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28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好学区、好学校——亲历美国教育纪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6 16:0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学有一个多月了吧?应该记录下来的东西很多,但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一一赘述。今天想想我应该把我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否则,很多东西慢慢就会像门前小溪的流水一样无法倒流回来了。


促使我开始动笔的原因之一是昨天在朋友的教育论坛看到了一篇转贴。那文章是我以前推荐过的华裔教师王文老师写的。说实话我挺喜欢王文老师的,原因就是觉得她很真实。对美国的教育她从来不涂脂抹粉,好的就提倡,不好的就揭露。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几个月以来,她一直都没有更新(http://usteacher.blog.sohu.com/)。

看了王老师的文章,真的让我感同身受,我还特意转给了我老公看。那是因为我的老公在这里受过高等教育,但对初等教育却一窍不通。他跟很多的国人一样,一厢情愿地误解着美国的小学、中学教育。所以我只是想通过一个普通妈妈的眼睛,折射出一些美国小学教育中真实的画面。仅此而已。也许跟以前那些误导过国人的信息一样,我的视角也有我的片面性,所以,不能以点带面,还望读到我文章的人见谅。

我这前言貌似有点又臭又长,赶紧转入与题目相关的内容吧。

首先,大家都知道我和果果居住的城市,在美国属于难得的好城市。这种好,体现在经济、人文、气候、安全、教育等各个方面。其中,也是吸引很多人趋之若鹜的,就是这里有美国最好的学区。去年果果学校那些让我严重过敏的韩国人,就是因为这个蜂拥而至的。

而我家所在的位置又是这个好学区里最好的,这里有着最好学区里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这座城市的房价也是全美最贵的,而且就是在美国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是居高不下。在这里购买一个普通小公寓的代价,是必须放弃其他地方大型的独立房屋。但是,就是这样,还是有很多的人打破了脑袋,宁可住在狭小的公寓群里,也要呆在这里。原因及其像中国,就是这里有美国的中关村n小、史家胡同小学、这里有美国的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

诚然,这里的学校亚裔学生占着很大的比例。但是,你别以为赖在这里的都是黄种人。这里有着各色人等,其中一大部分还是想“天天向上”的白人。

不过,当初促使我们呆在这里的原因并非好学区。这座城市有着很多美国城市的排名TOP位置,排名TOP1就是安全指数。这是促使我们家休老师宁可顶着这里全美城市消费指数TOP4的排名,也要把我们放在这里的原因——踏实。

本来在乎的是安全上的受益,但肯定同时也会有其他的受益。比如使劲地往外掏银子和享受所谓这好的学区。这让我想到有一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要好的,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果果三年级的时候,除了银子的流失,加之老师的良善,学校的宽松,还没看到什么别的代价。今年果果上四年级了同时转入了正常班,这代价紧跟着就来了。

首先,在我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所有的中外友好人士听到我报出我家所属学校的大名后,都兴奋得告诉我那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久而久之,我的后背开始冒起了冷汗。所以在给果果办理转学手续的时候,我很是矛盾,一方面我真的希望她转回这里,因为离家实在太近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转不回来也挺好,因为排在后边的那所接受学校和我们原来的学校都是很宽松的学校,应该更适合果果。

但是,容不得我多想,不请客、不送礼也不用赞助费,仅凭我家的水电费、电话费单子,果果就被这所好学校收编了,这不能不说是美国学校的一大优点。但是这所学校之所以好,跟水电费、赞助费无关。而是跟全世界的好学校一样——治学严谨。而且,这里是一所有着全学区为数不多的“资优班”的学校。我记得开欢迎新家庭Party的时候,校长看见果果胸前写着"4th Grade"的时候,就问我果果是不是来上“资优班”的?因为“资优班”是从4年级开始的,经全区统一考核才可以进来的。这让我觉得有点儿好笑,难道是中国人就都是来上“资优班”的?就不能上“特殊项目班”吗?(这里还有针对各种问题儿童的“特殊项目班”)

