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49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 夏 秋 冬-儿子的诗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13 08:0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虎子(儿子属虎   )去年10月份写(呵呵,还不会写那么多~他口述妈妈帮忙打字)的原汁原味、未     加改动的诗歌,贴上来给大家看看。以后再没写,我不知道该怎么着手诱导他~

春天来到了

春天、春天来到了
小鸟高声唱
蝴蝶围花绕
蜜蜂采蜂蜜
春天、春天来到了
春天、春天来到了
春天多美丽。


夏天亮晶晶的雨

夏天雷阵雨
不怕,打伞
出彩虹了
夏天真好
夏天出彩虹有太阳
晴朗的天气
多美好


秋天落树叶

秋天落完树叶结苹果   
水果丰收了
丰收萝卜丰收油菜
丰收丝瓜橘子葡萄
秋天的水果蔬菜真好吃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秋天的天气黄灿灿


冬天的白雪

冬天白茫茫的大雪下
冬天真是美丽
可以游玩
冬天梅花开松树多绿呀
白雪松树真好看
冬天的梅花真好看
孩子们都爱来看松树梅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7-13 11:22:59 | 只看该作者
厉害!厉害!!

你儿子多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7-13 17:35:0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儿是98年的小老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7-16 10:53:42 | 只看该作者
真够棒的,这么小就能作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7-18 10:27:50 | 只看该作者
历害啊,大拉可当诗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7-18 15:53:56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厉害!!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7-19 23:35:17 | 只看该作者
——儿童诗的创作指导的实践与体会

诗歌,是作文的另一种形式。

至于写诗对青少年的益处,有一位著名诗人曾说过: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写诗,他便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诗歌教育)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诗歌’,更是为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未来。”——王家新(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学者)

从“不学诗,无以言”,到盛唐、明清,诗歌可以说无所不在,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诗教传统。爱诗、诵诗、作诗,使历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也使我们一向自诩为“诗的国度”。

既然有这样的诗教传统,况且孩子也爱诗,乐于写诗,适合写诗,那我们怎么能不让孩子学写诗呢?

笔者自2002年起,尝试指导学生进行童诗创作,收到了可喜的成效。近两年来,我校从创立诗社到班级普及,从课外走向课内,积极开展童诗创作指导,并进行专题研究。现已有30余首儿童诗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刊印校园诗刊《白石泉》43期,发表学生童诗习作600多首。

在此,我谈谈几点儿童诗创作指导的体会。

一、 为什么写诗

写诗的背后是阅读、是思考、是语言基础和文化积淀(这完全等同与其他形式的作文教学);同时写诗还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培养、训练这些能力的极佳途径(这比其他形式的作文教学更胜一筹)。

通过写诗,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创作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感。每次写诗就是一次练笔的过程,诗的语言是最精练的(这也是在创作指导中努力追求的),写诗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手段和表现形式。实践证明,能写好诗的学生,定是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对诗歌的欣赏、揣摩、借鉴、创作,可以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其二,学写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提笔写诗,就得注意大千世界,只有细致观察,真情体验,才能创造出动人的诗歌,一个人对诗的兴趣,正是发展观察力的内驱力。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想象创意的旅行,学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才思,作一翻天马行空的畅想,所以写诗可以活跃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力的发展。难怪意大利诗人塔索说:“没有人配受创造者的称号,惟有上帝和诗人。”

如姚莹的《钓蝴蝶》:“蝶儿飞,/花儿钓。/“上钩了!”/花儿钓到小蝴蝶。”张瑜的《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还这么淘气,/高兴时,/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生气时,/躲进被窝,/不肯起床。” 张雯翌的《蓝天妈妈的心情》:“蓝天妈妈心情古怪,/有时晴,/带着太阳从早逛到晚;/有时阴,/把白云骂得脸色发青;/有时雨,/把太阳关家里做作业,/自己却还哭个不停。”我们从这些诗中可以感受孩子的想象多么有创意。

其三,写诗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充满爱心。只有认真地去观察和体味生活,只有充满爱心:爱爸妈、爱亲人、爱朋友、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爱花草、爱小动物、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笔端才能流淌出美的诗。“你爱世界,世界才会爱你,充满爱心是一个人成材的根本。”

