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2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Play 仅仅是 Play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4 00:5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热闹讨论游戏,不过也由此想到了很多

很早以前,在一些语言论坛里,和朋友们讨论过游戏这个词的词性,大多数认为属于中性词,但也有很多人认为随着指向会有变化,比如对于小孩子就趋向褒义,而用于成人就有贬义的含义了。不过即使这样游戏人生这个词也有从贬义到表示洒脱的过程。

其实很多年来自己就热衷于对中美进行比较,希望从比较中找出一条适合于自己养育孩子的路来。所以就一直喜欢Hi5这些朋友的帖子,和我相比,他们距离更近、感受很深,看得要比我清楚多了。可惜的是最近很难看到他的好帖了。

下面我就说说Play这个词,其实这个词和有趣,会反映两种文化的差异所在。

比如我们会强调Study Hard,而美国人常说Work Hard,Play Hard,看看Play也要Had。

我们管钢琴演奏叫做弹钢琴,他们叫Play Piano,结果我们这里就产生了大量痛苦的琴童,而在美国就很少见

对于球类我们都叫打球,而在美国说Play Basketball,所以他们拿了世界冠军也不过认为那是一个Game,而我们曾经举国疯狂,看作是民族的荣耀甚至是人种的优越。

即是说到网络游戏方面也会看到巨大的差距,记得很多年前,我在联众打桥牌,当时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参加一些网上下的比赛。当时一个朋友A,在北京桥牌界名气很大,在一般的比赛中我们不同的队也经常交锋。在网上也有各自的队进行比赛。后来我们一起聊天,他向我透露说,当时在网上比赛的时候也曾经通过电话通牌。桥牌在联众属于比较文明的地方了,再去其他地方看看,到处都是作弊和炒分的行为。所以后来基本不在国内的网站上打牌了,要想玩就去Okbridge。

今天看到有朋友说文明阶层是不屑于玩网络游戏的,但非常有趣的是,当年我就是在Okbridge这些游戏网站上了解了世界上其他的民族的文明的。

所以我说国内的网络游戏的玩家,既不是在玩,也不是在游戏。

中国的网络游戏世界,完全是一种长期被禁锢的、被压抑的精神在虚拟世界的发泄。

一个孩子,长期被父母批评、贬低,当他在一个虚拟世界里,用它虚拟的成功得到尊重的时候,他会沉迷于此的原因就很清楚了。

一个被功利性的父母,从小熏陶出来的孩子,就会四处去找外挂、靠作弊、通过花钱买点卡来增加装备,靠非法手段取得“成功”也就毫不奇怪了。

成功不是错,但要通过努力、通过规则、通过Fairplay去实现。

前几天一个好朋友和我说迷魂药的事情,我告诉他世界上没有迷魂药,那不过是一些希望天上掉馅饼的人,被骗之后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编出的谎言罢了。希望不劳而获的的思想在中国的网络游戏里广泛的存在。

老易反对网络游戏,是他听说过这些弊端,可惜的是他不了解其本质在那里。所以他的选择就是逃避。网游里的问题,不是网游本身的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网游世界不过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缩影。你逃离了这个网游,你能逃离这个社会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从小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游戏心态,Play就是Play,Play是让自己用来愉悦的,而不是其他的东西。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爱在网上玩游戏的人很少了,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你不玩游戏,就很难了解它,你就跟没有能力去引导孩子正确的去玩游戏,在网上看过一个游戏的中外对比,其中有这么一部分。
“Here and in Europe and Australia/New Zealand people play with parents and event grandparents. Not in China. The older generation dislikes video games. People here play with brothers and sisters. But in China people don’t have brothers and sisters for the most part, so friend relationships are very important.
“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玩家可和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一起游戏,但中国玩家不这样。老一代人不喜欢电子游戏。美国玩家和兄弟姐妹一起游戏,但中国玩家大多数并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朋友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尽管在家里也经常和孩子一起合作玩单机游戏,但自己这些年网络游戏确实很少玩了,除了偶尔去打打牌,所以为了孩子,看来我有必要开始接触网络游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9 金币 +19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2 + 2 翻旧帖也是乐事呢
hq1966 + 10 + 10  
Lppbb + 2 + 2 咱坛上争辩也是玩的态度,一乐如斯
pianocrazy + 5 + 5 有深度,好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6-24 02:52:40 | 只看该作者
。。。。。。。。。。