早就听说四年级在美国的小学是一个分水岭,进入四年级无论从哪个方面和过去相比都有着一个质的飞跃,这飞跃有点儿像中国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对此,我早就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当我们面临好学区、好学校里面的这种飞跃时,还是险些有点儿被雷劈倒。

首先就是刚开学的一个星期内,我收到了好几张的“大粉纸”。这粉色的大纸颜色看上去倒是挺温馨的,但是内容一点儿也不温馨。这是一份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告状信,还必须要家长签字。当然,我可没跟果果大呼小叫的,我想接到这样“大粉纸”的家长绝不仅仅是我一个。因为,在这里4年级以前的作业都是每周才一次,而四年级以后是每天都有作业,而且作业量很大(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我开始看着果果抄回来的作业单,也以为那是一个礼拜的作业呢。所以,开学一周的时间,果果基本处于汗流浃背的补作业中。

紧接着,我又收到了果果的"spelling test"的试卷,同样需要家长签字。我再一看,哎呀妈呀!25个单词,果果一共错了21个!还好,我是谁啊?居然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跟果果说:“嗯,不错啊,你对了四个呢!”当然,我心里在想,这种局面一定要想办法得到改善!因为,很快,在接下去的几个星期内,果果得到的并不仅仅是不良的成绩,而且还有来自同学的讽刺挖苦和嘲笑(测验是同学互判)。

同学们慢慢地发现了果果的弱点,于是小小的社会里拉帮结派的把果果给孤立了起来。果果有生以来,第一次告诉我她不想再去上学了,有一天她放学回来竟然躲进大衣橱痛哭了起来,说什么也不出来。这确实很严重!

我想这个时候,果果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在这里,我是唯一可以帮助她重新树立信心的人。于是,我开始想尽办法鼓励她,帮她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首先我告诉她:“你的同学没有资格嘲笑你,因为你只是英语不如他们好,而他们根本就不会中文。”我又想起了以前给果果做过的那个有关人生长跑的比喻,我告诉她:“这就好比跑步,你不是刚看过奥运会吗?英语就像是在鸟巢比赛,他们在那里已经跑了9圈,而你仅仅就跑了一圈。但这并不证明到终点的时候,你一定就会继续落后他们8圈。只要你努力,慢慢的你就会赶上他们,甚至超过他们!另外,这也并不说明,在你的整个人生中,他们比你多跑了8圈。他们一点儿也不比你多,因为,你在另一个场地,比如水滴或工体,你已经在那里跑了8圈,而你的同学还没开始出发。所以,他们在嘲笑你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嘲笑他们自己。”没想到,果果马上反驳我说:“不对,是我在鸟巢跑了8圈!”呵呵:)

为此,我也非常地感谢果果3年级的老师,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Mr.Baran。在中秋节我们去看望他的时候,他听我说了果果的问题后,他用和我类似的道理鼓励了果果。他说了他的班今年发生的事情,因为,今年的ELD学生比较少,所以他的班变成了和普通班的混合班。开学不久,他的班里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于是,有一天开始上课的时候,他不管不顾的对着全班同学说了一刻种的西班牙语(班里没有说西班牙语的孩子),这导致了每个孩子都困惑不解。结束了这篇西班牙语演讲后,Mr.Baran对着全班同学说:“如果我刚才说的你们都没有听懂的话,那么你们就没有资格去嘲笑我们班里跟你们说着不同语言的这4个学生。因为,他们的英语不好并不代表他们比你们差。而他们会的东西,你们一样不会。所以,他们跟你们完全是平等的。”

