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77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教育局副局长谈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2 10: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http://msn.ynet.com/china/view.jsp?oid=51226074&pageno=2

  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博士作客名家论坛——

  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式机械生产产品的木匠,他们能看出孩子适合雕出什么形状,懂得因势利导去培育,而不是不管什么树根,都采用同一种方法去砍削成长长圆圆的,过高考那个筛子!”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博士9日作客“名家论坛”,诙谐幽默地讲解子女教育成功的秘诀,令现场家长获益良多。

  培养人才:要应用反木桶理论

  “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田文江表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实质上并不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面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试能有突破吗?只有同一种类型人才,去比“分数”那才叫真公平。田文江指出,乐感好的人,学英语轻松;有数学天赋的人很多怕英语,为什么?因为人的大脑潜质有差异,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的天赋不同,成才的类型就不同。“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90%以上的答案:科学家、大教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这对吗?”田文江说,家长和教育界在教育实践中有严重的偏向,子女教育是在用体育上“训练专业运动员”的方式搞“全民健身运动”——即用“训练科学家”的方式培养“普通劳动者”,这样实践的后果是全体受教育者均受到 “运动伤害”。田文江称,家长要树立多元的人才观。人人都可以培养成才,但不是同一类人才;“蕃茄树上长不出苹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世界是由偏才创造的,所以在人才培养上要应用反木桶理论,太多家长只知道在短板上强行钻,却不知道在长板上多下功夫,将孩子的特长挖出、因才施教。田文江指出,少部分家长不承担责任,把孩子教育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学校,自己当甩手掌柜,这也是误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在子女成长的不同时间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教育“只能是零售,不能批发”!
  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田文江认为,人才种类多种多样,具体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个通用标准——情商与智商。一流人才情商高、智商高:二流人才情商高、智商不高;三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高;四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不高。田文江介绍,情商与智商培养的时效性不同:情商教育的时效性特别强,一般在初中以下完成;而智商培养则不同稍晚一点没有关系。他打比方说,把那些智商高情商差的学生比作是扁平状,而高考就是长方形的,符合形状的扁平状学生被筛子选进了,相反那些情商高智商不高的圆球型人才就被淘汰了,但目前85%到90%老板是没上过大学的,所以才出现“人才跟蠢才打工”的就业怪现象,这就说明高考定位有问题,错在这是选拔应试人才的标准。田文江反对把上名牌大学、考上状元作为子女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生是个万米长跑,讲究终身学习,有些家长在应试教育下拿鞭子拼命抽着孩子用 100米冲刺速度跑1万米,过早把孩子潜力用尽了,后来的9900米也就跑不动了。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无奈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亲子关系:装穷、装笨、装弱、装病

  要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不要把财富留给孩子。他认为在教育下一代方面,好多人溺爱、盲从不如狮子、老虎等动物。

  他提议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有“四装策略”:一是装穷,防止孩子成为败家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都不会去珍惜,让他用自己双手创造,小时候吃点苦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要使孩子成为精神上的富翁,不要成为物质上的富翁。”装笨,就算家长知道题目的答案,在孩子面前也要说不知道,让孩子独自解答,做出来了要表扬孩子,做不出来可以对孩子加以鼓励,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装弱,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与责任感。装病,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也是人,也会生病,让他动手洗洗碗,下面条给你吃,培养他的爱心与感恩心。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feifeilove + 1 + 1 我很赞同。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学习一下。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学习一下。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5-12 10:20:41 | 只看该作者

站着说话不腰疼

嘿嘿,坐上沙发。。俺再回帖。。。
“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

田副局长很擅长利用掩人耳目的方式,歪解不公平现象的根源。。。具体就不用多说了,说多错多。
田文江指出,乐感好的人,学英语轻松;有数学天赋的人很多怕英语,为什么?因为人的大脑潜质有差异,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的天赋不同,成才的类型就不同。

就我所见到的,乐感好和学英语除了都要发声音出来之外,没有更多的共同点了。
反过来推论:美国人、英国人、新加坡人,大概个个乐感都很好。有数学天赋的人,本论坛就见了好几位,问问僵硬、qqyou,他们都怕英语?或者我们在这里碰到的朋友都是例外?