如张何钦的《爸爸和妈妈》:

爸爸是海,/妈妈是岸。/我就是那小小的船,/在大海中航行,/在岸边停息。

爸爸是太阳,/妈妈是星星。/我就是那弯弯的月亮,/太阳照亮我,/星星陪伴我。

爸爸是树,/妈妈是枝。/我就是那茂盛的叶子,/树给我养分,/枝给我支撑。

又如于莎丽《妈妈,我想对你说》:

每天放学回到家,/看着你疲惫的身躯,/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我知道你是多么地劳累。妈妈,/你不要把琐事都去计较,/敞开你宽广的胸怀,/你不要经常皱眉,/因为生气实在是身体的祸害。

妈妈,/我们知道,/你给我们的,/只有无穷的疼爱;/而我们回报你的,/却常是一些不该有的埋怨。/我们也知道,/这样实在不应该,/作为你的儿女,/我们一定会更懂事、更乖。

妈妈,/你知道吗?/如果让我给你评价,/我会毫不犹豫地打一百。/在我心里,/你是最伟大的母亲,/在我看来,/你就是那火红的太阳,/用你那炽热的母爱,/哺育我们成长。/而我呢,/则是太阳底下,/最最幸福的女孩。

从上面几首诗中,一股浓浓的亲情和爱心跃然纸上。

二、 实践后的几点体会

1、 读诗与写诗

读是写的基础。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一般写作能力也强,我们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诗本身是作文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也将是否喜欢看课外书作为入选诗社的第一个条件。实践也证明,写诗能力强的学生,也基本上是爱看课外书的孩子。其实,学生在诗社中学习了一段时期,一些学生会出现一个“高原期”,我就引导他们去读更多的儿童诗(包括诗人写的),之后,孩子在欣赏、感悟中会有质的提高。有一位评论家说过:“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这正写出了读与写的关系。

孩子写诗后会更爱读诗,这是写和读的良性循环。学生读书、读诗的习惯一旦养成,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写诗指导的最大收获之一,因为这可能影响他的一辈子。


2、 形式与内容

形式指的是童诗的韵律、节奏,书写格式(分行、分节,标点等),写作技法(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摹状、对偶、比兴等)。

“创造”(指内容上的创新)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联想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技法表达才有优美的诗篇,内容离不开形式,两者相辅相成,但诗歌创作指导应有明确的“形式服务于内容”的理念。所以我在指导中,大多从内容入手,不过多地去讲授、分析技法。技法的掌握更多的从欣赏、揣摩、实践中自行习得,更多地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完成。就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除了引导孩子欣赏诗人的作品,每次(诗社)活动的课前引入和课后小结都读几首学生的习作,从品读、评议中感受一些写诗技法。

又如在命题中,把一些写诗技法自然穿插:如“花(笑了、醉了、生气了……)”、“(爱哭的、爱唱歌的、爱美的……)小动物”等命题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再比如《快乐是什么》:(姚男男)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美丽的小花,/只要有雨水浇灌,/他就会尽情开放。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朵蒲公英,/只要有风吹过,/她会飘向四面八方。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同学的笑脸,/只要团结互助,/快乐写在每个人脸上。

诗中就将设问、排比等手法自然运用了。

我曾给学生讲解过有关格律诗的平仄、压韵等,但这毕竟离孩子太远,他们只能一知半解,,但我还是让他们尝试创作。结果,他们写的虽然不甚和律,但也挺有诗味。现摘录几首:



大白鹅 (费婷婷)

大白鹅,大白鹅,

不脱衣服就下河,

高高兴兴洗个澡,

溅起水花唱起歌

春来了 (张俊俊)

花儿满园开,

燕儿扑翅来。

蝴蝶空中舞,

风筝牵小孩。

母鸟(张弘力)

母鸟处处飞,

找虫匆匆归。

味美不独享,

要给宝宝喂。



我们指导写诗,并不是要让孩子个个成为诗人,正如我们写作不是为了成为作家。所以也不是非要系统地讲解深奥的诗歌理论,严格要求他们遵循什么章法、规律。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引导孩子有一颗“诗心”,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学会去观察、思考、想象,从中学会表达。从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星辰中,从春夏秋冬,从身边的景、事、物中,从回忆、想象和感受中,找到诗歌创作的切点。