Mr.Baran即使是在美国好的学区中也是难得的好老师,能作为他的学生,是一个学生的福气。我不可能巴望着在任何的学校、任何的班级都有这样的老师。尤其,果果现在的班级,由于果果班的老师刚刚生了儿子,正在产假中,而这美国产假竟然要休到明年一月份,也就是下一个学期(美国是一年三个学期)。现在的老师是一个刚刚毕业不久的没有小学正式老师经验的长期代课老师,她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果果的背景。而且,我们这所所谓的好学校,有着很多严格的古怪的校规。其中之一是学生家长不可以在校园之内停留,我基本上看不见果果的老师,没办法进行任何交流。这让我找到了一些过去在中国的感觉,后来我感到这所好学校很多的地方都很中国,这些我以后有时间慢慢说吧。现在看来,克服果果的学业压力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对果果安慰归安慰,鼓励归鼓励,但是这并不能当盾牌抵挡同学们射来的冷箭。首先面对果果最犯触的每周一的"spelling test",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成绩。好在美国的学校就是再中国,还是有它不同的地方。每周一的这个测验是一周内的第一次测验,如果测验成绩达到了老师规定的标准,就可以一次过关。如果在标准以下的,周五的时候,老师还会给每个人一次再测验的机会,成绩按照两次测验中最好的那次记录。所以,每天果果开始了我本来最反感的抄写单词的附加作业。其实我知道,这样做就积累单词量来讲,真的一点儿意义也没有。因为,单词如果脱离于文章单独记忆,记住的不是单词而是符号,很快的,这样的方法记住的单词还会很快的被忘掉。但是,当这样无意义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换回果果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话,它就变得很有意义了。所以,我一直认为,在教育中,很多方法的好坏是不能够绝对的一概而论的。

这样干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果果在周一时候的正确率从五个以下,到周五的时候一跃为20个左右。这对于果果来讲真的是很受用,当然,你不要指望她真的把这20个单词通汇贯通了,真正单词的积累真的不是这样的。

另一方面,随着果果一贯的优秀品质和她的良好性格,慢慢的使她的朋友在一天天的增多。这也是我最为感到她自豪的。而我也于找到了唯一的一个跟老师沟通的机会,跟老师简单介绍了果果的背景情况。老师听说了果果的情况后,惊讶的眼睛都瞪圆了,惊呼说原来这么短的时间,果果的英语竟然就这么好了!并表示,每天下课后,果果对课业有什么不明白的,尽可以去问她。看来,她以前对果果真的不太了解,原来很可能以为果果是一个不思进取或脑子有毛病的孩子呢。这也说明,无论在哪里,跟老师的沟通真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天哪,时间不早了,这周都是早放学日,所以,不能再写了。以后有时间再继续哈:)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zyfh + 10 + 10 谢谢你了
我爱飞飞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6:04:2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关于美国学校的规章制度,我很早就想写写。只是奔波劳碌、又当爹又当妈的,真的是没有时间。这次既然开了这个系列,干脆也就加在这里吧。

很多国人对美国的教育都有着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误解。其中误解最深的,我想也就是美国学校的规矩。美国的学校也有规矩?

诚然,美国绝对是一个崇尚个性、宣扬民/主/自/由的国家,但同样美国也是一个各项法律法规健全并严格的国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美国真的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种自由法儿,那整个社会非乱套不可。哪还能成为这么强大的国家?(虽然,最近她有点儿衰,呵呵。)只不过,美国的自/由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你自己是你自己的主人,你尽可以选择任何你认为超爽的生活方式,没人会来干涉你。但你也绝对要为你自己的行为买单,这是没有选择的。

我这人一向对政治经济学不感兴趣,咱还是把话题来回到婆婆妈妈的教育话题上。

我曾去一个朋友的博客溜达,他是国内的一个奥尔夫音乐老师。看到他对在他课上那些盲目崇尚西方自/由、个性解放的孩子妈们非常的头疼。对此,我真的是非常的能够体会到他的心情。因为,过去我也做过和他一样的角色,有过与他同样的体验。面对那些个自以为是的“新潮”家长对孩子所谓个性的放纵和鼓励,我该说都说尽,该做的都做尽。我想除了将来他们的孩子在现实面前跌了跟头,不会再有什么强大的力量能把这些比牛还执著的家长们拉回来。

事有凑巧,今年春天在四川地震的时候冒出了一个跑跑老师。事后,听着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自辩,我着实的觉得可笑。因为,他口口声声地说,他的这种所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ren权意识是从美国学来的。我知道他从来没有到过美国,但是,想必他一定是也有过耳闻。在那次著名的弗吉尼亚校园枪击事件中,曾经有一个老教授让我感动得落泪,因为他用他的身体堵住了教室的门,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救了全班同学。这又说明了什么?