不知道田副局长有多少精力研究人的大脑潜质。。。不恰当不真实的例子能证明他的关于大脑潜质、思维方式、天赋、成才类型的结论么?

教育其实是社会的一个反映。
在农民、工人、企业家生活水平差不多的北欧,绝对没有人会为了要一个名校出身把自己孩子搞得从小睡眠不足、到处挖坑站坑的。人家可以为了兴趣而学习、工作,咱们有这福利吗?
就是在日本这样的橄榄型社会,不还是有大量家长和孩子为了登上金字塔尖端拼命上补习班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来进入东大吗?
日本尚且如此,遑论中国。
这个问题没必要说下去了吧?

田副局长为什么会设置出这么一个人才的通用标准呢?
也是现实所致。
没有情商,没有交际能力,很多事都做不了啊。别说做高级公务员了,就是做个街头小贩,也少不了方方面面的勾兑呀、交际啦。
这个问题也没必要继续说下去了。

再说“蠢才”。什么是蠢才?为什么“蠢才”能做老板,正常人做不了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说没办法说下去,自己意会吧。
或者GOOGLE一下黄光裕。。。

最后,孩子的教育问题,“装”的策略真的有效吗?
我不相信我儿子是这样的蠢才,连我装穷、装笨、装弱、装病都看不出来。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09-5-12 14:5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天问 + 5 + 5 我很赞同。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说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5-12 10:36:54 | 只看该作者
排行榜:1977-1998年高考状元职业分布状况http://edu.QQ.com  2007年08月06日21:58   腾讯教育   评论3条 2007年8月6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进行的调查报告。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编制,旨在让社会了解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为一年一度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家长理性选择高等院校和专业,为本科毕业的高考状元选择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究人员研究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期望社会能公正、客观和理性地看待高考状元。

社会期望高考状元不仅是“考场状元”,毕业后更应成为“职场状元”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受到的是中国一流的教育。高考状元集万千希望于一身,按理说毕业后应该出人头地做出一番大事业。在社会公众心理,高考状元不仅是高考的佼佼者,更应该是毕业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职场状元”,比如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法律专家和学术大家,成功的商界精英、政界翘楚、媒介大腕、文艺名人或社会名流等,高考状元应该有这样的期望和抱负。

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

调查发现,高考状元职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大相径庭,他们当中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并且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我们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1952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当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名单、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聘请的1108名长江学者及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的专家学者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群体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

关于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

2007年1月4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除发布“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等榜外还特推出“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包括中国高校杰出科学家校友榜(包括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榜和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榜)、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榜、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榜等多个子榜,榜单从多个角度反映1952年(含)以来我国高校杰出人才培养的状况。

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的“杰出企业家”是指国内外上市公司、国资委直管中央企业、国有重点企业董事长、总裁或总经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等企业领导者,中国富豪榜上榜者。“杰出科学家”是国内外院士、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带头人等。杰出政治家”是指国家级正职领导、国家级副职领导、省部级等正职领导,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等。

中国有句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所指“杰出校友”均是目前活跃在我国学术研究、商界和政界等领域内精英人才等,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我国主流行业的杰出人才,他们是对社会和国家有着突出贡献或杰出成就者,可是说是各个领域内的“职场状元群体”,是目前我国各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通过对“1977-1998年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和“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分析我们发现,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一扫当初高考状元的风光和辉煌,除个别高考状元有较高成就外,大部分已变得“泯然众人矣”,这些高考状元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做出的成就,少有开创性的、杰出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高考状元诞生时的风光与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落寞,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反思。

知名大学要践行培养一流人才的使命,高考状元应牢记“马拉松精神”

