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23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家长作为儿童钢琴超级陪练的困惑和快乐法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8 14:0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为什么让孩子学钢琴?

为什么让孩子学钢琴?这是现在困扰琴童“大军”父母的问题,我觉得每一位家长要明确让孩子学习钢琴的根本目的,目标明确了,那么在整个学琴期间就会有的放矢。或是用音乐陶冶孩子的性情提高艺术素养、或是通过手指的训练开发孩子的智力、或是让孩子考级为升学时增加筹码等等,家长让孩子学琴的目的真是五花八门,笔者认为随着钢琴的越来越普遍纯粹让孩子考级这单一目标的家长少之又少,更多的家长希望通过手指的训练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陶冶孩子的性情提高孩子的素养、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欣赏力以弥补我们那个年代对音乐的无知能更快乐地感受多彩的生活。据《钱江日报》题为——70后成琴童家长
比较不功利报道,我觉得很清晰地说明了我们这代人让孩子学钢琴的态度,没有太多的功利性,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二、“钢琴陪练”家长的困惑

钢琴陪练作为钢琴学习产业的衍生职业在中国钢琴界方兴未艾,随着琴童数量的日益增加,钢琴陪练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有些家长会请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或者具备高级别考级证书的人来做为孩子的陪练,但绝大部分家庭,这一角色是由母亲担任的。钢琴陪练的主要任务是钢琴专业老师的助手,帮助孩子消化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女儿今年5周岁了,学习钢琴已经一年,钢琴事务全部由我打理,我作为女儿的陪练感触颇深。

困惑一:当对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陪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引导?因为自己职业的缘故,7年的幼儿老师经历让我和更多的琴童家长接触,3年的钢琴助教让我对学龄前琴童的学习情况有最感性的体验和认知。身边太多的家长描述他们孩子练琴时自己对孩子的暴风骤雨,太多的家庭因为不能坚持而使孩子的钢琴学习半途而废等等,自己也切身感受到当孩子的表现久久不能达到要求时,内心的那种窘迫、急噪和担忧,然后就会说出一些自己都无法控制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话语,或者做出一些严重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动作,或是拍打孩子的小手,或是撕破孩子的钢琴书,甚或是对孩子进行一下体罚(最多也就是让她独自站立思考几分钟)。平静过后总在思索,思索自己让孩子学琴的初衷、思索让孩子学琴为了什么等等,因此希望留下文字和更多的家长共勉。

我的一位同事是一名知名教授,某日看到我电脑屏保的照片时,不禁打趣地问:“这是谁家闺女?为什么要学钢琴?”我得意女儿那张照片和演奏会时的表现,神气地说:“当然是我家闺女,学琴只是希望她增加点修养。”教授的话,一语道破目前大部分家庭孩子练琴的现状,“曾经很有修养的我们家,因为练钢琴全家人变得很没有修养。”

我一直在回味这句话,太有才了。

困惑二:如何有效提高单位时间内练琴的效率?

女儿从最初每天练琴半个小时到现在每天基本能坚持1个小时,在这1年时间内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单位时间提高练琴的效率?4、5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在幼儿园里标准的游戏活动一般也就在15——25分钟之间,在练琴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活动中让孩子坚持很长的时间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女儿在从叫她开始练琴开始,就会使很多花招,比如妈妈你等一下,我还有一点点事情,或者我先解小便、喝点水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她故意拖延时间的策略,到了没有办法坐上琴凳后,注意力也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一首很短的曲子弹完到下一首曲子的间隔时间往往远远超过真正弹琴的时间,或者和你说说幼儿园的事情、或者故意把书弄到地上、或者故意玩垫脚等等,反正一个完整的练琴时间下来,真正的有效练习时间最多只有三分之一。

困惑三:如何培养和维持孩子对弹钢琴的兴趣?

短时的兴趣激发对孩子来说很容易,难就难在兴趣的稳定性和坚持性,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注意的自觉性差,易受干扰,难以保持长久的兴趣。譬如弹几分钟就会扯到和钢琴毫无关系的事情上,弹一会儿就想做点小动作或者开开小差等等,而作为陪练希望他能按着大人的意志和指导一步一步往前走。特别是碰到难点时,要反复练习就更加显得困难。

困惑四:如何让孩子快速的识谱?

