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8 13:34:43
|
只看该作者
上面介绍的是奇卡蒙氏课程,下面是实操举例!
大家对蒙氏教育的理解还是要建立在实际的操作上的,下面就来举两个例子吧:
粉 红 塔
适应年龄:2.5岁-3岁
材料准备:卷毯、粉红塔、字卡“大”、“小”各一张,图卡 一套。
直接目的:初步感知三维物体体积的变化。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的观察力。
2、培养手眼协调及手指抓、捏的动作控制能力。
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4、为数学的学习做准备。
活动提示:
1、准备:
(1)与幼儿一同取来卷毯,将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介绍教具的名称。
(3)向幼儿示范拿取立方体的方法:用右手取,大块的立方体需用 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抓住塔上方。
(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将塔块一一取出,散放在毯上。
(5)教师做在幼儿的右侧。
2、基本操作:
序列联系——垂直垒塔
(1)取对比强烈的一大、一小两块粉红立方体,配合字卡,进行普通名称练习。
① 出示字卡,请幼儿读出“大”、“小”。询问幼儿:“哪个是大的?”请幼儿将“大”的字卡放在大立 方体旁边。同样,将小木块与相应字卡进行配对。
② 以三段式名称联系法引导幼儿:
(2)将粉红塔按依从大到小的顺序垒高:
询问幼儿:“比一比,哪个是最大的?”请幼儿将最大的立方块选出置于面前卷毯上。再请幼儿找出剩下立方体中最大的一个,正放(每边所留的间隔相等)在第一个立方体上。如此类推,将塔垒完。
(3)垒塔时动作要慢,用目测和比较的方式找出大的。
(4)垒完后,引导幼儿感知协调的塔形,和幼儿一起用双手从下至上、再从上至下,轻轻抚摸塔身,建立对粉红塔的触觉记忆。
(5)鼓励幼儿尝试,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6)请幼儿将粉红塔块一个一个取下,散放在毯上,再请幼儿依由大到小的顺序以一边对齐的方式重新垒塔。
(7)序列的名称练习:取3个粉红塔——最两端的2个和中间的1个,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幼儿认识大、小。
长 棒
适应年龄:2.5岁-4岁
准备材料:长棒
直接目的:
(1)培养幼儿视觉的辨别能力。
(2)通过触摸比较感知长度的差异。
间接目的:
(1) 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
(2)做好数量及基本运算等数学教育的预备工作。
(3)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
活动提示:
1、准备:
(1)幼儿取来卷毯,将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介绍教具的名称。
(3)示范拿取长棒的方法:双手握住棒的两端,轻放在地毯上。当拿取稍长的长棒时,两手可适当调整,握在棒端内侧。
(4)每次限拿一根没,由短到长将10根长棒随意散放在毯上。
(5)教师做在幼儿的右侧。
2、基本操作:
序列练习——按长短顺序排列
(1)普通名称练习:参看“棕色梯”,关键词是“长的”、“短的”。 (2)示范长棒的排列方法:
先将最长的长棒放置于地毯上方。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从左到右触摸棒体,感受长棒的长度。再找出次长的长棒挨着前一根顺次排列,使两棒左端对齐,以同样的方法感觉长度。左手按住长棒,右手沿第二根长棒右边缘做切的动作,比较两棒的长短。如此法,将10根长棒顺次排列。
(3)将最短的长棒逐次放于其他长棒(最长的1根除外)的右侧,丈量相邻两棒的差数。
(4)询问幼儿:“你愿意来试试吗?”
(5)将长棒散放,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6)序列的名称练习:参考“棕色梯”,关键词是“长的”、“短的”。
(7)请幼儿协助,从长到短,将长棒依次放回教具柜。
错误订正:
1、用最短的长棒,量出长棒的差数,相邻1根的差数是相同的。
2、感觉长度时要从左至右。
3、每摆1根都要与前1根长棒比较长短。
延伸变化:
序列的延伸——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
准备材料:长棒、卷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协助将长棒按从短到长的顺序首尾相接顺次摆成迷宫图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迷宫。”
2、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如交叉向上垒起,放射状排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