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表示,比较“1977-2006年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大学”(见CETV-1国视报告:《走近560名高考状元》http://www.cuaa.net)和和“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其实质就是“培养出杰出青年教师大学排行榜”)发现,北大和清华在“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中的比例占70%以上,而在“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中的比例只占13%。这样大的反差使人感到震惊,这种反差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是高考状元高分低能吗?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师水平低吗?是状元扎堆被淹没了吗?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师的水平是无庸置疑的。是“状元扎堆被淹没了”的说法又似乎太冤枉了。这就让我们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流行的顺口溜:一流的本科生毕业后出国,二流的本科生毕业后到外企,三流的本科生毕业后读硕士、博士。这里显然是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人才外流了,“留学”变成“学留”了;连用引进人才的办法也无法把他们请回来。这样惨痛的教训要牢牢记住。应该将“进口”的各类考生,变为“出口”的一流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成长为“杰出人才”作为评价一所大学人才培养效率状况的最公正标尺。鼓励高校培养出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和杰出人才”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大师级人才”是每一所大学、特别是“985”工程大学的战略任务,务必牢记在心。

另一方面就看看马拉松赛给我们的启示:往往在开始时跑在前面的不能得冠军。这里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坚定而远大的志向。一个有志向的人,国家要你去做什么,你在哪一个领域里面,一定能为人类,或者为祖国做出贡献。有志向的人,就会有一种好心态,摆在你前面的那点中学成绩,大学成绩,和那个志向相差很远,你自然就不会那么飘飘然了,人家再吹捧你,也不会飘飘然。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志向了,一开始得到那点荣誉,就沉醉其中。考上高考状元以后,这个给你戴红花,那个给你奖金。一下子就像变成了神那样的人了,也不再努力了,那怎么行?

大学评价研究人员应改进评价标准,重点考核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存在很多误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评价方面“重量轻质”。科学研究方面,用论文数量评价高校的科研水平质量;人才培养方面,用“在校学生数量”或“考生入学分数”来评价高校的“人才培养”,用毕业生出国率或考研率来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高校追求所谓的世界一流和中国一流的研究性大学的建设目标,在人才培养上仅重视研究生教育,忽视本科生教育质量,本科生在进入大学后急需解决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指导和建议,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采用中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忽视本科教育在研究型大学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一方面,现有大学评价研究人员及机构应与时俱进,改变“重量轻质”的评价理念,另一方面,高校更应重视作为大学之本的本科生的教育,鼓励教授和博导们,特别是知名教授和博导给本科生上课。

蔡言厚教授表示,我们呼吁:要改变对教育及教育机构的评价方法。对中学:用成才率代替升学率;对大学:用成才率代替优秀学生录取率,用留学回国率代替留学率。中学要把优秀的中学生送进大学深造,而不仅仅是关注培养了几名状元;大学应将优秀的中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大学生,而不仅仅是宣传用“状元奖学金”招到了几名高考状元;同时,社会和国家一方面不仅要让优秀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为杰出人才,另一方面也应让优秀的留学人员回国做出贡献。

高考状元要改变大学学习策略,力争成为专家型人才

课题组专家、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指出,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只能证明你接受过高等教育,能力怎么样?要靠到社会上去打拼和实践来证明。我们都知道,高考状元的所取得成绩体现的是其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与成就。考生要想成为高考状元,必须做到门门功课优秀,只有各科学习都比较均衡和优秀,才有可能取得优秀成绩,否则不可能成为高考状元。但是由此导致的结果是,门门优秀可能就无法深入探究其中的一门;同时,高考状元进入大学后,由于各科发展较为平衡,因而很难做出选择去精通一门,虽然他们都能顺利地毕业,且几乎都有机会留校或出国深造,这也从侧面证明他们的学习能力确实较强。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几乎都有能力成为普通的教授、科学家、商人、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但他们却很难成为一流的创业者和科学家。因此,我们建议,高考状元进入大学,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改“平衡学习”为“专一学习”,努力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自2002年起“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以衡量高校科学与人才的贡献能力为评价目标连续5年开展中国大学评价研究工作,2007年最新发布了《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2007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和中国校友会网刘明等共同执笔完成,读者想了解报告全部内容请在中国校友会网(http://www.cuaa.net)等网站下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5-12 10:37:53 | 只看该作者
本来都差不多的孩子,结果上了大学的,当老板的潜力就被扼杀了,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5-12 10:39:0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2007-09-24 11:05


     2007年8月6日,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历时6个月时间通过对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的。调查显示,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编制。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介绍说,编写报告的目的在于让社会了解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为一年一度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家长理性选择高等院校和专业,为本科毕业的高考状元选择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究人员研究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期望社会能公正、客观和理性地看待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

