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2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牙龈上长疙瘩 不一定是小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4 08:4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半年来,68岁的魏阿姨牙龈时常疼痛、出血、溃疡,到口腔诊所检查,一直按照牙龈炎治疗。最近,魏阿姨的牙龈上又长出一个小疙瘩,到医院诊治,医生为她取出一块牙龈组织做病理检查,发现竟是牙龈癌,立即为她做了手术。
  早期大多没有自觉症状
  许多人以为牙龈上长出的小疙瘩不影响吃喝,没什么大事。其实,这往往是牙龈癌的早期症状。这个时期如能抓紧治疗,预后还是较好的。
  牙龈癌早期大多没有自觉症状,起初在牙龈上发生溃疡状、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肿块,容易出血,如果扩展到牙槽突,会使该处牙齿发生疼痛、松动或脱落,继续发展可以侵犯周围组织,造成面部肿大,影响咀嚼食物,出现张口困难。当继发感染时,可以产生剧烈疼痛,并引起局部出血和臭味。有些病人早期常被误认为普通牙疼或牙龈炎而延误治疗。
  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龈肿块、糜烂或牙痛伴有牙齿松动,拔牙后创口长期不愈合,或牙龈上出现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检查;平时不可轻易或随便用手指、牙刷等抠牙龈上新生的肿块,以免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别把牙龈癌当成牙周炎
  早期牙龈癌和牙周炎的症状相似,都会产生牙齿松动和牙痛,但二者发生的原因有本质上的不同。牙龈癌是由牙龈黏膜增殖变厚并有形成溃疡的倾向;而牙周炎主要是牙周袋溢脓及齿槽骨吸收,牙龈肿胀,黏膜光滑而无增殖性表现。临床上看到不少病例将牙龈癌误诊为牙周炎而误拔牙齿,以致拔牙创面不愈,促使肿瘤增长加速。
  残根可能是祸根
  长期慢性刺激是牙龈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喜欢吃过热或辛辣食物,大量吸烟、饮酒,残留在口腔内的残根、残冠,不合适的假牙、牙托的慢性刺激等。尤其是街头牙摊上打着“新科技、快速镶牙”旗号的游医,用自凝塑料填塞在缺失牙的牙槽突黏膜上,造成不良的慢性刺激,形成致癌因素,更应加倍注意。
  预防牙龈癌,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应半年或1年定期到正规医院口腔科检查,及时消除一些不良的慢性刺激因素,如拔除残根、残冠、错位牙,磨掉锐利牙尖,去除不合适的假牙等。改变进食过烫的习惯,戒除烟酒,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如发现口腔内有红斑、白斑、扁平苔藓和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应提高警惕,严密观察,做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liuqunb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6-4 08:46: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6-4 08:50:06 | 只看该作者
恐怖,看来得以后注意口腔卫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5 收起 理由
liuqunb + 3 + 5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6-4 09:49:46 | 只看该作者
牙龈上长癌,吓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8 15:08 , Processed in 0.081023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