孩子在学琴过程中,特别是一首新曲子,最头疼的是识谱这个过程,有时候会很长而且容易出错或遗漏。识谱因为涉及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比如谱号、调号、指法、节奏、临时升降号、速度、力度等等,对孩子来说确实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家长读给孩子听,对孩子的学习肯定是不利的,需要孩子自己主动的领会和获取知识点。如何减短孩子识谱的时间,有什么有效而快速的掌握办法,一直是我在探索的学习点。






三、我的快乐方略

笔者为什么要在这儿用方略两个字呢,着实因为对于幼儿这样的“小魔头“光使用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运用相当的策略,在斗智斗勇中逐步成长。

方略一: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引导孩子快乐钢琴的最主要方略。钢琴陪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孩子的兴趣,除了用生动的语言循序渐进的引导或者奖励之外,懂得一些幼儿心理学的知识和教育学的知识很重要,这样可以选择适合孩子、让他们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这样在快乐中、在玩中学习的过程会很有效地引导孩子。

1.游戏法。比如手型一直是初学孩子掌握的难点,怎么样让她时时能保持良好的手型?告诉孩子你的手掌里有只小兔子不能压到它,自然就不会塌下去了,当五个手指不愿意分开始,我就告诉孩子把小栅栏打开,要不小兔子会闷死的,这两招对保持孩子良好的手型极其有效。

长时间的练琴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女儿有很多的毛绒玩具,我就模仿故事里的情节,说小动物要去听宝宝的音乐会了,一一出示几个玩具,并模仿动物给宝宝的表演鼓掌和嘉奖,宝宝在快乐中主动地一遍遍为小动物表演,自己还担任报幕员,很有成就感,技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碰到一些有情节的曲目,我还会为孩子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切身地体会曲子的意境,对表达感情很有帮助。

2.体验法。钢琴的声音是迷人的,每个孩子都会被这种美妙所吸引,我家宝贝喜欢模仿弹琴投入的感觉,特别是看了朗朗和李云迪的表演后,摇头晃脑地在钢琴上乱弹一气,这种时候,我总是会让她尽情地弹。我想,她在寻找那种流畅的感觉,心情一定是快乐的,而我所追求的,不正是孩子的快乐吗?快乐才会有兴趣。自然她也会练习中慢慢地体会真正的投入和表演是什么。

经常带孩子去听各类音乐会,感受钢琴演奏家的演奏水平;有机会就要给孩子提供演奏的机会,特别是正式的演奏会,宝宝第一次参加演奏会是她同学的钢琴老师组织的学生演奏会,我们作为嘉宾参加表演,为了让宝宝感觉演奏会的隆重,我特意给宝宝买了梦寐以求的婚纱裙,宝宝的整个表演并非完美但是完整和出色的评价不为过,演奏后回来,明显感觉宝宝对钢琴的热情空前高涨。这是意外收获。

3.激励法。我自己设计了一张每周作业单,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本周作业、每日练琴记录、老师评价及奖励内容。优点是可以很直观地记录和评价孩子一周的表现,值得推荐的是奖励内容,可以有效地激励孩子的练琴热情,在一个个小的目标中保持孩子对钢琴的兴趣,所有的奖励都是宝宝平时最期待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奖品更加懂得珍惜。

方略二:给孩子开小差的空间和时间是集中孩子注意力的有效方略。5、6岁的孩子注意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水平较低,不能让孩子长时间地做一件事情,否则会造成幼儿精神和身体上的疲劳,开始的练习统计下来有效练琴时间一般有20%,或者东摸摸、西看看、或者喝水上厕所、或者抓耳挠腮等等,孩子的这种举动不仅把陪练的耐心磨灭光而且耗费了每天仅有的练琴时间。因此我尝试着快乐地让孩子去喝水上厕所,或者讲一下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短暂的注意分散更有利于高强度的注意集中,反而会提高练琴的效率,这样的引导下有效练琴时间很容易就提高到了70%以上。

实际上注意是否稳定,取决于许多因素,活动的多样化、浓厚的兴趣等都能较容易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老师推荐使用的是《巴斯蒂安》的教材,我觉得这套教材非常好,最大的优点是分成了基础、技巧、演奏和乐理四本书,知识点都分布在每本书里,融会贯通,而且曲子都配上了有趣的图案,有些还有文字,每当觉得孩子快要坚持不住或开小差时,就想足花样给孩子讲故事,不仅利于孩子对作品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在游戏中暂时得以休息。我的经验是家长绝不可以强行制止孩子练琴过程中的某些小动作,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对抗情绪。

方略三:让孩子学会聆听,是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纠错的方略。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德国钢琴教育家齐格勒主张“以心聆听”,作为陪练的家长要从多方面引导孩子学会聆听。比如购买适合孩子听的碟片,作为孩子在睡前、起床、吃饭时的背景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领悟能力,笔者推荐《儿童古典音乐欣赏》,它是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是国内首套为0——13岁孩子量身定做的音乐学习与能力训练的专业宝典,采用了世界著名的教学思想、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包括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柯达依音乐教育理论,通过这些理论的运用和故事解读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让孩子学会聆听还包括让孩子听音,比如你把孩子学过的曲子变奏成几个音,让孩子来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当然这也是针对自己会钢琴的家长,是很好地培养孩子对音乐敏感性的方法。