     报告显示,本次调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当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仅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高考状元“阳盛阴衰”,文理科男状元优势凸显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理科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可以说,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



1977-1998年我国文理科高考状元性别比文理状元  所占比例
理科状元 所占比例  文科状元 所占比例
男 64% 男 73% 男 53%
女 36% 女 27% 女 47%

  

    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高居第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能统计到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其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状元最多,有85人,高居第一。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有8人,位居第四。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列第五名。其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最多,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最多。

    “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影响力的“风向标”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77-1998年”和“1999-2006年”两个时期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高校情况来看,1999年以前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年以后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自1977年以来,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1977-1998年是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而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特别是2005年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强有力的冲击。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状元选择报考。



1977-1998年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状元人数
1 北京大学
北京 85
2 清华大学 北京 46
3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16
4 复旦大学 上海 8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6
6 南京大学 江苏 4
7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3
8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2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2
武汉大学 湖北 2
12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北京 1
北京外交学院 北京 1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1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1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1
暨南大学 广东 1
南开大学 天津 1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1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1
同济大学 上海 1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1
西南大学 重庆 1
中山大学 广东 1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

  

    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多样,经管法学物理排行前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就读大学专业的有150多人,约占44%左右。其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状元最多,有38人,位居第一,选择就读法学的有15人,位居第二,选择就读物理的有13人,位居第三。位居前10名的其他专业是计算机、生命科学、土木建筑、中文、自动化、电子工程、外语等,其中理科状元最钟情“物理“,”经济管理“成文科状元最爱。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高考状元专业选择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99-2006年状元选择就读大学专业的情况,1977-1998年状元的专业选择理性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多考虑的是专业的预期贡献而非个人的预期受益,与当代高考状元纷纷选择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这与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如今高考状元纷纷选择热门专业是与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对于他们的这种行为无可指责,要反思的是政府,为什么不利用市场经济这个宏观调控手段来进行调控?

    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约占38%左右。调查发现,状元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状元比较少,大部分的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状元则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在本次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大学毕业后,约有4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已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的首选。

    高考状元职业选择多样化,投身学术界成众多状元“职业最爱”

     报告显示,状元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职业地位较高。在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中,在学术界工作的高考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22%,学术界成为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选择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7%。选择自主创业和从事企业管理的状元约占总数的10%。选择从事金融、证券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9%。在新闻界工作的约占总数的5%,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5%。其中22%左右状元在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另有一部分状元还在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

    高考状元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消极后果亟待检讨

     课题组专家、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指出,分析130多名状元所学专业与毕业后选择的职业发现,大部分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职业。从这可以看出,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不是立志、而是随大流的结果;因而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这是值得教育界反思的地方。

    社会期望高考状元不仅是“考场状元”,毕业后更应成为“职场状元”

     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受到的是中国一流的教育。在社会公众心理,高考状元不仅是高考的佼佼者,更应该是毕业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职场状元”,比如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法律专家和学术大家,成功的商界精英、政界翘楚、媒介大腕、文艺名人或社会名流等。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职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大相径庭,他们当中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一扫当初高考状元的风光和辉煌,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除个别高考状元有较高成就外,大部分已变得“泯然众人矣”,这些高考状元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做出的成就,少有开创性的、杰出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高考状元诞生时的风光与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落寞,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反思。

    知名大学要践行培养一流人才的使命,高考状元应牢记“马拉松精神”

     蔡言厚教授表示,高校应该将“进口”的各类考生,变为“出口”的一流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成长为“杰出人才”作为评价一所大学人才培养效率状况的最公正标尺。鼓励高校培养出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和杰出人才”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大师级人才”是每一所大学、特别是985工程大学的战略任务,务必牢记在心。

    要改变对教育及教育机构的评价方法,重点考核其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我们呼吁:要改变对教育及教育机构的评价方法。对中学:用成才率代替升学率;对大学:用成才率代替优秀学生录取率,用留学回国率代替留学率。中学要把优秀的中学生送进大学深造,而不仅仅是关注培养了几名状元;大学应将优秀的中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大学生,而不仅仅是宣传用“状元奖学金”招到了几名高考状元;同时,社会和国家一方面不仅要让优秀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为杰出人才,另一方面也应让优秀的留学人员回国做出贡献。