这话题让我给扯远了,赶紧回来。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有个想法,我要扭转国人对美国学校规章制度的误解,告诉大家真实的一面。

记得我小的时候,小学、中学、大学都有严格规章制度。作为那个时代的学生,我们是要逐条背诵下来的。于是后来有先锋人士以为那是限制了人的个性发展、压迫了人的zi由意识。这些人后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看到了美国的孩子个性十足的样子,就以为美国的课堂一定是像个叫卖集市,孩子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上窜下跳、自由穿梭,随意的打断老师的话,想走就走,想来就来。作业也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胡乱编一个理由糊弄老师。所以,当上边提到的那位音乐老师,企图维持他课堂的秩序时,马上就有家长拿美国、西方说事。大意就是,你不能干涉和限制我孩子个性的自/由发展云云。

那好,咱们来看看美国的学校真实的状况,她真的是那些人想象的那么无组织无纪律吗?

去年,我女儿就读的小学在我们这个好学区排名处于中等偏后的位置,所以,她也仅仅就是我们这里一所很普通的学校。今年女儿转到了我家片内所属的学校,前边的文章说过,这是一所排名比较靠前的所谓的好学校。但是,不管是普通学校,还是尖子学校。美国的学校都有各种各样非常严格、严谨的规章制度。因为我的眼睛不好,不能看电脑太久。所以,我曾把这些校规打印出来,霍霍!足有十好几页!

过去的学校因为比较宽松,所以,让我们家长凭自觉到学校的网站上去了解规章制度。而今年的学校治学严谨,所以,一开学干脆给我们家长每人发了一大本家长手册。并叮嘱我们家长一定要认真学习,并督促孩子贯彻落实。

这些规章制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如学生行为举止规定、出勤制度、安全制度、接送制度、校园制度、图书馆、电脑教室、科学实验室使用制度、午餐管理制度、课堂纪律、着装规定、操场使用、玩耍规定;校长的责任、老师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校的零容忍度原则等等。(零容忍度原则,顾名思义也就是决不能容忍发生的事情)

这些制度,我要是一一叙述,那我今天就别干别的了。我只想说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和国内不太常见的。比如,被大多认为误解的课堂秩序。说实话,美国的课堂确实要比国内的课堂气氛宽松活跃。但是,规矩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少。首先,打断老师的讲话,被视作不能容忍的。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见解或疑问,老师是非常欢迎的。但前提是必须在老师讲话结束以后,得到老师许可才可以发言(讨论课除外)。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课、接下茬、扰乱课堂秩序的后果,那就要看不同的老师不同的修养情况了。

校规也规定,上课期间学生未经老师许可,不能随意离开教室。比如成为国内教育论坛美谈的上厕所,低年级时会对此比较宽容些,但也不意味着学生没有任何表示站起来就可以走人。对此,每个老师有各自不同的规定。果果以前的老师规定,必须要去把自己的名牌挂在一个什么地方,表明我要上厕所后,才可以离开教室。果果说,有个韩国男孩初来乍到不懂规矩,就曾被老师叫回来,示范给他应该怎么做。四年级的这个老师,对课上去厕所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也就是,上厕所可以,但上一次厕所,会被扣掉5个Tickets。(所谓ticket是一种课堂奖励制度,有点儿类似国内的小红花)

