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164|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级思维意识的养成:再谈有建设性的消磨时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0 15:1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话题背后,藏着一个更深的话题,就是高级思维意识的养成。

高级思维意识这个概念涵盖广泛,我将来会系统的一样一样介绍。
现在先谈谈就这个话题带出的两种思维意识。

第一是惜时如金的思维意识。
第二是意义建构的思维意识。

自主学习这个说法大家都不陌生,自主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日后的成就要远远好于被动学习者,
这是一个被公认的事实。

自主学习者有什么特点呢?

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会在学习中体现出一种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自我控制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学习对象的管理规划能力,二是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行动力。

前者体现为会制定学习计划,会统筹安排各科学习的轻重缓急,会对于学习中的成败进行反思,等等等等,
后者体现为对学习的意义认识比较深刻,脑袋里时刻有根弦,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玩物丧志。
这种意识如果强度足够抵御其他诱惑,那么就能构成一种行动力。

英国哲学家洛克有个著名的“白板说”,他假定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上面原本没有任何标记,
后来,通过经验在上面印上了印痕,形成了观念和知识。

可以说,儿童的心灵初始阶段就是这样一种白板状态,是没有“意义”这种观念的东西存在的。
但是,通过教育者的努力,会逐渐让孩子形成一种“意义建构”的意识。

就是说,他会将原本混沌的事物,行为等等做一个区分,区分为有意义,无意义。
有意义背后其实有价值判断存在,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应该做的事情,多做的事情,
无意义的事情就是不该做的事情,或应该少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强化这种意义建构意识的培养。

这里面有一个技巧存在。

比如,你不希望孩子总看电视。比较粗糙的做法是,“快睡觉去,别看了。”
这个说法本身,只是表明你不喜欢这样,中间没有一个中介物,所以,你跟孩子
直接产生了直接的对抗与矛盾。

但是,如果你反复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看电视是无意义的行为。
虽然你没有直接说,“不许看电视”,但是,他在内心里会产生一种焦虑,
就是觉得看电视这件事不好,他不是因为怕你而不看电视,而是因为一种
道德的焦虑,觉得这样做不好,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说,你不是一个好孩子,
因为你总看电视。

当然,这种观念灌输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故事,也可以通过不经意的聊天,
比如,有一天孩子表现出对于某个人物的喜爱,你便可以见缝插针的说,此人不喜欢看电视。

谎言重复一千遍会成为真理。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人生本来没有意义,说的人多了就成了意义。

意义的建构,话语权很重要,谁掌握着话语权谁就掌握着意义的阐释权。
想想过去那个狂热年代,许多成人都可以那样被轻而易举的塑造观念,何况儿童?

实际上,家长有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很容易掌握话语权。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成天对着孩子进行广播。
久而久之,你的价值观念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达到塑造其心灵的目的。

但是,很多家长现在放弃了这个宝贵的话语权。

他把话语权交给了媒体,交给了卡通,交给了游戏,甚至交给了孩子的同学。

孩子的同学都玩某某游戏,然后,家长就觉得我的孩子不玩就不合群了。

孩子的同学的影响力超过了做家长的,家长应该反思。

美国有本书研究同侪对于儿童的影响,认为同侪的影响起码与家长旗鼓相当,
所以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有些偏颇。

这是美国的研究,是不是适合中国国情我觉得就不一定了。

但是,不管现实情况如何,孩子的行为、观念,是该由家长来塑造还是交给他的同学去塑造,
这个道理还用多讲吗?

