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一目了然,若有错误,请指证)
1.当焦距确定后(如设定为85mm),就象选定某个大小的画框,此时选定什么分辨率,画出来的风景范围是一样的。然后选定多少像素(如XGA,1024*768),就象选定大小某号画笔,接着在画布上以80万个点来点画。由于画框的大小已确定,如要用500万个点来点画,当然每英寸的点数(像素)(ppi)就多了。
2.选定像素(如XGA,1024*768)后,必须再选定高精、精细、一般等,这此是指保存文件的压缩比,跟尺寸大小无关。
3.在使用相机的最大有效像素(如500万像素相机的FULL,2560*1920)时使用数码变焦会降低画质,但若(A)500万像素相机用(XGA,1024*768)来照像,用2.5倍(2560/1024=2.5)数码变焦(如尼康5000的最长焦端85mm*2.5数码变焦可达212.5mm,也不小啦!)(B)500万像素相机用FULL,2560*1920不用数码变焦,(此时在LCD屏幕中当然是(B)显示的风景多点啦!)(A)和(B)照出来的相片,在一台设定为1024*768的电脑上的显示,(A)显示为全屏,而(B)比屏幕大,但与(A)中同样位置的风景也与屏幕一样大,且精细度一样!!
4.在photshop中,打印一张相,首先在Image Size,里的Document Size将长宽设定到想打印的尺寸,注意不能改像素!若缩小长宽,则Pixels/inch会变大(此时Pixels/inch不是指显示器每英寸显示的点,即若把640*480图像,设打印尺寸成为28cm*20cm,打出来的为A4接近满幅,但此时显示器显示为此图原像素,即640*480图像zoom到100%时,显示器显示该多大就多大,不能在显示器上用尺子量长度)。
5.photshop设定完Document Size后,打印出来的大小就定了,而打印机的dpi选择只是决定每英寸墨水的点数(精度),而不改变打出来的的大小。
数码晋级之一 基础篇
总体说来,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在光学原理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将被摄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在焦平面上形成物像(图象)。但在具体成像中则因光敏介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传统相机使用的是分布于胶片上基于碘化银的感光化学介质。而数码相机则是采用了CCD或CMOSE(成本较为低廉)作为记录图像的光敏介质,是通过光照的不同引起的电荷分布的不同来记录被摄物体的视觉特征。所以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是个数字文件,可以直接输入到电脑中,无需购买胶卷,并且拍摄时可以随时看到拍摄效果,不满意可以立即重拍,从而比传统相机拥有节约成本、减少误拍等多项优势。
虽然数码相机的外观、部分功能及操作与普通的相机差不多。但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还有以下几个本质的不同点:制作工艺不同:数码相机作为一种摄影工具,它的外形与传统的相机基本相似,只是传统相机使用银盐感光材料即胶卷作为载体,拍摄后的胶卷要经过化学药剂冲洗才能得到照片,刚拍摄后操作者无法知道照片拍摄效果的好坏并对拍摄得不好的照片进行删除,一般情况下,通过暗房加工出来的照片的效果是不能再改变的。数码相机不使用胶卷,而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模拟)/数(数字)转换后记录于存储卡(CF、MD、XD、记忆棒和IBM微型硬盘等)上,存储卡可反复使用。由于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要经过数字化处理再存储,拍摄后的照片可以回放观看效果,对不满意的照片可以立即删除重拍。拍摄后把数码相机与电脑连接,可以方便地将照片传输到电脑中并进行各种处理,再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是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主要区别。
拍摄效果不同:传统相机的卤化银胶片可以捕捉连续的色调和色彩,而数码相机的元件宽容度较低,在较暗或较亮的光线下会丢失部分细节,更重要的是,现阶段数码相机所采集图像的像素远远小于传统相机所拍摄图像的像素(相当于)。一般而言,传统35毫米胶片解析度为每英寸2500线,相当于1800万像素甚至更高(基本上由感光度数和冲洗工艺决定),而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数码相机使用的CCD所能达到的像素还不足1000万。在现阶段,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不论在影像的解晰度、质感、层次、色彩的饱和度等方面,都无法与传统相机拍摄的照片相媲美。