当孩子把一首曲子练熟练时,可以让他把视线从手指移开,仔细聆听自己的演奏效果;我还常用的办法就是把孩子的演奏用录音笔录下来,然后让她自己去分析好的和不够的地方;有时候对她手型需要纠正时,孩子自己没有觉察而且对我的指导不配合时,我就给她录影,然后让她自己发现问题,在信服的状态下纠正就很快。

方略四:降低要求、尝试自己弹奏、选择积极的评价态度是控制情绪的好方略。当孩子的表现迟迟不能达到要求时:笔者的经验一是降低要求,持欣赏的态度进行表扬,想想襁褓中的孩子婴儿时期啼哭的样子或者回忆蹒跚学步时的憨态,现在居然能弹钢琴了,真是不容易啊!你的火气自然会随回忆的快乐而熄灭,转变成的是内心的一种关爱和疼惜,其实这样对孩子反而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一定要记住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孩子是夸出来得”,多表扬少批评,
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要随意批评孩子,任意让孩子中断曲子,最好在孩子弹完之后,用缓和的态度指出错误,让孩子改正。经验二是自己试着弹弹孩子的曲子,这一方略特别适合不会钢琴的家长,即可以切身体验一下这首曲子的难度,又可以发现一些技巧用于指导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总是弹不好,而且你在弹奏时让孩子当你的老师,无形中孩子会提高自我的要求,刻苦训练,教学相长在这个环节上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方略五:教给孩子学琴的方法是加快学习进度的有效方略。大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一直是我的目标,我信奉“陪练是为了不用陪”,我一直践行这样的原则,因此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

方法论上来谈论弹琴,识谱是重中之重,初学阶段的识谱训练非常重要,孩子识谱能力的提高与否直接影响着钢琴学习的进度以及个人演奏水平的提高,在平时训练中往往只重视弹奏技巧,老师在有限地上课时间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训练孩子识谱的技能,陪练就要在家里腾出专门的时间来强化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这一阶段需要让学生对音符和节奏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乐谱上音高标记的意义,把它与钢琴键盘对应起来。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WAWAYAYA趣味识谱》是很棒的软件,这时的训练需要一些背诵,单单用数音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还远远不够,必须达到一看就能弹出来的水平,做一些识谱游戏很有效。我做了全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等的小卡片,然后让孩子根据我的指令放到五线谱上去,或者让孩子随意来摆谱子,让她自己唱等等,不仅可以有效地训练孩子的识谱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自己的创作意识,把好听的乐句记下来,让孩子自己创作钢琴曲的乐趣。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类比、推理的逻辑能力。节拍就是音乐进行的时值和尺度,这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我们较多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数数,于是最奏效的办法是数112233,让孩子很好地理解8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实基本上弹出已经不成问题了,在加上一些表情符号就可以称为演奏了。分手识谱、合手练习,从慢到快,这些方法是孩子必须贯穿于学习的每首曲子。同样,在学琴过程中,我教会孩子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学新课前,我们总是简单预习一下,不会的地方让宝宝自己电话咨询老师。学完新课,很快进行复习,加深孩子的印象。这样一来花的时间少,取得的效果却好得多。




孩子一天天在长大,弹琴的技艺也一天天在进步,我总是很开心孩子的点滴进步,不管女儿将来能在音乐的路上走多远,至少现在我是成功的,我让她爱上了钢琴,爱上了音乐。这种美妙的声音带来的愉快感觉也许会伴随她一生。也许多年以后,当我的宝贝回忆起小时候弹钢琴的情景,会感谢妈妈给她的赞扬、鼓励,会感谢妈妈给她的严厉和督促,会感谢妈妈曾经为她的付出,但愿这些都能让她在成长的路上受益。钢琴,使我的生活变得忙碌,钢琴也使我的生活变得多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10-9 10:29:12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好了,很多经验值得我吸取和借鉴。孩子一学琴,家长就变得很暴躁。不能着急,不能着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3-26 10:49:12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3-26 12:28:30 | 只看该作者
女儿刚开始学钢琴,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9 11:47: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很实用,刚好在陪儿子练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6 11:27:07 | 只看该作者
多有心的家长啊,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6-6 12:40:00 | 只看该作者
多有心的家长啊,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6:06 , Processed in 0.12370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