家长一旦失去话语权,就会成为一个尴尬的边缘角色,孩子不会听你的,你再说什么就是“唐僧”,
婆婆妈妈,叽叽歪歪,苍蝇一样嗡嗡叫。

所谓言传身教。身教重要,榜样作用,但言传同样重要。意义的建构不是凭空出现的,
你不去建构,别人就会去建构。你不去建构正确的东西,别人就会去建构错误的东西。

关于建构,还会有专文讨论,这里谈下一个话题。惜时如金意识的形成。

惜时如金这个观念,必须与意义的建构结为一体。

没有意义的建构就没有惜时如金观念的形成。

这个观念的心理逻辑是:

做无意义的事情是浪费时间,是很不好的行为。所以,在做无意义的事情时,要克制自己,
适可而止。如果因为自己的意志力薄弱,花了太多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就会觉得自己
做了一件错事,有一种道德上的负疚感。

规范一个人的行为,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硬的,强制,压迫,法制,一是软的,道德,
观念,习惯。

许多家长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不去管。另外就是强制。

孩子不可能时时处于你的监控之下,你在家里可以强制,他改天跑到网吧你怎么强制?
或者跑到同学家里你怎么强制?

这种强制的办法只能解决短期问题,解决不了长久问题。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孩子产生一种道德的焦虑。就是觉得,玩这个是浪费时间,是很不好的行为,
好孩子不该玩这东西。即便玩了之后,也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有一种负疚感。

有了这种观念,家长就像给孩子装上了一个可以24小时对其监控的GPS系统。
他即便跑到网吧,跑到同学家里,跑到大学里,跑到社会上,他的这个GPS系统还在,
还会起作用,还会时时刻刻提醒他,你这样做是无意义的行为,浪费时间是可耻的。

有人提到堵与疏,这个认识已经是比较高级的认识了。

但是,怎么疏?许多人实际上是一头雾水的。

他的疏就是允许,默认,听天由命。

真正的疏是什么?别忘了,疏后面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词汇,就是“导”,
疏和导是一体的,如果光疏没有导,这种疏会泛滥成灾。

只有把疏和导结合起来,让孩子沿着自己设计的正确轨道前行,这样的疏才是有建设性的。

而“导”是什么?就是意义的建构。

我们不反对孩子娱乐,休闲,玩好玩的东西,这是孩子的权利。如果玩的时间得当,
控制得好,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享受的人生。

但是,我们必须在“玩”的这个问题上加上一些控制因素,就是意义的建构。
玩不仅仅是玩,玩本身会产生对于时间的消耗,所以玩不单纯是玩的问题,还会牵扯到人生的其他方面。

在小区的空地上,我看到一群孩子在踢足球,我感到由衷的喜爱。
但是,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掌上游戏机,一路上就这么按来按去。我感到由衷的难受。

每天放学、上学,两个小时,如果在这路上,利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多背几个单词,多看一些文章,
是不是更好呢?你抓住了这两个小时,然后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在操场上狂欢。

我大学毕业十多年了,但我至今仍有一个习惯,就是出门之前永远会带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
如果不带本子和笔,我就会感到不安,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我在餐厅吃饭前等着上菜的时候会无事可做,
我在车上旅行时会无事可做,我在路上行走时来了灵感会没法及时记录下来。

有时候我去锻炼身体,跑步,没法带本子,这时我会随身带一只录音笔。方便随时把想法记录下来。
后来手机有了笔记本功能,就开始用手机记录。

我写的文章中,许多灵感都来自这种零碎的时间。

这个习惯来自什么时候?来自上学的时候。上学的时候,食堂买饭要排队,我会随身带着单词本。

我不是舍不得花时间让自己玩。我打球的时候从不吝惜时间。因为这是一种有意义的锻炼。
这种活动有益于我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会很投入地去玩,玩过之后,也不会有多少心理的负疚感。
不觉得自己是浪费时间,虚耗生命。

但我最无法容忍的就是那种毫无建设性的虚耗时间。就像成天拿着个游戏机做无意义的手指运动。

游戏可以玩,就像打打麻将,小赌怡情,未尝不可。小游戏,适可而止,调剂身心,是有建设性的。
我不总是讲立体思维吗?这件事情立体看,放在特定的场合是可以的。

但是,别形成习惯性。有点空闲时间恨不得立刻做到电脑前。写作业的时候心里也长草,
游戏成了主业,作业成了副业。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游戏观念。

评分

参与人数 11威望 +28 金币 +28 收起 理由
HMB + 2 + 2 精品文章!
昭昭找宝 + 1 + 1 第一次觉得老易说话靠谱,原来还以为他 ...
dyu051102 + 2 + 2 精品文章!
flycloudjhy + 2 + 2 精品文章!
hq1966 + 10 + 10
buke + 2 + 2 我好喜欢。。。
夏伊 + 1 + 1 精品文章!
hi5 + 2 + 2 说的非常透彻。
alapan + 2 + 2 我好喜欢。。。
luck1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6-20 15:25:04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沙发?快坐上!

