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5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SCIENCE杂志的《质疑数学实例教学法》谈开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7 22:4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看看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从这篇文章,足以使我们可以对目前的一些常见的以举例形式来完成的启发式教育的质量产生动摇

数学“实例教学法”遭质疑



对不少学生来说,数学可谓一块“难啃的骨头”。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教师运用具体实例讲解抽象数学原理有利学生理解。而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数学“实例教学法”不利于学生掌握抽象数学原理。这项从教学方法入手的研究,或可解释数学难学的原因。

质疑传统教学法

这项研究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认知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展开,研究报告发表在4月2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随机把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通过具体实例学习数学原理,另一组则通过抽象数学符号。研究人员通过两组多次实验结果对比,寻找最佳数学教学法。

例如,学生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如3+2=2+3=5)过程中,一部分学生通过普通符号,其他学生通过诸如教师数点茶杯或容器中的乒乓球的方法学习。

之后的测试表明,虽然所有学生都能够轻松掌握“加法交换律”,但那些通过抽象符号学习的学生遇到新问题时能更好应用所学原理。当研究人员把以上数学原理转化为儿童游戏内容的题目,要求学生解答时,通过符号学习的学生能答对近80%的题目,而通过实例学习的学生多数靠蒙题。

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心理与人类发展学教授弗拉迪米尔·斯劳茨基说:“这些发现使人们开始对长期存在的数学教学法产生质疑。人们过去认为运用具体实例有利于解释抽象原理,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此前也没有人对此表示怀疑或检验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不善灵活运用

数学教师经常在课堂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向学生解释抽象数学原理,例如经典的故事式问题“两列火车从两城以不同速度相向行驶”等。

这项研究的带头人、认知科学中心科学家珍妮弗·卡明斯基说:“这种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于,不少学生只学会解决火车问题,当遇到另一道需要运用相同数学原理解决的问题,例如蓄水池蓄水,他们就无法灵活运用。”

这并不说明故事式问题毫无用处,斯劳茨基说,故事式问题是教师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好方法。

斯劳茨基说:“问题是,从故事式问题中很难提炼数学原理。故事式问题更适合教师用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适合用于传授新知。”

分散注意

研究人员说,故事式问题和视觉教具,例如使用玻璃球或盛装液体的容器来辅助教学似乎能帮助学生更快掌握数学原理,因此,这些教学法多年来颇为流行。

不过,具体事例会包含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学生可能因此注意力偏离核心数学原理,难以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并把它们运用于新的问题。

例如,一名老师使用彩色玻璃球帮助学生理解概率,或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授学生某个公式,这些具体实例可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实例本身,而对核心原理关注度下降。

卡明斯基说:“老师们可能把问题搞得更加复杂。学生本应集中注意力在深层次数学原理上,这些具体实例可能使他们注重了无关紧要的细节。”

“老师们需要把这些基本原理拆解,诸如以变量、数字或符号的形式把它们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灵活运用这些原理应对不同问题,”卡明斯基说。(来源:新华网 李丹)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1 金币 +21 收起 理由
老易 + 10 + 10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不解
hq1966 + 10 + 10  不敢苟同这个观点
老歪 + 1 + 1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09:51:57 | 只看该作者
直接教抽象的,具体事例只是检验其掌握的程度,如此而已。

这个教学的方式,无疑和读经是类似的:你只管读,不要求懂,以后碰得多了自然就懂了。

走向顿悟的最简单法子,可能就是这个了,古代僧人念佛经也类似,不管懂不懂,先念了再说。。。。

可是我们大人却被一个个看似更高级的法子混淆了。

我们低估了孩子的潜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10:04:18 | 只看该作者
看来美国人自以为形象生动的数学教育法子,可能并不一定有多先进。

而看似过时的简单教育方法,比如读经这些,也不能轻易的否定其存在的价值。
比如,读经,既然沿用了上千年而依然生机勃勃,那么我们又何必舍简单而求复杂呢?

同样,学乘法什么方法最快呢,个人认为还是乘法口诀表,
老外看似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后教出的学生,长大到超市买东西,都是要计算器的。

固然,乘法口诀只是算术,而不是数学。
但是,真正的数学,也来源于这些简单的算术,
相信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岁数都能理解乘法的意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7-8 11:48:55 | 只看该作者
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再到具体,是典型的数学思维,要学习的是从具体中抽象出来的方法,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这种能力,而不是仅能够应用抽象公式快速解题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7-8 11:49:08 | 只看该作者
这帖不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7-8 12:25:1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科学杂志科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14:02: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9-7-8 12:25 发表

  这个科学杂志科学吗


这个杂志应该是最权威的了吧?在国内,如果SCIENCE上能发表论文1-2篇的,基本上就能做院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7:10 , Processed in 0.488754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