    状元要改变学习策略,力争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只能证明你接受过高等教育,能力怎么样?要靠到社会上去打拼和实践来证明。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指出,高考状元体现的是其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与成就。状元进入大学后,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平衡学习”为“专一学习”,努力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1977-1998年我国部分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表 时间 省市 姓名 就读大学 所学专业 毕业中学 职业现状
1977 重庆 董运庭 西南大学 中文 重庆42中(老师)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1977 北京 郭方 北京大学 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

1977 四川 胡小钉 北京大学 新闻 - 北京电影学院教师

1977 四川 黄宗瑜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成都五中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77 吉林 李沛然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1977 北京 刘学红 北京大学 新闻 和平街二中 中青在线总经理

1977 浙江 宋安澜 清华大学 自动化 杭州市清河中学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

1977 江苏 童星 南京大学 哲学 南京一中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1977 海南 韦坚 中国科技大学 -  文昌中学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教授

1977 广东 余乃明 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 广东实验中学 中学教师,现退休

1977 上海 袁均英 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 - 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1977 黑龙江 袁启鸿 哈尔滨工业大学 热能工程 上海62中学 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

1978 四川 高贤均 北京大学 中文 -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当代》主编,现去世

1978 陕西 韦成枢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 西安高级中学 陕西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1978 江苏 萧柏春 南京大学 数学 南京一中 美国长岛大学教授

1979 江西 陈通文 清华大学 自动化 南昌十中 IEEE Fellow,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1979 四川 霍永忠 北京大学 物理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1979 湖北 蒋国兵 清华大学 物理 马湾中学 美加两国双料博士依移居加拿大 ,现去世

1979 河南 宋新宇 北京大学 数学 - 易中创业董事长 openBC中国 区总经理

1979 山西 吴滢 中国科技大学  - 太原五中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79 江西 周南平 西安交通大学 计算机 - 美国遗赛国际公司创始人

1980 浙江 蔡申瓯 北京大学 物理 -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

1980 江西 邓勋明 中国科技大学 -  南昌十九中 美国Toledo大学教授

1980 山西 马晓光 北京大学 中文 太原成成中学 国台办某局副局长

1980 山东 戚学勇 北京大学 法学 - 山东省外经贸厅某处处长

1980 广东 吴欣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汕头一中 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

1980 陕西 许仁 北京大学 化学 西安市第85中学 美国尤他州立大学教授

1980 陕西 于彦智 北京大学 哲学 铁道部建厂局宝鸡铁中 北京某公司总经理

1981 重庆 敖刚 复旦大学 新闻 重庆市育才中学 《重庆晚报》编辑

1981 黑龙江 陈俊生 北京大学 法学 佳木斯一中 中国司法部基层工作司副司长

1981 海南 符策虎 北京大学 中文 文昌中学 房地产公司工作

1981 湖北 黄明 北京大学 物理 武汉六中 康奈尔大学担任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1981 云南 赖松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美国康涅狄克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1 山西 李晓英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太原五中 法国第戎大学教授

1981 江西 王勇  - -  南昌十中 美国某公司高级科学家

1981 海南 韦文 清华大学 精密仪器 文昌中学 美国Netscreen公司工作

1981 海南 张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海南中学 上海某国际公司法律顾问

1982 陕西 程迈越 复旦大学 行政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国内投资行业工作

1982 黑龙江 李贤玉 北京大学 通信 牡丹江机车中学 某研究所工作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2 湖北 刘向耘 北京大学 -  黄陂一中 中国人民银行职员

1982 山西 聂红 北京大学 -  太原五中 北京钢铁学院从事外事工作

1982 海南 王竞 清华大学 生命科学 澄迈中学 加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2 广东 王铮 中山大学 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2 江西 徐立微 中国科技大学 化学 洪都中学 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

1982 山西 赵惠林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太原五中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83 上海 车晓东 复旦大学 物理 上海市建设中学 美国硅谷CONNER公司科研组经理