老易的帖子,俺很爱看.上周儿子一表姐来家,带领儿子网游了一番,俺正在犹豫中.....

看了老易的帖子,大家的辩论,心中拿定了主意.

第一做法,把老易的"有建设性的消磨时间"一帖,读给儿子听,小子听罢,说"妈妈,我不玩了,我不想成为没有作为的人."

这显然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开始,至于怎么更好更持久根本的解决,还要细细想来.

老易的帖子,如适时的春雨,给了俺很多帮助!

期待下文!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白杨 于 2009-6-21 17:4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老易 + 10 + 10 真是个有出息的好孩子。老易叔叔表扬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6-20 19:44:59 | 只看该作者
信仰可以预防人们放错误
法律则是对人们犯错误之后进行惩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6-20 22:57:13 | 只看该作者
在孩子的思想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先给他画上真善美的事物,那将来不良的事物将无处落笔。
其实除了电视和游戏,父母和孩子间还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阅读,玩乐,肢体游戏,谈心。。。。学前阶段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期,是以后有效地教导孩子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6-20 23:18:32 | 只看该作者

家长有时会错过很多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只是用自己的是非观念强制孩子去执行,,,,

还得要多教育,多说,慢慢地影响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6-21 00:43:37 | 只看该作者
赞成。其实归根结底,培养有建设性的 亲密的亲子关系(非无原则的溺爱)是一切教养的基础。要和孩子做朋友,这样跟孩子朋友圈子影响力PK的时候,胜算会大一些吧。

两大高手之间的辩论好精彩。。。。

老易强调有建设性有规划有管理有目标的人生;QQ崇尚个性张扬自由发展的随性的人生。

老易关怀人文,QQ关注人性。

老易提倡有为,QQ欣赏无为。

老易是杜甫,QQ是李白。

借用易版的话,硬币的两面而已。

我虽然喜欢看qq的帖子和犀利的辩论,但心里总有些不踏实。因为兴趣啊,自我约束啊,听起来太过理想。我担心单凭兴趣和热忱,缺乏引导教化或毅力耐商的培养,对他人或社会缺乏关怀,孩子长大顶多炼成老顽童(只可惜百万里也出不了一个,结果修成了梅超风或欧阳峰)。

在孩子玩游戏的问题上,我最后还是决定跟随易版。风筝的线一开始收紧了,还容易放;要是一开始就放多了,怕今后要收紧就更难了。所以,孩子小,我要抓牢风筝的线,孩子渐渐长大了,我再慢慢放一点、再放一点。。。。

砸吧,砸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 本帖最后由 gajidouma 于 2009-6-22 10:3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风中白杨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6-21 11:05:5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是害怕失去对孩子的话语权,真想和老易说:把我女儿带去养吧! 。这两篇文章写的不仅仅是对育儿,对我个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6-21 12:01:1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老易的想法和做法,在老大不小的我看来,有值得商榷之处,但说句实话,我很希望我的宝宝长大了能够成为象老易这样的人,如果小子能这样,我就满足了。
所以,无条件支持老易。只要是老易写的文章,我都会仔细读和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老易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6-21 12:33:1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这样有建设性的消磨时间

原来出门、外出做客,都习惯给孩子带一本书,预防我们大人聊天时,孩子无聊或吵闹。
看了老易的文,看来类似方法还可以拓展,再拓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6-22 10:50:15 | 只看该作者
看看老易写的,再看看Q版的,再回来看看老易的,嘿嘿,自己的观念在这争辩中越来越明了 ,谢谢可敬的版主们,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6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30 , Processed in 0.132850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