 0.085190 second(s), 4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