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于丹读《论语》为什么读成了泼妇?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5-10 16:38:06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有人故意臭她吧?不过她也有发火的权利,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论语讲得再好,也只能让别人能受点感化就行了,她不是孔子,也肯定不想做孔子那样的人。孔子也说了,以直报怨可也,所以她不会受了委屈默默忍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5-10 19:03:56 | 只看该作者
于丹是我们隔壁的泼妇 ,这个论坛也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5-10 20:12:29 | 只看该作者
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1:35:5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于丹在外交部

??对于在伦敦的表现,于丹先生让助理解释说,此行没有带助理出国。既然没有带助理出国,助理所说的一切有三种可能:
  一、 可能是实情
  二、 也可能只代表于丹先生本人对助理的陈述
  三、更可能是助理臆想或者揣测的情节。
  最后这一点是于丹先生一旦遇到反驳为自己设置的后路,鉴于伦敦懂得中文,并且与国内有联系的人不多,所以于丹先生这条后路留的不宽。但在她自己看来,基本上是滴水不漏了。
  我在这里不想谈于丹先生在伦敦的表现——如果伦敦真的有听众,相信会有相应记载。我只想忠实地说出两年前我唯一一次亲临现场倾听于丹先生演讲的感受。(听说定泰森先生强奸案性质,查无实据的时候,就是根据以往的所作所为定案的。)那次时间虽然很长,有两个小时左右,相信我和在座的所有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仅有前面的十几分钟。主持人介绍您的时候提到是“北师大副教授”这个头衔,您讲座的头一句话就针对这个头衔大大发挥,用吆喝驴的嗓门和语气大喊“小助”,指桑骂槐地说“小助”没有做好工作,用您的原话“这是什么时候的材料了?”我当时也不知道“小助”是谁,两个字怎么写,知道现在才猜测是您的助理。请原谅我们的主持人没有意识到您当时已经从副教授晋升到博导这一个现实,但当我们的主持人反复道歉的时候,您还是矫情撒泼了很长时间才肯介入正题。请问您还记得这是什么场合吗?不是您的老家北师大,是外交部。您在给外交部的青年讲《论语》与和谐的关系,这个题目是谁定的我不知道,反正您没有按照题目讲,只是把电视里讲的那些东西重新背诵了一下而已。这样的过场讲座想必您也经历得多了,不会挂念在心。但您是否想到过,您所背的那些东西,大家久已在电视上听熟,不再有新鲜感。但您的一举一动,言传身教却印在我们心上。是的,外交部的人员说话做事情也是滴水不漏(有外事规则限制),所以您认为您可以肆无忌惮,就像在国外一样没人散布,没人知道,您想没想到过,正是这些在央视肯定会被NG掉的东西,充分地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5-10 23:54:06 | 只看该作者
古人说“大道废,有仁义”,所以泼妇才需要读论语,不奇怪,不奇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5-11 00:28:18 | 只看该作者
人名气大了,什么事都会惹上。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把这种事,归于中国文化的劣根性,是有人白心了。
在这分辨事实很难,但很显然,有人是不足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0:41:15 | 只看该作者

于丹比较完整的回应和我的几句话

下面是于丹比较完整的回应。
在百家讲坛以讲《论语》、论中华文化之精髓而红极一时的于丹,今日却被曝在伦敦撒泼,当众呵斥自己的助理和翻译,并且多次质疑酒店服务,连续三天更换三个房间,致使其翻译仅在工作一天之后就愤然离去。对此,于丹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事情原委究竟如何?记者随后电话联系到于丹,而她正在赶往北京机场的路上,“晚上,我便会到成都,直到5月12日,会在成都、德阳、绵竹等亮相出席多个地震周年纪念的公益活动。”由于“撒泼伦敦”影响甚大,于是忙碌的于丹还是给记者简单讲述了整个事情的大致经过。“为配合《于丹〈论语〉心得》英文版在欧洲的首发,我上月底在伦敦呆了一周,举办了多场演讲,接受了国外媒体的采访,呆到4月25日才回来。”至于所顾翻译“愤然走人”的原因,于丹解释是,因为该翻译的能力有限。