1983 山东 李建光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牟平第一中学 IDGVC副总裁兼合伙人

1983 湖北 潘敏 武汉大学 经济管理 鄂城二中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3 山西 宋晓红 北京大学 法学 太原市成成中学 现美国工作

1983 四川 徐永恒 北京大学 中文 万源高中 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曾任重庆青年报社社长

1983 湖南 杨君武 北京大学 中文 邵东三中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3 江苏 张明 南京大学 中文 无锡一中 海军指挥学院工作

1984 福建 陈伟鸿 上海交通大学 -  厦门双十中学 移居美国

1984 湖北 何立强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武汉三中 深圳国扬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4 福建 李锦明 北京大学 法学 厦门双十中学 厦门市公证员

1984 湖北 刘向东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黄陂一中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

1984 江苏 王溯舸 复旦大学 经济管理 海安高级中学 友邦华泰基金副总经理

1984 四川 叶顶峰 中国科技大学 -  隆昌一中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1984 江西 郑彤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九江第一中学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84 山西 周开让 北京大学 - 康杰中学 北京宣武区常委、政法委书记

1985 广东 陈权 - -  湛江市第一中学 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外交人员

1985 山西 葛允斌 清华大学 建筑 太原五中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85 陕西 郭宝发 北京大学 考古 宝鸡中学 陕西秦俑馆某部主任

1985 广东 李朱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湛江市第一中学 启德教育集团董事长

1985 湖南 龙赞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 - 现代教育工程院高级研究员

1985 陕西 王晓朝 复旦大学 经济管理 宝鸡中学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86 广东 黄国力 清华大学 -  连平忠信中学 合生创展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总监

1986 江西 聂开文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九江第一中学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986 山西 彭涛 上海交通大学 -  太原五中 上海UT斯达康部门经理

1986 安徽 徐琼 中国科技大学 - - 留学耶鲁大学,现留美工作

1986 湖北 余庆 武汉大学 经济管理 武汉六中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公司工作

1986 海南 张琼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 海南中学 香港某国际银行董事

1986 山西 张咏梅 北京大学 计算机 太钢一中 中北大学教授

1986 海南 邹姬 北京大学 法学 海南中学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博士生

1987 广东 黄辉龙 复旦大学 法学 汕头一中 汕头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1987 辽宁 金玉锦 南开大学 经济管理 沈阳市朝鲜族第一中学 上海某连锁店店长

1987 甘肃 唐文挺 清华大学 计算机 孟坝中学 美国惠普公司

1987 山东 王桂星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五莲一中 美国纽约大学博士毕业

1987 海南 郑孔栋 北京大学 -  海南中学 美国某银行职员

1988 海南 李博白 北京大学 - 文昌中学 北京大学光华学院任教

1988 山西 杨今强 清华大学 -  平遥中学 美国某网络公司工作

1989 陕西 毛新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管理 中铁一局子校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89 江西 谭小强 中国科技大学 -  南昌二中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

1989 甘肃 吴小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 - 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1989 海南 肖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外语 琼山中学 海南烟草公司工作

1989 广西 张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管理 - 哈佛商学院MBA硕士生

1990 湖北 肖欲晓 清华大学 计算机 荆州中学 美国某IT公司软件设计师

1990 江苏 叶蕾 南京大学 中文 南京三中 《凤凰生活》杂志执行主编

1992 浙江 陈天奇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 现留新加坡工作

1992 安徽 程海泳 -  -  安徽省灵璧第一中学 华夏基金项目经理

1992 重庆 丁春霞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重庆市育才中学 北京大学硕士生,职业未知

1993 海南 李文德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文昌中学 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某部副经理

1993 广东 刘之焱 清华大学 计算机 深圳实验高中 美国谷歌(Google)公司高级工程师

1993 陕西 倪婷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管理 陕建二中 北京某集团财务公司工作

1993 江苏 徐少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 张家港梁丰高级中学 复旦大学内科主治医师

1993 陕西 薛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 西安中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1994 陕西 楚怀湘 清华大学 电机 西安中学 上海某企业电子工程师

1994 江苏 王劲松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 海安高级中学 中国国情研究会某处处长