出勤制度方面校方的规定也相当严格。每个学生在学校的网站上都拥有自己的一个账户,这帐户由校方和家长共同管理。在帐户内,家长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控到孩子在校的出勤和学习状况。学校规定,如果学生不能出勤,必须事先由家长代为请假,或打电话或亲自到校请假。说实话,这方面美国的老师也很辛苦,大早晨起来的,就一定有某个可怜吧叽的老师在学校办公室值班等待各种请假电话了(包括老师的请假电话)。

关于缺勤,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理由缺勤,一种是无故缺勤。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累积到校方规定的数字的,惩罚措施不一。小到警告、开会,大到当掉一学期的学分。说到开会,我想到一个朋友的博客里写道,她就曾因为孩子迟到累积到一定的数字,被请去学校开会。结果一进会场,吓了一跳。原来主讲的是学校请来的当地的警察叔叔(类似国内的片警)。警察叔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国内形势、国际形势的讲了半天。就一个主题:迟到形成习惯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危害。这让我当个笑话跟我女儿讲,觉得这是个别学校的小题大作。没想到我女儿竟说:“这有什么新鲜的?那天谁谁谁的妈妈就被请来开会了,就是警察讲的。”我这才想起,那天我离开校园时,确实遇到了一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叔叔。原来他对我笑容可掬的问候后,去跟别人做“迟到的危害”演讲去了呢。

关于无故缺勤,我自己还跟学校的秘书闹了个小小的误会。我原来以为只要是我请了假的,那都应该算有理由缺勤。没想到,事实跟我的想象还有一定的差距。果果去年一学年只请过一次假,那是今天春天的时候,要带她去洛杉矶中国领事馆签证。领事馆周末不办公,所以只好请假。我是放学后,亲自去办公室跟学校秘书请的假。所以,我百分之百地认为,这假绝对是有理由缺勤。后来,当我浏览果果的个人帐户时,发现那一天被校方记为“无故缺勤”。

这我就诧异了,我不是请了假吗?而且理由充足。我以为是秘书工作不认真搞错了,于是,我就去办公室找秘书老师申诉。秘书老师听说后,很认真地为我在电脑中查询。结果,我看到了果果账户的管理层确实记载着:“去中国领事馆签证”字样。秘书老师见我困惑不解,很和蔼地跟我解释,原来学生只有生病才能算是“有理由缺勤”。只要不是生病的,不管请假与否,都算作“无故缺勤”。当然,请了假的,会有相应的记载。她一高兴又跟我聊了很多,包括“有理由缺勤”。她告诉我,其实就是有理由缺勤也是不可以随意的。而且,校方很重视学生过多地集中在周一和周五的有理由缺勤。因为,这个时间段累积过多的有理由缺勤,会导致校方怀疑孩子到底去了哪里?很可能他们和家长去了海边或迪斯尼度假,而谎称病假。这样的话同样会受到学校的警告。当时,我赶紧看了看果果的缺勤是哪天。秘书告诉我别紧张,还好,是周二。于是,我俩都大笑了起来。

当然,虽然是这样,但在美国也绝对没有“带病坚持上课”一说。因为校规上特别写道:州法律规定,如果学生因发烧等病病愈后,必须在家再呆上24小时后方可返校。这让我想起去年我上课的时候,我的一个中国香港来的同学迟到了,老师问她怎么迟到了?她说她今天病了,并同时剧烈咳嗽。这时我感到教室的空气马上就凝固了,老师的表情也有了微妙的变化。还好,老师极有修养并没有说什么。但我听到同学小声地议论,大意就是她既然病了,就应该呆在家里。这看似有点儿不近人情,但这就是这里的文化。不能因为你自己的任何原因,影响到其他无辜的人。无独有偶,我这个一只眼睛远视,一只眼睛弱视的人,因为我用一只眼什么都看得见。所以,在中国我可以不戴眼镜开车,十年也没见谁来干涉我。但在美国,无论我怎么解释,我都必须配镜驾驶,这还写在我的驾照上。因为,在这个看似崇尚个性自由的国家,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永远是摆在个人利益前面的。这也是美国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让我过去在中国无法想到的是,在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中,竟然还有很多婆婆妈妈的规定。比如,一个学生如果在荡秋千,当另一个学生来到他面前时,数到30下以后,秋千上的学生必须下来,把秋千让给数点的这位同学。而且下来的这位同学,不能够马上反过来数点30下。再比如,学校也对学生的着装进行了详尽的规定。甚至竟婆婆妈妈到鞋子不能露脚趾和1/2以上的后脚跟(半个后脚跟?这是啥概念?晕!)、无袖套头衫的肩带不得窄于一英寸、服装上的任何标语、口号都必须要与学校规定相适合等等。