拍摄速度不同:在按下快门即数码相机真正记录数据之前,会有长度不等的时滞,这一点在新型的数码相机上有明显改善,不再是关键问题。数码相机每拍摄完一张照片,要等待3至7秒才能拍摄下一张照片,这是因为数码相机要对已拍摄的照片进行图像压缩处理并存储起来,由于存储卡的存储速度较慢,故影响到数码相机的拍摄速度,特别是对连拍速度的要求,再由于相机的每个动作都需要耗电,故数码相机的耗电量较大,这些都是数码相机存在的缺点。存储介质不同:数码相机的图像以数字方式存储在磁介质上,而传统相机的影像是以化学方法记录在卤化银胶片上。
输入输出方式不同:数码相机的影像可直接输入计算机,处理后打印出来,甚至可以连接特制打印机直接打印。传统相机的影像必须在暗房里冲洗,要想进行处理必须通过扫描仪扫描进计算机,而扫描后得到的图像的质量必然会受到扫描仪精度的影响。这样,即使它的原样质量很高,经过扫描以后得到的图像就差得远了,所以对用于商业领域需要被大量复制的图象来说,数码相机的发展前景是值得被关注的(这一点我将在今后作详细分析)。
目前,日本的几家摄影器材公司正努力钻研,准备5年内淘汰溴银胶卷(个人认为可能性较小)。据预测,今后10年全球大多数人将会使用数码相机。众多的跨国公司角逐数码相机市场,正是由于他们看准了数码相机的突出优点,即它可在速度、方便性、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方面使用户获益。
注:大家在看到这里时可不能急于给数码相机下结论,这里只是给您作了个基础性的介绍,往后咱们再逐步深入,让您对数码相机有个清晰深入的认识。在您看完后哪里不太明白或者更想了解哪些方面请告诉我,(如有高手无意中看完了这篇文章,发现有何疏漏之处,不用客气直接帖我就是!决不删帖!)我会在下一篇介绍中加入这些大家关心的内容并更正大家发现的错误,这就是不同于书本的地方,哥们儿就是快!
像素与分辨率~~
(题外话:2003年主流数码相机发展趋势预计为300万-400万像素带防抖动功能的数码相机
有望成为市场新亮点)
(以下摘自《微型计算机》第四期)
像素是构成数码影像的基本单位,每个像素就是一个小点,例如一副漂亮的数码相片就是许许多多个像素点组成。有鉴于此,数码相机就理所当然地以像素作为划分档次等级的重要依据。那么,是不是传感器光敏单位上的感光点数量就是像素点的数量呢?其实也不尽然,因为目前不少厂商通过特殊技术(比如富士的SuperCCD),在相同感光点的CCD光敏单位上能产生分辨率更高的数码相片。
那么,像素与分辨率间究竟是什么关系?选购时又如何理解这两个指标 ?图片分辨率越高,所需像素越多。比如分辨率1024 X 768的数码相片大概需要80万像素,至于2084 X 1536的数码相片则需要约320万像素。如果一部数码相机能提供的分辨率值越多,那么拍摄与保存图片的灵活性越大(可根据要设定不同的拍摄精度)
另外,图片分辨率还与数码照片输出时的成像大小及放大比例有关。分辨率越高,成像尺寸越大,放大比例越高。我们在数码冲印店里经常可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3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在相机自带液精屏上观看效果还不错,但最后冲洗出的相片实际效果却惨不忍睹,其症结就在于用户没有理解像素与分辨率的关系,在拍摄选用了较小分辨率所致。
相机的Defaul分辨率是72吧,这个是无法改变的亚。这篇文章本身就理解错误了数码设备的分辨率和印刷分辨率的差别吧。关于数码相机像素问题大致可以参考以下:
对于一台数码相机来说,通常会标示CCD的像素(total number pixel)和有效像素(effective pixel),我们用通常的334万像素的CCD来解释一下子。
total = 2140 x 1560 (3.34M)
这中间可以进行读取信号工作的像素
read = 2088 x 1550 (3.24M)
其中激活用来摄取影像的
active 2080 x 1542 (3.21M)
你可以看到横竖两个方向少了8列CCD, 这部分CCD用来为数码相机提供一个参考信号,也就是全黑的信号。
而因为要输出为通用的4:3的格式,所以最后得输出就是
recommend 2048 x 1536 (3.14M)
为什么同样的334万的CCD的相机有效像素的标示不同,通常有效像素是指输出的最大分辨率而定的。比如sony 505v同样的使用334得CCD,但是最终的输出只能达到260万像素(1856 x 1392),是因为相机的镜头不能覆盖到整个的CCD上面。至于为什么,据说是Sony使用了这个新款的CCD装到了旧款的机身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