3、 全体与部分

“诗是需要有灵性的”,在实践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能很容易写出好诗,但有部分学生很难达到这一高度。我想这除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差异外,也正应验了格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吧。

当然,对于所有的孩子,我们总是应该以欣赏、赞许的眼光面对,多一些宽容,要承认学生“初级阶段”的存在。写诗需要“灵感”,有时不被我们看中的孩子也会冷不丁地冒出几句“佳句”。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情抒发,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遨游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4、 有形与无形

我们通常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重在记叙,内容容易感受,有人将它称做有形作文,它重在有条理、叙述清楚、具体,老师指导易操作,易被老师接受并传授。但往往容易僵化,学生难有个性,难以创新。

写诗是补偿这一缺憾的好形式。“诗是心灵自然流露的记录”(美国当代诗人金斯堡),诗更多的是“无形”的想象和情感,重在心性的流露。这难有规律可循,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写诗技巧外,更应有一颗童心。诗是心的表现,我曾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公式:心+物=诗(即将心情通过某件事物表达出来就是诗),为此老师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品味、辅导学生创作。其实,笔者近两年来,不仅从书中学到了一些诗歌创作、教学的理论,更从孩子的作品中感受到孩子的心是多么的纯真可爱、富有创意。(在我的影响下,我校有8名教师加入了县文联的“仙华诗社”,在教师中也形成了良好的读诗、写诗氛围。)

5、 课内与课外

现行教材没有写诗的内容(也不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不正常现象),我个人认为这是缺憾,我想在新课改中肯定会有改变,在2003年的高考作文中不是出现了写诗得满分的欣喜吗?

现在我们以课外为主,创立“白石泉小诗社”,以诗社活动为主要形式,让部分爱诗的同学接受更多的诗教机会,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生,并将童诗创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向全校推开。

同时,努力尝试将童诗创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学生日记可以作诗,学了一首诗、一篇课文,可以拓展写诗。如学了《时光老人的礼物》,让学生写《回报时光老人的礼物》。又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让学生以诗的形式写读后感:

于胜蓝在《我和小女孩比童年》中写道:

“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春夏秋冬好衣服,/一日三餐不一样,一家人都疼爱我!

我的童年是快乐的,/同学们和我一起玩,/周末在家看电视,/除了作业没其他事。

小女孩的童年是痛苦的,/没人疼爱没人理,/没有快乐没有吃。

我们都是小女孩,/怎么这么不一样? ”

孙姗在《让我给小女孩……》中写道∶

“啊!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给你温暖吧!/我会送给你温暖的火炉,/放在你面前,/让你不觉得寒冷。

啊!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给你食物吧!/我会送给你喷香的烤鹅,/送到你面前,/让你不觉得饥饿。

啊!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给你快乐吧!/我会送给你美丽的圣诞树,/送到你面前,/让你觉得无比快乐。

啊!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给关爱吧!/我会把你看作我的姐姐,/让你不受人家的欺负,/让你觉得欢乐幸福。”

写诗氛围的创设也是要紧的,我们的“白石泉”小诗社每周定期开展活动,但每次都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指导老师总以赞许、欣赏的心境面对,对于习作,孩子写一句也行,写几句也好,写几首大加鼓励,写不出也不强求,学生没有一点心理压力——写诗也需要这样的心境。所以,学校的有些兴趣小组需要老师的强制,学生才会参与,而我们的诗社坚持了两年,除了孩子小学毕业离去外,没有一个孩子想退出——这其实也是诗歌的魅力吧?另外我们每月两期以上的活页诗刊《白石泉》,为孩子提供了及时发表的机会,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还有教室、走廊上也有他们的作品园地;学校进行的自创诗歌诵读会,主题诗歌比赛,十佳小诗人评选等活动。在校园中创设了一个浓浓的写诗氛围。

通过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孩子会创作出更多的优秀诗作,也希望更多人的参与,更希望儿童诗创作教学能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愿有更多的学生通过写诗训练焕发出生命的激情和创新的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2:07 , Processed in 0.08214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