美国学校的规章制度花样之多之广,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规定涉及不到的。而且不同的班级,还有不同班级的内部规定和目标。这些规定和目标每年开学的时候,老师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不要以为这些是美国学校写给人看的,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在切切实实地落实着。只不过落实的方式方法也许和国内不同。我记得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去学校参加一个活动。活动结束后,我走出教室的门,见到一个小女生欢天喜地、有说有笑地从楼道那边跑回教室(当然,她声音是大了点儿)。我身边的老师见状马上咆哮:“喊什么!撑的难受?!”由于当时老师离我实在是太近了,我可怜的耳膜在短时间内差点儿被这超强的声波击穿。以至于那些日子,我受了刺激,很怕别人跟我大声说话。而那天,我在这里接果果的时候,我看到学校“特殊教育班”的孩子们在等校车。其中有一个孩子在不厌其烦地欺负另一个孩子(抱在怀里折腾),但我没有看见一个老师跟他嚷嚷。大概4、5个老师也在同样不厌其烦地劝说他停止,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那个被欺负的孩子,直到他放弃。

另一方面,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果你对哪一项规章制度表示不满,认为有失公允。作为任何一个普通的家长和学生,你绝对有权利提出你的理由,并通过家长教师管委会(PTA)进行讨论。如果,你的理由是正确的、合理的,校方就会采纳。如果校方置之不理,你还有权利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将“斗争”进行到底!最近,州政府要通过一个把某某著名人物的生日,作为公立学校的一个假日的法案。而此人是一个同性恋者,所以,作为基督徒,很多父母正在联名上诉,反对这个新假日。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美国的国徽,一只老鹰,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拿着箭。当然,对政治感兴趣的左右派们,尽可以肆意地想象并评论(但恳请绕道)。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这个国徽告诉我的就是:爱和管教。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和管教,就像天平两边的秤砣。如果哪一方不能平衡,孩子的成长一定就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同样,任何的自由,都应该建立在秩序的基础之上。否则,那就不是真正的自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6:04:57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的时候,孩子们的书包很重。为了让果果健康发育同时又兼顾到她的责任心和独立性,所以一直为她选择的都是拉杆箱。

拉杆箱这东西你别以为是中国特色,其实它在我们这边的小学校园中也并不罕见,去年我就见到很多高年级的孩子一手托着拉杆箱、一手抱着一摞大部头的书、肩膀上还扛着大、中、小提琴,艰难的在校园中行走。那架势,就好像是码头上的搬运工一样。

但是,当时三年级的果果的书包确实是空空如也的,每周的作业很少也很简单,所以,教科书基本都放在学校课桌的书箱里。果果也用过拉杆箱,但那纯属臭美,跟重量、责任、独立均无关。

说到这里,我记得有个著名爸爸写的一篇著名文章上边说,美国的小学没有教科书。我不知道他是啥意思?应该是他从来没有看见过孩子把教科书拿回家来吧?或者说,他们那个学区独树一帜,从来不用教科书,全凭老师席地而坐、海阔天空?没去过人家那里,着实的不敢乱猜。

为了环保,美国的教科书式循环使用的,也就是说一本教科书可以先后被n个同学使用。在封一的内页里有一个表格,我数了数上边有9个格,也就是说一本书最多可以经过9个人的手。而且,上边还要注上每个使用者的名字、学号,何时领取、何时归还。并规定学生不可以在领到的教科书上乱写乱画,否则会给予相应的处罚。每本教科书一般都是一寸厚、A4见开的大部头,托在手里沉重得很。