出于对她的尊重,我不说出她的名字,但我实在是无法想象,她居然会站出来指责我。”于丹表示,该翻译是出版方提前在曼彻斯特大学雇的一位30多岁的在读女博士,“因为是女博士,所以我本很看好她的英文翻译水平。”并且为了表示友好,于丹在两人初见之时,还特地向她赠送了从中国带去的礼物。“为了在后面几天的演讲中好好合作,我在第一天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便特别让她翻译作为磨合,但她明显跟不上我,并且很多地方都翻译得不合适。”就这样,应付完媒体采访后,该翻译主动向于丹提出了辞职。于丹表示,可能是自己有些过于挑剔,但这种挑剔完全是出于对工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不得已,于丹和出版方在当地找了一位姓王的专业翻译,双方合作的非常愉快。当然,事隔一周之后,于丹万万没想到会遭到此翻译的“控诉”。“在她提出辞职的时候,我还挽留过她,她当时很伤心地边哭边跟我说没见过这么大场面,怕演讲跟不上,当时我抱着她足足安慰了40多分钟,希望她继续坚持,但最后她还是放弃了。”

  关于三天换三次房间?

  至于这位翻译在发帖中提到的“不断换房耍大牌”一说,于丹表示她的确换了房间,“第一晚住的房间在电梯边,一夜客人往来,拉箱子声不绝于耳,导致我一夜没睡着。第二天换了一间安静的房间,一位服务员却在我挂着‘勿扰’牌子情况下开门进来,当时是晚上十点半,第三天酒店前来道歉,并主动又给我换了房间。”

  关于呵斥助理?

  对此,于丹称更是子虚乌有:“我的助理一直在国内,我呵斥谁去?”


我点评几句,和翻译有冲突的事情肯定存在,只是于丹认为该翻译水平比较低,而她确实“出于对工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因而有所挑剔。其实连于丹都可以知道翻译说的不合适,她原本没必要再配翻译的,自己直接用英语说就是了。

对于抱着翻译足足安慰了40分钟,我看见就笑了,40分钟确实太长了。而且即使是真的,你认为她不称职,又要挽留人家,也够虚伪的了。

换房问题,看起来人家也没说错,只是于丹的理由有些牵强。她可能住国内的招待所太多了,所以能说出这些理由来。英国的旅馆,隔音绝对不像国内的某些旅馆那样,在屋里能听到外面拉箱子的声音。而且西方人一向文明,走路说话都会很小心,不打扰别人。真要是有那么多声音,看来一定是来了不少国内的旅游团。挂着‘勿扰’牌子,服务生是绝对不可能擅自进入房间的,这一点,绝不可信!这样是会被客人投诉开除的.肯定是于丹挂了个“请打扫”的牌子。而且即使有服务生进去了,酒店干嘛又给她换房间呀,这哪挨哪呀。

助理问题估计是那个翻译搞错了,把其他的国内随行人员当成于丹的助理了。

其实这个事情不大,不过于丹的回应,倒是让我看了一个小笑话,土包子进城啊。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5-11 00: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5-11 09:19:49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中国人去英国估计都是土包子进城.
假装文明的遇到"事"兴许就"露馅".
别笑话中国人,我们的文化决定我们就这样.
"文明"的洋人也是什么坏事都干.
外国的旅馆的硬件确实没法跟我们比.

至于于丹,干吗苛求她跟圣人似的.
会讲"论语"就代表她是圣人吗?
我没看过论语,也土得读不明白,那些字都不认识.
但是还是很喜欢于丹的.主要是喜欢她讲的故事.

我们喜欢明星或名人,其实是喜欢他塑造的社会形象,并不是他本人.
那些演员和他们演的角色差八千里再加十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5-11 11:1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angtutu 于 2009-5-11 09:19 发表
每个中国人去英国估计都是土包子进城.
假装文明的遇到"事"兴许就"露馅".
别笑话中国人,我们的文化决定我们就这样.
"文明"的洋人也是什么坏事都干.
外国的旅馆的硬件确实没法跟我们比.

至于于丹,干吗苛求 ...


这话说的客观。做人要淡定,淡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1:30:5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西方社会,我们国民了解的确实还很少,所以谈及西方的时候,笑话确实不少。

最近有一个《岩松看美国》的系列节目,还是值得一看的,央视很难得有这样的好节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9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06:43 , Processed in 0.13480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