1994 福建 叶水明 清华大学 电子工程 程溪中学 留学新加坡

1994 湖北 张晋寨 清华大学  - 当阳市高级中学 上海某IT公司工作

1995 海南 陈晓洁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文昌中学 金地集团工作

1995 河南 崔伟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焦作市温县一中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1995 山西 郭建业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襄垣县一中 《参考消息》报社编辑

1995 广东 黄大治 清华大学 计算机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留学美国

1995 江苏 黄昕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南通第一中学 本硕连读,职业未知

1995 陕西 梁浩 上海财经大学  - 西安铁一中 现英国留学

1995 湖北 肖锐 清华大学 生命科学 荆州中学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

1995 湖北 闫海进 北京大学  - 老河口一中 世纪证券综合研究所某部经理助理

1996 江苏 胡琦玮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语 南通第一中学 中国银行总行工作

1996 浙江 来国明 清华大学 自动化 长河高级中学 留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6 湖南 李路珂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长沙一中 清华大学博士生

1996 山东 李兆凡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五莲一中 清华大学硕士毕业,职业未知

1996 安徽 凌振华 -  -  合肥一中 国外工作

1996 山东 刘阳阳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  五莲一中 北京大学研究生

1996 湖南 欧阳觅剑 北京大学 社会学 湖南新化县一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1996 广西 熊远萌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南宁二中 中国人民银行职员

1996 广东 袁文涛 北京大学 心理学 汕头一中 留学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6 陕西 卓玲 清华大学 计算机 西安高级中学 留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

1997 北京 啜玉林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顺义县牛栏山一中 北京大学硕士生

1997 江西 黄小玉 北京外交学院 外语 九江第一中学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97 陕西 李雅娟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 宝鸡中学 四川外语学院教师

1997 四川 龙瑾 北京大学 外交学专业 - 博瑞纵横国际广告(北京)有限公司客服总监

1997 湖南 秦宁 清华大学 自动化 郴州市一中 中科院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1997 广东 曾卫华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 广雅中学 留学美国,攻读博士后

1997 江苏 赵霖莹 复旦大学 经济管理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

1997 四川 赵懿 - -  德阳市第三中学 留学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8 辽宁 何京芮 清华大学 自动化 辽宁省实验中学 留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8 江西 洪玮 北京大学 外语 鄱阳一中 中国建设银行翻译

1998 广西 黄亦恺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柳州高中 留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8 四川 任羽中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四川省资阳中学 北京大学硕士生

1998 吉林 孙宏伟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辉南六中 清华大学博士生

1998 陕西 晏萌 北京大学 -  西安市第一中学 北京大学硕士生

1998 广东 张锐 北京大学 法学 汕头一中 魔时网CEO

1998 天津 张颖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 天津耀华中学 北京大学硕士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5-12 12:15:27 | 只看该作者
  ......
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的“杰出企业家”是指国内外上市公司、国资委直管中央企业、国有重点企业董事长、总裁或总经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等企业领导者,中国富豪榜上榜者。“杰出科学家”是国内外院士、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带头人等。杰出政治家”是指国家级正职领导、国家级副职领导、省部级等正职领导,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等。
  ......



  副导演可能很厉害
  人们记住的只是导演

  董事、副董事长、副总裁、副总经理、副行长或者其他高管很厉害
  评价成功只选了董事长、总裁、总经理、行长
  政治家只比官职

  这样的期望本身就有问题
  
  本版的小易版主怎么样
  也没被状元名拖垮呀
  看最后的列表
  状元们都不错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5-12 12:46:28 | 只看该作者
这人怎么能这样的啊·?
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5-12 13:36:07 | 只看该作者
1983 四川 徐永恒 北京大学 中文 万源高中 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曾任重庆青年报社社长

呵呵熟悉的名字,“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是他现在的工作单位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5-12 13:45:0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大学同学很多个高考状元。

LG的同学也有许多高考状元。

这些状元的共同特征:记忆力强,理解力强。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0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5-12 15:09:47 | 只看该作者
1993四川理科状元是老婆的同学,先在米国当教授

表里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1:17 , Processed in 0.07799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