小学的课程基本包括:数学、语文、科学、社会学(包括历史、地理、人文)、音乐(这都是有教科书的课程)、美术、体育等。如果一个成人要是把这么多大部头的书背在肩膀上,估计用不了多久也会驼背。

一般情况下,在低年级的时候,因为功课少,这些书都不带回家。但是,到了高年级(在美国4年级以上称为高年级),如果你不把这些书带回家,基本上你就无法完成当天的作业了。这就是刚开学的日子,我和果果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完成作业的原因。

鉴于这种情况,我就跟果果说,妈妈还是给你买个拉杆箱吧。可果果说,不行,拉杆箱不能塞进书箱里,教室里没有地方放。这让我想起,去年果果的学校,教室的门都是朝外开的,所以,书包都放在教室门外的架子上。而现在的学校因为设计不同,除少部分教室,大部分的教室都集中在一个建筑之内,建筑之外只有窗户和几扇门,且建筑物内的教室之间只有墙,没有门。得!看来拉杆箱是用不了了,只能由我来替她把这些大部头抱来抱去了。

一开始,我还让果果自己下课,可是,渐渐的我发现长此以往,仅仅放学着一趟。果果的脊柱非给压弯了不行。于是,我又开始间或地去接她了,这下每天送她上下课成了负重行走,可也没看见我减了几两肉。尤其壮观的是每周二、五,因为这两天有音乐课,除了大部头,还有小提琴。看着幼小果果双肩背着书包,还斜挎着小提琴,时不常的还得拎着一兜子州环保计划中要带到学校的空易拉罐,偶尔再提着一个午餐袋。我真庆幸当初没给她选修大提琴,而且我正在琢磨要不干脆明年就选修声乐算了,带着嗓子就成了。

这里还得感谢我以前的一个老师Sue,她曾送给了我一本淘汰下来的四年级社会学书。以前我倒是没觉得这书怎么地了,可现在,我简直觉得它就是宝贝。最起码每天少拿了一本书回家,而且,现在我正在家潜心钻研这本书,以便帮助果果的功课呢。

说起这些教科书,本本都了不得,尤其是那本科学课的教科书,涵盖的内容之多,你尽可以展开你的想象。时间的原因,看来那得放在另一篇文章再写了。

(文章写完后,我又觉得应该客观公正的加上一句,却不知道插在那里合适了?就写在这后边的括号里得了。美国的书包再重,有一点儿却跟中国有着根本的区别。那就是周五放学后的书包即使是高年级也是空空如也。因为再治学严谨的美国小学,也不会在周末给孩子留任何作业的。在美国,周末就是孩子的天堂。而这让我想起在中国的时候,越是周末、越是假期,越是会题山题海超过平时几倍的作业。那意思明摆着——想玩?没门!)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9 金币 +49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5 + 35 精品文章!
zyfh + 10 + 10 精品文章!
我爱飞飞 + 2 + 2 好文!
huaxu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5-6 16:45:42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兴趣,希望楼主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5-6 22:19:36 | 只看该作者
哦 哦  看来美国的学校也这么紧?
人才是被逼出来的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5-6 22:23:53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去一些私立学校参观、面试,发现私立小学大都对行为规范有较高的要求了,对孩子的权利也有一定程度的尊重。

中国的学校也在慢慢改变,虽然还很缓慢。。。不过不知道我们九月要上的公立小学会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4-2 23:46:02 | 只看该作者
原来美国学校的教育也这么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4-4 20:10:35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谢谢 十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4-5 13:21:34 | 只看该作者
原来美国学校的教育也这么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5-9 15:12:31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祖宗的教诲,真是不应该忘记的。问题是国内的一些家长,打着平等自由的幌子,放任自己的孩子侵犯别人的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13 , Processed in 0.087269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