说得好!剑走偏锋却直抵核心。

PLAY 俺的 PLAY 俺的 PLAY。。。。。。

游戏如此,人生如此,教育更应如此。

其实幼教幼教,本质上就是在玩中教、玩中学。当你的孩子哪天由衷地说:“学习真好玩”时,你就可以长出一口气了。

家长应该在墙那头拿着玩具(如网游就是个特殊些的例子)诱使孩子自己打洞钻过来,家长笑孩子乐;

家长不应该是个大马力冲击钻(每家几把钻),孩子也不应该是钻头(每家一个钻头),家长累孩子痛。

谁家孩子学爬行和走路时不是靠玩具吸引而是靠谆谆教诲的可以举一下手,发个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6-24 06:51:03 | 只看该作者
qq 提到“游戏人生”这个词,刚好前几天看过的一篇讨论成功企业家特点的文章中提到“游戏”:
Persons with high n Ach (n Ach 是指 need for achievement) tend to respect money, but they're not greedy. They don't see money as something to hoard. Rather, they see money as counters in a game. When their operations are profitable, they view the profit as an indicator that the are winning the game. Profit, or its lack, gives entrepreneurs the feedback signal they want. When business is profitable, it tells them that their activities are sound an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or enlarged. When profits begin to slide off, it tells them they'd better identify and solve the problems causing the decline.  

来源:How to Start Your Own Business and Succeed, Arthur H. Kuriloff & John M. Hemphill, Jr., McGraw-Hill Inc., 1993.

由此想到,在西方人生也是讲“游戏”的,不过,和国内的“游戏人生”相比,大不一样。如以上所引,那些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企业家,他们把做生意看作是游戏,但是这样的游戏是认认真真地在做。在国内,尽管“游戏人生这个词也有从贬义到表示洒脱的过程”(qq语),但是和以上引用的境界恐怕不具可比性。

qq说得好,
成功不是错,但要通过努力、通过规则、通过Fairplay去实现。

我想这也许是我们和西方的差异所在。

[ 本帖最后由 pianocrazy 于 2009-6-24 07: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6-24 08:04:08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网游,我绝对支持老易的态度,成人都自控不了的东西,你叫小孩如何自控?

老易反对的核心是与其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无谓的游戏身上,不如用在更加有益的地方!网游本身是无所谓有益无益的,但是一个人花大量时间去玩,必然会其削弱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孩子没到成年,就应该是习惯养成、性格形成、学习知识的阶段,不能将大量时间放在电子游戏身上。

西欧及美国的孩子从小就会“玩”,而且比中国有比较多时间玩,但他们的玩不会是仅仅呆在家里打游戏,看了许多美剧,给我一个感觉是美国的孩子更喜欢跟一大班朋友去活动,他们的活动可丰富,因此即使国外仍然有许多人玩游戏,但像中国小孩玩得那么疯狂的,比较少。

游戏就是游戏,你玩的时候可以不用计较得失,不用计较输赢,不用计较道德,因为还可以再玩。但人生就不同,只有一次,“游戏人生”,说着很好听,但是鬼佬说的PLAY不是实际PLAY,他们在真正干活的时候是非常认真严格的,而且有自己的真正目标,我的理解这个PLAY就是interesting(兴趣)的意思。

没自己人生目标,得过且过,或者活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这就是真正的“游戏人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老易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6-24 08:13: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6-24 00:51 发表
网游里的问题,不是网游本身的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网游世界不过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缩影。你逃离了这个网游,你能逃离这个社会么



我觉得这句话是最中肯的,我们家长对待孩子玩这些游戏的正确心态不是逃避、封杀,因为孩子是生活在社会群体里,在家里可以不让孩子接触网游,能保证在外面不会上瘾吗?可能孩子的兴趣会更大,PLAY得更起劲,关键还是要指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以平常心对待,这才是家长教育的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09:46: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rj777 于 2009-6-24 08:04 发表
西欧及美国的孩子从小就会“玩”,而且比中国有比较多时间玩,但他们的玩不会是仅仅呆在家里打游戏,看了许多美剧,给我一个感觉是美国的孩子更喜欢跟一大班朋友去活动,他们的活动可丰富,因此即使国外仍然有许多人玩游戏,但像中国小孩玩得那么疯狂的,比较少。 ...


时间长短不一定最重要,多样性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0:45:34 | 只看该作者

说说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说起Play这个话题来,就很有必要谈谈Play的内容。

其实Play的宗旨就是娱乐,一些很流行的东西,本身就有很多的娱乐元素存在。

我看过66的一些帖子,他说自己喜欢看快女、喜欢看潜伏,我就非常赞同他,这些我都看,尽管不像我的某几个朋友,爱好到看了《潜伏》的各个版本以及可以背下大段台词的地步。这些大家都喜欢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娱乐性。

但我知道很多家长在心目里是推崇阳春白雪而看不上这些流行娱乐的,认为属于下里巴人。

有很多人推崇古典乐、芭蕾舞、话剧等等娱乐,可惜的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原本实质就是小众的东西。喜欢阳春白雪也不坏,但是不能期望所有的人都去喜欢。更有趣的是以前传统的大众娱乐的东西,比如京剧、比如相声,因为时代的发展,其观众群的丧失,这些曾经的流行艺术现在也变成了阳春白雪了。

老易的内心也是崇拜阳春白雪的,他在帖子里动辄就告诉大家上等人爱好什么,以此作为一个东西有益还是有害的根据。

可是他也照样要喜欢潜伏、亮剑这样的电视剧,不过的是他为这种喜欢加了一个优美的外壳

其次,从影视着眼。当然,要多看积极向上的。最近不少这样的好片子,亮剑,潜伏,奋斗,我看都不错。


他说这些可看,原因不是娱乐性,而是其教育意义,也就是所谓的主旋律。

非常遗憾的是,这几部影视往往是披着主旋律的外衣,而却给大家展示很多非主旋律的思想的。

我说过,《潜伏》这部电视剧,放在10年前,也会被打成大毒草的。比如剧中的反面人物李涯,却是一个最纯洁、最坚定的信仰者,甚至说出““为党国消除所有的敌人,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这样感人的话语。其实这部片子就好在他对传统的影视剧的这些突破里,所以吸引人。当然更让人吸引的是比较严谨的故事,以及电视剧里折射的那些中国官场的通病。所以有些在国家机关里工作的朋友们就在说,“这哪里是在写以前,这说的分明是我们部里每天发生的事情”,由此可见,该电视剧的火爆,也是由于很具备了现实因素的。

由于上述因素,这类电视剧,我也不会推荐给孩子去看的,我觉得孩子看多了余则成的处事,会有很多不让人鼓励的东西,而让孩子向李涯学习,本身就有些滑稽。当然假如孩子去看,我倒也不会反对,一部电视剧,似乎也没啥大不了的。

可是如果非要把这个勾心斗角的电视剧说成是积极向上的,我就忍不住要哈哈大笑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Play 就是 Play,好看这个理由就够啦,不要再给他们负载上那么多重大的意义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6-24 12:03:55 | 只看该作者

  赞同play就是play
  不为什么也应该play
  这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的自由体现

  不过呢
  play过后却意外收获很多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7:0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hq1966 的帖子

是啊,其实有些意外却包含了合理性

继续对比:比如我们的动画片,总试图教导孩子去形成一个什么规范。

但实际上整天去宣扬的东西、比如学雷锋、比如宣传讲道德,其实质一定是大多数的人都做不到的东西或者做得不好的东西。

也有人说美国动画片里宣传了一种美国精神,但那种宣传并不是刻意的,仅仅是因为大多数美国人在日常生活里就把这种精神融化在行动中的,自然而然的就会在动画片里体现出来。

希望我们也有一天可以自然而然的去传递给孩子某种精神最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9-24 14:20:36 | 只看该作者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国家的成长也是有过程的。思想观念等随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进步等在不断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33 , Processed in 0.100686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